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檢驗科
「熊貓血」這個詞大家都聽說過,在之前的介紹中我們已經了解了,它是指人體一種血型——Rh陰性血,這種血型的人群在我國比例很小,因為它的這種稀有性故被稱為「熊貓血」。但是在工作中,我們還會遇到一些更為特殊的患者,他們的血型處於界定「熊貓血」的邊緣,血型鑑定更為特殊,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Rh血型系統D變異型。
在人類眾多的紅細胞血型系統中,Rh血型系統被認為是其中最複雜、最具多態性的系統,由至少55種不同抗原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抗原有D、C、c、E、e,特別是D抗原是臨床上引起新生兒溶血病、溶血性輸血反應最重要的血型抗原。Rh血型系統是僅次於ABO系統、與臨床輸血有重大關係的血型系統,所以患者在入院治療時都要進行Rh血型鑑定。我們一般將紅細胞上含有D抗原的紅細胞稱為Rh陽性,無D抗原稱為Rh陰性。
在常規的鑑定試驗中,我們用抗體試劑來檢測患者紅細胞表面抗原,但這個「陰性」「陽性」有時卻有點「模稜兩可」:如若定為陽性其凝集強度不足,如若定為陰性其在顯微鏡下卻可見微弱凝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來,RhD抗原存在多種變異型,D變異型又分為弱D、部分D、部分弱D和增強D,前三種情況都會造成常規血清學實驗Rh血型鑑定困難,需參考靈敏度更高的基因分型法的結果進行準確鑑定。PCR-SSP方法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RhD基因分型方法,它通過檢測DNA預測Rh抗原表型,具有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
那麼D變異型的患者在臨床輸血治療時應該如何對待呢?增強D患者輸血可按陽性對待,直接輸注Rh陽性血液。而弱D、部分D、部分弱D型的患者雖然並不是真的「熊貓血」,但輸血時一般建議最好輸注Rh陰性血,除非在緊急危重無法及時取得Rh陰性血源時可採取配合性輸注。
參考文獻
1.Daniels G, Castilho L, Flegel WA,et 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Committee on terminology for red blood cell surface antigens: Macao report[J]. Vox Sang, 2009, 96(2):153-156.
2.Christiansen M, Samuelsen B, Christiansen L,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serology and genetics of weak D types in Denmark[J]. Transfusion, 2008, 48(1):187-193.
3.趙桐茂,主編.人類血型遺傳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105-106.
4.鄭福增.產科學[M].2版.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