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獸之子》差強人意,日本動畫電影為何屢屢碰壁中國市場_財經...

2021-01-10 澎湃新聞

作者|魏曉琳

看著電影畫面說「好厲害」,內心卻是「到底講了啥?」——這是許多看過《海獸之子》觀眾的內心獨白。

上周五的11月20日,由日本STUDIO4℃負責動畫製作,中影集團與中鉦影業聯合引進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在國內正式上映。影片故事改編自日本著名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漫畫,講述了少女琉花結識了兩位少年「海」和「空」,並追隨兩位少年的遊弋在大海間窺見宇宙與人生的故事。

儘管《海獸之子》配置不俗,原作漫畫曾獲得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獎漫畫部門優秀獎、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優秀獎的同名人氣漫畫。該作的導演渡邊步曾執導《哆啦A夢》系列,蘆田愛菜、蒼井優等加盟配音,該片的配樂擔當甚至請到了大名鼎鼎的久石讓,米津玄師獻唱主題曲。然而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影片的首周票房僅有1422萬,最終票房預測2100萬元左右,首個周末的排片率也是一路走低,可謂市場前景暗淡。

口碑上,《海獸之子》的豆瓣評分堪堪在及格線6.6分徘徊,兩極分化十分鮮明:讚賞者認為,影片作畫一流,世界觀頗具想像力,與漫畫原作者五十嵐大介的風格一脈相承,是頗具藝術漫畫氣質的小眾佳片;批評者認為,故事邏輯不清、人物莫名其妙、世界觀過於抽象,不知所云。

那麼,改編自著名同名漫畫的《海獸之子》,到底差在哪兒?

一場絕對的視覺盛宴

「完全是為眼睛而看的動畫。」

如果說新海誠是「壁紙狂魔」,隨手一幀都是大片,根據漫畫藝術家五十嵐大介原作改編的《海獸之子》動畫電影則有過之無不及。

一方面,動畫電影沿用了原作中大量電影質感的「跨頁」畫面:少女站在海洋館中的水族箱前、讓人感到潮溼與窒息的暴雨場景、對各種海洋生物的精細描繪,原作中的精彩畫面在動畫電影中都如實還原。為了準確還原海洋生物的樣貌與習性,影片還專門請來生物和海洋專家當顧問。海洋世界中,魚尾的搖擺、遊弋時的顧盼、繽紛的花紋皆有出處。

不僅如此,動畫改編時頗具匠心。影片運用了2D與3D結合的手法,其中的3D部分通過特殊的效果處理後,看起來與傳統2D無異。原吉卜力製作人的本片監製田中榮子透露,為了忠於原著作者五十嵐大介精湛的畫工,在轉換為3D動畫後,《海獸之子》劇組又請五十嵐大介為畫面加入手繪,因此造就了《海獸之子》獨特的畫面質感。

日本京都精華大學漫畫學部講師陳 認為,該片在動畫藝術視聽語言上的探索勢必會被記入日本動畫史:「《海獸之子》可被稱為『動畫中的動畫』,不管故事的講述是否晦澀而阻礙在市場上獲得成功,STUDIO 4℃在該片中所展示出的花費六年潛心研究的 2D 與 3D 結合的技巧,可以說帶給了觀眾登峰造極的視覺衝擊,是只有動畫才能承載的『映像美』的集大成。」

此外,監製田中榮子還提到電影的另一位靈魂角色,宮崎駿的御用配樂師久石讓:「除了研究原著漫畫之外,久石讓先生特意將電影分成一段一段分別創作,讓觀眾能欣賞到最精緻完美的電影音樂。」

片中,久石讓在每段音樂中幾乎未採用頻繁重複的主旋律,而是依據畫面的特徵匹配音樂,鯨魚的歌唱、海風吹動砂石、海浪去了又退……在輕盈的鋼琴聲中,畫面與音樂合二為一,渾然天成。

這也是影片上映後觀眾們最認可之處,片子被譽為「視覺的饕餮。」

然而,儘管視聽表現出類拔萃,但原作漫畫中最受追捧的世界起源想像,動畫改編後反而飽受指摘。

漫畫中,五十嵐大介將日常生活與神話學、民俗學、海洋學與天文學結合,通過一場即將發生的祭典,試圖表達對生命起源的思考。漫畫中,海就是子宮,隕石代表精子,慶典就是受精的過程。正如片名,海獸的孩子隨之誕生。這個過程,正是通過三個主角的合作完成的——海、琉花、空,寓意海、陸、空三個地球組成部分,最終促成新生命的誕生。

