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文章:擊鼓催徵穩馭舟 ——深化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

2021-01-09 21CN

  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

  2020年1月25日,800萬隻;2月29日,1.16億隻……僅用35天,我國口罩日產量就增長約13.5倍,折射出中國製造的強大能力、完備體系,也彰顯了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疾風知勁草。衡量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優越,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能不能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眾志成城、臨危不懼,堅持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協同調動各地方各部門各領域各方面力量,聚集起戰勝困難的強大合力。

  依靠制度優勢,我們在疫情面前經受住了壓力測試。

  武漢告急!千鈞一髮之際,中國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

  擴床位!10多天時間,4萬名建設者和幾千臺設備晝夜不歇,火速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大規模改建16座方艙醫院,迅速開闢600多個集中隔離點。

  增人手!各醫療隊從接受指令到組建平均2小時內完成,4萬多名白衣天使逆行出徵,全國10%的重症醫務人員齊集武漢。「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願紅」迅速集結,19個省份以對口支援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以外的16個地市。

  調物資!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各種機型頻繁起降,最繁忙時,每隔3分鐘就有一架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飛抵。

  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黨中央一聲令下,「中國速度」再度迸發,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醫療資源和物資供應從緊缺向動態平衡的跨越式提升。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感慨:「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有國外學者評價:「中國制度所具有的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對全國資源的調動能力,是其他制度無法比擬的。」

  依靠制度優勢,我們有力推動復工復產、暢通經濟社會循環。

  室外天寒地凍,位於武漢光谷的聯想智能車間裡卻熱氣騰騰,平均每秒就有1部手機或平板電腦下線。2020年3月工廠開門,4月全面復產,6月物聯網自動化組裝線投產,9月5G摺疊屏手機下線……一度短期停產的工廠,全力跑出了生產「加速度」。

  發動用工,協調資金,組織專列包車……面對特殊時期各種訴求,各地區各部門快速響應、密切配合,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經濟社會循環更加暢通。

  「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後,我們進一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成功實現全產業鏈復工復產。」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說。

  「穩經濟、促發展,戰疫情、鬥洪峰,化危機、應變局……『十三五』期間,面對一系列嚴峻考驗,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讓我們一次次化危為機、浴火重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評價。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實踐再次證明,只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我們就一定能夠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發揮出攻堅克難、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能量。

  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

  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實現4.9%的更快增長……中國經濟走出一條令人振奮的「V」形曲線。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20年我國經濟增速預計將達到2%左右。

  「經濟正增長」,這個往年不少國家習以為常的指標,在2020年卻變得殊為不易——疫情在全球蔓延,許多經濟活動被迫暫停或延遲,人員流動、貿易往來受限,全球產業鏈陷入「斷鏈」危機,各國消費、投資、出口均受阻滯。

  供給中斷與需求萎縮同時發生,讓世界經濟面臨嚴重衝擊。聯合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1年,全球經濟產出累計損失將達8.5萬億美元,幾乎抹去過去4年全部增長。不少專家表示,1929年經濟大蕭條、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學界形成的一些應對經驗、經濟理論,在疫情的巨大衝擊前也難以充分施展拳腳。

  困難前所未有,經驗無從可循。能否科學決策、有力應對,決定了一國經濟能否渡過難關、轉危為安。

  「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2020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洞察大勢,以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引領中國經濟巨輪堅毅前行。

  ——堅持戰略設計和戰術運用有效結合。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

  「我們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必須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足跡跨越大江南北,主持召開多次重要會議,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

  決策時高瞻遠矚、目光如炬,落實時科學精準、如臂使指。

  從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到將全國總體防控策略調整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最大限度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創新財政資金直達機制,讓資金下達更快速、投向更精準,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引導市場利率下降,不再單純依靠傳統的降息、降準,而是通過貸款延期、信用支持等直接惠及市場主體……一項項精準有效的創新之舉接連落地,助力廣大市場主體渡過難關。

  ——堅持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並用。

  6.2%——2020年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罕見地升至6%以上,就業壓力持續加大。

  非常時期要有非常之舉!面對艱巨的保居民就業任務,我們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強化政策供給:一方面,出臺社保費階段性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就業補貼等政策,為企業減負紓困,穩住現有崗位;另一方面,推出線上招聘、職業培訓、困難人員幫扶等措施,打通就業堵點難點。

