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說起歷代勤勉好學的皇帝,那麼,雍正帝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位,胤禛六歲進尚書房學習四書五經、滿文,自幼受父皇和師傅的嚴格管束,年長後,胤禛便跟著康熙四出巡幸,並奉命辦理一些政事,善於治國的他深受文武百官的擁戴,同時也贏得了康熙的信賴,可以說胤禛在儲位鬥爭中能夠脫穎而出是必然的,雍正登基後雖然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國事上,但是皇帝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慾,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劇中的雍正十分的喜愛甄嬛,經常翻甄嬛的牌子、召她侍寢,還跟甄嬛生了好幾個孩子,反而年輕貌美的華妃陪伴皇帝多年卻遭到了皇帝的「算計」,最終華妃含恨自盡。
但這些清宮劇都是杜撰的,歷史上的雍正其實是非常喜愛年氏的,並沒有因為她哥哥是年羹堯的關係冷落她,康熙年間,胤禛榮獲親王,康熙將年氏指婚給了胤禛做側福晉,雍正繼位後,年氏為雍正先後生下了3個兒子、一個女兒,母憑子貴的年氏在雍正元年五月誕下皇子福沛,幾月後就被雍正冊封為貴妃,地位卻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但是年氏並沒有因為皇帝的寵愛而肆意妄為,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和平,不過,可惜的是,年氏的孩子最終都不幸離世了,而年氏自幼體弱多病,尤其是在她在身懷皇九子福沛時,正值康熙大喪,在此期間,年氏自然是要舉哀磕頭行禮之事,這樣數日的折騰導致她動了胎氣,最終難產,孩子生下來就夭折了,年氏的身體因此更是一落千丈,最終病重而亡,年氏的離開令雍正萬分難過,雍正下旨將貴妃年氏封為皇貴妃,並輟朝五日為年氏舉行了隆重的皇貴妃喪禮,可見年氏在皇帝心中的位分有多重。
眾所周知,帝王家的皇子們的名字都是皇帝賜予的,而且是要遵循老祖宗的規矩按照「皇譜」來起的,雍正一共有十個兒子,其中有序齒的是長子弘暉,次子弘昀,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六子弘曕,另外沒有序齒的除了年妃的三個兒子,另外還有弘昐。雍正的皇子們個個都是弘字輩,那麼,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其實原因很簡單,福宜和福沛出生之後還沒到周歲就夭折了,自然是沒入序齒,所以沒有帶弘字輩,而八阿哥福惠自年氏去世後就由雍正一直帶在身邊,雍正對於福惠也是十分的疼愛,當時不少大臣都認為福惠是皇帝屬意的儲君人選。
不過,雍正六年時,8歲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以親王禮下葬,乾隆追封福惠為懷親王的時候也說過,八阿哥福惠一直很受雍正所喜愛。但其實,八阿哥福惠曾被賜予弘晟,但是這個名字曾是雍正三哥胤祉的世子的名字,當時胤祉獲罪被革掉了親王世子的身份,所以他將不再享有皇家名字,雍正霸氣的將這個名字賜予了自己的兒子,但是在雍正四年的時候,雍正又下令恢復了福惠的原名。
期間,雍正一直反覆的給福惠更名,是因為雍正心底裡太喜愛這個皇子了,大概也是對年氏的一種寄託吧,不過,雍正萬萬沒想到,福惠小小年紀便離他而去,最終將起名的事情給耽誤了,所以福惠才沒能享有弘字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