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英雄無懼,卻忘了英雄也是血肉之軀。
昨天,武漢協和醫院發生心內科護士墜樓事件。
悲痛之中,關於女護士死因的矛盾也越發尖銳。
疑似墜樓護士與護理部主任起衝突的朋友圈內容在網絡瘋傳。
武漢協和醫院反應很快,發布公告稱:墜樓護士已搶救無效死亡,具體情況正在調查。且警方已進入墜樓護士生前科室,介入調查。
唏噓不已。
1
武漢協和醫院。
新冠抗疫的最前線。
垃圾袋做防護服、紗布自製口罩、「強搶」紅會物資......
他們曾在裝備匱乏、物資緊缺的時候,毫不退縮的為我們拼命。
這是一座英雄的醫院。
但也正是在這座醫院,一個孩子才2歲的獨生女護士,從協和醫院1號樓13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鏡頭前,父母悲痛欲絕,數次昏倒。
好事者皆義憤填膺,大喊速度調取監控還家屬一個真相。
但院方給出的回應竟然是:壞了!
本就因為網絡傳言而沸騰的輿論自此炸鍋。
這壞了的監控,更加堅定了我們內心的某種猜想:
英雄們熬過了疫情,卻沒能在內耗的路上求生!
有網友說,其實早在半年前,這事就能看出端倪。
1月26日,也就在全國封城的第二天,網上就有人對這家醫院心內科護理部主任實名舉報。
如今,找出這個帖子,不由得覺得心寒。
如果真如帖子所說,沒有操作流程,沒有基本防護,沒有專業指導!
在這位護理部主任的霸道「領導下」,隔離病房的護士無奈的成了「身無防彈衣、槍裡沒子彈」的盾牌戰士。
再看網友留言。
科室領導的補助是我們的三倍!護士長不幫我們解決問題,出了問題只讓我們自己解決。
反映問題被當錯越級上報處理,取消全年評優評先資格。
疫情期間,護士時刻守在隔離病房裡,而醫生並沒有網上宣傳的那樣盡職盡責。
髒活累活,都是護士在做,風險與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這些信息到底是否屬實,我無法下定論。
但常識告訴我,能惹得群體眾怒,護士待遇差、被無視,這絕不僅僅是個案。
協和護士自殺的背後,正在揭開護士這個職業背後的艱辛與尷尬。
2
很多時候,我們探討的「最美醫護」,只是單純的停留在了讚美醫生上。
是,不可否認,救死扶傷的醫生值得讚美。
但護士呢?
護士難道就應該被輕視乃至無視?
需要宣傳的時候,刮光頭,需要上前線的時候,是「最美逆行者」,疫情過去了,就必須要打回到任勞任怨的「保潔保姆」角色麼?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神經內科護士單霞,
為方便抗疫,減少穿防護服的時間與避免交叉感染,她減掉了自己的長髮。
她說,「頭髮沒有了還可以再長,現在首要的問題是要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儘量去救更多人。」
陝西支援疫區的15名醫護人員。
還有那些為了上前線,推遲婚期的姑娘。
3
在這些醫護人員奮不顧身,逆行入鄂時,他們並不知道,在這場戰疫中,他們需要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反覆的病毒,而是權力的傷害。
就如同,疫情初期,蔡女士等領導怕引起恐慌,命令武漢中心醫院的所有醫護人員在工作中不許佩戴任何防護用品,並且要正常微笑出診.……
正因如此,武漢中心醫院六位醫生死亡、300名醫護人員在出診中被感染。
再想想蔡女士當眾訓斥艾芬的話:「你是破壞軍運會的禍首,你是武漢發展的罪人……」
是有罪人,只不過,罪人是誰?
難道不是那些在「特權思維」中浸染多年的領導?
2月20日晚,武漢市第七醫院。
護士帶著哭腔的解釋被多次蠻橫的打斷!
