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男人不打電話給你,他是真的不想打給你;如果一個男人對你好像滿不在乎,那他就是真的對你不在乎,沒有例外。」
獻給迷失在激情與欲望中的愛情鳥的電影——《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曾經因為這段「警世名言」而被無數人在社交網站上一次次地轉發分享,這顯而易見的道理卻能讓人感到醍醐灌頂,可見人一旦身陷愛情泥沼無法自拔確實會被限制思考能力。如果說短暫地因愛失智還是人之常情,那麼持續為愛痴狂就很容易被叫做戀愛腦。
電影《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戀愛腦,簡單地說是一種愛情至上的思維模式,一旦開始戀愛就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戀人身上,每天都在思考如何維護好這段關係,失戀就像失去了全世界,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這種聽起來讓人感動的行為,卻往往給另一半帶來巨大的壓力,也給自己營造出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將原本屬於兩個人的事情變成自己的內心戲。
在日本少女漫畫《NANA》中,小松奈奈為了不再忍受辛苦的異地戀而坐上開往東京的火車尋找男朋友,她在愛情中是如此天真、毛躁、可愛、脆弱,永遠懷著對愛情的美好期待,等待暗戀的男生站出來告白,一旦被拋棄,就撕心裂肺死去活來。與她對比鮮明的是另一個nana——大崎娜娜,她理性而強大,外表冷漠內心溫柔,是女孩心目中理想化成熟的自己。小松奈奈的形象由於太過於天真爛漫,總是為了一個男人而輕易地沉浸在幸福或絕望中,被奉為戀愛腦的標杆,也有不少觀眾直言:「我討厭蠢得像奈奈一樣的女孩」。
電影《NANA》話雖如此,也有不少人認為相比娜娜,奈奈反而顯得更真實,因為無論是她的可愛還是弱點,都更像現實生活中為情所困的少男少女。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避免自己墜入戀愛腦的漩渦,為了愛情做出一些「傻事」。
首當其衝的就是愛情至上以及兩人即世界,這種在文藝作品中被反覆歌頌的洗腦包放在現實世界裡常常和「傻」聯繫在一起。在戀愛腦們沒有進入戀愛關係時,能清楚地明白除了愛情還有親情、友情、工作、理想、興趣……每一個似乎都比愛情來得更加真實。一旦開始戀愛,這段關係就成為了生活的主旋律,他們會自然地認為,為了愛情他們可以犧牲掉一部分工作和理想,甚至疏遠朋友,冷落家人,因為他們已經在心中認定,對方就是自己人生中要相伴到老的最重要的人。所以一旦這種關係生變,就很容易導致個人心理世界的崩塌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講述了松子一生想要過上夢想中的生活卻終究失敗,由於成長環境的不完整,松子把愛情看得極其重要,但與她同居的作家卻因為彼此太過相愛而選擇自殺,或許過度的愛真的會令人窒息。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倚天屠龍記》裡趙敏為了追隨張無忌,與家族決裂,幾乎拋棄了自己曾經的信仰,一直被視作敢愛敢恨,為了追求愛情大膽付出的典型。但是最近幾年關於趙敏是否過於戀愛腦的討論越來越多,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更多人在思考為了愛情放棄自己的世界是否值得。
戀愛腦的另一種表現是對於對方過多的依賴以及對於自己莫名的自卑,所以會在拼命付出——索求回報——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循環。雖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但是一旦迷失在愛情中,戀愛腦們總是忍不住想要依賴對方,希望自己是對方世界的中心,期待自己能處於完全被照顧或者主導的極端位置上,渴望得到對方的關注。一旦進入一段關係,就會渴望隨時都能與對方在一起,並且不斷用某種方式確認對方的感情。因為恐懼被拋棄或者感情生變,不斷放下自己的原則去取悅對方,所以在這段關係中漸漸變得小心翼翼,內心始終沒有放鬆過,隨時處於緊張狀態。這樣看似並不舒適的親密關係卻是很多人正在面對的真實問題。
