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
1、30歲哈爾濱男子鼻子裡長了顆牙,10歲那年發生過一件怪事……
經常感覺鼻塞、流涕,開始以為是過敏或是鼻炎,後來越來越嚴重,到醫院一查,李先生來到了哈醫大四院耳鼻喉科就診,柏智剛副主任醫師對他進行了鼻部CT,發現在他的左側鼻底部出現高密度影……左側鼻部腫物切除,當把物體取出來的時候,竟然發現是一顆牙齒。牙齒怎麼跑進鼻腔裡?「我們取了半個多小時,這是一個長度近1釐米的牙齒。」柏智剛說,據患者說,他10歲的時候從四樓墜下,面部縫了60多針,掉了兩顆牙齒,但當時只找到了一顆。沒想到,另外一顆牙齒撞擊後留在了鼻腔當中,藏了整整20年。柏智剛說,這顆留在鼻腔中的牙齒,經過日積月累,上面聚集了很多鼻結石,最終導致了炎症。這次治療之後,李先生多年的鼻塞終於找到了根源。
2、髒垃圾桶進去,清潔如新出來|這臺自動清洗車神了!冰城環衛首次引進
一個內外壁粘滿各種汙漬的垃圾桶,被送入一臺大車車廂裡,幾分鐘後車廂大門打開,垃圾桶清潔如新……道裏區環衛部門目前引入了垃圾桶自動清洗車。這也是哈市環衛部門首次引進垃圾桶自動清洗設備。據道裏區環衛部門相關負責人門金晶介紹,該車之所以能把垃圾桶裡面的頑固的汙漬都清洗乾淨,是因為車廂清洗艙設有高壓旋轉噴頭,可以360°旋轉及上下伸縮,高壓水流保證垃圾桶內部全面清洗;垃圾桶外側凊洗則由清洗艙四周的各噴水杄上、下、左、右進行清洗。為了高效去汙,車體可對清洗用水加熱到40℃。清洗艙內還配備了汙水泵,可將清洗艙內的汙水吸至汙水箱,以便確保車輛連續洗桶作業。清洗艙底部還設有下艙門,用於排放清洗下來的泥土等大體積垃圾。因此,這種清洗車可以實現全封閉洗桶車,在其清洗過程中不會有一點汙水濺出來。該車可對60升至1100升等各種規格的垃圾桶進行清洗作業,哈市街路和小區裡設置的絕大多數垃圾桶頭可以通過其清洗。
3、道外區東棵街(南側)棚改項目開始搬遷驗收
「我真是太高興了!盼了幾十年,今天終於美夢成真了!」10日是哈爾濱市道外區東棵街棚改項目搬遷驗收首日,天剛亮,66歲的宋寶玉就和老伴來到協議會籤組,等待辦理搬遷驗收;8時45分,宋寶玉拿到「一號」搬遷驗收單後,他和老伴流下了激動的淚水。66歲的宋寶玉是在東棵街出生的,已經在東棵街自家老房子裡生活了60多年,早就盼著搬遷改造。聽說政府組織動遷,宋寶玉積極響應,第一個交房驗收,也如願地拿到了「一號」驗收單。據介紹,為了保證驗收第一天廣大居民順利交房驗收,徵收現場全體黨員幹部當天六點半全部到崗,八點準時開始為居民們辦理搬遷驗收手續。
4、哈爾濱新區二百餘臺清雪機械 開展組合演練備戰降雪
近日,哈爾濱新區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法局組織開展2019—2020年度冬季備戰降雪演練,全區6個標段,共計200餘清雪設備參加演練活動。區城管執法局對今年清雪工作進行早謀劃、早安排、早部署。積極探索符合要求、適合新區實際、貼近冬季降雪特點的方法、路子,努力開創「3+1」模式城管作業一體化改革工作新局面,全面做好清雪機械及人員安排布署。演練按小雪,中雪,大雪預案實施作業,採取機械化清雪作業為主、人工作業為輔的方式進行清雪作業。此次演練結合實際工作不僅檢驗了清雪設備,而且提高了指揮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達到了預期效果,為應對突發雪情提供了保障。目前區城管執法局相關工作人員提前檢修鏟車、清雪運輸車等清雪設備,做好機械化清雪準備,並對鐵鍬、鐵鏟等工具進行補充。松北區城管執法局將按照「摳死角、幹細活、出精品」的要求「以雪為令、隨下隨清」做的及時露出路面和人行步道板,保證路面暢通無阻。
5、哈爾濱有哪些鮮為人知卻十分好吃的美食呢?
上次全家人去哈爾濱旅行,有一家六泰居砂鍋酒館兒,那裡的美食非常不錯,這是一家百年老店,去的時候賓客爆滿,滷味都是按兩計算的,價格超級親民,這裡的滷味很有特色,口感非常濃鬱,肉質很鮮嫩,很有嚼勁兒,在那裡吃完之後還買了一些帶回來給家裡的人嘗嘗。作為一個外地人的角度給大家說一下東北的特色美食得莫利燉魚,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稱。它是起源於一個以捕魚為生的名為得莫利村,當地人通常把鯉魚、鯽魚、草魚……放在鍋裡加入豆腐,蔬菜等燉製而成,肉嫩而鮮,湯汁完全融入到肉中,讓人垂涎欲滴。殺豬菜,主要是農民用來慶豐收的,將豬肉、豬腸、豬血、豆腐、蔬菜、粉條混合在一起,大鍋燉,它就好比我們這的大鍋菜,和饅頭最搭,我一次能吃3個饅頭,可見這殺豬菜是有多開胃了吧。壇肉,豬肉酥爛,五花中肥的部分入口即化,瘦肉緊緻,和把子肉有一拼。其實這些都是在哈爾濱的農村常見的菜,但在我們眼裡就是鮮為人知的美味了。最後一種麵包叫做大列巴,它有五斤重,是從俄羅斯傳來的全麥麵包,富含膳食纖維,可比現在麵包房裡的實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