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好每一鏟土,她在北大考古拿下最高榮譽獎學金!

2021-01-10 北京大學

編者按

讀高三之前的暑假

阮可欣參加了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暑期課堂

從此與考古結緣

後來,阮可欣如願成為了

北大考古人

還取得了綜合素質測評年級第一

總績點專業排名第一的優秀成績

不久前,阮可欣獲得了

北京大學校設年度最高榮譽獎學金

「五·四獎學金」

阮可欣為探尋人類歷史而不懈奮鬥

為傳承文化遺產而貢獻力量

始終秉承考古人的使命,躬行不輟

用青春告白祖國

是她對祖國最深情的祝福

一起來看這位北大學子的青春風採

感受她志於傳承文脈的家國情懷

孜孜求真知,躬行青年誓

在許多人眼中,阮可欣或許是「別人家的小孩」。

2017年進入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阮可欣在大二那年選擇了博物館學專業,學年末她的綜合素質測評排名年級第一,總績點專業排名第一。同時,學工、社團,她也從不缺席。她先後擔任過校團委宣傳調研部副部長,考古文博學院的團委副書記和北京大學平糧臺考古實習基地臨時團支部書記。

她的學校生活並不輕鬆。談及「如何平衡學業與生活」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時,她笑言,這歸根到底是沒有辦法平衡的。

大二那年阮可欣選擇了社會學雙學位。涉及學分壓力,她一學期選擇了29學分,一學期選擇了27學分。作業量大、考試密集且複習時間有限,生活卻不曾因阮可欣無法排解的壓力和焦慮而有所放慢腳步。學業以外,新生129排練、日常團委事務的處理同樣佔據著她的心神。

在人人公平的24小時內完成如此龐大的任務量,於常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阮可欣後來回憶稱,能從那樣的狀態中掙紮下來全靠一種「很拼的勁頭」、一種「堅持不放棄的自我要求」。憑著簡單真摯的「把事情辦好」的期望,她不斷調整學習方法、制定合理時間規劃、提高工作學習效率。

她認為自己是一個努力的人,是對自我高要求的人,也是一個有情懷、有責任感的人。但歸根到底,阮可欣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那些曾經在她心中閃閃發光的人明亮依舊,她也將循著那些光明,仰望著,不斷走下去。

從書齋案頭,到田間地頭

在距離學校790公裡的河南省淮陽縣平糧臺遺址,阮可欣參與考古文博學院的田野考古實習。這裡遠離城市生活,沒有奶茶,點不到外賣,有的只是夜晚的星空、路邊的犬吠和一望無際的土地。她和同學們在這裡度過一個完整的學期,完成從調查、發掘到室內整理的田野考古全過程。

鄉村對阮可欣而言是一個近乎陌生的名詞。最開始的一段時間比較辛苦,她總感覺和這裡格格不入。兩點一線的生活軌跡,單調重複的工作內容,不算好吃的飯菜,村民難懂的方言,都成為了她與田野之間的屏障。她不免擔心:這樣的生活,我能適應嗎?

日子一天天過去,簡單生活裡也有甜味。她喜歡上規律的作息,也愛上了低頭看土、抬頭看天的愜意生活,習慣了在陰曆逢三的日子去村頭趕大集。但更重要的是,這一場從校園到鄉野的出走,拉近了她與土地的距離,讓她感受到初心的召喚。

來到駐地開工後不久,阮可欣挖到了第一個小件。那是一個龍山時代的紡輪。她把它捧在手心時覺得它很小,圓圓的像餅一樣,上面發黑,有著十字形的紋路。她不由得想起三年前的夏天,她在良渚遺址所在地杭州參加北京大學中學生考古暑期課堂時,觸摸地層時內心同樣的悸動。

在阮可欣眼中,考古學是一門接地氣的學問。只會在書齋案頭做學問是不能真正走近考古學的,只有走下田間地頭,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考古人。成為樸實而純粹、具有迫近歷史的純粹和承認未知的坦蕩的人,也是她不變的追求。

土地,是考古人永遠的堅實依託與不變的精神家園。她還想繼續走更遠的路,擁抱更廣闊的土地,為探尋人類歷史,傳承文化遺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平糧臺遺址航拍景

