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需要手術的李小姐,術前血型鑑定結果為B型 Rh 陰性。Rh陰性血型,就是我們提到的「熊貓血」了。人類血型除了我們熟知的ABO血型系統外,還存在其他各種血型系統,其中臨床上常用的便是ABO系統以及Rh系統。在1940年Landsteiner 與 Wiener用實驗證明了大部分細胞上具有與恆河猴(Rhesus monkey)紅細胞相同的抗原,由此發現了Rh血型。
在我國,包括漢族在內的大部分民族Rh陽性者佔99%,僅在個別民族如塔塔爾族、苗族等佔10%以上,因而Rh陰性血型十分罕見,就像熊貓一樣珍貴,「熊貓血」的美名大概由此而來。
與ABO血型不同,人血清中不存在Rh的天然抗體,意味著Rh陰性患者第一次接受Rh陽性供血時不會產生明顯的輸血反應,但在此之後再次接受陽性血時則會發生溶血;其次,Rh抗體能通過胎盤,Rh陰性女性懷上Rh陽性胎兒時還會產生抗體,但由於一般只在分娩晚期產生,故對第一胎不會產生明顯影響,但此後的妊娠將很可能發生新生兒溶血。故Rh陰性母親生育第一胎後應及時中和體內抗原,預防之後妊娠的溶血的發生。
總而言之,「熊貓血」跟熊貓沒啥關係,卻因猴子而來,兔子(實驗動物)也從中幫了不少忙,流著「熊貓血」的人們還一生有且僅有一次放縱的輸血機會。Rh陰性血型非常罕見,以至於很多需要輸血的患者會因沒有血源而失去生命,所以被「選中」的您也是不可或缺的,您的每一次獻血都可能會挽救一位和您流著相同血型的「同胞」。另外,「熊貓血型」的媽媽們懷孕了也需要特別跟醫生強調自己的血型。
Rh陰性血十分稀缺,大部分醫院血庫都很難備到,所幸李小姐的手術過程非常順利,我們仔細分離凝扎血管,做到術中出血不到10ml,沒有用到珍貴的「熊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