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之神是誰?她是玉帝身邊的高手,孫悟空見了讓三分,不是嫦娥。
在中國,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有一個習俗,叫做中秋節。《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即是拜月亮,也叫拜月亮之神。在這一天月亮初升的晚上,人們一般以月餅、瓜果、餅乾作為供品,以祈禱月神保佑全家興旺平安。
那麼,月亮之神是誰?她是玉帝身邊的高手,孫悟空見了讓三分,不是嫦娥。
一說到月亮之神,相信很多人就會想到嫦娥,認為嫦娥就是我們心目中的月亮之神。因為中國民間傳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他們倆被貶下人間;後來,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長生不老藥,嫦娥服藥後升天而去,住於廣寒宮,就成了月宮中的一位女神。
其實非也,嫦娥奔月後,並非成了一位女神,而是變成了一隻蟾蜍。因此唐代詩人李商隱寫了一句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句話充分表達了當時嫦娥的心情,說明嫦娥奔月其實並不是我們想家中的美好,而是意味著嫦娥與后羿夫妻倆永隔的開始。所以,后羿望月是思念妻子嫦娥了,但是我們拜的月亮之神並非嫦娥,而是另有其人。
她才是月亮之神,是玉帝身邊的高手,孫悟空見了讓三分,不是嫦娥,而是太陰星君。
太陰星君是中國道教神話中的月神,又稱太陰娘娘。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太陰星君誕辰祭,當天,每家每戶都在入夜以後,面對當空的皓月,排設香案點上一對紅燭,供上四色果,焚香膜拜,祈禱平安。
而中國古代男女熱戀時會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禱太陰星君,所有些分離的戀人也拜求太陰星君祈求團圓,因此八月十五那天又叫做團圓節。
《西遊記》裡,太陰星君隆重出場是在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陰歸正會靈元」因孫悟空欲要棒殺玉兔精,太陰星君突然降臨叫道:「大聖,莫動手!莫動手!棍下留情!」悟空回頭看時,見是太陰星君,慌得收了鐵棒,躬身施禮道:「老太陰,哪裡來的?老孫失迴避了。」孫悟空向來天不怕地不怕,把玉帝都稱為「玉帝老兒」;見三清,稱個「老」;而他見到太陰星君降臨卻要迴避,足以說明太陰星君絕非泛泛之輩。
原來太陰星君是玉帝身邊的高人,她是九曜星君中的一員。在西遊裡,九曜星君曾幾次隨託塔天王徵戰孫悟空。大家都明白那是給悟空一點教訓,所以九曜星君也是打打過場,故意敗陣而逃。
太陰星君雖住在廣寒宮,但每天還要上朝,並下管五嶽、四瀆、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並鄧都羅山,可見太陰星君事務很繁忙,不是我們想像當中的那麼休閒。
所以說,太陰星君才是月亮之神,她是玉帝身邊的高手,孫悟空見了讓三分,不是嫦娥。
(本文內容由<寶爸說故事>編輯,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往期精彩回顧:
難怪沙僧吃了九個取經人,你看他是啥妖精?牛魔王曾透露了真相
原來金箍棒的主人不止悟空一人,前三屆都比悟空強,卻沒把它當寶
西遊中,玉面狐狸最不該死,但牛魔王為何拋棄她?原因只有一個
降服孫悟空,為何玉帝最終選擇了如來佛祖,而不是元始天尊?
難怪菩提祖師消失,三界無人知曉,你看看悟空的本來面目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