眼底層迭土,心中黃河月

對於阮可欣來說,田野實習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次深入體會社情民情的實踐機會。把工地的民工作為透視農民群體的最好窗口,主動去感受、去觀察這片田野上的鄉村生活,用真情真意去接觸農民這個熟悉又陌生的群體。最初的時候,阮可欣還無法和操著一口河南方言的大嬸兒順利交談,到後來,工地上的人們都親如一家了。

這並不是阮可欣對社會的初次探索,入大學以來,她對社會的思考從未停止。她曾赴河北省興隆縣進行紅色1+1扶貧實踐與專業實踐,既考察脫貧攻堅工作現狀,又用自己的專業所學進行文化遺產調研,助力當地文化保護事業。她還曾赴河北省涿鹿縣和廣西省北海市支教,與那裡的孩子深入交流,為他們打開更廣闊世界的大門。

大二年級,阮可欣開始修讀社會學雙學位。這門同樣需要紮實田野工作的學科給了她新的認知世界的維度,從《江村經濟》到《薩摩亞人的成年》,人的視角下的「田野」同樣令她著迷。

下工後,阮可欣走進大嬸家,和大嬸們聊生活,聊家庭,聊對於考古、對於文化遺產保護的認知;她也在每天的觀察與思考中探尋著田野考古視閾下發掘者與民工、當地社群關係的建構。這次經歷給了她很深的思考:她發現,大嬸的家和她想像中鄉村愛情式明亮寬敞的農家小院並不一樣:舊房子,水泥地和為數不多的家具。昏暗的燈光下,她坐在小馬紮上吃完了這頓飯,心中感慨良多。

北大青年的使命擔當,一直是困擾阮可欣的一個命題。直到有一天上工的時候,她聽見方裡的阿姨說:「妮兒,我知道,那傳說故事裡的不是歷史,你們挖的才是。」這讓她明白,作為一個考古人,承擔起文化工作者的使命,為發現、保護、傳承當地的歷史文脈作出貢獻就是她能為他們做的最重要的事。

實習期間,阮可欣擔任了平糧臺考古實習基地臨時黨團支部的團支書。她說:「作為新時代的北大人,我們永遠應該懷抱田野,心繫人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永遠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她也永遠不會停下自己的丈量祖國大地的腳步。

一季田野夢,一生家國情

阮可欣回想起參與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重大活動的籌備工作時,依然心潮澎湃。由於專業實習的安排,她沒能成為走過天安門城樓的北大方陣中的一員。但作為學生骨幹,她積極參加了重大活動工作組,「也算是彌補了一點遺憾」。

她笑談自己是「背後」的「背後」,連替補隊員都當不了。可不用訓練的她在集訓期間與大部隊一起堅守懷柔14天。14天裡她完成了14份信息報送、14份每日工作動態和超過三十個會議的會議記錄。「我不需要獎牌,甚至可以不被記住,能和這群人一起奮鬥過我就很開心了。」「十一」當日,阮可欣在平糧臺考古基地與老師、同學們一起收看了國慶典禮直播,當北大「凝心鑄魂」方陣走過天安門時,她激動地站了起來,告訴大家,看,這是我們的方陣。

雖然不在北京,阮可欣還是用自己的方式為共和國的生日也送上了自己的禮物。在工地,她組織了平糧臺考古隊「青春告白祖國」活動。由她導演拍攝的祝福視頻,被北大官微轉載,累計播放量逾10萬次。視頻裡,她帶領全體同學喊出了北大考古人的共同心聲:「挖好每一鏟土,劃好每一道線,為我國文化文物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季田野夢,一生家國情。阮可欣始終覺得,她的能力仍舊微薄,無論學業還是實踐,都還有太長的路要走。如果有時間,她還想讀更多的書,去更多的地方。她想做好一個考古人,求真學問,練真本領,講好歷史的故事、文明的故事,做「中華遺產的保護者,中華文明的詮釋者,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她更想做好一個北大人,踐行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誓言,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圓夢新一代。

