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領身患癌症 畫《抗癌日記》為病友科普鼓勁

2021-01-15 搜狐網
孫黎黎告訴記者,雖然非專業出身,但她的心願是一直畫下去,把作品分享給和疾病鬥爭的朋友。

  孫黎黎告訴記者,雖然非專業出身,但她的心願是一直畫下去,把作品分享給和疾病鬥爭的朋友。

  孫黎黎說,這幅繪畫是帶女兒去博物館之後畫下來的。等她自己的病情得以控制後,還要再帶女兒去玩!

  新快報記者劉仰奇/文 王 飛/圖

  在領館面試辦證,與女兒一起坐APM、在花城廣場玩耍……

  身臥病榻的孫黎黎說,想通過繪畫告訴大家,癌症沒那麼可怕

  「用畫筆記錄女兒的成長,還有病房裡的笑和淚,等我畫完,估計病就好了。」2013年5月,女白領孫黎黎在一次公司例行體檢中,被查出早期甲狀腺癌。病榻上的時光,孫黎黎拿著「提前預支來的退休時光」,用畫筆記錄下去珠江新城辦籤證,與女兒一起坐APM,在病房裡的放療生活等點點滴滴,讓不少病友看著看著就流下了眼淚。樂觀的孫黎黎說,想用溫暖的繪畫告訴人們,癌症沒有那麼可怕,她依然活蹦亂跳。

  1

  塗塗畫畫記錄珠江新城

  記者發現孫黎黎的個人微博「@Lily黎子醬」,是被她畫筆下的「腳步丈量珠江新城」系列所吸引。去珠江新城的義大利領事館面試點面試,在珠江新城地鐵站的通道遭遇漏水檢修,被甲級寫字樓的霸氣外觀震撼,戰戰兢兢地與「滿嘴羊肉串味」的面試官嘮家常……一個單純的女漢子形象躍然紙上。這段發生於2012年歐洲自助遊之前的趣事,近日被她連載到微博上。

  「除了住院、上班,就是宅在家塗塗畫畫,有什麼新聞點嗎?」從沒有接受過媒體的採訪,孫黎黎與記者見面時很靦腆。孫黎黎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英語專業,目前在某知名汽車企業上班,畫畫是從小的愛好。她最喜歡的是宮崎駿、新海誠的動畫,夢想能做一部自己的動畫片,曾花了一個暑假一幀一幀地畫,最後沒有成功。

  在她帶給記者看的日記本上,還畫著與女兒一起坐「過山車一樣」的APM,一起在廣州圖書館門前玩耍的場景。配上簡單的文字,就成了孫黎黎小心珍藏的繪本日記。她說,她喜歡用繪畫形象地記錄生活。因為休閒的去處一般都在珠江新城和太古匯周邊,所以日記裡多處出現這個區域的地標建築。

  在交談中,「住院」二字多次被她提及。在記者的小心詢問下,孫黎黎說,在2013年5月,自己被診斷出患有甲狀腺癌。住院動手術的時間裡,她創作了4個系列繪畫:《腳步丈量的時光》、《女兒成長日記》、《我的小時候》,還有《抗癌日記》。

  2

  病床上為女兒畫成長日記

  記者在省人民醫院的手術記錄中看到,孫黎黎的病具體名稱是「左側甲狀腺乳頭狀癌」。至今,她已經做了兩次碘放療。有了老公寸步不離的支持,孫黎黎對治療過程的辛苦隻字不提。每次老公帶來的水果都被她P上了一些鼓勵話語,後來還有了一個《香蕉君和橙子君》的系列。

  孫黎黎告訴記者,2011年女兒大大出生,孫黎黎就一口氣買了18本日記本,想以每年一本的速度用畫筆記錄大大的成長。在患病做手術、隔離的期間,記者在日記本裡看到了孫黎黎用心保存著女兒送的花,以及用繪畫跟女兒解釋自己脖子上長了「壞豆豆」。在《爸爸去哪兒》還沒火的時候,需要隔離的孫黎黎,每天都用漫畫告訴女兒「媽媽去哪兒」。

  「大大要靠近媽媽,媽媽轉頭就跑,大大傷心地哭了起來。」放療喝的碘液具有輻射性,每次都要進行1個月的隔離,這意味著不能接近女兒。「每天起床最大的動力就是履行隔著欄杆見面的約定。」在小區車庫的出口,孫黎黎隔著欄杆和女兒對話。女兒在她「失蹤」的日子裡,經常會半夜醒來哭著「找媽媽」,這令她不敢想像自己離開的一天。

