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投餵流浪貓?我國一年至少121億野生動物死於貓口

2021-01-09 騰訊網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擼貓之人古已有之,比如我們偉大的愛國主義貓奴——陸遊。

「我與貓主不出門」

說到自家的貓主子,鏟屎官們可能會想到柔軟的身體,咕嚕嚕的聲音,好似肥美山竹的jiojio,或是目空一切的拽樣……

流浪貓呢,若要形容那些無家可歸的小傢伙們,你又會想到什麼。打結的貓毛?渾濁的眼睛?滿身的跳蚤?還是寒風中蜷縮的身體……

這些常被貼滿了「可憐」標籤、一般由人類的寵物遺棄而來、生活在人類活動區附近、對人類有一定的依賴但又能獨立生活的流浪貓,就是我們團隊最近的研究對象

是萌寵,

更是野生動物殺手

大約一萬年前,在中東的新月地帶,家貓的祖先首次和人類有了密切接觸,並開始被馴化。之後,家貓快速擴散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工業革命後的最近幾百年,成為了一種全球性的入侵物種,從而被列入「100種世界範圍內最惡劣的非本地入侵物種」名錄(Sm et al. 2000)。

在漫長的時間裡,絕大部分的貓都依賴於人類而生存,這使它們發展出一系列適應能力,從而更好的在人類眼皮底下討生活。比如與人類交流的能力,貓能夠發出一種特定的具有高頻音調嵌入的咕嚕聲,這種聲音的頻率與人類嬰兒哭聲的頻率十分相似(McComb et al. 2009),而人類天生對嬰孩的哭聲非常敏感。貓通過這樣的行為來引起人類的關注,從而索取食物,獲得保護。類似這樣的能力,是貓克服環境障礙從而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貓如此強大的入侵能力離不開其超強的捕食能力,而它們的「惡名」也主要來源於此。很多人認為貓只會捉些老鼠,而事實卻遠非如此。貓的食譜非常廣泛,除了我們記錄到的蛇、烏龜,甚至蜻蜓等比較意外的物種以外,義大利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145隻貓殺死的2042隻動物的記錄中,涉及的物種至少207種(Mori et al. 2019)。

Caught by Cats | Jak Wonderly

所以,貓對野生動物的威脅,到底有多大?

為解決該問題,國際上的研究者們其實已經奮鬥了大幾十年,積累了大量的小範圍內的數據。直到2013年,史密森保護生物學研究所的斯科特·洛斯(Scott Loss),也是我們這次研究的合作者之一,才整合了多方數據,建立預測模型,首次給出了大尺度範圍內(全美)的流浪貓捕食估計。

據估測,每年美國全境被流浪貓捕殺的野生鳥類有13~40億隻,野生獸類有63~223億隻

這個研究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方面引發了愛貓人士的強烈質疑,另一方面則是更多的相似研究隨之湧現。加拿大、澳大利亞、波蘭等國家的科學家,紛紛也繼而在國家尺度上給出了各自國家的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捕獵威脅評估,結果依然讓人震驚。

加拿大的2億鳥類/年(Blancher 2013),波蘭農場的1.36億鳥類和5.83億哺乳類/年(Krauze-Gryz et al. 2019)……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其哺乳動物每年被流浪貓捕獵的數量高達11.44億隻,更為嚴峻的是,這11億多隻的哺乳動物中,多達40%以上的都是本土特有動物(Murphy et al. 2019)。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所在的大洋洲,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從而擁有非常特殊的動物區系,其中包括一些特殊鳥類,特殊到不會飛行。當面臨新的捕食者,這些本土動物幾乎沒有任何反抗的經驗和能力,結果就是在沒有人類救助的情況下,紛紛滅絕了。

據研究者統計,至少有63個物種的滅絕,與貓的引入或多或少有關係(Doherty et al. 2016)。在現存的具有野生動物其他死亡來源估算的國家中,貓對野生動物的殺傷數量遠遠超過了所有其他與人類有關的死亡來源(如汽車撞擊,電桿,高樓碰撞,中毒等)造成的野生動物傷亡數量(不包括如棲息地喪失等非直接因素)(Loss et al. 2015)。

