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唐明皇和楊貴妃的這句詩表現了他們對於美好愛情的嚮往,同時也引得人感嘆他們愛情的悽美和無奈,但在民國其實也有這樣一份愛情,聽完之後值得人嘆惋,而這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民國的儒學大師——馬一浮。
馬一浮一輩子醉心學術,在學術上的成就斐然,他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且與諸多的大儒關係匪淺,可謂是民國享譽滿門的大儒。
那時期的學者大都是風流倜儻,擁有著很多的紅顏知己,且婚姻都有好幾段,但是馬一浮的情感生活卻是格外的單調,終其一生他都只有一位妻子,雖然這段婚姻只持續了三年,然而在妻子逝世之後都沒有再娶續弦,一輩子保持單身,後嗣無所繼承。
照理來說,深受儒家經典的薰陶的大家,都明白儒家中的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子嗣無論是對於他還是他的父母,無疑都是一重致命的打擊。
可是他卻依舊堅持自己的決定,在妻子死後一直不肯續弦,到最後他的嶽父都有些看不下去,借著一次宴會的契機對他說:『我的三女兒,溫婉賢惠,你就把他帶走吧!』誰知,馬一浮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仍舊堅定地表示,這輩子除了自己的妻子外,再不會娶任何人,嶽父聽到這個回答後,著實震驚了一會兒,可卻也無可奈何,只能答應了。
這到底是為何,能讓馬一浮對自己的妻子情深不悔呢?
眾所周知,自古媒妁之名,父母之言,所以,馬一浮的婚姻自然是沒有逃脫父母的掌控,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父母為他定下了湯壽潛的女兒湯儀,雖然湯儀是女兒,但是湯壽潛並沒有因為她是女兒身而放鬆對她的教育,所以,湯儀出落得亭亭玉立,飽讀詩書,可謂是才女,相較於那些一字不識的大家閨秀,她顯然和馬一浮有共同語言。
幸福的婚姻建立在有共同的話題之上,若是兩個人臉共同的話題都沒有,就算這場婚姻可以持久,也只是貌合神離,一輩子不幸罷了。
顯然,馬一浮和湯儀的婚姻不是這樣,他們自結婚之後,便琴瑟和諧,相敬如賓,對於馬一浮來說,漂亮有學識的湯儀無疑是自己的心頭的白月光,硃砂痣,珍藏在心中,一輩子無法忘懷。
湯儀嫁給馬一浮的時候,不過十六歲的年紀,正好是一輩子中最好的年華,那時候兩個人琴瑟和諧,兩情相悅,可謂是一對神仙眷侶,人人羨慕。感情好自然會想要孩子,所以在成婚的兩年後,湯儀便懷有身孕,這本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可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在湯儀懷孕時,馬一浮的父親去世了,在那個年代,父親去世,兒媳懷有身孕是極其不符合傳統的。
所以,兩個人對此非常的惶恐,縱然是懷有身孕,也不想再這種情況下生出孩子,於是私下尋了一個藥方,讓湯儀服下將腹中的孩子墮下,這本是一件極其普通的事情,但這個藥方卻是損人根本的東西,湯儀在服下藥後不久,孩子便墮下了,可是隨之而來的後果便是湯儀的身子急轉直下,不過是須臾的功夫,湯儀便香消玉損,一代佳人魂歸九天。
雖然這件事不是馬一浮的錯,可他還是悲痛萬分,悔不當初,當場寫下「哀亡妻憨辭」,並且下定決心一輩子不再娶妻。
在湯儀去世後,馬一浮醉心文學,在書法和儒家經典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並且成為了名滿天下的大師,在此之後他一直都是單身,不曾有任何的紅顏知己,雖然嶽父為他著急,希望他將自己的三女兒帶走,可是,他只說:「我老而貧,一生的情誼都已寄託給湯儀,不會再娶了。」
雖然這件事得到了嶽父的同意,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在此後不久湯家的三小姐便生了重病,藥石無靈,沒有人在敢娶她作為妻子,作為父親,湯壽潛心頭難免會不忍,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馬一浮便寫信給了湯壽潛,告訴嶽父,自己願意娶湯家的三小姐為妻,你不用在焦慮了。
可誰知湯家的三小姐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斷然地拒絕了馬一浮的請求,因為她不想因為自己的病耽誤馬一浮,雖然湯三小姐拒絕了他,可他還是放心不下病重的湯三小姐,為了她潛心研究醫學,希望能夠為她緩解病痛,但誰知,兩年後這位小姐還是因為病痛辭世,得知此事,馬一浮悲慟不已,寫下了《遣悲懷》,並且長了鬍鬚,來弔唁湯家的三小姐,直到1967年離開人世,終身無任何的情感緋聞。
「人生若只初相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容若詞中的這句話恰到好處的描寫了湯儀和馬一浮的愛情,「兩處孤墳何處話悽涼」,馬一浮和湯儀的結局這正如這句話說的那樣,孤墳一處,無情可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萬千有情人所希望的結局,可事事哪能如此的如意,有情之人不能眷屬的事情世界上如此之多,可大多數的人都轉身尋找自己的幸福,不再去留戀這段讓人神傷的愛情。
但馬一浮卻在浮華三千中苦守自己的愛情,為自己的亡妻許下終身不再娶的諾言,並且一輩子信守承諾,還在她妹妹病重的時候,為她的妹妹做打算,且為她的家人分憂,可謂是有情有義。
為愛堅守,為諾所執著,放眼人世間能做到的人真的很少,馬一浮的愛情值得我們學習,也值得我們尊敬,浮華三千,我們需要堅守一隅,不為浮華所困,堅守初心,永世不忘。
參考文獻:《遣悲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