然而在創作風格上,五十嵐大介並不擅長講故事。作為公認的漫畫藝術家,五十嵐大介更偏好情節鬆散的「散文化敘事」,用哲理思辨傳達對宇宙、生命與自然的思考。他曾評價自己在「漫畫創作上對刻畫人並沒有興趣,只對自然與動物有興趣」。在知乎「如何評價五十嵐大介?」的問題下,一位用戶回復道:「以劇情說,他不擅長編排特別緊湊的劇情,愛恨情仇都不在筆下,只有自然,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遼闊而深遠的自然。」

(五十嵐大介作品圖源|漫言MangaTalk)

《海獸之子》漫畫同樣是這一風格的產物。漫畫中,五十嵐大介對自然界的描繪不遺餘力,同時大量使用哲理性極強的臺詞而非故事,傳達自己的世界觀與思考。

對藝術漫畫而言,敘事性弱無傷大雅;但對一部動畫電影而言,這意味著改編之初就不得不進行定位:

是面向普羅大眾的商業故事片,還是註定小眾的哲學藝術片?

改編的兩難:講故事還是重體驗?

對本作導演渡邊步來說,稱「六年磨一劍」並不為過。

接手《海獸之子》以前,本作導演渡邊步多執導商業動畫長片,以《哆啦A夢》劇場版系列動畫和《戀如雨止》聞名,在人物塑造和情感渲染上表現十分出色。無論是《大雄的懷念奶奶》中祖孫情的刻畫,或是《戀如雨止》中含蓄清新的戀愛情緒,人物情感的描繪均十分細膩。

(《戀如雨止》)

但這些以人物情感出彩的作品中,幾乎都不涉及宇宙起源、生命誕生這樣具有豐富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宏大命題。渡邊步曾表示在改編時很是頭疼:「五十嵐老師的作品主題都很大,而且都比較沉重。再來他的作品想要找到答案,需要讀者自己去理解詮釋才能得到。所以我們的讀後感如何通過映像來表現也是很困難的一點。」

事實上,日本動畫電影中並不乏將複雜的哲學觀念與通俗故事緊密結合的範例。

在被戲稱「掉書袋」的《攻殼機動隊Ⅱ:無罪》(2004),導演通過主角對人類/主體身份的不斷懷疑與思考,反覆追問:「何謂人類?何謂靈魂?」片中充滿了大量難明的哲學、宗教思辨,開篇卷首語即引自科爾·亞當的科幻小說《未來的夏娃》:「如果我們的神與希望都成為了科學的一部分,還會有人堅持愛不是科學的說法嗎?」人物對話的臺詞中,也時常引經據典:從孔子《論語》到德國學者馬克思·韋伯《理解社會學的範疇》,亦或法國醫學家拉·美特利《人是機器》……站在先哲的肩膀上,押井守步步逼問:「面對機器,人何以為人?」

(《攻殼機動隊Ⅱ:無罪》(2004))

但這些哲學思辨並未讓《攻殼機動隊Ⅱ:無罪》曲高和寡而束之高閣。相反,影片的價值取向較為明確,並有非常清晰的故事線索,主線聚焦於一起機器人暴走案件,主角團需要查明案件真相。無論是敘事動機或是人物弧光,動畫都一一給出,絲毫不亂。影片最後,素子的臺詞更是被奉為經典:「你現在感到幸福麼?巴特,不要忘記:只要你聯網,我就在你的身邊。」思想與畫面敘事的高度貼合,使本作最終獲得了坎城金棕櫚最佳影片的提名,與真人電影一較高下。這是動畫電影第一次得到如此殊榮。

還有另一種改編方向,即電影《2001太空漫遊》對小說的改編。

導演庫布裡克完全放棄了影片的敘事性,原作作者克拉克甚至聲稱:「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遊2001》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影片中的對白時間僅佔全片不到30%的比重,導演拍攝了大段幾乎非敘事片段,只為讓當時的觀眾體驗到從未見過的太空景象,例如主角太空人穿過「星際門」的片段長達14分鐘,宇宙、光芒、放大的瞳孔……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然而,這絲毫不影響該片關於宇宙起源、文明躍遷的哲學觀念為人稱道。儘管當時評論界認為庫布裡克為視覺效果和技術犧牲了電影的情節和主題,但自1968年影片上映後,影片在影壇上的地位日益穩固,直至終於成了一個文化符號。

(《2001太空漫遊》(1968)中「星際之門」鏡頭)

《海獸之子》同樣擁有一個深沉的哲學內核。是像《攻殼機動隊2》那樣好好講完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還是像《2001太空漫遊》那樣,乾脆放棄敘事,讓觀眾自行在影片中體驗生命與宇宙?

