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吧,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活中,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放下對欲望的追逐,你才會獲得幸福。
這是真的麼?
閨蜜在最近一次評選中,沒有獲得晉升的席位。
為了這次評選,她努力工作,經常加班到很晚,咬牙扛著壓力巨大的項目,結果卻得知晉升的是另一個同事。
聚會的時候,她很頹喪地說起,同行的好友都安慰她:
「你入職的時間沒有ta久,這是正常的。」
「你能力比ta好,可能是不大懂管理吧,別拿弱項和ta比。」
「別太在意這個,反正升上去可能更累,沒什麼好的。」
她喝紅了臉,也嘟囔著:算了,不折騰了,平平淡淡也挺好。
順其自然、平平淡淡才是真、滿足當下..
這些話傳得太久,很多人會深信不疑,慢慢變成了「真理」。
可是,我分明看見她皺著眉頭,一臉不甘心的樣子。
你的內心,藏著怎樣的欲望?
「算了」「順其自然」「平淡是福」,這些話其實更像一種自我安慰劑。
因為我們覺得,追求欲望不好,會累,會變,會難。
所以,「佛系青年」越來越多,看似無欲無求,看淡一切。
殊不知,「佛系」一詞,彰顯的恰恰是人對欲望的不敢追求。
日本電影《不求上進的玉子》中,玉子就是一個典型的「無欲無求」少女。
大學畢業後,她蝸居在家,沒有工作。
每天睡懶覺、看漫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不操心。
看起來好像很「爽」,但實際上,她過得並不快樂。
遇到走入職場獨立生活的同學時,她只能低著頭,敷衍幾句後逃跑;
和別人聊起爸爸時,她抱怨爸爸沒能逼她離開家,沒催她活得更像樣.
她並不真的享受這種生活,相反,她身上一直有種隱隱的自我嫌棄和自我貶低。
這些負面情緒和糟糕的體驗,正是來源於被她逃避的欲望。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是一個研究欲望的專家,他所列出來的人類需求金字塔,將人的欲望分為5層:
欲望的層級越低,越容易被發現,也越容易被滿足。層級越高,越難被發現,滿足的難度也大大增加。
就像玉子,不用上班,吃喝不愁,生理方面的欲望,的確得到了滿足。
可是,她依舊痛苦不堪,因為她想要獨立、自我實現的欲望,總被恐懼打敗,壓制在內心最深處,沒有被滿足:
拍了好看的藝術照、寫好了求職信,又擔心沒有效果,偷偷丟掉;
爸爸給她買了一塊手錶,鼓勵她去找工作,她卻因為怕讓爸爸失望,大發脾氣拒絕……
人越是逃避欲望,就活得越疲憊,而後更加逃避,變成走不出的惡性循環。
生活中,你是否和玉子一樣,因為逃避欲望,而陷入各種困境?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你需要挑選出內心真實的欲望。
不是社會要求的,也不是家人、朋友的期待,而是你潛意識深處,真正想要的東西。
你是真的想變成有錢人享受生活,還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
你是真的不想爭取,還是害怕失敗帶來的丟臉?
你是真的覺得伴侶還能「改進」,用不著分開,還是不敢承受分手、離婚的後果?
……
只有找到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求,你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正如書籍《無聲告白》的那句介紹,「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你總是羨慕別人得到自己想要的,卻從沒有想過,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自己?
在你內心深處,藏著怎樣的欲望,位於金字塔的第幾層?
你追求哪種生活,想要哪種人生?又該如何滿足?
為了幫你探索自己、看清內心的欲望,壹心理8位心理學專家,共同研發「欲望金字塔」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