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名官員任內去世 官員健康問題引人深思

2021-01-15 安徽門戶網站

日前媒體報導稱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以來,在職務任期內因病逝世或因事故不幸遇難的黨政軍企領導幹部達36人,而年齡分布多在50—65歲之間,其中時任廣東深圳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的周林祥和時任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的劉曉陽更是不足50歲。這也讓人再度把視線轉到黨政機關領導的健康問題。

如今隨著人類的發展,「人生七十古來稀」早已成為歷史,據悉目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2歲,這也就是說這些任內去世的官員的壽命遠遠沒有達到「標準水平」。我們在對這些「英年早逝」的黨政軍企幹部表示惋惜的同時,也需要反思為什麼有這麼多官員在任內早逝。

官員,尤其是高官,在人們的眼中,無疑是權利的象徵,然而近年來關於官員的負面報導已經令政府官員形象頗受損害,使得人們可能更多地去關注「公款吃喝、濫用職權、貪汙腐敗,私生活糜爛」等等,而忽略了官員自身所面對的一些壓力,諸如交際應酬、政績等等,而這些壓力要比一般普通人的要大得多,也正是這些因素可能極大地影響了官員的身體健康,間接影響了黨和政府相關工作的開展。

在中國這樣的官場環境下,一個官員的成長,需要國家和政府投入太多的「培養成本」,而一旦官員任內「早逝」,勢必是對工作和人事安排造成很大的影響,如山東省常務副省長王仁元,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作出了貢獻,作為中國經濟大省的重要領導在任內去世,無疑是巨大損失。再如中國中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譚仲明主持集團全面工作,卻在境外工作途中心臟病發去世,正如訃告所言:他的逝世是「中國建材行業的重大損失」。

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管是普通民眾還是政府官員,健康都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只有有了「革命的本錢」,官員才能夠更好地為自己的事業奉獻,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否則把自己的身體弄垮了,不僅是國家和政府的損失,也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在此筆者提醒我們的官員,要學會如何化解壓力,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塑造健康健的體魄,這樣才能更大實現自身價值和為黨和國家做更多的貢獻。(本網評論員:強金明)

