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4100多個姓氏形成的中華姓氏花紋裡,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成因和歷史,而這源遠流長的姓氏文化也通過族譜流傳了下來。而我們在翻閱家譜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有一些一些同輩間的名字,會有一個字是一樣的。這就是家譜中的字輩,也叫做派語。其中家譜裡的字輩,作為一種姓氏文化中的一部分,經歷歲月滄桑朝代更迭,一些家族就採取詩詞或者對聯中的漢字就與家譜中的字輩進行排序,一般字輩都有修身齊家,安民治國,吉祥安康,興旺發達等含義。
字輩起源
字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當時的宋太祖趙匡胤就用「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這十四字對聯定下了自己和後輩的字輩,這是歷史記載的最早的正式字輩。字輩的形式、內容、含義一般都是比較好的寓意,一般有三種內容,第一種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二種是後輩子孫對祖宗的尊敬,第三種是祖宗對於後世子孫的鼓勵和祝福。
字輩起名
家譜中的字輩,一般會排中間的字,當然也有很多排最後一個字的。比如李鴻章家族的字輩裡,字輩表是文章經國家道永昌,章字輩的李鴻章的兄弟叫李瀚章、李鶴章,到了他兒子這一輩,排的就是中間的字,李經方、李經述、李經邁。
對於起兩個字名字的人能夠按照派語來起一個相同的字,那對於起一個字名字的人,又應該怎麼辦呢?總不能整個家族同一輩的都叫一個名字吧?用偏旁作為字輩。以蘇軾家為例,蘇洵,排的是三點水;蘇軾、蘇轍,拍的是車字旁;蘇邁、蘇過,排的是走之兒。字輩派語不僅僅是單一地用某一個字,通過偏旁也能夠區分輩分。
字輩的難題
在起名字的過程中,很多人想著照著字輩起名字,但是在實際的過程中會發現,照著字輩不知道怎麼起了,寓意好的名字都被起玩了,那應該怎麼辦呢?於是就有越來越多不按照字輩起名字了。比如曾國藩,傳字輩的曾國藩在家譜上的名字叫做傳豫,他的弟弟曾國荃譜名曾傳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他用的還是曾國藩的名字,也就是譜名和現實中的名字分開了,但是在家譜當中,他依然會寫上本來應該有的字輩。
字輩的作用
字輩的存在可以明確宗族裡的世系,宗族裡的人通過字輩取名字能夠確保世系一目了然,對於維護宗族制度有著重要意義。《李譜》說:我族「子孫蕃衍,有名以辨之,派以統之,則伯霜仲雪,秩序釐然。於以永敦和睦,綿綿延延,傳之無窮,不其偉歟!」
字輩可以分辨尊卑。字輩中的每個字的先後順序反映了宗族裡不同的輩分,按照字輩取名字,就能夠清晰知道宗族裡族人輩分的高低,「列以尊卑,綱紀正焉」。修譜的過程中也能夠按照字輩排序對不確定輩分的族人按照所屬字輩進行排序。
字輩可以區分親疏。字輩的存在能夠在同姓之間區分不同的宗族,能夠避免亂攀望族這種修譜歷史上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