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教育專訪,轉載請註明來源)
他沒參加過高考,但2017年高考之後卻意外走紅,原因是那一條「眼裡閃著詭異的光的草魚」。
他就是鞏高峰。
寫作多年,鞏高峰以一種自己完全沒有預想到的方式爆紅,收穫了一眾「刀片」,也收穫了不少忠實讀者。每逢考試,他更成為高中生、大學生「逢考必過」的許願池,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魚叔」。
近日,鞏高峰接受了網易教育的專訪,談論自己的寫作之路、對高考的理解,並首次講述自己對家庭教育的理念。
(鞏高峰)
做過底層工作,通過閱讀和寫作改變人生
鞏高峰在很多場合說過自己學歷不高,他中專畢業,後來自考了專科,沒上過大學。
他把這些經歷講出來,不是為了說明一個人沒上過大學也能成為網紅,只是想告訴大家,自己初入社會吃了學歷低的苦,找到的工作特別差,收入不高、環境也不好。
他做過流水線工人、飯店服務員,甚至澡堂迎賓的工作,後來輾轉來到福建,終於找到人生中第一份穩定的工作當倉庫管理員,可是身邊的同事都愛賭博、玩遊戲、去酒吧打發時間。他很不喜歡這種生活方式,難道生活不應該有點內容,生活質量不應該稍微好一點嗎?在最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他也沒有就此渾渾噩噩過下去。
他從小就喜歡看書,中學發表的文章還得過獎,之後背井離鄉、出外謀生的艱辛生活曾幾度讓他中斷寫作。工作穩定下來,在管理倉庫的餘暇裡,一些想法就會跑出來警告說「不要把日子過得那麼蒼白」。
其實,鞏高峰一直以來都想從事跟文字相關的工作,但學歷不夠,去找工作人家肯定不會要的。但如果發表了很多文章,顯示出自己的文字能力,是不是就有機會了呢?在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裡,他依然堅持閱讀和寫作,發表了很多文章,還得了一些獎。
就這樣,孤獨的寫作一直持續到2005年,那一年是鞏高峰覺得生活特別迷茫的一年——工作上沒有任何上升通道,可能幹到50歲還是一名倉庫管理員。誰想過這樣的生活呢?那一年,他果斷辭去福州的工作,孤注一擲來到北京,去《青年文摘》雜誌社應聘,最終憑藉幾年來積累的作品,獲得一份文字編輯的工作。
鞏高峰很喜歡在北京的這份工作,因為不僅能邊工作、邊看書、邊寫東西,北京的文化氛圍也特別濃厚,他接觸到的人也都跟文化有關係,他覺得「這樣的工作狀態挺完美的」。
(鞏高峰接受網易教育專訪)
十年磨劍,一口氣出版了五本書
鞏高峰的寫作內容偏草根,過往的種種苦難與經歷,讓他的文字更加寫實、更加接地氣。2017年下半年,新書和再版書加起來一共出了五本。
《父親的黑魚》是鞏高峰最想出版的書,也最能代表他目前的寫作水平。從2005年開始寫作至今剛好是12年,他挑選了12篇自己喜歡的短篇小說集結成書。這本書用黑色幽默化解人生迷茫,碰觸有血有肉的靈魂,展現低到塵埃裡卻仍然向著光亮前行的人性。「日子時好時壞,生活總是這樣,我們稱這為現實。但即使低到塵埃裡,也要向著光亮前行。」
考慮到有些小朋友可能不太能理解某些內容,鞏高峰說,沒關係,看了之後,過一陣兒再看,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相信他們會從這本書裡獲得很多收穫。
(鞏高峰《父親的黑魚》)
還有一本是《一種美味》,主要是寫給初中生和高中生看的。其實,在2017年高考之前,鞏高峰的文章已經入選中考或者高考模擬試卷十多次,2017年高考「一道詭異的光」之後,這個數字變成了三十多次,他的文章成了更多高二、高三生的必做題。他總結了一下選題規律,之前的多半是偏溫暖的,近年來則更加偏向社會性和現實性。很多人希望他把自己被選中的或者可能被選中的文章集中出書,買來先讀一讀,這樣考場上可以節省看文章的時間,這就是這本書的由來。這本書還請了全國知名的語文老師寫了一些賞析和點評,指導大家從哪些角度做閱讀理解能得高分。
(鞏高峰《一種美味》)
還有一套是《再見了青春》系列,這個系列有三本書,正好對應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三個人生階段。這套書算是一個寫作實驗,從2010年開始,他希望自己在寫作的時候,少用一點文學技巧和生僻字詞,用小學生都能看懂的文字寫出有內涵、情感和深度的文章,所以這就是三本的寫作風格。
(鞏高峰《再見了青春》系列)
這五本書的類型和風格都不一樣,鞏高峰表示,他以後的寫作也會傾向於兩條腿走路,一條是比較通俗、但也有文學意味和深度的路,另一條則是繼續走自己比較喜歡的純文學道路。
提高文化修養的捷徑:多看經典文學
如今中高考試題越來越側重中華傳統文化,試題更有深度、有內涵,如何才能提高文學修養?
