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南宋遺風,看看杭州婚禮有哪些傳統習俗
文/@成長新視點
杭州,古稱臨安,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五代十國中的吳越與南宋,都曾在此建都。杭州的歷史文化厚重,至今的民間婚禮,仍沿襲著南宋時期婚禮的習俗遺風,主要有穿婚、傳紅、行聘、發奩、迎娶和三朝回郎等六個風俗。
一、穿婚。
男女青年之間的婚配,傳統色彩和觀念極濃,都要請媒婆從中說合,叫做「穿婚」。
媒人在「相看」過男女雙方品貌,了解家庭情況及父母意見後,就要行「文定」禮。這時,先交換男女雙方各自的生辰八字,也叫「換帖」,雙方滿意,叫「定帖」。
這時,男方就會準備聘禮,並交給女方當面點清。聘禮多為土特產、桑麻織物、綾羅綢緞和茶葉等。
之後,兩家相見,稱為「相親」。如果女方中意,會以金釵插於冠髻之中,叫「插釵」。若不如意,會送彩緞兩匹,叫「壓驚」。
雙方滿意後,女方也會積極地準備嫁妝,越多越好,做好下一步嫁女兒的準備。
二、傳紅。
媒婆確定了雙方一致的婚配意向,就可以走到下一個議程。現在正式結婚前的一種儀式叫訂婚,古代稱「締姻」,也叫「傳紅」。
訂婚這天,兩家都會張燈結彩,廳上供奉和合二仙,燃點高高的紅蠟燭,邀請至親好友前來吃訂婚酒,分享幸福。
三、行聘。
訂婚後,男家要行聘,古稱「納徵」,現在俗稱「聘禮」或「彩禮」。根據男家情況,以送金銀、綢緞為主。女家接受聘禮,也必定有回禮,稱為「答禮」,也叫「回盤」。
四、發奩。
在婚禮前的一天,女方要發奩,俗稱「發嫁妝」。過去,有錢人家的嫁妝豐厚,品種多,有金銀珠寶、家具衣物、桌椅板凳、床上用品、廚房用品、食品生鮮和生活用品等。嫁妝會先在家中布置陳列,集中展示。
送到了男家後,也必須照樣陳列出來,以顯示女家的經濟實力和對女兒的愛護重視。最前面的嫁妝,必為子孫桶,桶內盛有紅蛋、喜果各一包。女家嫁妝無論如何豐富齊全,唯獨床是必須男家準備,女方家長也必在棉被內放一些花生、紅棗、蓮子、百合等,寓意「早生貴子」、「百年好合」等。
五、迎娶。
頭天下午,花轎會先抬到男家大廳,晚間百燭齊燃、燈火輝煌,稱為「亮轎」。女方家頭一天,都會有外婆、舅媽、姑媽等至親提前到家,除了發奩,也要備席請新娘,稱為「辭家宴」,俗稱「別親酒」。
拜堂以巳、午、未三個時辰最好,具體時間以男女雙方的位置遠近和庚帖綜合考慮。花轎從男家出發,到女家後停在廳上。
新娘,由喜娘陪著,依依拜別父母和家屬親戚。然後,由一人執紅燭,一人執紅燈籠,引上花轎。花轎由四人槓抬,官宦的人家,會用八抬大轎,還有鳴鑼喝道。
花轎一路鞭炮聲,吆喝聲,歡呼聲,送到男家,舉行拜堂、入洞房等儀式。
六、三朝回郎。
婚後第三天,新郎會與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見嶽父嶽母,俗稱「回郎」,也叫「會親」。北方也有這種習俗,稱為「三天回門」、「雙回門」和「喚姑爺」等。
這天,女方家裡會設宴款待,新女婿座上位,依然會有至親好友一起慶賀。新郎吃完午餐,路近的就要回自己的家裡,路遠的留宿次日返回,但當晚小夫妻是不宿一室。而新娘回娘家,一般要住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