更多精彩內容

來源: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新聞中心

圖片:受訪者提供

文字:潘宇涵、丁潔心

排版:白雨琪

原標題:《挖好每一鏟土,她在北大考古拿下最高榮譽獎學金!》

相關焦點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運氣好挖到「寶」 運氣差只有土
    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在玩家挖掘的過程中,親身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看直播網友被種草 考古盲盒賣斷貨12月初,一名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發圖文帖,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他先後挖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網友圍觀並紛紛表示「被種草」。
  • 我在家裡「挖文物」~這個考古盲盒火火火火火了
    @盲盒愛好者們一款有趣又有意義的盲盒「上線」啦!賣斷貨的考古盲盒竟是個「土疙瘩」?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直接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一位網友發帖講述了「拆盲盒」的過程先是用「考古神器」洛陽鏟挖土再仔細地清掃最後非常幸運地挖到了兩個「大寶貝」圍觀帖子的網友說:「手套那麼一戴,考古學家那感覺來了!」
  • 我在家裡「挖文物」~河南博物院的這個考古盲盒火火火火火了
    @盲盒愛好者們一款有趣又有意義的盲盒「上線」啦!賣斷貨的考古盲盒竟是個「土疙瘩」?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直接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一位網友發帖講述了「拆盲盒」的過程先是用「考古神器」洛陽鏟挖土再仔細地清掃最後非常幸運地挖到了兩個「大寶貝」圍觀帖子的網友說:「手套那麼一戴,考古學家那感覺來了!」
  • 北大考古女生收到50斤禮物:郭襄過生日啦!
    還記得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的熱議嗎?不少網友質疑學考古沒「錢」途,但更多網友力挺女孩追求自己的夢想,更是惹得整個考古圈紛紛送上大禮,網友戲稱仿佛是大宗派在團寵新入門的小師妹。
  • 整個考古圈興奮到掀棺材板了……
    但因為功法關係,800多個師兄弟每天灰頭土臉。這個門派最大的特點就是護犢子,直到有一天來了個小師妹....這兩天,上面的場景在現實裡發生了。7月23日,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績,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當天晚上,校長帶著老師,一行50來人坐著9輛車,抱著煙花浩浩蕩蕩來慶祝。因為要走30裡的山路,進村兒天都黑了。
  • 80餘年良渚遺址考古歷經四代 守望五千年華夏文明曙光
    「考古是讀地下的書,我們要一層一層地去研究歷史。」近日,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所長、考古學家劉斌帶著自己引以為傲的考古事業和良渚文化走上了央視《開講啦》的舞臺。「遠看像討飯的,近看像撿破爛的,手裡還經常拿著盆盆罐罐……」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考古界用這句順口溜自嘲,劉斌憑藉一層石頭發現了良渚古城,在劉斌眼中,考古就像破案一樣,實際上考古挖的不是寶,是文化的寶藏。
  • 北大醫學部:網傳某菲律賓籍留學生錄取途徑為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顯示一名被該校醫學院錄取的菲律賓籍留學生獲得全額獎學金47萬元,卻因為漢語不達標,需要先到山東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漢語補習。有網友認為北大招收留學生標準過於寬鬆。
  • 2020版北大學霸上線!
    鄭宇軒曾獲國家獎學金、北大三好學生、校長獎學金、專項獎學金、五四獎學金等榮譽。02不負性命相託,致力臨床科研第三臨床醫學院2020級博士生高冠英高冠英曾獲國家獎學金、北京大學學術創新獎、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團員、北京大學優秀醫學生獎學金等榮譽,數次獲得患者的感謝信與錦旗。
  • 北大「最土女生」李雪琴爆紅:孩子,再別說讀書不重要
    作者:月月,來源:碧讀好書(ID:renshengbidu),經授權發布01還記得這位爆火的北大「最土」女生李雪琴嗎?一開口,就驚豔了全場。她談到節目pk,是這麼說的:「這期一對一PK,贏了就能晉級,你們都沒看見,那些人老想贏了,爭著搶著就要選我,搞得我壓力特別大,我這輩子都沒被這麼多男人競爭過。」
  • 她報專業為何引起熱議?只因不是為「錢途」,但獲考古圈鼎立支持