兩條岔路前,《海獸之子》猶疑不定。

通過導演訪談,能看到劇組在影片的故事性和人物上耗費了不少心血。「最開始整部作品如何構成是讓我很煩惱的地方。從時間上來說的話,大概花了六分之一的時間,也就是一年左右來考慮如何構成。」最終,渡邊步選擇了「能夠銜接整個故事的發展」的少女琉花冒險作為主線,而將生活在海裡的少年們故事作為副線,使故事更易於理解。

然而在原作哲思色彩最濃厚的部分,即主角們直面宇宙與生命奧秘的高光時刻,導演改編時在許多地方仍然選擇遵循五十嵐大介在原作中的風格。

在動畫電影中,導演沿用了五十嵐大介「精緻的畫面+大段的臺詞」的處理方式。

一方面,片中大量高水準的畫面讓觀眾目不暇接,有時甚至成了敘事的某種「幹擾」,如一條豆瓣評論稱「視覺強大到奪人心魂,一會兒你就跟著眼睛跑神了,忘記還有故事這回事。劇終的一刻,徹底把故事還給導演。」有觀眾認為《海獸之子》與電影《2001太空漫遊》類似,「觀眾體驗」大於「故事講述」。導演渡邊步對此回應:「我去海外的時候,法國和美國也有這樣的意見,但我個人的話完全是無意識的。最初看完成版的時候,我也覺得好像這個感覺在哪裡看到過,或許真的挺像的。」

另一方面,關於哲學宗教的片段式獨白在片中層出不窮,如「宇宙是一個生命體,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宮,隕石是精子,受精為慶典,目睹慶典的生物將其化作歌謠,傳頌詠唱。」或「生物都是由同樣的原料構成,原料都來自宇宙,世間萬物都是由相同的東西構成的。」然而在各大電影平臺,隨處可見指責這些臺詞「抽象」「難懂」的觀眾。

有觀眾總結出此片「觀念至上、體驗至上」的創作邏輯:「大膽摒棄傳統的敘事結構,肢解原作中宏大而清晰的世界觀,跟隨少女的足跡,追問哲學終極問題的答案,窺探世界運轉的奧秘,然後在神秘且不可名狀的祭典中達到高潮。」

但也有觀眾認為「好故事和好電影有元壁,可能編劇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故事,但不懂劇作技巧,沒有敘事邏輯,導演也不那麼重視視聽技巧,讓這樣一個故事變成了空洞的臺詞大賞,不管想像力如何天馬行空,也只能淪為自high了吧。」

是「體驗式」電影還是「劇情式」電影,懷抱兩種期待的觀眾對《海獸之子》自然觀感不同。

至此,《海獸之子》口碑的兩極分化成為某種必然。

後吉卜力時代

日本動畫電影的引進風險

《海獸之子》引發的討論遠不止於單部影片的票房口碑。

有行業媒體認為,「某種程度上它也是當今面臨危機的日本動漫產業,在立足於傳統的同時,試圖尋找突破的表現。」

五年前中國企業赴日進行「IP 爆買」的現象,如今已一去不返。據《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16)》,2015 年中國買家創造了日本動畫產業史上最高海外成交額,較上一年增長了近一倍,達到了 349 億日元。此後,中國以「一己之力」支撐了日本動畫海外市場份額連續兩年的穩定增長。

然而好久不長,據《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19)》,2019年海外市場對日本動畫的「爆買」熱潮冷卻,較上一年的增長僅為1.4%。日本動畫產業報告編委會認為這或將使得日本動畫的海外市場增長進入瓶頸期。

日本京都精華大學漫畫學部陳 援引此數據指出,以怒濤之勢增長的海外市場有戛然而止的傾向,主要原因是中國地區的「爆買」開始冷卻。這一方面出於中國的網絡發行規定的變化,但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之前的「爆買」屢戰屢敗。