鞏高峰認為,最好的捷徑就是看書,可以先看一些經典文學,從傳統的經典看到現當代的經典。現在學校都有必看書目,光是當代的就有100本,如果學生們上學時能看完,收穫就不小了。如果還有時間,可以去書店,經典類有很多書架,包括矛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鞏高峰也是從這些書開始看的。
有些同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很多書看過就忘了,是不是說看書就沒用了?鞏高峰認為,這些作品只是內化了,其實它們已經點點滴滴滲透到你的思想和身體裡。
閱讀真的是一個成本很低的事情,大家不妨多給自己留一點閱讀的時間,去衛生間、坐車時、睡覺前看一會兒,哪怕是用手機看也可以。
寫給高考生:高考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
鞏高峰曾寫過一篇給高考生的文章,有一句話是:「很多人把高考當作一輩子最重要的一次考試,但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和情況真的不是這樣了。」
以前,大家沒有很多發展機會讓自己更強大,就只有參加高考,走獨木橋,通過上大學才能改變人生。然而鞏高峰本人就是大寫的勵志,現在的時代特點就是機會特別多,很多人不上大學,甚至沒有高文憑,但依靠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也能過上理想生活。
所以鞏高峰說,高考固然重要,大家會通過高考考上理想的學校,走上社會後找一個好工作,獲得很高的收入,這當然是一條很不錯的路線,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有的人可能沒有考試技巧,因為種種原因在一次考試中失利,沒進入特別理想的大學。不過只要他不放棄努力,以後也會發展得很好。
(鞏高峰)
「高考只是我們人生中挺重要的一次考試,發揮得很好就慶幸一下,如果發揮得不好,也沒什麼。高考對我們的整個人生來說,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
考上大學仍然還有考試,渾渾噩噩地度過四年學習生涯,也不利於今後的發展。鞏高峰也提醒同學們:現在上大學只要對自己有要求,其實不比高三學生黨的學習壓力小,其實高考之後還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生考試,包括談戀愛、結婚、工作等等。人生就像過關遊戲一樣,一關一關走下去,這關過不好,我們就要把下一關過好。
尊重孩子,興趣愛好比什麼都有力量
在採訪中,鞏高峰還首次談到自己的教育理念,他有一個三歲多的女兒,如今已經上幼兒園了,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就是自由發展,儘量不進行家長人為幹預。
他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父母對我的教育方式是簡單粗暴的,就是要孩子聽話,不聽話就打一頓。所以長大後,我不希望對自己的孩子延續這種方式。我對自己孩子的希望就是以後她喜歡的東西,是她自發的那種喜歡。」
(鞏高峰在微博裡提起女兒,滿滿的驕傲)
據鞏高峰介紹,女兒也特別愛看書,每天有固定的閱讀量。如果把她放在一邊,不跟她玩遊戲、玩玩具,她的第一反應就是看書。周末問去公園還是去書店,她永遠都是選擇去書店。遇到不開心的事,如果跟她說,那咱們看看書吧,她就立刻不哭了。
他觀察到,「女兒有個好習慣,就是喜歡的繪本會反反覆覆地閱讀,不會膩。其實大人看書也應該有這種習慣,就是一些好的書,對你有幫助有影響的書,隔一陣再讀,可能會從書裡吸收更多營養。」
其實,鞏高峰希望小朋友先有運動愛好,再培養閱讀等興趣愛好。不過,現實跟他期望的不太一樣,女兒對運動似乎沒那麼大的興趣,他選擇尊重女兒。
他說,比如在給女兒報興趣班的時候,家裡人很希望女兒學跆拳道,但她上了兩次課後,一點也不感興趣,堅決不肯學。相反,她對舞蹈和圍棋感興趣,就鬧著要去學,她特別愛上自己喜歡的課。可見,「興趣愛好比什麼都有力量」。
就像鞏高峰喜歡寫東西、看書,一個是從小養成了習慣,另外一個就是因為喜愛。面對喜歡的事物,不論付出時間還是金錢,都會樂在其中。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 責任編輯: 劉淑芬_NQ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