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是很多因素相互制約產生的結果,如學生資質、習慣養成、父母期望值、家庭管教方式、學校校風、班級學風、教師教學風格等。其中教師在裡面佔比較大。課堂上活潑有趣的老師,個人魅力十足的老師他班上產生學渣的機率要小,而產生學霸的機率要高;反之亦然。
下面這3類老師上課的班級產生學渣的機率較大。這3類老師也是學渣特別不喜歡的老師。哪3類呢?
上課老是拖堂的老師
一個上課老是拖堂的老師一般是這幾種情形:
一是課堂上天南海北,扯多了與上課無關的內容,導致無法完成課堂任務,只能利用下課的時間趕上。
二是課堂容量大,開快車的老師。課堂講不完就用下課時間來找補。
三是懲罰性的拖堂,有些老師遇上課堂有人搗亂的情況,會罰沒大家下課的時間。
四是習慣性拖堂,這此老師好像鈴聲對他們不起作用,他只按自己的方式做事。
五是認真負責的老師,有意識地利用好下課幾分鐘,加班加點。能利用一點時間是一點時間。
無論何種原因拖堂,學渣都是不喜歡這類老師的。本來上課時間他們就如坐針氈,發不容易等到下課,被老師留在教室裡,心裡恨死老師的心都有。學霸覺得這樣的老師還不錯,能耽誤下課的時間給學生上課的老師就了不起,再說課程內容要完整下課才好複習,說不定上課時間有些沒弄明白的在最後幾分鐘豁然開朗。
其實,在教學規律和教育法規上是不允許老師拖堂的。
為什麼教學時間小學生是40分鐘上,而中學生是一節課45分鐘?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是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注意力持久力而確定的,多一分鐘都不行。
從法規上來說剝奪了學生的休息時間,也是不允許的。
拖堂的老師會被同行認為教學能力一般,且不尊重教育規律。做一個好老師,最好不要拖堂,這樣學渣學霸都喜歡。
布置作業特別多的老師
有部分老師喜歡布置很多作業讓學生去做。這些老師自己的初衷可能是,成績好的學生不怕作業多,強化練習讓他們多些見識;成績差的學生做作業反正要打個折扣,多布置比少布置要好。從積極激勵角度來講,這是「熟能生巧」或「笨鳥先飛」;從戰術上來講,這是「題海戰術」。
這可害苦了那些學渣,為完成作業應付老師,可以說是招數用盡,抄襲同學的、掃APP找答案的、請人代做的,都是慣常的操作。學霸們卻不以為然,完成又多又難的作業本身就是學霸們賴以成名的招牌。
布置作業多或「題海戰術」也是不科學有違規範的。作業多自然剝奪了學生的休息時間,對身體成長不利。「題海戰術」經驗證也不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容易陷入疲勞作戰而事倍功半。有些很強勢的老師不但作業多,而對不完成作業的同學要嚴格地處罰,勢必讓學渣們放棄一些老師要求不太嚴格的科目作業,造成了新的學科不平衡。
學渣對這類老師的怨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做一個不招人恨的老師,最好是布置精是少、適量的作業。
經常霸佔體育課的老師
有一部分老師總嫌教學時間不夠,經常佔用體育課等「副課」的教學時間。他們的想法是,不考的科目學它有什麼用?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不為這些不必要的科目耽誤時間。
學渣們可不這麼想,好不容易等到一節自己喜歡的、可以放鬆下的話,突然被攔截下來,他們對這個老師的恨真是難以言表,「你自己的課難聽得掉渣就算了,還來搶佔別的課強迫人聽?」學霸表現得無所謂,他們反正也不太喜歡「副科」,他們學習的目的很明確,主科成績好就行,能考個好學校。
教育規律與法規也是不允許老師佔用其它課程的學習時間的。教育規律提倡全面發展,不可偏廢任何學科,國家有個課時標準,哪個科目每周開幾個課時都是有指導性意見的。
這些老師佔用其它學科的課時剝奪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是不可取的。
上述3類老師,從主觀上來說,都是認真負責的老師,還是受到學霸的歡迎;從客觀上還講,是違背了教育規律,不利於學生倒坍發展,當然學渣個對他們的反對沒有上升到這一高度,只是認為老師剝奪了他們玩耍的時間。
做一個好老師,不要違背教育規律,而是要深耕教學藝術,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自己的課堂,消除學渣,這才是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