進口國內的日本動畫電影往往是本國的票房爆款,例如在日本本國打破多項票房紀錄、一舉躍至日本影史票房第二的《你的名字。》。但在國內,該片票房僅為五億七千萬,在我國動畫電影票房前二十中,排第十二位。

(數據來源:萌娘百科)

近兩年來引進的原創動畫電影更是頻頻遇挫:細田守新作《未來的未來》上映後票房900多萬票房,鬼才湯淺政明商業化試水之作《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票房1400多萬左右,《企鵝公路》僅三百多萬。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最有「爆款」皮相,卻因為後期口碑崩盤,最終票房僅有2.88億。

一方面,這可能與影片內容中潛在的中日兩國文化差異有關。

陳 認為,日本動畫產業的重心仍主要是本國國內市場。內容的策劃和開發,均以本國國內受眾需求進行規劃和測算。在我國口碑和人氣甚高的諸多作品,在日本的人氣榜單上名次順位不佳,而日本人氣榜單上被粉絲奮力「刷榜」的作品,在國內聲量和反響平平。

「如果在不夠了解兩國的傳播環境和作品設定上的文化差異時進行『一律爆買』,勢必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比如人氣作品獲得喜愛的根源如果是某種日本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才成立的要素,即便購買二次改編權進行影視化也會因本土化難度極大而不被觀眾認同。」

另一方面,近年來日本原創動畫電影中導演的「私人化表達」與「重美學、輕敘事」的短板也是國內觀眾不買帳的理由之一。

不久前上映的細田守新片《未來的未來》曾入圍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但在國內上映後,頻遭詬病。

有觀眾認為儘管畫面精美,但這無法掩蓋敘事上的短板。

影片過於私人化的表達也限制了更多觀眾的共鳴。曾有讀者在《虹膜》留言道:「細田守這一輩動畫人,跟宮崎駿高畑勳這些上一輩動畫人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對人類、自然、歷史的思考讓位於個人情感的表達,當然兩者沒有高低之分,但是細田守過於私人化的設定也註定無法引起大部分觀眾的共鳴。」

事實上,「私人化敘事」或「對外界的漠不關心」,已經成了日本動畫界的某種症候。近年來,日本動畫中兩種趨勢愈發顯明,一種是以新海誠為代表的「世界系」動畫,這類作品往往不具備完整的世界觀描寫,只著重刻畫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問題;另一種是誕生於御宅文化下的「日常系/空氣系」作品,角色們似乎完全與外界環境隔絕,往往只為一些再平常不過的日常小事或悲或喜。

(《利茲與青鳥》(2018))

2015年,宮崎駿在電視採訪中提出:「現在的日本動畫產業已經走向沒落,因為它完全成為了宅男的專屬」。他認為,現在動畫業界基本上是由宅男或是那些酷愛動畫的人組成,他們從來不花心思去觀察自己身邊那些真實存在的人,而是把精力全都放在虛擬人物的構思上。宮崎駿把這類人定位為「對周遭的人或事物漠不關心」,日本動畫產業也正是因為這樣而成了「完全由宅男構成的體系」。與之類似,2017年庵野秀明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逃避現實的死宅無藥可救」。

與之相比,在海外大獲成功的宮崎駿、高畑勳、押井守作品,多聚焦對後工業時代的描繪、人類何以成為人類或如何面對歷史創傷的具有普世價值的人類共同命題,拍出《紅辣椒》《千年女優》的今 敏則以令人拍案叫絕的想像力探討人類的精神與夢境能有多麼幽深玄妙。對普世問題的深度思考,正是這些大師得以走向海外的重要基石。

但是,從《海獸之子》耗費六年探索動畫技法,我們仍能看到日本動畫自我革新的決心。從影片描繪的龐大宇宙,我們也能發現日本動畫人試圖向世界傳達的奇妙哲思。或許觀賞《海獸之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放空自己,沉浸在精心描繪的宇宙中。

「繼續吧,他們告訴我,張開你的眼睛,在我面前是一片海洋。」

日本動畫電影的前方,或許仍是星辰大海。

參考資料:

1、活弁電影倶楽部,專訪《海獸之子》導演渡邊步:希望能更多的向大家傳達動畫存在的意義

2、陳 ,走向下一個百年——2010—2019年日本動畫變革期回顧[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20(09)