相關焦點

  • 7位博士官員密集履新:林尚立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兩位女博士任...
    上觀新聞梳理發現,最近4天至少披露7名博士學歷官員履新,高學歷官員任職已逐漸常態化。林尚立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曾任復旦副校長公開資料顯示,林尚立1963年11月生於福建,福建閩侯人,教授,博士,中共黨員。
  • 翻開中國官員枕邊書:馬列經典PK官場小說
    全球視野下的閱讀去年9月,銀川市委書記崔波買了幾百本《誰在謀殺中國經濟》送給當地大大小小的企業家,並親自寫了一封推薦信。他說,這本書從文化深層的視角分析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家的問題是獨特的,給人很多啟迪。
  • 免職官員「起復」還需分類對待
    梳理2008年以來,引起輿論關注的52起官員免職案例,40名因突發事件被免職的官員中,半數也獲相同「待遇」。(8月12日《新京報》)    官員犯錯被免職,該不該起復重用一直爭論頗多,有些民眾認為「一次有錯,百次不用」,只要「起復」之路還在,免職這個處分就不能真正發揮震懾作用;也有一些民眾認為,因為一個錯誤就否定一位官員所有的工作成果不公且不理智。
  • 「科級天花板」:縣域治理視角下的基層官員晉升問題
    在中國,官僚體系的歷史久遠,影響至深。從官僚體系形成的早期開始,官員的級別與晉升問題就非常重要,並且衍生出了多種制度,如二十等爵制、九品中正制、課考晉升制等。時至今日,中國的官僚體系已幾多變遷,組織結構與運行機制不斷調整,但晉升與層級管理始終是科層體系的核心。與傳統社會的政府組織相同,層級對於今天的官員仍然至關重要。
  • 漲知識|官員的年齡是怎麼計算的?
    因此,官員的年齡就成為值得中國政治觀察者們研究與關注的一個話題。譬如,安徽省委組織部先後於今年8月16日上午和8月19日凌晨發布了兩份「幹部任前公示公告」。這兩份公告中一共公示了40名領導幹部的任職信息。
  • 人民日報分析七名60後省部級正職官員成長路徑
    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20日刊發報導《60後省部級官員將影響未來中國》,聚焦努爾-白克力、蘇樹林、孫政才、周 強、張慶偉、胡春華、陸昊等七名現任60後省部級正職領導,通過7人履歷深入分析其成長路徑和施政風格。
  • 官員學歷稜鏡:從天之驕子到階下囚
    工人和知青成了最普遍的選擇,這批落馬的官員裡——有17名官員都是工人出身,13名官員都有過做知青的經歷。1968年的7月22日,毛澤東親自在《人民日報上》上寫:「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裡主要說的是理工大學要辦。」。根據毛澤東的「七二一指示」,工農兵大學生走上了歷史舞臺。80名官員中,產生了10名幸運兒,以工農兵大學生的身份被「推薦上大學」。他們中有8個人的專業也都屬於理工方向。
  • 長安街知事:中央密集調動50名司局級官員,起因原來在這裡
    「長安街知事」微信公號9月21日消息,進入8月之後,多位司局級中青年幹部交流任職的消息陸續見諸報導。長安街知事APP此前作過介紹,新一輪央地幹部交流已經啟動,經梳理發現,目前已有近50名幹部履新。7月25日,中央和國家機關與省區市中青年幹部雙向交流任職培訓班在北京舉辦。
  • 落馬官員信仰什麼 不信佛仍拜佛
    據辦案人員介紹,徐國元在赤峰市任市長6年間,涉嫌斂錢財約3200萬元。  早在2006年,徐國元因受賄一套價值380多萬元別墅的事情就已經引起有關部門注意,並根據舉報已經對徐國元進行案前調查。  但就在接受調查期間,反而是徐國元受賄斂財的「高峰」。僅2007年,他就「進帳」1000多萬元。被抓的前一天,徐國元夫妻倆還在商量如何收取他人要送的1幅名畫。
  • 近40名官員被革職——道光年間的國庫失竊案究竟有多瘋狂?
    事情是這樣的:戶部銀庫多人聯合在成功盜取庫銀後,因分贓不均發生內訌,繼而開始相互指責、相互揭發,道光皇帝身邊的太監無意間說漏嘴,道光皇帝才得知此事。一方面,戶部人員監守自盜讓道光十分不滿;另一方面,各部院官員竟然隱瞞此事不報,更讓道光怒火中燒。他命令刑部尚書惟勤火速偵辦此事,並對銀庫庫銀進行全面盤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 十八大後22中央官員空降地方:多是副部級別平調
    原標題:十八大後22中央官員空降地方:多是副部級別平調   8月初,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空降安徽,任安徽省委常委、副書記;   新華社副社長慎海雄空降廣東,任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空降江西,任江西省委常委。   8月剛過去一半,就有3位副部級官員從中央部門到地方擔任省委常委。   其實,這樣的人事調整從2012年11月十八大召開後就已經開始。
  • 退休官員密集被查:75歲高齡貪官被挖出,有人退休後收受財物是在任...
    原標題:退休官員密集被查:退休18年落馬、退休15年投案、挖出75歲高齡貪官過去退休往往就意味著「軟著陸」現在不會因為他們已經退休而網開一面本刊記者/周群峰一天內,內蒙古通報兩名退休官員被查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
  • 2名正廳級官員被查!中央政法委重磅會議一個月後發生了什麼
    01   不到一個月,兩個正廳級「老政法」被查   梳理前述被查官員履歷可以發現,他們大多長期從事政法工作。   如退休近一年半、8月7日被查的湖南岳陽監獄原黨委書記、監獄長龔躍,仕途軌跡幾乎未離開過監獄系統。
  • 中國古代官員的品階
    官員的品階,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表示級別高低的標誌。我國從魏晉時期開始,官員才正式以品來表示等級高低。西周時期,官有九命之別。九命為最高級別,一命最低。通常是天子上公九命,王之三公為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
  • 廣東多名高官落馬,私生活糜爛,官員貪腐的背後,究竟是什麼?
    自從黨的十八大開展以來,部分官員因為作風問題被懲治。其中,大部分人都涉及權色交易、錢色交易。近日,廣東紀檢委網站發出一份公示,其中被調查審理的官員,有幾人便屬典型。廣東海事局原副局長黃斯深,今年57歲,廣東潮州人。在2018年任職廣東海事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20年1月9日,黃斯深接受組織調查。
  • 幹涉西藏事務,美國限制部分中國官員籤證
    (觀察者網訊)繼因涉港問題對相關中國官員實施籤證限制後,美國變本加厲轉向粗暴幹涉中國西藏事務。 當地時間7月7日,打著所謂「尊重人權與支持西藏自治」的幌子,美國國務院就國務卿蓬佩奧的決定發布官方聲明,宣布對相關中國官員實施籤證限制措施。 蓬佩奧在聲明中妄稱,中國政府持續阻礙美國外交官、官員、記者和遊客前往西藏。
  • 中央部署 廳局級官員跨省頻繁刷新「最年輕」
    12月25日,甘肅酒泉方面傳來消息,王立奇任酒泉市委副書記,同日,王立奇成為酒泉市代市長。1977年12月出生的王立奇也成了全國地級市中最年輕的政府一把手。 王立奇,男,漢族,1977年12月生,遼寧北票人,2003年9月參加工作,199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工學碩士。
  • 這些官員迷風水 不信馬列信鬼神
    為「保官」、「升官」,部分官員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生辰八字上。他們或者「走出去」,給祖墳遷一個「寶地」;更多人則把「大師」請進來,在辦公桌腳底貼上一道「符」,擋一擋來自競爭對手的煞氣。  據知情者透露,浙江的一名副廳級幹部,將祖墳遷到了新疆天山腳下。  「近半年,我已經接了三十多單活。」來自杭州的風水師袁敬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 呂梁貪腐內幕:黑金助官員升遷 權力反哺金主
    《中國經營報》記者通過自己的長期調查,試圖管中窺豹,展現山西隱秘的政商利益地圖。截至目前,前省委常委申維辰落馬,金道銘、杜善學、陳川平、聶春玉、白雲5名當任省委常委和令政策、任潤厚兩名副省級領導也均相繼落馬,他們已經被揭露的主要貪腐事跡均發生在在晉任職期間,這預示著將有更多的稍低級別官員以及商人被波及。
  • 兩名「戲精」廳官「攜手」投案,這省官員今年已投案近400人
    另一名「戲精」廳官同日投案 客家搜注意到,與羅應光同一天被宣布投案的另一名雲南廳官、曾擔任曲靖市委市委政法委書記的施洪甲也是一名「戲精」,他18年前就在雜誌撰文《基層幹部如何正作風》。統計發現,雲南省今年以來已有近400名官員主動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