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軍(作者原創授權)
在古代社會裡,往往奉行圈子文化,不是這個圈裡的,人家根本不帶你玩。比如古代官場圈,能在一起混的不是鄉裡就是袍澤,在職場圈裡,更是團隊打工,一朝天子一朝臣。當然即便四大皆空的佛家弟子也不能免俗,而其間師承關係更是看作是頭等大事。
其實佛教自創始以來,經過歷代發展和變革,已經開枝散葉,分成了各種宗派,比如淨土宗、禪宗、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等。每個宗派都有開宗立派的祖師爺,然後根據一輩一輩往下傳。門下弟子都按照排字取法號,這跟我們家族「排字輩取名」的方法是一樣,這樣一來和尚們交流前,只要你報一下法號,大致誰輩分高低師承何門立見分曉。
那麼問題來了,《西遊記》裡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都有一個「悟」字,他們在靈山系統中又是什麼輩分呢?
提到師傅給徒弟賜名字,也是大有講究,我們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民間俗稱的「字輩」,每一個名字中會有一個字代表輩分,打個比方,就像相聲圈裡,寶字輩、文字輩的這樣。還有一種就是「科字」,譬如某相聲師傅,給徒弟們取名字「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種科字是同一個師傅,按照入門的先後順序,分科班排字的,輩分上卻是同等的。《西遊記》原著裡,最先描寫的是孫悟空去斜月三星洞拜師,菩提祖師在給孫悟空起名字的時候曾這樣說:「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麼?」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正是: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從這段話我們就能分析出,雖然菩提門下是按十二個字排輩,但都是菩提祖師親傳,一個師傅,所以我們也可以認定這是菩提祖師按科班排的字輩。
接下來巧合的事件來了,觀音菩薩去大唐選取經人,路過高老莊和流沙河,分別預先收下了八戒和沙僧作為給唐僧的保鏢,並分別取名為悟能和悟淨,讓他們在本地靜待取經人路過時做個徒弟,沒成想路過五行山的時候,想給悟空取名字的時候,恰恰悟空的法名正和悟能悟淨是同一輩分,省了很多事。試想,觀音姐姐也是靈山系統有頭有臉的人物,肯定不會隨隨便便的收個徒弟就亂起名字,輩分上肯定是不能亂的,那麼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得出,三個徒弟居然都是「悟」字輩,科班的屬性就會更大一些。原因在於,靈山體系之下,佛祖為如來,即便觀音有著七佛之師的稱號,度化的學生也都是統一歸屬如來座下,這也說明了唐僧的前世金蟬長老即是如來座下二弟子,金蟬子十世轉世的唐僧也是觀音度化的弟子的說法一點不矛盾。(五莊觀一集,觀音曾明確說出唐僧是他的弟子)。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菩提祖師雖然是三教合流的綜合教習,但佛教的屬性更多,比如徒弟的字輩上、菩提祖師授課的講義上,都偏佛的多一些。甚至悟空學藝期間沒有明寫的一些技能,我們都知道悟空在菩提處學了七十二變,筋鬥雲,可在後期悟空召喚土地和四方揭諦時居然會念《唵》字訣,這個《唵》字訣百分百是佛教的至高絕學。「唵」字在密宗佛教中標識佛心部,代表法、報、化三身,是所有諸佛菩薩的智慧身、語、意。據說《大悲咒》中念動唵字,一切鬼神都要恭恭敬敬合起掌來,聽從召喚。也就是說,菩提祖師應該和觀音還有唐僧是同一輩分的弟子,觀音以明顯身份普度救世,收取信徒;菩提則隱藏身份通過非排他的手段,三教合流廣收弟子,普遍培養,重點選拔。不管學員入學的時候是更傾向於三教哪一教,最後都同源同宗的從潛意識裡植入佛教信仰和理論。唐僧則作為實際的項目執行人,在取經大業上,帶著這三個悟字輩的學員,斬妖除魔,一路向西,弘揚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