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何敢挑釁,印度經濟實力如何,之前發生的事你可能不知道

2021-01-08 中國小明ol

在這個疫情肆略,全球經濟隨時面臨崩潰的危險背景下,美國作為所謂的世界第一強國,可笑的是建立了一個「露天醫院」,讓疫情恐怖蔓延,美國總統想著自己不好過,也別想別人好過,所以我們遭殃了,前幾天印度軍隊不知吃了什麼槍藥,居然主動敢對我們動手,結果被打回去了,但是印度問題又成了新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自疫情爆發以來,印度防疫的方法和美國幾乎一樣,就是自生自滅,其主要原因還是印度國內的醫療系統和經濟實力無法支撐像中國一樣的對抗疫情,在這種經濟嚴重受損,國內極度不穩定情況下,他仍然還是要搞我們一下,真的匪夷所思印度何以敢挑釁中國,印度經濟實力真這麼強麼?這幾個之前發生的事你可能不知道?

首先,印度經濟實力真這麼強麼?

答案肯定是否定。就印度國內官方機構預測,此次新冠疫情對印度經濟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印度經濟在去年就因為全球貿易環境極度不穩定原因,一直萎靡不振,今年再次受到新冠病毒影響,而且對於疫情毫無科學防護方法,印度經濟已經不堪重負,隨著疫情的繼續,印度當局稱,「如果我們不能夠控制住病毒,我們國家的經濟將倒退至上個世紀」,據路透社報導,印度經濟正在迅速減速,權威預計印度經濟將迅速減速,GDP將收縮5.2%,失業率將從8%翻倍至16%以上,印度極有可能會創下1991年經濟自由化以來最差的增長表現。所以,顯而易見,印度經濟已經岌岌可危。

這之前發生的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01莫迪與川普的擁抱,親密的就像認親

2020年2月24日,美國總統川普訪問印度,印度總統莫迪攜印度700萬民眾熱烈迎接,川普遊玩了當地的名勝古蹟,在當地板球場宣布,印度將很快購買超過30億美元的美國軍事裝備,還稱印度將成為反制中國崛起的重要地緣政治夥伴。據當地媒體報導,印度為了迎接川普可謂是費盡心思,當地政府提前清除了泰姬陵的汙漬,並對花園,吊燈,樹木等進行重新翻新,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市向附近的河流釋放了1700萬公升的清水,目的是去掉發臭的河水。有網友嘲笑說:「看莫迪和川普擁抱,怎麼看都像爸爸認私生子一樣」。

02父子不和,川普撂狠話威脅莫迪

在疫情肆略下,各國都在研究特效藥,4月10日,美國白宮因為一件事吵翻了天,川普撂狠話威脅印度。白宮貿易顧問表明,大量數據表明,羥氯喹對新冠疫情有較大作用,雖然美國國內一部分人不那麼認為,但是川普相信,並對羥氯喹極力推崇,可惜的是,這款藥越有50%的市場需要從印度進口,但是莫迪為首先保證羥氯喹儘量在本國供應,便下令禁止羥氯喹出口,川普在記者會上公開撂狠話說:「我不喜歡這個決定,多年以來,印度一直在貿易上佔美國便宜,如果印度不出口羥氯喹給美國,那就等著報復吧」。莫迪聽聞此消息,趕緊取消禁令。並不想因為這一個藥品就得罪美國。有網友評論道,「川普:莫迪,要美國優先,否則…….!」,「莫迪:別…….!特爺,我尿了」