前段時間被熱議的電視劇《我們不能是朋友》中,女主就是這樣一種樂於在感情中付出甚至犧牲自己的人,或許在別人眼中,這樣的犧牲很了不起,但是卻讓男主覺得壓力太大。
電視劇《我們不能是朋友》也有很多人對於一段已經結束的感情總是念念不忘,不知道何時才能走出一段失敗關係的陰影。或者是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初戀情結,即使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卻好像無法擺脫初戀帶給自己的巨大影響。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蔡格尼效應」,指的是人天生會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對於未完成的事情的記憶會比已經完成的事情的記憶要深刻的多。所以人們很容易對感情中具有遺憾的部分、或是沒有結果的事情難以忘懷。一些症狀嚴重的人,會始終固執地希望日後的伴侶依然是自己17歲時愛上的那個人,即使身邊出現了更好、更合適的對象,也不願意放棄自己對於前一段失敗感情的幻想。
出現戀愛腦症狀的人,往往無法正確判斷自身的價值,將自己在感情中的姿態放得太低。由於每個人自身成長環境的特殊性,有些人會在成年後極度缺乏安全感,在親密關係中呈現出一種自卑和討好的態度,渴望能用自己的全身心投入換回對方的關心與愛,在感情中缺乏自信。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PUA理論和所謂的PUA專家,他們正是利用對方對愛情的重視和在感情中的卑微,將愛情當成遊戲通關,把戀人視作自己的戰利品,牽著對方的鼻子走。這種其中一方毫無底線地信任和付出,另一方卻將親密關係視作玩笑和套路的不對等關係,很顯然是不健康的。
脫口秀欄目《和陌生人說話》中採訪PUA產業在愛情中犯傻無關性別、年齡、職業以及貧富,只要性格中有缺乏安全感、太容易全情投入、習慣性討好的特質,就有可能成為人們經常說的「戀愛腦」,這一點無論你是一個處在青澀初戀中的普通學生,還是已經經歷了數次婚姻的名媛,都沒有什麼區別。
奧斯卡影帝亨利·方達的女兒簡·方達是名副其實的星二代,卻從小就覺得自己外表不夠完美產生了自卑情緒,父母離異又給她的心靈帶來了較大的創傷,導致她極度缺乏安全感。在成年後,她先後經歷了三次婚姻,卻都以失敗告終。在婚姻中,她也嘗試努力付出和討好對方,為了第一任丈夫羅傑·瓦迪姆將自己的頭髮染成金色並隨夫搬到法國居住。在第二次婚姻中,因為丈夫被發現有婚外情,簡憤而離開,卻又因為丈夫的求情忍不住和好……每一次婚姻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卻都沒能走到最後。
簡·方達可見在一段感情中,過於迎合對方,使得自己的情緒不斷被對方影響,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但是作為普普通通的人,卻好像總是忍不住陷入戀愛腦中,到底如何才能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依然能保持自我呢?以下是一些小建議,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 學會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好的愛情是勢均力敵的,是兩個自由靈魂的相愛,大部分情況下吸引對方的不是你的深情與討好,而是你身上閃閃發光的優點。
2. 學會就事論事。當親密關係出現了問題和矛盾,不要將矛頭指向對方,更不要做無謂的人身攻擊。
3. 留給雙方足夠的個人空間。無論是什麼形式的親密關係,都不可以對對方的生活無孔不入,要允許兩個人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4. 關注自己的需求,建立自尊感。不要一味地迎合和追求趨同,而是要關注自己的感受,堅持自己的原則,與對方求同存異。
5. 學會在一個人的時候也能過得很豐富。不要認為只有另一半可以帶給你快樂的生活,在戀人不在身邊的時候,給自己多做生活計劃吧。
祝各位都能像陶虹在圖裡說的一樣,「人永遠要自己站著,你的幸福不應該由人給」。
陶虹專訪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