是萌寵,更是野生動物殺手 | 李雨航

除此之外,還需重視的一點是,貓對野生動物的威脅除了直接的捕殺,還有間接的影響——它們能光靠外表或行為對其他動物造成幹擾,形成恐懼,類似於傳說中的「氣場」 (Loss and Marra 2017)。

這種間接影響可能會干擾其他動物的覓食,防禦行為,壓力反應,能量收入,身體狀況以及生殖投資和產出等等。例如,研究表明,即使貓僅在鳥巢附近短暫靠近並與烏鶇(Turdus merula)對峙,就能使烏鶇幼仔隨後的進食減少三分之一,並顯著增加隨後其巢被捕食的風險 (Bonnington et al. 2013)。

這些研究全都在強調,流浪貓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威脅,而且,威脅很大

我國散養貓流浪貓

對野生動物的威脅

作為密切依存人類的存在,流浪貓的種群大小與人口數量和國土面積息息相關。那麼,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一多,面積第三大的中國,散養貓和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威脅又有多大?

了解這個問題,對於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具有宏觀的指導意義。然而很可惜,國內過去對這方面的研究幾近空白。

一般來說,對於大尺度範圍下的捕食評估這件事,國際上傳統的做法是從貓的基礎生物學方面下手,比如種群、捕食率等。通過一年一年的長期積累各個小尺度範圍的數據,最後匯總,然後發現「哇!那麼多!」 ,趕緊著手亡羊補牢,渴望為時未晚。

而在我們國家,小尺度範圍內的數據可以說完全沒有,如法炮製走不通。假設我們再花費數十年的時間進行小範圍數據收集,那麼可能亡羊補牢,為時晚矣。於是,我們只好另闢蹊徑,先意識到「哇!那麼多!」,再逐步精細化,完善化。

我們從人類的角度出發,在全國範圍內收集了2000多份調查問卷,問卷覆蓋了全國各省,數量分布也基本和人口密度正相關,契合胡煥庸線,首次對全國範圍內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捕殺情況進行了量化

對野生動物具有捕食威脅的貓,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有主人飼養,但可以自由活動,我們可以稱之為散養貓;另一部分是無主貓,也就是沒有主人的貓,主要依賴於投餵、主動捕獵或者撿拾垃圾為生。

對於散養貓,我們根據問卷中的問題,比如每年大概帶回家什麼動物,各自數量多少,乘以相應的係數,就可以估算散養貓的年捕食率,也就是每隻散養貓每年大概捕獵的動物數量,之後乘以散養貓的種群數量,即可計算出來散養貓全年的年捕食量(數據並非直接乘除,具體方法詳見論文)。

同時,考慮到中國的城鄉生活方式的巨大差異,尤其是家貓生活方式的不同,城鎮很多家貓生活在室內、較少允許外出,而鄉村家貓很多可以外出自由活動,因此可能有更多的機會捕獵野生動物,所以我們將散養貓按照城鎮和鄉村兩部分進行處理

中國城鎮和鄉村中,每隻散養貓每年帶回家裡的各種動物如下圖所示。比如,城市中每隻貓每年帶回家5.06隻小型哺乳動物,1.33隻鳥類,1.67隻蜥蜴等爬行動物,1.48隻青蛙等兩棲動物,1.38條魚,以及2.16隻昆蟲等無脊椎動物。

我國城鎮,散養貓對於各類群動物的捕食率

鄉村中除了鳥類被捕食的數量多一些,其他被捕獵的物種的數據和城鎮中得到的結果差異並不太大,這可能是由於鄉村和城市具有不同的食物返還率造成的。

所謂食物返還率,指的是貓實際捕食的數量與其帶回給主人食物的數量的比,因為貓並不會將其所有食物返還給主人,而是將它們當場入肚或遺留在犯罪現場。在本研究中,我們採用的食物返還率為3.3~10(Kays and DeWan 2004; Krauze-Gryz et al. 2012; Loyd et al. 2013) 。

我國鄉村,散養貓對於各類群動物的捕食率

和城鎮相比,鄉村的散養貓捕食的鳥類更多

對於無主貓或者流浪貓,我們主要根據問卷人每年遇見或者看見的捕獵事件,然後按照相應的人口建立回歸模型,估測無主貓的年捕食量。如下圖所示,基本都是以億為單位起步。

我國城市流浪貓的年捕食數量

我國鄉村流浪貓的年捕食數量

結合散養家貓和流浪貓的捕食估算結果,如表1所示,我們估測我國範圍內貓對野生動物的最低捕食總量為:

