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11:22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當前長江沿線省市的重要政治任務。棲霞區是江蘇長江岸線最長的區縣級行政單位,擁有岸線達80.2公裡,涉及八卦洲、燕子磯、棲霞、龍潭四個街道,其中八卦洲四面環水,總面積56平方公裡,是長江第三大島,距離南京主城區僅9公裡,是國家級江北新區規劃中的「城市中心花園」。在推進長江大保護過程中,棲霞區圍繞八卦洲「長江下遊重要生態基地、華東最具特色休閒旅遊島、南京現代都市農業休閒區」功能定位,整體打造江中驪珠。
聚焦落後產能清理,凸顯河道建設藍線
八卦洲環洲30公裡岸線是南京重要的生態屏障、綠色走廊,但由於歷史原因,截至2018年,岸線、江面上仍然散布著船廠企業、違法建築、「三無」船舶等。棲霞區下決心去沉痾,淘汰落後產能,實施清理整治,讓河道藍線更清晰顯現。
壯士斷腕,汙染企業全清退。八卦洲投入拆除搬遷資金近10億元,並付出年稅收減少近千萬元的代價,積極協調國家省市相關部門,嚴格執行倒排整治拆除計劃,截至目前,21項整治任務均已完成籤約或整治,已拆除面積74萬平方米,恢復長江岸線8.28公裡。
速戰速決,違法建築全拆除。2005年前後,一家旅遊公司在八卦洲外沙村江灘上建起69棟違建房屋。在市級相關部門關心支持下,棲霞區成立專項工作組,反覆入戶宣傳、勸導,開展深入細緻的工作,綜合施策,在確保區域穩定前提下,一個月內全面完成拆除工作。
分類施策,「三無」船舶全清理。棲霞區出臺《棲霞區長江水域沿線「三無」船舶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自2018年起,採取主動上繳獎勵、企事業單位自行拆解、驅離外地籍、清拖拆解等方式,大力清除「三無」船舶。截至目前,八卦洲水域「三無」船舶已全部完成整治,漁民實現轉產、上岸、增收。
聚焦洲島環境淨化,嚴守生態環境紅線
八卦洲作為一座地理上相對獨立的洲島,在建設生態自淨的閉環空間系統上具有獨特優勢。2016年起,棲霞區在這座以農業為主的江島上開展垃圾、汙水、廁所「三大革命」,優化江島人居環境,完善全域生態配套。
打造農村垃圾分類樣板。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棲霞區在八卦洲創造了垃圾處理「四分類閉環運行」模式,將生活垃圾分為可爛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並構建起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閉環系統,洲內現已實現「垃圾不出島」和日產日清,日均垃圾處理量同比下降35.8%,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均值達41.2%。
推動江河環境同步改善。八卦洲共有大小河渠近300條,其中通江河道3條。棲霞區分步實施、分類推進,完成洲內所有汙染河道、河溝整治,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落實市沿江五公裡化肥與化學農藥兩減行動,創建八卦洲「兩減」生態示範區,加快推進八卦洲1007畝「兩無化」核心示範基地試點建設,從源頭上杜絕水汙染。
推進改廁扮美農家庭院。2019年起,按照「不漏一村一戶」的要求,在八卦洲推進戶廁改造工程,累計改造戶廁4369座,大大提升了人居環境清潔化和生態化水平。同步開展美麗庭院建設,全洲創建區級美麗庭院示範戶130戶、市級美麗庭院示範戶16戶。
聚焦洲島復綠增綠,描繪長江沿岸綠線
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關鍵詞是「綠色」,八卦洲最突出的價值是生態價值。棲霞區在前期整治、淨化環境的基礎上,見空補綠、見縫插綠、見牆添綠,努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描繪視野範圍盡綠的最美岸線。
打造動感江堤。將防汛道路與市民休閒道路功能相結合,按照「堤外景觀化,堤內園林化」設計理念,圍繞堤頂道路拓寬、堤面路燈更新、堤腳綠化修復等進行施工,打造出一條集「生態保護、景觀體驗、休閒運動、文化展示」於一體的環洲大堤綠色動感景觀帶。
涵養生態綠洲。放大江中綠洲的生態效應,全力打造連貫的綠色生態界面。完成洲內造林540畝,主要採用雞爪槭、櫻花、中山杉、欒樹等珍貴化、彩色化、效益化樹種,其中栽植中山杉5000株、櫻花1300株。
恢復翡翠溼地。加強山水林田湖草城協同治理、水陸統籌生態系統整體修復,完成200畝溼地修復工作。江灘及低洼處栽植落羽杉、中山杉、柳樹等耐水溼苗木約90畝,水體修復約120畝,對坡岸、水系進行疏通、整治,並栽植蘆葦、菖蒲、鳶尾、荷花等水生觀賞植物,全面恢復溼地在蓄洪防旱、氣候調節、控制土壤侵蝕、降解環境汙染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聚焦產業優化振興,緊扣綠色發展主線
綠色是優良生態的底色,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棲霞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積極申報八卦洲綠色發展示範區,推動八卦洲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讓洲上百姓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高。
做強產業載體。2011年起在八卦洲啟動規劃面積4.5萬畝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累計集中流轉土地2.05萬畝,引進農業企業40餘家,建設農業設施43.28萬平方米,打造特色蔬菜園藝、特色花卉苗木、經濟林果三大產業區,並投資興建陌上花渡景區。
堅持科技興業。結合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建設,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深度合作,在八卦洲重點推進蘆蒿創新中心以及百合、菊花產業中試與展銷基地建設,開發了高架草莓、火龍果、葡萄等一批科技農業項目。
三是打造特色品牌。精雕細琢省市級菜籃子工程和市級標準化菜地建設,充分發揮「蘆蒿原產地國家地理標識認證」品牌價值,更大力度推廣精品蘆蒿、玉米、葡萄、草莓等果蔬,搶佔都市高端市場。以「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融合為目標,圍繞船廠舊址改造、田園風光打造等重點,規劃設計公園範圍約26平方公裡,走文化休閒、生態旅遊之路,構築南京「中心花園」。
(作者單位:棲霞區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