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難怪如來心虛,只敢選擇花錢消災,你看他徒弟偷了老君什麼東西?
文/姜子說書
《西遊記》故事裡,孫悟空一行人在金皘山金皘洞,遇著一個神通廣大的惡魔頭,是一隻獨角的青牛,名喚兕大王,胳膊上套著白森森的一個圈子。
孫悟空吃了虧,到處搬救兵,卻發現,那魔頭的圈子就好似一個黑洞,三界之內,任何大神的武器都逃不過那圈子的吞噬。孫悟空急了,只好去找號稱佛法無邊的如來,如來明知道對方的來頭,卻對孫悟空說道:
「那怪物我雖知之,但不可與你說。你這猴兒口敞,一傳道是我說他,他就不與你鬥,定要嚷上靈山,反遺禍於我也。」
那麼,問題來了:不就是一隻青牛精嗎?有啥說不得的呢?為啥如來如此心虛,生怕孫悟空把這事說出去呢?青牛精嚷上靈山,又會給如來帶來什麼樣的禍患呢?
將納錦綿裝背心兒偷穿在身的人究竟是誰
話說金皘山金皘洞這一站,顯相的是元帥將軍的骸骨,中計被縛的分別是天蓬元帥與捲簾大將,他們選擇公取竊取,除了為了禦寒,更是因為「自為人,也穿了幾件背心,不曾見這等納錦的」。
什麼意思呢?這三件納錦的背心,隱喻的是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正所謂:「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而那元帥將軍的骸骨,正是天蓬元帥與捲簾大將的骸骨,正所謂:「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西遊記》故事裡,唐僧是忠良正直之僧,並不曾穿這納錦的背心,還告誡兩個徒弟「出家人不要這等愛小」,他對著兕大王也說是「貧僧決不敢壞心,當教送還本處」,為啥兕大王一口咬定唐僧偷盜,對孫悟空道:
「我在山路邊點化一座仙莊,你師父潛入裡面,心愛情慾,將我三領納錦綿裝背心兒偷穿在身,只有贓證,故此我才拿他。」
在之前的說書章回,姜子已經解讀過,孫悟空原是取經人的心,白龍馬原是取經人的意,豬八戒原是取經人的貪念,沙和尚原是取經人的痴念,豬八戒和沙和尚偷盜,其實就是唐僧偷盜,所謂勸誡徒弟,不過是唐僧內心的一番掙扎罷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穿上這納錦的背心,被束手束腳了。
唐僧偷了老君什麼東西
《西遊記》故事裡,這納錦的衣服,原是錦衣之寓,正應取經人官僧的身份!唐僧代表唐太宗李世民去西天取經,這背後的真相是:佛教暗戳戳地通過取經事件來傳經,爭奪道家在南瞻部洲處香火地盤。
唐僧這個官僧的身份,正是佛教從道家手裡偷來的錦衣,這便是如來選擇花錢消災,給太上老君送上十八座金山的原因,也是老君那句「均平物我與親冤,始合西天本願」的真正寓意。
為啥太上老君的青牛告訴三壇海會大神哪吒,他就是那聖僧的魔頭呢?你以為兕大王只是一隻青牛嗎?他的真身,唐僧早在陳家莊就提到過,沒錯,青牛其實是唐僧的貪念,是唐僧的名利心!
西遊世界裡的牛精都是牛心左性的隱喻,意指旁門左道。唐僧在陳家莊處,望著八百裡通天河,自言西去取經,奉旨全忠,也只是為名。何為取經人被錦衣束縛?正如開篇張稍所說:
「爭名的,因名喪體;奪利的,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
唐僧為官僧,背後的真相是:如來想取代道教,去當東土大唐的國師,這便是如來心虛的原因,也是青牛精不可說的真正原因。如來害怕的,不就是佛家和道教爭奪香火地盤的事情暴露於人前嗎?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明刊百回本《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