關於圖騰,對於華夏兒女最熟悉的自然就是龍與鳳了。根據西漢史籍《禮記·》就把麟、鳳、龜和龍列為四靈,其中龍還被稱為百鱗之長。關於龍與鳳的文明一直是中華民族兩大圖騰的延續,有很好的寓意,從古至今「龍鳳呈祥」就代表著喜慶和吉利。都說龍生九子鳳育九雛,那究竟是哪九子,又是哪九雛呢?
龍生九子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跟著時間的退役不斷發展擴充而來的,實際上對於這九子具體是什麼動物是很模糊的。在明朝時期對著一說法有了具體的補充。1436出生的陸容就在自己的著作《菽園雜記》中關於龍的九個兒子有了詳細的記載。
龍這九個孩子依次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椒圖和螭吻。關於這九子可不是陸容胡編亂造的,他這些內容都來自於相關資料和《山海經》的考證。而這些內容也在1488年出生的明朝文學家楊慎的《升庵集》中有過提及。
除了名字的整理之外,也說明了這九子的習性和相關。比如老二睚眥的形象是豹身龍首的,就是龍和豹所生。其性格剛烈且喜好殺戮,所以也是克殺、阻止一切邪惡的代表。有一個成語「睚眥必報」說的就是他。
而鳳凰作為百鳥之首,實際上是有兩種組成的,雄的名為「鳳」而雌的才叫做「凰」,只有鳳凰結合,才會生育九雛。而鳳凰的九雛與龍的九子不同,龍的九子各有不同。
但鳳凰的九雛確實差不多的,有金彩火大四鳳,雪藍二凰以及孔雀、雷鳥和大鵬。這些內容的源頭是《山海經》,作為先秦時期重要的古籍代表,《山海經》是中國早期神話傳說的集合,也可以說是一部奇書。
這本書的成書是很複雜的,直到現在我們可以查到的《山海經》,最早的版本來自公元276年出生的郭璞所編寫的《山海經傳》。《山海經》不僅僅包括了夸父逐日、精衛填海之類大家熟知的神話故事。
也是一部涵蓋了、歷史、地理、文化等等一系列的百科全書,其研究甚至還包括中外的交通和民俗,更不用提「龍生九子鳳育九雛」之類的內容了,這樣一部經典之作是值得我們好好研讀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直到現在大家對《山海經》的評價還是很高的。
《山海經》可以說一本經典之作,古往今來,眾多名人大家都對這本書予以高度評價。賈平凹這樣評價《山海經》:中國人的文化思維都在《山海經》由此可見,《山海經》魅力無窮。
筆者向大家推薦一本很實用的白話版《山海經》,除了文字描述之外,還附加了圖冊,現在這4套書只要109元,僅僅是一頓飯錢,對每個人來說,《山海經》都能夠開拓視野,喜歡的朋友點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