16.1~49.5億無脊椎動物,

16.1~35.8億魚類,

11.3~38.2億兩棲動物,

14.8~43.1億爬行動物,

26.9~55.2億鳥類和36.1~98.0億哺乳動物。

也就是說,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21.3~329.8億野生動物被散養貓和流浪貓捕殺

首次量化了我國散養貓、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威脅 | 表1

被貓捕食的小動物

在生態系統的作用

話說到這裡,可能有一些人還是覺得,「捕食就捕食唄,反正都是些小動物,也沒什麼用,無傷大雅」。

但實際上,對於生態系統而言,小型動物具有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維持或者服務功能,比如種子傳播、植物授粉、蟲害防治等等。

野外的小動物,對生態系統而言至關重要 | 李雨航

拿和貓同樣可愛的小松鼠舉例,它們對森林的最大貢獻在於構造生態系統中的植物組成。它們有特殊的收藏癖好,在好不容易搜刮到種子(松鼠的主要營養來源)以後,會叼著勝利果實四處尋找自以為安全的地方,敲定位置以後,淺淺放到「隱蔽所」,有土埋土,有樹葉蓋樹葉,啥也沒有就象徵性的用小爪子扒拉扒拉,用力按按,不管不顧,萬事大吉。不僅僅是在地上,就連樹叉兒,樹皮縫,能藏多少算多少。它們為了存貨四處奔波,域廣量足,於是乎有很大一部分私藏自己也忘了放哪,於是無意間就成了義務勞動的播種者

除此之外,松鼠還喜歡吃蘑菇,又因為真菌的菌絲能夠和植物根部建立共生關係,真菌能夠將水和礦物質提供給植物,同時從植物中吸收它們需要的有機物。當松鼠吃蘑菇後,會在糞便中排出真菌孢子(生殖功能),孢子掉落在土壤上發芽並產生新的真菌,與植物結合。因此,松鼠的勞動不但能夠擴大森林面積,更能推動更新換代,維持生態活力

而類似松鼠這樣的小型動物,還是生態系統中原住捕食者們重要的食物來源,如蛇,貓頭鷹等等。一般來說,相鄰上下兩個營養級大概的生物量的比值為1:10,而現在流浪貓的問題就是,它們的種群遠遠超過了環境承載力。貓除了對這些小型獵物的直接影響之外,還能夠間接地對原住捕食者產生競爭。當貓所捕食的獵物,利用的生存空間,與其他物種重疊時,這種競爭便會發生。例如,貓每吃掉的一隻松鼠,貓頭鷹能吃到的獵物就少了一隻。

其他捕食者的食物來源,也因此減少了 | James Morton

而在人類提供的醫療、食物和庇護條件下,貓獲得了更大的競爭力,同時不太會受到獵物數量波動的影響,因此能夠超過環境承載量地繁殖和生存

即使在缺乏人類食物供應的條件下,貓也可以迅速地適應野生狀態,從而維持其生存和繁殖能力。它們能夠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法擊敗本土捕食者,改變群落組成,從而對生態系統造成更為廣泛的影響

如何管理流浪貓?

收容、捕殺或安樂死、TNR

那麼,國際上常用的流浪動物管理措施有哪些呢?

目前主流的方法大概是三條:收容、捕殺或安樂死、TNR

收容是最基礎的解決方法,直接將流浪貓捕捉回來,集中在流浪動物收容站。問題就在於民眾的「收養」意識和需求都很低,這就導致了動物收容所怎麼建也建不夠,更不用提很多收容所的條件可能非常堪憂。

於是,一些國家便採取了進一步的方法:捕殺或安樂死。比如澳大利亞2015年出臺的流浪貓清除計劃,預計到2020年清除兩百萬隻野貓(目前估算清除了211560隻),具體方法包括空降毒香腸,誘捕,射殺等。這樣的決策必然導致環境倫理和動物倫理強烈碰撞。

TNR(Trap-Neuter-Return)則是看上去更為溫和的第三種方法,指的是捕捉、絕育、放歸。也就是將流浪貓捕獲進行絕育後,做上標記(通常是在貓耳朵剪個小口做「耳標」),再原地放歸。

