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強音》導師陣容雖然搶眼,但缺少化學反應,觀眾看得意興闌珊。
上周五晚上10點,湖南衛視音樂真人秀節目《中國最強音》揭開面紗。因之前有超高收視率的《我是歌手》做鋪墊,再加上邀請到了章子怡、陳奕迅、羅大佑、鄭鈞這四位導師加盟,觀眾對《中國最強音》格外關注。不過《中國最強音》亮相後卻引來大批差評,無論是評委點評還是選手表現,甚至剪輯、模式等都遭到觀眾痛批。面對網上鋪天蓋地的「最強雜音」,節目總監製夏青回復道:「我們要做一場逆襲的真人秀,一開始肯定上『齋菜』」。
質疑 1
導師「自說自話」章子怡常「出戲」
●節目組:四人經過磨合,後期會出彩
節目開播前,觀眾爭議最大的是導師章子怡,認為她的影星身份和音樂選秀完全不搭界,可能會有「出戲」的感覺,首期播過,不少網友大呼果然沒有看走眼。章子怡不但經常習慣性地問選手「今天心情如何」,還錯把一個42歲的選手說成「近六十了」。對此網友就認為:雖然章子怡十分努力地想表現平民化與幽默化,但是她本身「高端大氣」氣質,還是與《中國最強音》平民化的氣質不符。
另外不少網友指出四位評委語言缺乏爆點,毫無互動。比如第二位選手在唱完了一首頗有特點的英文歌后,羅大佑給出了「NO」,原因是中國最強音不鼓勵西洋音樂。而陳奕迅則給了「Yes」,原因是對方是一個胖子。兩人觀點相反,卻既無互動又無爭鋒,完全在自說自話。
【回應】針對這個質疑,夏青向記者解釋道,原來她對導師早有明確定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我們希望章子怡主要負責傳道,呈現普通人的角度。而鄭鈞、陳奕迅更多專注授業,而羅大佑則是負責解惑的不二人選。隨著節目的推進,四人越到後期,磨合得越好,越出彩。」
質疑 2
選手缺「好聲音」 舞臺似「達人秀」
●節目組:《我是歌手》後遺症在影響觀眾
首期節目播出當晚,主持人董路在微博上吐槽:如果《我是歌手》是保時捷的話,那麼《中國最強音》就像「保10潔」(網絡用語,指保潔三輪車第10號)。很多網友也紛紛表態贊同,「這個節目可以叫《我不是歌手》,唱得差的保安和大爺以及一幫奇葩都來了。」
《中國最強音》此前被寄予厚望,認為是目前唯一可與《中國好聲音》相抗衡的節目,因為兩者同樣都是採用四大明星導師,經過海選後各自帶著自己學員展開PK的節目。但《中國最強音》卻偏離了大家期待,非但沒有「好聲音」,一些選手登臺甚至先來段肢體表演,節目組也拿選手過往(如曾經入獄)作為煽情點,配上舞臺上巨大的Logo,讓很多網友吐槽這簡直是音樂版《達人秀》。
【回應】節目總監製夏青曾是2005年超女評委之一,對於網友如今出現「奇葩審美疲勞」,她表示:「《中國最強音》裡面的選手和超女一樣,都是普通人。可能大家剛看完《我是歌手》,就好比吃完山珍海味,再去吃齋菜,肯定不適應,現在只是大眾演唱會階段,相當於海選,現在觀眾要做的就是靜待逆襲。」
■ 同行說
《中國好聲音》表示失望
作為《中國最強音》的對手,《中國好聲音》節目宣傳總監陸偉昨日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對《最強音》的失望,「或許會有點傲驕,但我真的想說,很失望!」同時他也表示,在《最強音》海選過程中穿插明星導師的VCR很突兀,「突然來這麼一段,太離奇了。導師部分都應該在前期宣傳時候介紹完畢,節目開始就是選手秀了。」
■ 觀察
其實《中國最強音》並非國內首檔採用《X元素》的節目,之前遼寧衛視就照此模式做過《激情唱響》,但因平臺、導師(陳羽凡、黃舒駿等)等原因未受太多關注。《中國好聲音》成功後,真人秀開始產生新模式,即錄多場比賽後,綜合剪輯,形成大量故事素材。如今湖南衛視《中國最強音》雖然集合大腕導師,卻僅錄製深圳一站選手,倉促上馬素材缺乏,沒有前期策劃和對觀眾情緒的合理安排,後期的剪輯只能流連在快節奏剪切、無意義炫技上,只能點到為止地去撩撥一下「極品選手」,觀眾自然不會買帳。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吳立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