  孫黎黎翻開日記,給記者展示女兒在花城廣場上玩耍的場景,背後是省博物館和廣州圖書館。她說,等病情控制住了,還想帶女兒去廣州圖書館體驗一下特色餐廳。人在病榻上,總是會夢見或者想起最重要的事。對孫黎黎來說,這些記憶裡,有學前班一起打鬧的朋友,有假裝思考的下棋時光,有生病時媽媽的叮囑。這些回憶,被她畫成《我的小時候》系列。她說,萬一自己走了,這些繪畫將會告訴女兒,「媽媽曾經有過的美好回憶」。

  「今後為什麼而活?還剩多少人生?還有多少磨難?」這是孫黎黎在第一次放療後寫下的話。不過,現在她已經很少會去進行這種哲學式的思考,「如果我已經忘記了自己正在生病,就不該無病呻吟。」在正常上班和生活的日子裡,孫黎黎最開心的事是隔三差五帶大大去珠江新城的省婦幼體檢,然後去高德置地廣場的小Q反鬥城玩耍。

  3

  《抗癌日記》為病友科普鼓勁

  輾轉於省人民醫院、珠江醫院就醫時,孫黎黎結識了不少患甲狀腺癌的病友。親眼目睹對該病知之甚少的病友的驚恐,於是,她萌生了創作《抗癌日記》的想法。日記內容不單講自己如何抗癌,還有關於甲狀腺癌的治療流程、放療的副作用等知識的科普。然後,老公劉迪幫她把繪畫上傳到一個甲狀腺癌患者的Q群裡,劉迪說,很多病友都喜歡看她的繪畫。「看得我眼淚直流。」病友Sandy告訴記者。「不會永遠是晴天,也沒有過不去的雨天。」在「喝碘」裡,她詳細講述喝碘後的禁忌以及副作用。在「住院小結」裡,孫黎黎告訴病友,要學會捨得和放下,筆觸溫暖。

  當同事得知她的《抗癌日記》,有人讚美她是「熊頓二號」(曾創作《滾蛋吧,腫瘤君》的80後插畫師)。不過,孫黎黎有點沮喪說,熊頓與淋巴癌抗爭1年多後去世,「我還想繼續畫下去,我不想當熊頓二號」。

  在與癌症抗爭的日夜裡,孫黎黎跟老公劉迪有了共識:用「創造型生活」替代「消費型生活」,用各自的興趣愛好豐富精神世界。孫黎黎說,她想分享的是正能量,而不是自己的病情。她怕眾人以為她病情嚴重,見報後給她搞捐款就不好了,「比起其他病友,我很幸運。」

  對話

  日常休閒都在珠江新城這個地方留下很多回憶

  新快報:你的漫畫裡,為什麼有那麼多故事發生在天河CBD?

  孫黎黎:日常休閒都在珠江新城,這個地方留下很多回憶。寶寶在那邊醫院出生,辦籤證去過各國領事館。同事常常去那邊組織宴會,君悅、麗思卡爾頓、炳勝、w酒店……等病情穩定了還要再去大吃一頓。

  新快報:如果不生這場大病,原來的人生規劃是怎樣的?

  孫黎黎:20歲以前好好學習(已實現),20-50歲為票子、房子、孩子努力,50歲以後,到處旅行。2012年去了一趟歐洲後,畫一個旅行繪本的想法一直在「等待」,這場大手術給了我「預支」退休時光,繪本如願完成了。希望,在它之後,還有下次……

  新快報:對於你這個病,有沒有什麼忠告給白領們?

  孫黎黎:最後悔的事情應該是經常熬夜。大學時忙雙學位,忙打工還有畫畫,常窩被窩裡看書。工作前兩年比較拼命,常加班,生完孩子後照顧孩子也很累。當然,這不一定是得病的原因,跟情緒壓力、不規律的生活、輻射也可能有關。

  (原標題:腳步丈量珠江新城 她用溫暖的畫筆記錄了下來)

http://news.sohu.com/20140106/n392986038.shtml news.sohu.com false 南方都市報 王晟 http://news.nandu.com/html/201401/06/665258.html report 5382 孫黎黎告訴記者,雖然非專業出身,但她的心願是一直畫下去,把作品分享給和疾病鬥爭的朋友。 孫黎黎告訴記者,雖然非專業出身,但她的心願是一直畫下去,把作品