理論上講,在保證沒有外部新個體輸入的情況下,TNR是可以控制流浪貓的種群的。但其有效的條件則是令人絕望的71%-94%以的上個體絕育率(Foley et al. 2006)。一方面,實現這麼高的絕育比例在現實世界中幾乎不可能,有些流浪貓生性狂浪,行跡詭秘,難以捕捉。另一方面,更為關鍵的問題在於,流浪貓有新鮮血液的強力輸入,控制不了輸入源頭,TNR的效果也就越發欠佳。

耳朵上的缺口,是TNR絕育後的標記 | Cloud

我們不贊成以殘忍的方法對待已經存在現實中的小貓們,我們更希望的是,大家攜手對未來負責,實施合理的管控。

不散養,不遺棄,不投餵

目前,我們認為「三不原則」推之有理,行之有效,即「不散養,不遺棄,不投餵」。

不散養,就是把家裡的毛孩子儘量保護在室內。一方面消除它們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另一方面防止它們感染疾病,遭受意外,研究表明,家養貓具有顯著更長的壽命(Warner 1985),讓它們多陪你一些日子,何樂而不為?

不遺棄,更是最起碼的溫柔,珍惜你的貓,任何的遺棄都是沒有藉口的背叛,過敏也好,太忙也罷,皆是可以避免或可以解決的問題。當你把貓咪抱回家的時候,你就成了它生命中唯一的依靠,你的遺棄則是你對它生命主動的抹殺。另一方面,遺棄是流浪貓的主要源頭之一,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不投餵則是針對流浪貓。當你看到可憐的流浪貓忍不住想要伸出援手的時候,想想你幫了它這一次,它之後帶著一窩更可憐的小貓難以維繫的場景;也想想其他小可愛被它咬在口中的場景(圖5)。

比起投喂,更好的是——真的做它的太陽,把它帶回家,擼流浪貓其實比不上抱著一隻乾乾淨淨,打過疫苗的貓咪悶頭狂吸,後者顯然更放縱,更香,也更健康安全。

條件允許的話,把你想投餵的流浪貓帶回家吧 | Cloud

貓的捕獵,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為了玩耍,消遣,甚至是對幫助過它們的人的「回報」。所以,不用擔心如果沒人投喂,它們才為了生存去捕獵。捕獵就是貓科動物的天性,反而在投餵下,流浪貓吃飽了還更有力氣玩,捉些鳥,逮些獸,純做消遣

另外,每天都吃得很飽,會顯著增加流浪貓的繁殖能力。也就是說,相對於食不果腹,酒足飯飽能讓流浪貓生得更多。很多人可能也都發現了,現在小區裡的貓發情嚎聲,已經不分季節地常年繞梁。

總的來說,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來看,三不原則可能是最為重要的

不散養,可以降低家貓捕食野生動物的機會,以及與流浪貓潛在的繁殖機會。

不遺棄,則從源頭控制了流浪貓的種群輸入(政策制定需要跟上)。

而不投喂,可以讓流浪貓種群自然地興衰交替,榮辱更迭,使得流浪貓種群迅速降低到環境能夠負載的體量。

正如論文中也強調的,我們的研究方法還存在一些缺陷,研究結果也比較粗糙,但卻首次量化了流浪貓和散養貓對我國野生動物的捕殺,並且提供了理論上的一些指導意見和可行方法。萬丈高樓平地起,而今放上第一磚。

流浪貓的管控和福利,野生動物的保護和拯救,這需要每一個人參與進來添磚加瓦。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從「不散養,不遺棄,不投餵」做起。

參考文獻

1) Blancher, P., 2013. Estimated Number of Birds Killed by House Cats(Felis catus) in Canada. Avian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8, 3.

2) Bonnington, C., Gaston, K., Evans, K., 2013. Fearing the feline: Domestic cats reduce avian fecundity through trait-mediated indirect effects that increase nest predation by other species.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50, 15-24.

3) Chalkowski, K., Wilson, A.E., Lepczyk, C.A., Zohdy, S., 2019. Who let the cats out? A global meta-analysis on risk of parasitic infection in indoor versus outdoor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Biology Letters 15, 20180840.

4) Crawford, H.M., Calver, M.C., Fleming, P.A., 2019. A Case of Letting the Cat out of The Bag-Why Trap-Neuter-Return Is Not an Ethical Solution for Stray Cat (Felis catus) Management. Animals : an open access journal from MDPI 9, 171.

