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文/達泰)在影視創作上來說,每個文化都有自己鍾情的題材和口味。在受眾最為廣泛的電視劇領域,就更不用說什麼「作者態度」,一切都是以收視率為基準,觀眾喜歡看什麼就拍什麼。在中國、韓國,揭露家長裡短的婆媽劇最接地氣,一口氣拍個一兩百集也不在話下;而近幾年的美國人則顯然對獵奇話題更感興趣,吸血鬼和女巫,喪屍大戰——「逮個屁嚼不爛」的習性,全世界人類都是一樣。
喪屍題材對於好萊塢而言,早已經是反過來倒過去的萬年舊梗,而AMC的《行屍走肉》更是將商業化創作提升了不止一個段位的高度,對於生存冒險中的孤立無援和人性解讀,《行屍走肉》已經說的太多,連艾美獎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部尖銳深刻的喪屍劇。在同類型口碑被AMC壟斷的情況,Syfy的新劇《喪屍國度》(Z Nation)「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倒也顯得格外真誠。雖然首播集一邊倒的「快餐式喪屍劇」已成定局,但毫無疑問的是,該劇重口味的效果已經達到預期,又一波喪屍正在接近觀眾。>>>《喪屍國度》獨家觀劇入口
快速喪屍快餐劇:看另一部喪屍劇的理由
喪屍片製造懸念、驚悚氛圍,絕對都算是箇中翹楚。而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傳統喪屍的行動遲緩,創作者在靜止空間裡的相對移動傳遞出情緒層次,主角和喪屍之間所展開的精神力消耗也會就此轉移到觀眾身上。看的過癮至極、嚇出一身冷汗,也不是沒有可能。
《喪屍國度》劇情大幕一開,就「迸射」出來無數快速移動的喪屍群體,將兩個全副武裝的戰士圍剿到困境裡。全劇以人類和喪屍的激烈對峙開啟主題,在短短四十多分鐘的故事裡,僥倖存活的人類和喪屍大軍就進行了多次火拼大戰。喪屍們浮在水面假裝屍體然後群起進攻、喪屍們跳下巴士飛奔逐人、甚至連喪屍嬰兒都可以「瞬間移動」,可見《喪屍國度》已經忽略了喪屍們的傳統屬性——史上最靈活的一大波喪屍正在靠近,人類武裝必須全面升級、做好準備。製片人甚至專門為劇中的喪屍定性為「快速喪屍」——越「新」的屍變速度則則越快,只要生前建康、有力,那麼成為喪屍後速度很快,而且很有力氣,甚至還能玩偷襲。
目前看來,喪屍人的場面雖然遠不及《行屍走肉》佔領大都會那麼震撼,但是《喪屍國度》另闢蹊徑,喪屍玩過界也能夠使出突襲、圍攻等高級技能,顯然也是狹縫裡的「無奈之舉」。這樣的喪屍究竟真的足夠亮眼,自然也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對於《行屍走肉》式的美劇擁躉而言,《喪屍國度》可謂前景不明。和神劇的對比,自然也引來不少吐槽,電視專欄作家布萊恩-勞利(Brian Lowry)便指出「和《行屍走肉》這樣的大餐相比,把《喪屍國度》當作是快餐會更適當一些」。
不玩深刻,玩重口味 商業大片諷刺多多
《喪屍國度》需要挑戰的前輩實在太多,在立意、風格上都很難有所建樹、《行屍走肉》回歸在即,更是擺出一副「眾望所歸」的王者姿態。新劇開播的《喪屍國度》完全調整好了自己的位置,以新人姿態打入喪屍劇題材,不跟前輩們玩深刻,而是赤裸裸地標榜出「商業片」的重口味氣質:血肉模糊、近身肉搏不間斷奉上,連嬰兒都不放過。給口味辛辣的觀眾們準備了一頓視覺大餐,足夠分量讓大家過足戲癮。
不僅如此,《喪屍國度》還敢為人先,第一季就直接深入到頗為敏感的話題領域。例如成人處殺喪屍嬰兒的過程、人類販售買賣自製毒品的對話,都是有意為之的設計。面對喪屍,人性的奇葩此刻倒又彰顯無疑,這一點而言似乎所有喪屍片都異曲同工,只不過《行屍走肉》內涵太過深刻,而《喪屍國度》淺嘗輒止,這是他們最大的差別。
而《喪屍國度》最具「諷刺意味」的,則是那個《拯救大兵瑞恩》一般的劇情橋段:人類中將必須要將喪屍抗體的「包裹」送往目標地,這包裹明明是活人,卻被如同「行屍走肉」般對待,可以對他呼來喝去、毫無情緒,甚至可說是「麻木」。他到底是人類,亦或是試驗品,還是連包裹都不如的物體?如果《喪屍國度》能夠就此埋下伏筆,相信也會成為全劇的一大看點。
逼格升級「喪屍電臺」 快餐劇也有小心思
《喪屍國度》首播集雖有新意但的確又有些單薄,好在力挽狂瀾的重口味讓人看到一絲亮點。而最後北極光中心的「電臺」更是點睛之筆,將前情鋪墊的諷刺放大到極致——嬉皮士和無釐頭,足足把《喪屍國度》的逼格抬升一個檔次,不免讓人聯想到《海盜電臺》、《喪屍肖恩》這樣有趣的文藝片來。越是壓抑、恐怖的故事背景裡,越要放肆的玩耍,這種創作態度只能用「好玩」來形容。
《喪屍國度》固然沒有《行屍走肉》多年累積的人氣口碑,但它不守舊、不頑固,首播集尚不能看出太多實質性內容,但表面功夫做得足,畫龍點睛夠巧妙。在《行屍走肉》稱霸的喪屍世界裡,《喪屍國度》來分一杯羹,對於觀眾而言還是挺不錯的選擇。
IGN TV的劇評人克裡斯-加拉波特(Chris Carabott)認為,《喪屍國度》的首要問題在於,要在「為什麼每周要看第二部喪屍劇?」這個問題上,給觀眾一個答案。快餐式、重口味、小心思,對於一切都能hold住的觀眾們這些理由是否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