3、Yes娛樂現場,日本「雙子殺手」勇闖奧斯卡 《海獸之子》角逐最佳動畫

4、動漫屆,《海獸之子》畫面優美故事垃圾的年度爛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渡邊步《海獸之子》確認引進中國內地 蒼井優配音
    渡邊步《海獸之子》確認引進中國內地 蒼井優配音 時間:2020.01.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丸子 分享到:
  • 電影推薦:這才是真正少兒不宜的日本動畫佳作
    今 敏是日本著名的動畫導演,漫畫家,所執導的多部動畫作品在國際間獲獎無數。他的作品特徵在於個性鮮明貼近你我的人物、角色精神層面的探討描寫、夢境與現實之間的曖昧關係等等,許多作品因為太晦澀而難以理解,尤其是少年兒童,其作品多是少兒不宜的動畫,但其口碑和聲望是有目共睹的。
  • 電影《龍在哪裡?》中西合璧的動畫美學流光異彩
    提起日本動畫,會自然聯想到《千與千尋》、《哆啦A夢》;提起美國動畫,會聯想到《冰雪奇緣》、《冰河世紀》;提起中國動畫,除了一部喚醒國人情懷的《大聖歸來》,似乎就只剩下80年代《大鬧天宮》、《鐵扇公主》那些模糊的記憶。
  • 12月,性格固執,感情霸道,情感不順,屢屢碰壁,最好不要招惹
    12月,性格固執,感情霸道,3星座情感不順,屢屢碰壁,最好不要招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獅子座 獅子座地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表現得非常強勢,他們總覺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就像獅子是森林之王一樣
  • 日本動畫批量引進,還真不是因為掙錢了?
    2019年還未過半,內地銀幕上已經有9部日本動畫電影上映,這還不包括已經定檔6月21日的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7月將上映的劇場版《命運之夜——天之杯II》和劇場版《機動戰士高達NT》,以及有可能引進的新海誠最新動畫《天氣之子
  • 日本票房:《天氣之子》兩周連霸 多部新片上映
    日本票房:《天氣之子》兩周連霸 多部新片上映 時間:2019.08.01 來源:新浪娛樂 作者:小喬 分享到:
  • 日本動畫周邊市場復甦了嗎?
    2019年,日本基於動畫內容、及動畫改編遊戲等內容的角色商品零售市場規模約為630億元,其中動畫周邊銷售同比增長了16.2%至366億元,和動畫相關的遊戲、貼圖等周邊銷售約為252.4億元。作者:雷歐在日本,官方組織統計高度成熟的動畫市場規模時,往往會將動畫電影、網絡、演出娛樂、商品化、遊技,以及海外市場等一系列市場的收入納入統計。
  • 推薦幾部少兒不宜的冷門日本動畫電影,高分高能!
    提到動畫片我們耳熟能詳的美國幾大動畫電影公司的動畫,迪斯尼、華納、夢工廠、二十一世紀福克斯,以3D動畫影片為主;而二維動畫日本在世界獨佔鰲頭,Production.I.G、吉卜力、東映動畫等。而動畫片中有一類動畫為成人向動畫,比如迪斯尼的《美女與野獸》《花木蘭》,夢工廠的《玩具的故事》,法國的《自殺專賣店》,日本就更多了,今敏的《紅辣椒》《未麻的部屋》,湯淺政明的《心理遊戲》,佐藤敬一的《阿修羅》,川尻善昭的《妖獸都市》《獸兵衛忍風帖》,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系列等等。
  • 《哪吒之魔童降世》《天氣之子》參選奧斯卡!
    作為特製的20周年獻禮之作,《航海王:狂熱行動》不僅有著更為深刻的紀念意義,在故事、陣容等方面亦有驚喜突破,電影將於10月18日在國內上映,這周就可以看了,大家準備好了嗎! 新海誠《天氣之子》發布中文預告!
  • 2021日本電影超全前瞻
    時光編輯部 | 八不半像電影一樣,黑暗邂逅光明。疫情席捲的2020年,全世界電影市場蕭條萎縮,相繼休館的日本影市,卻在年末迎來動畫電影的「高光時刻」。《鬼滅之刃》超《千與千尋》登頂日本票房寶座,在萎靡的影市中創造奇蹟。2021年,疫情終將慢慢消散,一眾國寶級動畫電影蓄力待發。
  • 動畫電影「辰巳TATSUMI」8月日本上映 同期召開座談會