5) Doherty, T.S., Glen, A.S., Nimmo, D.G., Ritchie, E.G., Dickman, C.R., 2016. Invasive predators and global biodiversity los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 11261.

6) Foley, P., Foley, J., Levy, J., Paik, T., 2006.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rap-neuter-return programs on populations of feral ca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27, 1775-1781.

7) Kays, R.W., DeWan, A.A., 2004. Ecological impact of inside/outside house cats around a suburban nature preserve. Animal Conservation 7, 273-283.

8) Krauze-Gryz, D., Gryz, J., Goszczyński, J., 2012. Predation by domestic cats in rural areas of central Poland: An assessment based on two methods. Journal of Zoology 288, 260-266.

9) Krauze-Gryz, D., Gryz, J., Zmihorski, M., 2019. Cats kill millions of vertebrates in Polish farmland annually.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17, e00516.

10) Loss, S., Will, T., Marra, P., 2013. The impact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wild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1396.

11) Loss, S., Will, T., Marra, P., 2015. Direct Mortality of Birds from Anthropogenic Causes.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46, 99-120.

12) Loss, S., Marra, P., 2017. Population impacts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mainland vertebrates.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15, 502-509.

13) Loyd, K.A., Hernandez, S., Carroll, J., Abernathy, K., Marshall, G., 2013. Quantifying free-roaming domestic cat predation using animal-borne video camera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60, 183–189.

14) Murphy, B., Woolley, L.-A., Geyle, H., Legge, S., Palmer, R., Dickman, C., Augusteyn, J., Brown, S., Comer, S., Doherty, T., Eager, C., Edwards, G., Fordham, D., Harley, D., McDonald, P., McGregor, H., Moseby, K., Myers, C., Read, J., Woinarski, J., 2019. Introduced cats (Felis catus) eating a continental fauna: The number of mammals killed in Australia.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37, 28-40.

15) McComb, K., Taylor, A., Wilson, C., Charlton, B., 2009. The cry embedded within the purr. Current Biology 19, 507-508.

16) Mori, E., Menchetti, M., Camporesi, A., Tabarelli de Fatis, K., Cavigioli, L., Girardello, M., 2019. License to Kill? Domestic Cats Affect a Wide Range of Native Fauna in a Highly Biodiverse Mediterranean Country.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7.

17) Nutter, F., Levine, J., Stoskopf, M., 2004. Reproductive capacity of free-roaming domestic cats and kitten survival rat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25, 1399-1402.

18) Sm, L., Browne, M., Boudjelas, S., De Poorter, M., 2000. 100 of the World's Worst Invasive Alien Species: A Selection From the Global Invasive Species Database. Published by The 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 (ISSG) a specialist group of the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SSC) of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 12pp. First published as special lift-out in Aliens 12.

19) Warner, R., 1985. Demography and Movements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in Rural Illinois. The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49, 340.