    因為她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績——位於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又因她原為留守兒童,取得如此成績難能可貴;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她選報了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意思即使考得好,但沒選好學校和專業也會吃虧。鍾芳蓉的分數一出來,清華北大同時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她一開始想去清華,但最終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這個消息一出,引起網上一片譁然。在高考這個「知識改變命運」的關鍵時刻,許多人認為鍾芳蓉頭腦發熱選錯了!
  • 考古家卻只能挖兩層,最後七層竟被詛咒?
    而考古學家肯定是不信鬼神之說的,所以在這裡剛被發現時,他們就開始了相關的勘察工作,經證實,這一墓穴正是唐朝初期吐谷渾王族的大墓。九層妖塔顧名思義共有九層,但或許是考古環境嚴峻,專家們只挖到了第一層和第二層,但同時也有人說是因為後面的七層被人詛咒過,就連當地人都有所忌憚,從不輕易靠近,所以才不得不停止研究,但不管哪種說法,都讓「九層妖塔」的稱號名副其實。
  • 從「九層妖塔」原型古墓新發現,跟你聊聊考古那些事兒
    但是,近期在墓中發現的一枚銀質印章,讓考古專家充滿了期待,或許這將成為揭開墓主人身份疑雲的密碼。據悉,「血渭一號大墓」周圍還有許多小古墓,數量達200餘穴。目前,考古人員僅發掘了墓葬一、二層,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陪葬的馬、牛、羊等動物遺骸700餘具。在眾多的隨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牘、彩繪木片及金飾、木碟、木鳥獸、糧食和大量絲綢。
  • 2020年深圳大學本科生全年獎學金共發出16888930元
    平均每4位本科生中就有1人獲得獎學金 王暉宣讀《關於表彰深圳大學2019-2020學年度校級獎學金獲獎學生及先進班集體的決定》。荔園的學霸們和表現優異的學子,在此刻都收穫了自己過去一年辛勤付出的果實。記者了解到,2020年深圳大學共6326人次獲學校各類優等生榮譽。
  • 我有時夢見天資好、又用功的中國青年,願以考古為終身事業
    近日,一位叫鍾芳蓉的考生讓「考古專業」頻上熱搜。作為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她以676 分的高考分數,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績。而她卻因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受到一眾網友的質疑,「沒錢途」「畢業後不好找工作」等評論不絕於耳。
  • 「我有時夢見天資好、又用功的中國青年,願以考古為終身事業」
    近日,一位叫鍾芳蓉的考生讓「考古專業」頻上熱搜。作為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她以676 分的高考分數,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績。而她卻因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受到一眾網友的質疑,「沒錢途」「畢業後不好找工作」等評論不絕於耳。
  • 挖掘機10大高難度技術(4)——挖溝技巧
    當正式開挖時,先取表層,再取下層,千萬不能一次開挖到底,特別是深溝的開挖尤其重要;當遇到挖大於鏟鬥寬的溝的時候,要先挖兩邊,再挖中間。 3.保持邊坡的平整性很多新手挖溝挖不好,主要是沒有把做到整齊的原則,細節操作有待進一步提高。從一開始開V型溝到最後,邊坡要保持一樣的斜度,當然更加土質和溝深淺不同,坡度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 南十字星大學推出優秀學術獎學金!等你來拿!
    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SCU)針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國際生最新推出優秀學術獎學金(Outstanding Academic Excellence Scholarship),獎學金適用於利斯莫爾校區和考夫斯港校區的指定課程。額度為每年15000澳幣,可覆蓋學生全年在澳的生活費。
  • 北大「最土女生」李雪琴,留過學,卻想當個「廢物」
    那些背著"學霸光環"的知識分子,一直都是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對象,特別是在中國,清華北大的人都是大家心中前途光明的存在,可是,正是因為有了盲目定義的這些存在,才會讓某些選擇不一樣人生的人,變得更為異樣和可笑。但是有一名北大「最土」女生表示名校畢業,留過學,卻想當個「廢物」。
  • 皇帝陵墓中有一最神秘的地方,不能見光,非常隱秘,一般動不得
    在金井的後部還要另挖一更深的探井,俗稱「樣坑」,以確定地宮基礎的深度。 地質情況好的,就是所謂「吉地」,古人俗稱「有穴」,意思是適合建陵墓,並在點穴處的穴中前方一定距離,立下志樁。 吉地也分上吉、中吉、下吉三等,帝王陵用則稱為「萬年吉地」,如果是嬪妃和皇室成員用地,則叫「福地」。反之則是不吉之地,俗稱「無穴」,不適合建陵墓。
  • 【施工技巧】挖掘機高手必備挖溝技巧秘籍
    那麼接下來,咱們來聊一聊如何把溝槽挖好這個事。了解工況挖掘機高手必備挖溝技巧秘籍 ▶在開工之前,需要了解詳細的施工工況,明白要怎麼挖,施工方又有什麼要求,應當注意些什麼,這些常識對於經驗豐富的駕駛員來說也許一瞧工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