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蔣子文
2016-08-22 11:27 來源:澎湃新聞
年齡是一道「坎兒」,對於高層官員的晉升來說更是如此。
有媒體曾統計,一個公務員要從一個普通科員成長為一位正廳局級官員,大約需要25年。如果你不能在35歲升到正處,45歲升到正廳,那麼你的仕途很可能將就此止步。
此外,
正部長級幹部,比如國務院各部部長、各省級黨委書記、省級行政首長都會在65周歲以後正式退休,而一般的省部級副職會在60周歲以後正式退休。因此,官員的年齡就成為值得中國政治觀察者們研究與關注的一個話題。
譬如,安徽省委組織部先後於今年8月16日上午和8月19日凌晨發布了兩份「幹部任前公示公告」。
這兩份公告中一共公示了40名領導幹部的任職信息。與一些省份在公示信息中註明領導幹部的出生年月不同,安徽省委組織部在兩份公示中明確寫上了公示信息發布時被公示者的年齡。
澎湃新聞通過這兩份公示信息,結合公開的官員簡歷來分析一下官員年齡的計算方式。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
以公示發布時間8月為界,出生月份在發布時間前(已過完當年生日)的官員年齡的計算方式為「當前年份(2016年)減去官員的出生年份」,出生月份在發布時間後(當年生日還沒過)的官員年齡的計算方式為「當前年份減一、再減去官員的出生年份」。簡而言之,安徽省委組織部是嚴格按照官員簡歷中實際的周歲來計算年齡的。比如,出生於1964年7月、擬提名為合肥市政府市長人選的凌雲,她在任前公示公告中的年齡顯示為「52歲」;而出生於1970年12月、擬任淮北市委副書記的李明,他在任前公示公告中的年齡則是「45歲」。
這一計算方式在其他各個省份黨委組織部門的公示中也能夠得到映證。
比如,北京市委組織部於2016年8月8日發布市管幹部任前公示通告。其中,擬任正局級幹部的稅勇年齡在公告中顯示為「50歲」。而他出生於1965年9月,通告發布時還未到其生日月份。
再比如,2015年8月3日,廣東省深圳市委組織部發布部分市管幹部任前公示通告,其中,出生於1963年6月的姚任年齡顯示為「52歲」,而同年但晚3個月出生的吳德林(1963.9)則是「51歲」。
值得一提的是,大眾傳媒在報導官員年齡時則沒有那麼嚴格,一般的計算方式為當前年份減去官員的出生年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