相關焦點

  • 癌症女白領畫《抗癌日記》記錄抗癌點滴 為病友科普鼓勵
    2013年5月,廣州珠江的女白領孫黎黎在一次公司例行體檢中,被查出早期甲狀腺癌。病榻上的時光,孫黎黎拿著「提前預支來的退休時光」,用畫筆記錄下去珠江新城辦籤證,與女兒一起坐APM,在病房裡的放療生活等點點滴滴,讓不少病友看著看著就流下了眼淚。樂觀的孫黎黎說,想用溫暖的繪畫告訴人們,癌症沒有那麼可怕,她依然活蹦亂跳。
  • 鮑秀蘭:身患癌症「重生」 繼續奉獻自我
    鮑秀蘭:身患癌症「重生」 繼續奉獻自我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23 星期一     72歲的鮑秀蘭是青島市李滄區北山社區的一名志願者,她曾身患癌症,在病友的幫助下「重生」後,在社區成立了「鮑秀蘭愛心工作室」,帶領老幹部志願者服務社區居民。
  • 寫抗癌日記的女孩去世了, 願可愛的人都與重疾擦身而過!
    幾年前,網名為「周周妹兒」的女孩周琳被查出患乳腺癌,她的「抗癌日記」感動數萬網友。不幸的是,周琳病情惡化,11月27日凌晨,她還是走了。這姑娘的遺願又讓無數人落淚...  「抗癌日記」其中的一部分:  2015年8月7日  今天是我手術後的第九天,是化療的第一天。是的,此時此刻我才正視自己是癌症患者。我不知道是自己經歷太多還是內心太強大,術後到現在一滴眼淚都沒有流過。癌症這兩個字誰聽到都覺得可怕,可是我沒有。
  • 輝瑞新冠疫苗可抗癌?新型癌症疫苗有效率高達90%
    輝瑞莫多那新冠疫苗前身竟是抗癌疫苗,mRNA技術原本只是為癌症而設立?但你或許想不到,mRNA技術創新的初衷是為了研發抗癌疫苗,也就是給已經得了惡性腫瘤的病人使用、旨在激活癌症病人的抗癌免疫反應的治療性腫瘤疫苗。
  • 《送你一朵小紅花》爆火背後,是中國3千萬癌症家庭最隱秘的痛
    除了靶向治療藥物、免疫性高蛋白等藥材,多數癌症患者每年約花費50-200萬元用於治病護理。 很多人聽說過《滾蛋吧!腫瘤君》的原型,漫畫家熊頓——一個身患惡性淋巴瘤的女孩。
  • 癌症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送你一朵小紅花,傳遞抗癌正能量!
    韋一航是電影的主人翁,他是一位癌症痊癒者,但是,依然是每天面臨著復發的危險,並且,還要大把大把的吃藥,在這種的生活壓力之下,韋一航缺少了生活的動力,每天都是比較「喪」的狀態。當看到抗癌患者組織的各種活動時,他會感覺幼稚,他不懂的是大家要的只是一個心理安慰。抗癌是一件長期的事情,當人們沒有了鬥志和精力時是鬥不過癌症的!
  • 維亞利:很幸運我擊敗了癌症,這意味著不用再畫眉毛了
    在接受《共和報》的採訪時,55歲的維亞利表示「我不用再畫眉毛了。」「在去年的12月份,我完成了周期長達17個月的化療,其中第一個療程持續了8個月,第二個持續了9個月。無論是從身體還是心理來說,這都真的很艱難,但是最近的一次檢測說明我已經痊癒了。」「我擊敗了癌症,這意味著我可以照照鏡子,看著自己的頭髮慢慢長出來,而不需要再用眉筆畫眉毛了。」
  • 8大症狀,可能是癌症先兆,如何抗癌你知道嗎?
    癌症其實是一個狡猾的敵人,有的時候它表現出的症狀很明顯,但有時候卻在暗處搞破壞,下面的症狀是癌症常有的一些表現,大家一定要注意。 同樣,如果頭顱裡面發生癌症或者癌症轉移到顱腦,也會導致頭痛欲裂的症狀。
  • 《送你一朵小紅花》:說好的一起抗癌,你還是先走了
    《送你一朵小紅花》講述的是兩個抗癌家庭之間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易烊千璽飾演的韋一航和劉浩存飾演的馬小遠。在原本應該上大學的年紀裡,韋一航和馬小遠卻只能待在家裡對抗癌症。韋一航因為癌症喪失了對生活的興趣,每日都活在無聊和痛苦中,在馬小遠的鼓勵下,韋一航打開了自己的心扉,學會了接納別人的善意,也學會了愛。兩人約好一起抗癌,但是最終馬小遠因為癌症復發,永遠地離開了韋一航。01、韋一航因為癌症自暴自棄過,是馬小遠的出現讓韋一航燃起了希望。因為患上癌症的原因,韋一航自暴自棄過很長一段時間。
  • 確診癌症後,一定要問醫生這「十個問題」
    這時病友們要做的應該是理性的與主治醫生進行下一步的交流,尋找最佳的治療方案。 這些問題也許對你會有幫助,請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實際面診時多問些對你更重要的問題,跳過那些不適用的問題。 1 我到底得的是何種癌症?
  • 【雙語】「我們的親人得了癌症」
    電影講述了兩個家庭的抗癌故事。在帶來淚點和溫情的同時,也讓觀眾們把目光聚焦到了癌症患者和抗癌家庭的日常生活。2007年,中國抗癌協會成立了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成立;2016年,該組織編寫並出版了《中國腫瘤心理治療指南》,為癌症患者的心理幹預和治療提供專業性指導。 Apart from medical care and treatment, psychological support is also essential for cancer patients.
