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兄弟情深,事業日臻
宋世寬/文
電視劇《吉他兄弟》前不久在央視八套黃金強檔熱播,引起觀眾強烈反響。此劇是集勵志、情感、創業、脫貧等於一體的綜合性電視劇,根據正安縣鄭氏兩兄弟南下打工拼搏創業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
正安是貧困縣,鳳竹村又是全縣最貧困的一個村。劇中的故事發生在一九八七年,一開始就見村支書通過高音喇叭通知村民前來領救濟糧,同時宣布縣政府準備輸送三百名未婚女子前往廣州打工。話音落後,竟沒有一人願意報名。而此時已有兩個孩子的林美心卻執意報名要去廣州,但因不符合條件被村支書拒絕。最後,林美心竟然走了三天三夜,雙腳磨成血泡趕到遵義火車站,「違規」跟隨正安「三百娘子軍」到了廣州。
這個不甘於世代貧困、性格有些倔強的年輕媽媽,就是劇中方清明方清華兄弟倆的母親。為改變生存環境,毅然橫下一條心,忍痛離開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她知道,如果不狠心邁過這道坎,家庭將毫無希望,正如她劇中所說:「窮可怕,如果沒有希望更可怕。」
林美心在番禺製衣廠因有人反映她「未婚造假」,以及後來廠方冤枉她偷盜衣物等等,經歷一系列的挫折後,她意外地去了香港、西班牙還當上了餐廳老闆,這是後話。
十多年後,方清明方清華就讀高中。兄弟倆學習成績十分優秀,由於家庭貧困,相互謙讓,都想讓對方上大學,另一方打工掙錢供讀。最終,兄弟二人沒上成大學,先後南下廣州,在吉他廠打工,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從創業到成功,兄弟二人歷經了諸多的磨難與傳奇。劇中的兄弟倆,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哥哥沉穩老練,弟弟敢闖敢幹。僅高中學歷的方清華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敢應聘總經理助理,在離開吉他廠一無所有的情況下敢接單等等。方清華的性格刻畫和角色演繹很到位,這為他後來的成功打下伏筆。當然,現實生活中兩種不同性格的創業者都有成功的,或許原型人物中的兄弟倆本身就如此呢。
方清華的創業,離不開安靜女士。兩人從相識到走在一塊有點戲劇性的巧合。一個晚上,方清華因工作不順心在外喝酒後回廠區,途中聽見有人喊救命,昏暗中只見幾個男子圍著一個女子正在調戲,便衝上去掄起吉他一陣猛打趕跑了幾個流氓,回頭一看是昨天在廠裡看吉他準備訂貨的安總。方清華的這次偶遇施救,給他的創業帶來了生機。為感謝救命之恩,安靜自然幫他。從此,兩人開始進入雙方的生活與事業。
該劇情節豐富,且時間跨度較長,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遵義尤其是正安三十多年來的變化。戲裡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看點,如開始的那個片段。那時人們的思想落後,鳳竹村的村民寧願「守窮」吃救濟也不願走出去打工(致富)帶來的「家散」,認為「守窮」比「家散」好;再如對「三百娘子軍」非「未婚」不可,林美心一心想改變貧困而因「已婚」受到嚴厲排斥,差點被趕下火車沒去成廣州;在她上班的製衣廠更是如此,還差點因此被開除導致廠裡失去一位「製衣標兵」。正如帶隊幹部嚴正剛當著廠長的面替林美心說情挽留說:「難道我們在乎一個無關緊要的『協議』去糾結沒有任何意義的『未婚』與『已婚』而失去一個模範標兵嗎?……」劇中客觀真實地反映了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意識,這也正是改革開放之初為何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因所在。顯然,「解放思想」是保證推動改革開放事業順利進行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條。
「返鄉創業」那集,兄弟倆的感情暫時出現裂痕。當方清明方清華的事業紅紅火火時,正安縣政府為拓展地方就業脫貧,振興鄉村經濟,嚴正剛副縣長多次前往廣州說服兄弟二人返鄉為家鄉建設出力。最初,兄弟倆堅決不答應,後來,方清華經過激烈思想鬥爭,答應廣州吉他厂部分遷移正安,而哥哥方清明則堅持留在廣州,可看出兄弟倆最終的決策多麼無奈與糾結。因為在哥哥看來,正安發展遠不如廣州,那是要擔風險的。最終兄弟倆吉他廠分家,也因此而分道揚鑣。這段戲,是為後來兄弟倆攜手並肩共創輝煌製造「反差」與「矛盾」來增加看點。
該劇還有另一個看點,即帶隊的兩名幹部在處理看待林美心的問題上產生了不同的意見分歧,一個是要教條地完成縣委交給的任務不節外生枝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個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作出對有利於群眾的處理方法哪怕「違規」擔責。在筆者看來,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最終是體現在替百姓利益著想上,這樣才能更好體現如何服務於民。顯然,嚴正剛式的工作方法值得觀眾和百姓點讚。試想,如果沒有他從一上火車就開始同情這位走了三天三夜腳被磨成血泡從大山走出的農村婦女,林美心的命運將會如何?!
該劇劇情跌宕起伏,尤其是哥哥方清明在西班牙吉他比賽上「意外」說出「鳳鳴」牌吉他時的那個情景,使劇情出現反轉,讓觀眾有意想不到的「尋味」與看點。由於兄弟倆因「返鄉」問題有了矛盾,丹尼爾便使出心計來挑撥兄弟二人的關係進而達到排斥「鳳鳴」的目的,便花巨資請方清明參加國際吉他比賽獲獎為美國吉他品牌代言。沒想到丹尼爾最終失算,方清華為了讓哥哥的理想實現卻把機會讓給哥哥(註:此時的方清華必須贏得冠軍才能具有從大衛手中買得鳳鳴股份的資格,否則正安吉他廠有倒閉的危險),讓哥哥在電梯裡能與主評委握手。最終,方清明通過主評委之手的紋路、肉感等特點,奇妙地做出令主評委驚嘆不已的吉他,從而在比賽中奪冠。就在哥哥在臺上有些猶豫宣布是什麼品牌的吉他時,方清華便轉身離開——因為他知道,哥哥代表的是丹尼爾的美國品牌吉他。可誰知哥哥在臺上竟然意外地高聲反覆宣稱:「是『鳳鳴』吉他,是『鳳鳴』吉他,『一鳴天下,一鳴驚人』」。
這個細節,使整個劇情峰迴路轉,令觀眾屏住呼吸的緊張立刻放鬆,為哥哥的「義舉」歡雀。在哥哥看來,豈能忍心弟弟的吉他廠倒閉!哪怕交高昂的違約金給丹尼爾,也要創「中國吉他品牌」。
這段戲,是整部劇的「最看點」和「最亮點」,也是整部戲的高潮——它是方清華正安吉他廠重獲新生的起點,在哥哥方清明的支持下迎來了曙光,從此開啟了兄弟倆走向吉他事業的巔峰。
該劇結尾比較圓滿。兄弟倆與失散多年的母親在經歷了一系列的隔閡與誤會後,最終相認。方清華也與安靜破鏡重圓。
整部劇很接地氣,完完全全是一部現實版的「寫實劇」。兄弟倆在創業中體現的那種不甘失敗、勇於拼搏的精神,是我們生活中每個人都應學習並努力追求的。戲中的兄弟倆,可謂兄弟情深,事業日臻。
(文章來源:遵義晚報)
(責任編輯:DF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