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9日電 (記者 龐無忌)2030年,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國土、約300萬平方公裡的管轄海域會變成什麼樣?官方日前發布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下稱綱要)描繪了一張2030年中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整治的藍圖。
在這份長達60多頁的綱要中,記者選取出一些關鍵數據,以展現中國今後國土開發的大致面貌。
——耕地保有量不低於18.25億畝
為了防止耕地被侵吞,保證糧食安全,中國將繼續強化耕地資源保護。綱要提出,203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不低於18.25億畝(1.22億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15.46億畝(1.03億公頃),保障糧食綜合生產能力5500億公斤以上,確保穀物基本自給。
——用水總量不超過7000億立方米
綱要提出,統籌各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與合理用水需求,控制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科學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促進水資源節約利用。以水資源承載能力為依據,嚴格控制水資源短缺和生態脆弱地區的城市規模擴張。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
——國土開發強度不超過4.62%
針對一些地方出現國土空間開發失衡、環境汙染嚴重、資源約束趨緊等問題,綱要提出控制國土開發強度。到2030年,國土開發強度控制在4.62%以內,城鎮空間控制在11.67萬平方千米以內。「十三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20%。
——鐵路與公路網密度達到0.6千米/平方千米
基礎設施體系趨於完善是綱要的主要目標之一。綱要提出,到2030年,綜合交通和信息通信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公路與鐵路網密度達到0.6千米/平方千米。依託主要交通幹線和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重點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以「兩橫三縱」開發軸帶為主,促進國土集聚開發,引導生產要素向交通幹線和連接通道有序自由流動和高效集聚,推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
——整治修復2000千米以上海岸線
在海洋方面,綱要提出,開展海岸帶和海島綜合整治,到2030年,完成整治和修復海岸線長度2000千米以上。同時,到2030年,海洋開發、控制、綜合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海洋經濟不斷壯大,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國家海洋權益得到切實維護,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力爭達到14%。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大於95%
綱要強調,科學制定陸域汙染物減排計劃,推進水功能區水質達標,依法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開展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體系達標建設,強化飲用水水源應急管理,到2020年城市供水水源地原水水質基本達標。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4萬平方千米以上
綱要表示,中國水土流失、沙化和石漠化面積分別為295萬平方千米、173萬平方千米和12萬平方千米,全國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積仍佔草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要加強水土流失預防與綜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4萬平方千米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