作者:李雨航、李忠秋

編輯:Cloud、遊識猷

一個AI

不散養,不遺棄,不投喂。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相關焦點

  • 爭鳴:流浪貓每年捕殺百億野生動物研究的結論靠譜嗎?
    姑且假設人口密度越高的地方,無主貓或散養貓的密度也越高,因此人口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貓口密度的參數,由於缺乏貓口數據,李教授的研究也正是用全國家庭數量(針對散養貓)或人口數量(針對無主貓)作為總量進行回歸。然而,江蘇省顯然沒有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截止2019年末統計為8070萬人,佔14億人的5.76%)。
  • 流浪貓每年捕殺百億野生動物研究的結論靠譜嗎?
    李教授在演講中比較了常見的種群管理措施,即收容、安樂死、TNR(Trap捕捉-Neuter絕育-Return放歸),並根據已有的研究證據,說明各自存在的弊端,呼籲對於流浪貓做到「不散養、不遺棄、不投餵」。
  • 在城市裡投餵流浪貓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城市裡投餵流浪貓是好事還是壞事?在城市裡投餵流浪貓是善舉,但不能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首先,現在不管是流浪狗還是流浪貓,它們的數量是越來越多,流浪狗有一些狗患問題出現,但是流浪貓好像還沒有什麼影響人們生活的情況。
  • 被質疑鼓勵虐殺流浪貓,一位南大教授的「動保」羅生門
    通過問卷數據,分析兩種貓各自的捕食率,之後匯總兩類從而粗略計算整個中國貓的捕食量。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的散養貓和流浪貓每年捕食的鳥類數量大概在26 到 55 億隻,捕食的小型的獸類大概在 36 到 98 億隻。中國的散養貓和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年捕食量的匯總,圖片來源:Li et al.2021這篇論文一發表出來,就引起了巨大爭議。
  • 有辯有駁:該如何看待流浪貓的生態屬性?專家觀點分享
    此番關於散養貓和流浪貓對野生動物威脅的爭論,也是如此。此前綠會國際部摘譯的一篇文章《野貓數量增長或導致小型野生動物滅絕!|EAAFP分享中國野貓最新研究報告》恰巧和「南京大學李忠秋團隊首次在國家尺度上評估了散養貓和流浪貓對中國野生動物的威脅!」事情疊加,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何為野生動物?沒人領養的流浪貓和狗屬於野生動物嗎?
    hi大家好,我是阿七,今天看到一些東西,有人在說吃野生動物的危害怎麼怎麼樣的,但是我今天不是和大家說這個,而是想和大家聊一下我們常見的流浪貓和狗是否屬於野生動物?很多人在外面看到流浪的貓和狗就會喊野貓野狗,那麼他們是否屬於野生動物呢?
  • 流浪貓:最弱勢的流浪動物,它們在野外靠什麼生存?
    人類把沒有主人的寵物定義為流浪動物。目前流浪動物分為兩種,一種是流浪狗,一種是流浪貓,這其中,流浪貓最為弱勢。因為狗是犬科動物,它們會結伴,甚至合夥行動,但是流浪貓大多只是單獨行動。再加上大多流浪狗體型比流浪貓大,所以野外的流浪貓在爭搶食物上永遠處於弱勢。
  • 遊客亂投餵投出「猴災」 黔靈山公園野猴一年傷人5811次 該如何管?
    據工作人員稱,黔靈山公園的獼猴是野生的,並非由公園圈養,在公園內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甚至不光在公園內,在貴陽其他地方也可能會遇到。「我們無法告訴遊客,公園哪個區域沒有獼猴。為了減少獼猴傷人事件,我們在遊覽路線沿途都設有提示牌,同時循環播放擴音器,勸導遊客不要投餵、逗打、靠近獼猴,並用獼猴傷人的相關照片做宣傳,提醒遊客獼猴可能會傷人。」
  • 貢獻一套房給流浪貓住,絕育找領養,卻被人堵上家門……丨坦克小希
    小姐姐自我反省後覺得真是「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自己給自己找了個麻煩,呼籲大家再看到短視頻平臺上餵流浪貓的視頻不要再點讚了。這裡我補充一下,小姐姐的意思應該是,呼籲大家再看到短視頻平臺上餵流浪貓,但不絕育、不打算找領養或自己養,只是想靠餵流浪貓掙流量當網紅賺錢的那種人的視頻不要再點讚了。
  • 有哪些動物能在我國泛濫成災?為什麼?
    這個問題讓「吃貨們」看到就有些搞笑了,動物還想在我國泛濫成災,不吃到滅絕就不錯了。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雖然我國有著博大精深的烹飪文化以及眾多「吃貨」,但是依然不能阻止一些動物泛濫。下面我們盤點幾種在我國泛濫成災的動物。
  • 動物園不能隨便投餵動物?告訴你這是為什麼