一名「領導患者」,要求護士立刻馬上去打掃醫院衛生間,根本不顧護士正在搶救病危的患者。
我們來感受下著咄咄逼人的態度。
有什麼好解釋的,刷馬桶就是你的工作!讓你幹活還在這七不高興八不高興的。不用跟我解釋。
事情在網上發酵後,這為官大人被扒出是湖北省市場監管局後勤服務中心的副組長。
難道領導,就能對醫護人員毫無敬重?
就能視其他病患的生命如草芥嗎?
4
好不容易熬到疫情結束,但些醫護人員依然在承受權力的羞辱。
3月初,陝西安康市中心醫院。
未上一線抗疫的院長副院長們拿到12000多元補助。
只上了一天發熱門診的心內科主任拿9900元。
天天身處一線的護士卻只有300元。
山東濟寧市兗州區鐵路醫院三位主要的業務幹部,領取雙份補貼。
當有些醫護提出質疑:「他們並不帶頭進隔離區,為什麼還能全勤,而且領取雙份?」時,他們機智的將補助人數從193人銳減至19人。
那些接觸發熱疑似病人的工作人員,也被從名單中剔除......
既然我得不到,大家都別好過!
領導拿不到,那你們下面的人也別想拿。
吃不到桃子也就算了,更有人砍了桃樹。
一名甘肅援鄂醫療隊護士就曾給甘肅省衛建委寫過這樣的一封信:
我是援鄂醫療隊的一名護士,在前線我拋下爹媽及孩子,來為國家出自己的一份力,忘記了自己的生死。平安回來,咱們省的各市級都解決了工作編制問題,我也懇切的希望咱們蘭州市,也能看在我能犧牲自我為大家的份上,幫我們解決編制問題......我現在的工資是1700元,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我在艱難的支撐著,望領導重視,不要讓我們寒心,國家有難有我們,我們有難無人幫。
在這封信曝光之前,我真的很難想像,援鄂醫護人員在武漢前線捨身忘命地工作,拿著生命健康去奮戰,挽救了這麼多人的生命,然而回到家鄉,卻沒有資格獲得編制?
如果這樣的人都得不到編制?
那試問,誰才有資格獲得編制?
是蔡女士?是她只會買奢侈品的女兒?
還是一問三不知的唐主任?
5
疫情是平穩過去了,我們每個人都想屏蔽掉關於它的一切,自然包括消失的蔡女士。
但是,這些英雄,也應該被忽視,被忘記麼?
國內曾有一項這樣的調查:
50.5%的護士存在睡眠障礙,2.5%的護士患有抑鬱症,患有靜脈曲張、內分泌失調的人數也分別佔到了總人數的7.5%及8.5%。
而且,每年的兩會期間,都有代表交上提案:
建議加強護理隊伍建設,實行合同護士與在編護士的同工同酬,提高護士的待遇。
但是,似乎每一次提案,均是泥牛入海無消息。
我們都知道,醫院是最嚴謹最注重細節的單位。
這並不應該僅僅表現在對病人的診療及護理上。
被忽視的護士的生活現狀也需要事無巨細的關懷。
我們再回過頭看看協和醫院發的公告:情況屬實,正在調查。
輕描淡寫。
似乎在他們眼裡,護士墜樓並不嚴重。
社會情緒也用不著顧忌!
一句監控壞了,就可以不去了解女護士墜樓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他以為自己做對了。
他們都以為自己做對了——按著約定俗成,肯定不會出錯。
但實際上呢?
「英雄的醫院」以如此方式,被全國人們知曉。
還記得甘肅護士在方艙醫院寫下的詩歌《弱水吟》嗎?
口號是你們的
讚美是你們的
宣傳、標兵,都是你們的
我只是在執行崗位職責
做一個醫者良心的拯救
常常,不得已赤膊上陣
生和死來不及選擇
真的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想法
請不要給我花環
不要給我掌聲
也不要什麼工傷、烈士,幾等功
來武漢,我不是來欣賞櫻花的
也不是來風花雪夜,接收吹捧
只想疫情結束能安全回家
即使剩下一把骨頭
也要把自己帶回給兒女、爹媽
試問:
誰願意抱著同伴的骨灰盒
踏上回家的路程
......
試問,誰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