    動畫電影「辰巳TATSUMI」8月日本上映 同期召開座談會 2013-07-30 17:50:27
  • 電影推薦:五部少兒不宜的高分日本動畫佳作
    今天無二君繼之前推薦的今敏、大友克洋的動畫作品以及法國的冷門動畫之後,繼續推薦幾部較為冷門的日本動畫。五部動畫均為新世紀前十年的動畫,這幾部動畫有的晦澀難懂,建議十五歲以上人士觀看。1.一路追蹤下,他們查明了夏洛特並不是被吸血鬼擄走了,而是戀上了吸血鬼馬埃爾,兩人正前往吸血鬼伯爵夫人卡米拉的城堡搭乘卡米拉的飛船前往世外桃源「夜之都」開始他們的新生活。然而事實的真相卻並非如此,等待著D的是一場惡戰和一段千年的恩怨……2.
  • 這三個星座,單純又美好,卻在愛情中,屢屢碰壁
    有三個星座,他們在愛情中屢屢碰壁,甚至很好哄騙,別人都利用他們的單純和心軟,不斷地向他們索取,但是這三個星座卻不以為然,他們覺得,對愛情付出什麼都不足惜,當他們失去一段愛情,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一去不回時,又會陷入沉思,這三個星座到底是怎樣的?
  • 不止《霧山五行》,這部水墨風動畫被宮崎駿稱為日本動畫的未來
    但其實日本著名的動畫電影製作工作室吉卜力也出品過一部水墨風動畫電影,即2013年上映的《輝夜姬物語》該動畫由執導過《螢火蟲之墓》和《狸貓大作戰》吉卜力的另一位動畫大師高畑勳監督監督執導。電影上映後,吉卜力工作室的另一位大師宮崎駿也到場觀看,平時很少稱讚別人的他發出了感慨:「這部作品,才代表著日本動畫的未來。」
  • 已致33人死亡,日本動畫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今天上午10點35分,日本京都市的「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發生縱火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33人死亡。
  • 日本藝人Cosplay差強人意 高手網友怒P圖秒變美少女
    近日日本搞笑藝人井本絢子在電視節目中進行了COSPLAY,穿上動漫角色的服裝COS不少角色。雖然她努力想要讓自己顯得可愛一些,但是拍出來的照片還是比較差強人意,網友們也是對此感到不能容忍,於是就展開了修圖大賽,比比看誰最能將她修成美女COSER。而結果就是只要有高超的修圖技術,原本是什麼樣真的並不重要。
  • 48部,豆瓣評分7.5+,最好看的日本動畫電影全在這了
    準備好收藏吧~ο(=ω<=)ρ⌒☆贊也給一個嘛(*/\*)按工作室/導演分類,括號裡是豆瓣評分~吉卜力(21):吉卜力的動畫都有很多相似之處,或是清爽的夏天,或是美麗的鄉野,或是蔚藍的大海……故事都很溫暖,吉卜力必屬經典!!
  • 2021日本電影你最期待哪部引進:木村拓哉×長澤雅美!
    疫情席捲的2020年,全世界電影市場蕭條萎縮,相繼休館的日本影市卻在年末迎來動畫電影的「高光時刻」,《鬼滅之刃》超《千與千尋》登頂日本票房寶座,在萎靡的影市中創造奇蹟。  《漁港的肉子醬》  導演:渡邊步  配音:花江夏樹  上映日期:2021年夏  看點介紹:  《海獸之子》導演渡邊步執導
  • 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再到你好世界,為什麼日本人談個戀愛都這麼...
    最近,由導演伊藤智彥參與製作,北村匠海、松坂桃李、濱邊美波參與配音的日本的動畫電影《你好世界》終於確認引進內地,在《你好世界》的中文宣傳海報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即使世界毀滅,我也想再見你一面。」的宣傳標語。
  • 館長說:日本妖怪動畫裡的「配方」
    估計跟館長差不多年紀的朋友,從兒時到現在總有那麼一兩部日本妖怪動畫「陪伴成長」,有些稱得上「經典中的經典」,直到現在的新番也難以超越,到底這些動畫裡作者施放了什麼「配方」?而水木茂先生勾勒出日本妖怪世界觀的「藍本」,直到現代很多妖怪動漫的角色都是來源於水木茂先生創造的妖怪形象中。建議:想深入了解水木茂先生的朋友不妨可以看看日劇《怪怪怪的妻子》,講述了水木茂與妻子一同度過艱難歲月的故事;水木茂先生也創作了《日本妖怪大全》裡面有眾多妖怪的圖鑑,喜歡的朋友可以購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