  • 展示生命的力量,抗癌主題紀錄片《生生》9月28日優酷上線
    在醫學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有一種病讓無數的醫務工作者束手無策,它就是人們口中的「眾病之王」——癌症。9月28日,由優酷和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聯合出品的我國首部以抗癌為主題的醫療人文紀錄片《生生》正式上線,該片以癌症患者為核心拍攝對象,記錄了癌症患者、家庭、醫務工作者及社會醫療體系與疾病抗爭的真實故事,用影像的方式詮釋了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重新解讀。
  • 張咪宣布抗癌成功,用300天戰勝死亡
    本文編輯劇透社:Ame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6月3日,張咪在個人平臺上感慨自己300多天的抗癌生活,稱到:我回來了!在過去身心煎熬的300多天裡,雖然承受了很多,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終於戰勝了病魔,一切都過去了。
  • 專家:長期處於精神壓抑的人易得病 尤其是癌症
    來自醫院的眾多資深專家和心理衛生工作者都將來到現場為患者服務,免費諮詢和發放有關心理疾病的各種科普資料。與此同時由衛生部、科技部主辦、西安楊森公司協辦的「知名專家進社區」精神心理社區活動也在北京正式啟動,為普通人提供貼心的心理健康服務。
  • 2020 CCO|華大基因CEO尹燁:癌症防大於治,意在術先!
    腫瘤防治,科普先行。11月12日-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召開。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華大基因CEO尹燁博士,《人間世》導演秦博,抗癌鬥士李雲玲女士作為演講嘉賓出席,分別從醫者、科技、人文、患者四個角度,展開一場關於腫瘤的多元深度對話。
  • 悼念前妻林淑如 郭臺銘籌組抗癌大聯盟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人民網3月13日電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適逢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前妻林淑如忌日,年年上愛物園悼念亡妻的郭董,今年決定用一種更特別的形式,來紀念林淑如,昨(12)日郭董以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名義,拉來華大基因、南坦集團、HudsonAlpha、臺大癌醫等,共組「抗癌大聯盟」,希望藉由科技攻克乳癌,一起為華人女性的健康把關,發揮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口中
  • 8萬機票送女兒出國留學,如今7旬父母身患癌症,女兒卻「不想聯繫」
    多年後父母雙雙患癌症,但是她卻表示「不想和他們聯繫」。到底怎麼回事呢?大家一起去看看。018萬機票送女兒出國留學!今天的這位主人公叫曹茜,從小曹茜就應為學習非常好等原因被父母喜愛。20年後,父母已經70多歲,而且身患癌症。但是,女兒依然沒有消息。這對父母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見到女兒一面,知道女兒生活安好就行。但是這一切都是奢望。這樣的消息被網友得知紅藕,網友紛紛開始在曹茜所在的德國張貼尋人啟事。駐德國的理事館也對曹茜的行蹤開始調查。最後,曹茜的消息終於有了一點。2005年曹茜在德國的所在地已經查到,但是現在住址卻沒有查到。
  • 癌症晚期,他們吞下為狗驅蟲的藥
    面對《財經》記者的質疑,喬的回答是,「如果你不信任我或其他成功案例,那麼在我們完成對資料庫的審核之前,我無法為你提供幫助,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也許他需要的態度,只是人們無條件地相信他,就像人們本能地相信希望一樣。喬把「狗藥」療法寫在博客裡,至少59個國家的人讀過。10月22日,中國食品藥品網消息,國家衛健委召開專題討論會,提示「狗藥抗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