相關焦點

  • 發生了什麼?一向財大氣粗的印度,居然要向美國租戰機撐場子
    一直以來印度在購買武器方面很捨得花錢,然而最近發生一件事情,簡直讓人大跌眼鏡。那就是一向財大氣粗的印度,居然要向美國租戰機撐場子,這也不由得讓人好奇,這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 歷史教訓歷歷在目 印度需拿出緩和局勢的誠意
    然而中印顯然又都不想打一場新戰爭,兩軍多次群毆,甚至死了人,印軍還鳴槍威脅了,但直到今天雙方沒有發生嚴重軍事衝突,這種情況全世界只在中印邊境地區發生了,足以說明兩國不希望交戰的基本態度。  但是邊境反覆摩擦對峙又告訴人們,恢復邊境地區和平已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如果仔細看,問題最終出在印度一方。
  • 印度政府、印度央行同時預測!2021財年,印度GDP或將下滑7.7%?
    王爺說財經訊:作為亞洲近年來高速增長的經濟體,2020年,印度經濟可能會遭到重創,甚至會出現一個「拐點」。就在周四(7日),據《印度經濟時報》報導,據印度政府最新的一份報告估計,印度經濟在2021財年(2020年的4月-2021年的3月)可能收縮7.7%。
  • 發生了什麼?一夜間印度GDP被中國狂甩10年,莫迪噩夢開始了
    圖為疫情下的印度 此前印度一直在對外放狠話稱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超越中國,成為亞洲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但最近印度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夜之間印度的GDP被中國狂甩1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 急功近利的印度:經濟或將倒退25年?製造業不是這麼玩的
    印度要超越中國的口號已經喊得人盡皆知。各國都在看印度如何創造奇蹟,超越中國。但左等右等都沒見印度有什麼水花響起。相反印度如今的經濟,或將面臨倒退25年的風險,從GDP增速世界第一到經濟倒退,印度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的呢?印度不是在大搞印度製造嗎?
  • 日本人一針見血:和印度相比,世界更重視中國
    一直以來,西方國家力捧印度是「最有可能複製中國」以及「最有能力制衡中國」的亞洲大國。在西方媒體的「捧殺」下,印度總理莫迪也是飄飄然不知所云,真以為超過中國指日可待,頻頻在邊境衝突以及經濟問題上挑釁我國。然而日本媒體的一番話,讓印度徹底認清現實。
  • 印度在邊境再次非法越線!球又到印度手上?胡錫進:做好備戰工作
    當印度接下這一球,挑起了中印邊境的軍事對峙後,隨著6.15加勒萬河谷衝突的爆發,在死亡20名士兵之後,印度就在邊境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大規模增兵。但假的真不了,印度並沒有單刀直入的勇氣!印度這一番增兵和喊口號不過是假動作,最終還是選擇一線部隊脫離接觸,而將這一球甩給了美國,但後方不穩的美國終歸是不敢打啊!這不,美軍又把球傳給了印度。
  • 揭秘印度黑暗數據經濟內幕:任何信息都可出售
    他說:「我不想再聽這些了,你都聽過了嗎?好的,那麼就這樣吧!「說完後,他伸手安慰仍在震驚中的薩胡。在這段經歷後,薩胡決定不再追究,繼續過日子,但她的新丈夫仍然表現得很奇怪。最終,她覺得自己別無選擇,只能結束這段婚姻。薩胡說:「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監視我,他本來可以直接問的。你知道,在印度,男人可以罵他們的妻子,對嗎?他本可以這麼做的。有什麼必要如此深入地監控我的手機,錄下我的對話?」
  • 印度這瘋病,一時半會治不好
    我之前反覆說過一個常識,國內的媒體其實不一定懂。有些問題中國人已經很久沒經歷過了,所以不了解,但在其他國家卻很常見,比如軍人鬧事。而印度這邊,軍人瞎折騰,每次都遭到徹底而且堅決的反擊,莫迪政府在邊境問題上自然不敢讓步,但是也不敢明目張胆支持軍人越境,大家可以把這段時間莫迪的所有言論都翻出來看看,可以清楚地看到莫迪本人在公開場合從沒支持過印度軍方的挑釁行為,並且多次要求軍方撤出爭議區
  • 1962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令印度至今念念不忘?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雖然前段時間的印巴衝突讓印度方面失了面子,但是從印度方面的表現來看,似乎還並未曾把巴基斯坦放在眼裡。這一點也在印度空軍的前任司令阿尼爾-蒂普尼斯發表的一篇相關文章中就可以看出,在文章中,他特地強調了巴基斯坦並不足以成為印度的對手。而印度真正的敵人,就是在1962年曾經擊敗過他們的那個國家,他在文章中還表示,悲劇只能上演一次,絕不會再有第二次敗仗上演。那麼1962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令印度至今念念不忘呢?