    可以說只要是動物需要,就沒有供應不上的。什麼動物瘦啊,動物吃不飽啊……您那是多心啦。有些動物夏季就是瘦,有些動物老了就是瘦,有些動物飽了還會吃,有些動物過飽了就會生病,一切都要尊重科學。動物們每天的夥食費比我每天工資都高。下面就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為什麼人們不能在動物園裡隨便餵動物?1、破壞了動物的正常飲食習慣。
  • 野生動物不是寵物 疫情下我們該如何對待動物夥伴?
    在目前已知的大約 200 種人畜共患病中,至少有 70 種與異域寵物有關。(已有的案例可搜索新聞,可見沙門氏菌、鸚鵡熱感染、毒蛇傷人、鱷魚咬傷等等。)人類大規模圈養利用野生動物的歷史只有幾十年,而畜禽被人類馴化的歷史少則數千年多則上萬年。沒有任何研究證據顯示,現存的野生動物可以再被馴化,因為動物能否成功馴化是多種歷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個過程在現代無法複製。
  • 路上遇到的流浪貓,耳尖基本都有缺口?
    在大街上看到的流浪貓,有一些貓咪的耳朵上會有缺口或者奇怪的字符標誌,這些奇怪的標誌叫做耳標,是已經絕育的流浪貓的標誌。 在發達國家,流浪貓狗的救助已經發展的很有成效,國際通用的救助辦法是抓捕-絕育-放歸,而已絕育的流浪貓的重要標誌就是打上了耳標。
  • 河北避暑山莊:幾十隻流浪貓死亡,疑似被投毒?背後問題引人深思
    網友表示,避暑山莊內各個投餵點的貓咪加起來一共有100多隻流浪貓,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銳減到三四十隻,大部分貓都突然死亡,並且死狀較慘。就在愛貓人士們紛紛猜測貓的死因的時候,有一隻橘色的貓在投餵點吃飯的時候被發現有異狀,被貓友救下送去寵物醫院治療,寵物醫生看了這隻貓的各項檢查數據才知道,原來這隻貓的不適症狀是因為中毒引起的。
  • 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一年繁育12隻紅熊貓
    小熊貓繁育之最 全國首個紅熊貓高產動物園紅熊貓又名「小熊貓」,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據了解,此次繁育的12隻紅熊貓均為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2018年引進的紅熊貓繁育而成,已經算動物園的「紅二代」和「紅三代」了。
  • 女孩撿到一隻流浪貓,它的耳朵長得像兔子,上網一查身份卻報警了
    但是因為貓的壽命始終的有限度的,在小珍讀初中的時候就去世了。也因為這樣,小珍曾經有一段時間是不敢養寵物的,害怕自己投入愛之後卻要再次地失去。但自從最近家裡的小區樓下出現一隻流浪貓之後,就發生了變化。小珍一直都有餵養小區附近流浪貓狗的習慣,一天小珍照常帶著飯去餵小動物們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新成員。新成員是一隻整個身體身體都是黃色的流浪小貓,這也讓小珍想起自家曾經的小公貓。
  • 十二生肖中為什麼沒有貓?原來在古代,貓指的是這種動物
    在十二生肖中,除了龍之外,其餘都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動物。有關十二生肖的來源有很多種,也有許多傳說,在這些動物中,牛、羊、馬、犬等等一些列的家畜為人類的生活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人們的敬仰也在情理之中,又虎、龍等作為圖騰受人崇拜,被列入十二生肖也無可厚非,但為何有老鼠許多人不明白,那既然老鼠都有,那為什麼沒有貓呢?
  • 男童餵貓遭奔馳車碾軋死亡 女司機稱不小心撞人
    新京報訊 (記者展明輝 劉洋 實習生李馨)前晚6時許,懷柔區泉河園二區,一名六歲男童在小區內道路上餵流浪貓時,被一輛奔馳越野車撞倒並遭碾軋,當場身亡。目擊居民稱,肇事女司機逆向駕車。  目前,懷柔交通支隊已經介入調查。肇事司機向警方表示,自己系不小心撞人。
  • 為什麼流浪貓有的容易親近,有的卻怕人?
    貓跟人一樣,每隻都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天生愛粘人有的對人類十分警惕。流浪貓怕人的性格估計是以前流浪的時候遭受過人類的傷害或驅趕,還有就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潛意識。特別是流浪貓的警惕性尤其高,比較難取得信任,接觸它們時需要保持距離,太近怕它會跑掉或者攻擊。
  • 如何讓流浪貓親近你?
    此外,身邊帶著小貓的流浪貓,在人接近的時候,也會更加容易發起攻擊。所以,為自身的安全考慮,不要貿然接近流浪貓。這樣對貓咪,對自己都不好。應該給自己和貓咪留一段互相熟悉的時間和距離。3、做好防護措施 一般最好戴個手套,尤其你去接近的是陌生流浪貓,幼貓還好,如果是個成年大貓,攻擊力還是很強悍的。它們不是存心要傷害你,只是真的害怕人類,熟悉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