  「真金白銀」加「貼心服務」,讓就業形勢逐步回穩。2020年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全年目標任務已提前完成。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並用,推動經濟大盤迴暖,促進社會大局穩定,穩住了經濟也穩住了人心。(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擊鼓催徵穩馭舟——深化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人民日報文章:擊鼓催徵穩馭舟——深化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綜述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人民日報1月9日文章:擊鼓催徵穩馭舟——深化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綜述  人民日報記者 劉志強 丁怡婷 邱超奕 谷業凱  極不平凡的2020
  • 擊鼓催徵穩馭舟
    極不平凡的2020年,註定將在史冊上鐫刻下深深的印記。這一年,嚴峻挑戰突如其來。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一些國家遏制打壓全面升級,外部環境帶來巨大挑戰。中國經濟遇到了世紀罕見的三重嚴重衝擊。這一年,輝煌成績舉世矚目。
  • 2021魯考(山東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擊鼓催徵穩馭舟
    聯創世華2020年魯考(山東省公務員)面試真題及解析匯總2021魯考(山東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擊鼓催徵穩馭舟這一年,嚴峻挑戰突如其來。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一些國家遏制打壓全面升級,外部環境帶來巨大挑戰。中國經濟遇到了世紀罕見的三重嚴重衝擊。這一年,輝煌成績舉世矚目。
  • 人民日報發表國紀平文章: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央廣網北京6月1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今天(14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國紀平文章,題目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評美國一些人戰略迷誤的危險(上)》。2019-06-1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文章指出,任何國家要想發展,必須遵從歷史規律、順應時代潮流。唯我獨尊、逆流而動,終將被歷史車輪碾壓。本屆美國政府頻頻挑起經貿摩擦,在諸多領域不斷逆勢而為,深刻暴露出其深陷危險的戰略迷誤。最根本的迷誤,就是逆經濟全球化的潮流而動。
  • ...挑戰越嚴峻,越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
    孫志剛:形勢越複雜、任務越艱巨,挑戰越嚴峻,越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2020-05-23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文章:讓思想之光引領世界前行之路——習近平主席2017年...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人民日報1月25日文章:讓思想之光引領世界前行之路  ——習近平主席2017年達沃斯、日內瓦主旨演講的世界意義  人民日報記者 吳綺敏 裴廣江 趙成 杜一菲 白陽  又是一個聲音交匯的「時節」。
  • 一天內兩提「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2019年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導2018年GDP即將出爐,高層卻在一天之內的兩個會議上均提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讓經濟學家們感受到了一絲寒意。1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時,語重心長的表示「今年我國發展的環境更加複雜,困難挑戰更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政府工作艱巨繁重。」
  • 疫情下,「一帶一路」合作強勁前行
    哈薩克斯坦國際通訊社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一帶一路」這一全球性倡議正在證明,它是一個穩定的、可持續的、能夠完全應對疫情負面影響的經濟合作機制。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馬庫斯表示,我們支持所有可以改善基礎設施的努力,就像「一帶一路」倡議在拉丁美洲、在巴西所展現的那樣。
  • 人民日報今發5學者文章 評顏色革命災難性後果
    「顏色革命」在世界範圍內暫時退潮而香港街頭暗流湧動之際,《人民日報》今日(14日)罕見整版刊發5名學者文章,闡釋「『顏色革命』為何行不通」。觀察者網兩名專欄作者分別參與執筆。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寒竹在文中呼籲不能掉入「顏色革命」陷阱。
  • 曲青山:論做好經濟工作的戰略和戰術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做好2016年經濟工作提出,「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這是一個重要戰略思想,也是一個重大戰略戰術問題。戰略是決定全局的策略,戰術是解決局部問題的方法。堅持持久戰強調的是戰略問題,打好殲滅戰突出的是戰術問題。
  • 做好「三才」文章 構築人才高地
    做好「三才」文章 構築人才高地 2017-01-06 08:19:43  來源:福州新聞網 中共福州市委常委、鼓樓區委書記 薛侃(2016年11月)
  • 滄海橫流顯本色:2020年中國經濟亮眼答卷的啟示
    越來越多指標「轉正」,是特殊之年中國經濟交出亮眼答卷的一個縮影——經濟逐季改善,全年經濟總量將突破100萬億元,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兌現承諾,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保障民生,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人;深化改革開放,海南自貿港建設啟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功籤署……這份中國答卷有多珍貴?
  • 每經熱評|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
    這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之後出臺的一項指向性非常明確的重要文件,是深化需求側改革釋放消費潛能的有力舉措,在改變鄉村面貌、改善農民生活、推進鄉村振興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對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挖掘中國經濟內生增長潛力有著重要意義。
  • 把握時代脈搏 共迎數字經濟的挑戰
    編者按    2018年,數字經濟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加速了中國數字經濟的落地與實質性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為探討數字經濟環境下的企業檔案工作,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思路,10月25日,由中國檔案學會主辦的企業檔案工作論壇在北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