  • 印度又有大動作,印媒:經濟已經衰退
    (圖片來源於網絡)印度「防務新聞」報導,印度政府在較早之前就一直在全球市場中尋找邊境冬季所需物資以及相關武器裝備,其中包括可以在高海拔地區使用的防寒服以及山地作戰的輕型坦克,尋找到的物資已經全部被部署在了中印邊境地區。報導表示,印度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國防預算佔全民生產總值比重逐漸下降。
  • 越南一邊搞經濟建設,一邊聯合印度,會帶來什麼影響?
    圖為張召忠 由於印度在邊界鬧事,所以國內的目光基本上被印度吸引,但大家再也不要緊盯著印度了,張召忠對此已經發出了強烈的警告,還必須警惕這一個鄰國,也就是越南,如今越南大搞經濟建設
  • 印度14歲預言家阿南德:2021年罕見六星連珠,地球可能發生災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不過每次聽到一些神奇的預言,人們還是會對此充滿了興趣,想要在之後的日子裡去驗證,這些預言家是否真的有那麼神奇。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來自印度的少年預言家阿南德對2021年的預言。
  • 我們都被印度騙了,購買軍事武器從不吝嗇,其實不是花自己的錢
    也許在不了解實際情況的中國民眾看來,印度既往的印象是很窮很窮、經濟發展和軍事實力都發展不好。但印度真如我們所想的這樣麼?印度的人口總量將要趕超我們國家、印度的貧富差距是兩極分化、印度等級劃分嚴格、大部分印度民眾的生活還是較為貧困,但印度的軍事實力卻很強,在全球排名也是靠前的,有人會說:印度可能把錢全部都花在了建造軍事力量上,那麼社會民生建設就肯定跟不上了。印度的武器大多是從美國和俄羅斯進口來的,在這兩國中間,俄羅斯份額要佔的多,兩國的武器交易額高達740億元。
  • 印度「自力更生」幾個月,從中國進口卻不斷增加……
    中國不僅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和進口來源國,新發布的官方數據還顯示,中國在印度整體進口額中的佔比從上個財年的13.7%增長到截至9月之前6個月的18.3%。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印度的進口性質相關,印度的進口產品中有超過一半用於製造製成品。莫迪的口號或許朗朗上口,卻難以付諸行動。今年以來,印度推出一系列舉措,旨在限制中企在該國的經濟存在。
  • 比姆·布特爾:一切如中國所願,印度跳不出中國的手掌心?
    【文/比姆·布特爾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自今年4月以來,中國的印度戰略一直都在順利實施。正如北京所料,形勢一直在發生變化。換句話說,無論中國希望印度做什麼,印度都會做。通常外界很難預測中國的長期戰略和短期戰術,要做到這一點,外界就需要依靠中國的官方媒體,或者還可以依賴中國智庫的報告和中國媒體偶爾發表的文章。
  • 印度敢開第一槍,中國需做好迎頭痛擊的準備
    這是兩國邊境數十年來首次發生鳴槍事件,目前局勢雖然暫時得到控制,但其性質之惡劣,不排除進一步增大未來中印邊境爆發更大衝突的可能性。此前一天,印巴邊界再次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同一天,印度鄰國尼泊爾國家電視臺報導稱,尼泊爾武裝警察部隊已決定向與印度相鄰的第二省邊境哨所增派現有一倍以上的兵力,將武裝警察邊境安全哨所的數量增加到123個。看樣子,印度危險了。
  • 中印邊境對峙轉折或現,印度撐不下去了
    然而,就在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時候,事態的走向卻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針對「其他問題」的進一步解決,中印兩國已敲定了近期舉行下一輪會談  答案只有一個:既然此前的「升溫」是因為印度,那麼如今的「降溫」,還得從印度方面找原因!  印度軍方號召士兵發揚吃苦精神  印度方面為何主動選擇「降溫」?原因或許出乎意料的簡單  ——印度想「升溫」,但是實力不允許。  發生了什麼?
  • 財大氣粗的印度,如今只能靠東拼西湊
    多年之前印度就開始吹噓自己的軍事實力已經達到了亞洲國家第一的境地,在軍事裝備上也向來財大氣粗。近日,據一家俄羅斯媒體的最新消息,印度國防部早在2020年就改變了政策,過去幾個月裡,印度從採購轉變為租借,先後從美國租借了無人機和艦炮等武器裝備。
  • 印度的英國貴族——尼赫魯家族發家史
    但這些新世紀的變化似乎並沒有影響到印度,至少印度的窮人們對此沒有任圜感覺,他們關心的只是如何活下去。在這一年,尼赫魯家族所居住的阿拉哈巴德城發生了重大新聞——律師莫提拉爾買下了一座有42個房間名為「阿南德宮」的大房子。搬入阿南德宮後意味著尼赫魯家族踏入了另一個世界,至少在他們家周圍,不是英國貴族就是這座城市的社會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