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水上古城三個地方留有德澤遺風
修繕聊城一座家廟 牽出田氏串串故事
全媒體記者 陳金路
6月10日上午,聊城城區西南約15公裡,東昌府區侯營鎮康營村西南部,一座明代家廟(宗祠)映入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的眼帘,古樸的青磚碧瓦和起脊的建築,讓人一看,這個建築就非同一般。再看院內,石碑、石虎、石刻等林林總總、橫七豎八地躺在那裡,似乎在訴說著田氏望族古老的故事……
修繕前的田氏家廟。
修繕前田氏家廟院內橫七豎八的碑刻、石獸等。
康營田氏家廟已有四百餘年
據田氏家廟院內碑刻和《南畹府君行實》記載,1571年,明朝太僕寺正卿田濡75歲時,在康營村「自行種栢起祠」(種柏樹建家祠),這樣算來這座家廟至今已有449年的歷史。
在田氏家廟三間正屋內,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有田氏五世祖田濡和夫人呂氏的墓志銘各一塊、一尊石獅和一尊個人頭像。明朝御封皇碑兩塊、清朝兩塊石碑以及兩隻贔屓碑座等。「兩隻贔屓碑座是馱兩通皇封御碑的。原來有兩隻石虎,其中一隻石虎在『文革』期間被砸爛了,它們是在田濡墓地兩側守門的石獸。幾百年來,這座家廟已經維修過好幾次,光我就主持維修兩次。」康營村田氏18世後人85歲的田學寶說。
在田學寶的家裡,記者見到了被田氏後人保存幾百年的五世祖田濡和夫人呂氏以及六世祖田元休的巨幅畫像。其中,田濡和兒子田元休的畫像,二人均頭戴烏紗帽,身著大紅袍,腳蹬朝靴,明朝文人的氣質一覽無餘。而田濡夫人呂氏的畫像更顯雍容華貴。三幅畫像上面均附有聖旨原文。從畫像的背景足以看出,當時的田氏家族成員多文人儒士。畫像保存到現在非常不易,包裝裡面放上花椒,防蟲蛀。康營田氏後人們輪流保管,都將畫像奉為珍寶。」康營村田氏後人70歲的田書林說。
「今天下午,古建公司就來這裡清理現場準備施工。2018年8月,東昌府區政府公布的7處第三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田氏家族就有兩處,分別是東昌府區梁水鎮田園村田壽墓碑、侯營鎮康營村田氏家廟。田氏家廟分兩期修繕,第一期政府共投資60萬元。」康營村田氏後人田學浩說。
光嶽樓上留有田氏先人碑刻
按《史記》記載,田姓為上古時期舜的後裔。夏商滅亡後,周武王封舜的後裔胡公滿於陳國。胡公滿的後人陳完,在陳國滅亡後逃到齊國,為避姓改為田姓。而聊城又是齊國西部的城邑,所以聊城的田氏自古在這裡繁衍生息。現在聊城的田氏宗族可考的是從元代至今,已有700餘年的歷史。據考證,明初田氏一世田子實是元朝長居聊城的遺民,其下分兩大支:長子田文質和次子田文彬(二世)。明朝永樂年間,田文質遷居現在的東昌府區梁水鎮田園村,而田文彬遷居現在的茌平區博平鎮沙窩田村,此後兩大支綿延不絕。「康營村田家廟就是田文質一支延續根脈上的一顆明珠。」田氏後人田學敏說。
田文質膝下有八子,其中第七子田茂(三世)為明朝初期的例贈徵仕郎。從田茂第四子田壽(四世)起,田氏家族官運亨通,田壽累官至南京太僕寺少卿,最後葬於梁水鎮田園村。
田壽膝下有六子,第五子田漳和第六子田濡出生於同一母親朱氏。田壽六子中,除長子田溥無記載外,其他五子均有官職。其中五世田漳累官至河東陝西都轉鹽運使司判官。現存於光嶽樓二樓一通石碑陰面,便有田漳的「府學生員」的書刻碑文。田濡從小向哥哥田漳學詩文。田氏家族中,田濡的官職最為顯赫,也是最有影響的明朝官員。
田濡的兒子田元休(六世)為濟南德平訓導。七世田光先為霑化訓導、太醫史目。即使到了十五世即清末,仍有五品銜、賞戴蘭翎的田金浦、田金鵬。恩貢、歲貢舉不勝舉。田氏以詩書傳家,自四世祖起,代有官宦,輩出文人儒士,其中,廩生等達130人,文、武舉人達10餘人。
另外,田氏姻親多官宦之家。據《田氏家學》載,王汝訓(泓陽),為七世田光遠的女婿。刑部左侍郎任克溥是田濡曾孫田生桂的女婿。字壓天下的鄧鍾嶽又為田生桂兒子田宮芳的外甥;傅以漸的姊妹之一是田鈊(八世)妻子。聊城的「任、鄧、朱、傅、耿、王」六大家,其中四家與田氏有姻親關係。目前,田氏家族後代子孫除了聚居在梁水鎮田園村、侯營鎮康營村和田莊村、博平沙窩田村等處外,還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以及美國、法國、瑞士等地。
聊城古城區修復兩座古牌坊
田氏四世田壽和五世田濡均兩度被誥命。田壽累官至山西兩當訓導,受皇封例贈徵仕郎、工科給事中,復贈中憲大夫、南京太僕寺少卿。《聊城縣誌》記載,田壽辭世後葬於現在的東昌府區梁水鎮田園村,墓碑為大宗伯葛守禮所撰。
田濡,生於1497年12月15日,1576年8月22日離世。32歲考取嘉靖己丑(1529年)進士,開始任職行人司行人,後來又任職工科給事中,1534年升為禮科右給事中,不久再升為刑科都給事中,1537年8月被封為南京太僕寺少卿,1543年升為南京太僕寺正卿。1544年因小病告老還鄉,從此沒再回朝堂。不過,他每每聽說當朝施以善政便非常高興,而聽說災荒和邊境混亂便愁容滿面。愛讀書的田濡,天文地理、諸子百家農事醫術無不涉獵。75歲時,田濡選擇現在的侯營鎮康營村作為自己的墓地,在此地建起家祠。自此,田濡脫離現在的東昌府區梁水鎮田園村始祖塋地,在康營另建塋地和家祠。後來,大學士于慎行為田濡撰寫墓表,延安太守徐安為其撰墓碑。一代才子大司空、工部尚書王汝訓曾為田濡作傳,大廷尉顧光祖為其作《東昌人物評》。
田濡是典型的忠正耿直之官,任職期間,他不畏權勢,監督修都城時,參奏皇帝劾治不法宦官多人。後又彈劾武定侯郭勳貪縱不法,受到當時社會讚譽。他對當朝的「馬政」(養馬政策)的弊端,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受到讚許。為此,明末清初,官府在聊城古城區二府街路北田濡府前為其立了青瑣納言坊,在路南田壽府前為其立了遺澤揚休坊。後來,這兩座牌坊被拆掉。近年來,隨著古城區的修復,這兩座牌坊又重新屹立於人們的視野中。
記者從康營村田氏家廟效果圖上發現,修繕後的田氏家廟大門朝東,分東、西兩廂院,西院為正堂和祭祀廣場,東院為碑廊,中間是月亮門,整座建築將修舊如舊。「田氏家廟修繕完工後,不但讓田氏後人頓生自豪,也給聊城的文化底蘊增添不少色彩。」田氏族人感慨地說。
來源於聊城日報、聊城晚報、聊城新聞網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和原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