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千萬不要以為玉皇大帝是一個只會眯著眼睛、打拍節聽靡靡之音的無能老頭兒,身在其位卻「智不配位」,其實,真正的智鬥高手恰恰是這個貌似沒心沒肺的嘻哈老頭。
孫悟空是如來佛的親傳弟子。如來佛先把悟空培養成「土匪」到天庭鬧事兒,然後再出面剿匪,一下子令自己名聲大振,並且結交了天庭的各路神仙,擴展了自己的勢力和神脈。
如來佛一直以為此事隱瞞得天衣無縫,無懈可擊,其實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而已。玉帝並沒有給如來佛點破此事,卻來了一招「借力打力、將計就計」,差點將佛門弟子一網打盡。
1、悟空成為玉帝與佛祖鬥法的一枚棋子
如來佛一直認為:自己化身菩提祖師教授悟空本領的事,只要悟空不說,自己不說,天底下就沒人知道。
而實際上,悟空一出生,就被玉皇大帝給盯上了,並且利用天上的地聽、千裡眼和順風耳,把悟空給定位了。無論悟空走到哪裡,他的一言一行,都已經在玉皇大帝的掌控之中,如同遠程監控一般。
《西遊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一章中,石猴一出生,就驚動了天庭。原文如下:
「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裡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得明。
須臾回報導:「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衝鬥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玉帝故作不以為然,不動聲色的靜觀其變,他倒要看看,這隻來歷不凡的猴子到底有何目的,他的出生既能驚動天庭,必然不是凡夫俗子,必是帶著使命而生。只是,他還搞不懂,他究竟是哪門哪派的產物。
直至悟空去靈臺方寸山跟「菩提祖師」學藝之後,先去龍宮鬧事,後去地府給猴子們劃了生死簿;被太白金星招安後又反下天庭,各種折騰。玉帝終於明白了:「哦,原來是佛門弟子尋釁滋事——既然如此,那就請君入甕吧……」
這才有了猴子看守蟠桃園、蟠桃被悟空「監守自盜」。玉皇大帝派下十萬天兵,捉拿妖猴,故作百般拿不住。具體結果是——今年的蟠桃沒得分了,佛門面臨滅頂之災。
因為神仙的壽命只有500歲,全仰仗吃蟠桃來延年益壽,隨著神仙人員的不斷超編,佛派勢力的不斷擴大,玉帝感覺不堪重負,仙多桃少,再也不想讓他們「延年益壽」了。
而此時的如來佛卻偏往槍口上撞。還派猴子來天庭鬧事,玉帝恰好請君入甕、借力打力。於是,年年都要開的「蟠桃盛會」,今年卻因悟空的監守自盜而無法將福利下發給凡間的各路神仙,尤其是佛派弟子們。
天上一天等於人間一年,已經等了365年的佛門弟子們,如果再吃不到蟠桃,那麼,在140年後,他們就都死翹翹了。
2、這局玉帝完勝,佛門弟子差點被「一網打盡」
這就是玉帝的高明之處,借力打力、將計就計,他並不點破如來佛祖的陰謀,而是將他的弟子悟空招安,去看守蟠桃園。
讓猴子看桃,無異於把老鼠放進米缸,把肉包子丟給狗。連三歲小孩子都知道,猴子偷吃桃是肯定的。毋庸置疑,無須慫恿。但是,僅僅悟空一個人就能吃光蟠桃園裡三千六百株桃樹上的所有蟠桃嗎?
這顯然是睜眼說瞎話,凡間的神仙們當然不信啊。因此,文殊菩薩的坐騎——金毛獅子精才要上天維權!
獅子精見討要蟠桃不成,便大鬧天宮,一口吞掉了天庭的十萬天兵。玉帝趕緊把南天門關閉:「愛咋咋地,就是不分桃!反正再過140年,你們這群佛教神仙全部都要死翹翹。我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這個情節在《西遊記》原著第七十四回中交代得很清楚:唐僧師徒行至獅駝嶺,太白金星變成一個老者,好心提醒他們:這個山頭裡有一夥妖魔,吃盡了閻浮世上人。
隨後,孫悟空變成一個小妖,從另一個巡山的小妖「小鑽風」口中,得知獅子精當年大鬧天宮的情況。
「我大王會變化:要大能撐天堂,要小就如菜籽。因那年王母娘娘設蟠桃大會,邀請諸仙,他不曾具柬來請,我大王意欲爭天,被玉皇差十萬天兵來降我大王,是我大王變化法身,張開大口,似城門一般,用力吞將去,唬得眾天兵不敢交鋒,關了南天門,故此是一口曾吞十萬兵。」
如來佛培養悟空,原本是想借悟空鬧事兒來個「臨危受命,建立奇功」,不料卻被玉帝來了一招請君入甕。不但把悟空招安,還讓他去看守關係著佛門命脈的蟠桃,然後把蟠桃失蹤的罪名強加給悟空,讓如來明知有詐也無話可說。
如來佛無奈,只能尋找蟠桃的替代品來讓佛門弟子延年益壽。於是金蟬子就有了十次轉世。四千多位佛門弟子分期、分批地吃唐僧肉,這才令他們得以長生。
金蟬子拯救了佛門弟子,所以,如來佛才說他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在良心的譴責、靈魂的拷問下,如來終于于心不忍了,這才要提拔唐僧到他的佛門當幹部。一則作為補償,二則以後再斷了蟠桃,吃著也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