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攝影 吳國強
「有次出艙時,我們一個男護士最裡面的手套,因汗水的浸泡和反覆運送物品已經磨爛了,洗手衣全部溼透,沒有一片幹的地方。」4月14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51場新聞發布會上,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組組長、漯河市中心醫院主任護師趙秋珍講述了她和她的團隊的故事。
河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共有105位隊員,其中護理人員80人,佔76%。
2月15日深夜,醫療隊抵達武漢駐地時還下著大雪,隊員們安頓好已是凌晨。
2月16日上午,醫療隊就接到江漢方艙醫院的通知,第二天護理人員必須進艙開展工作。
「只有一天準備時間,但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而且初來乍到,沒有電腦,甚至找不到一個像樣的本子,所有的工作只能手寫,分組、排班、培訓、日報、樓層衛生消毒、出艙人員進入酒店之前的消殺安排等,當時確實有點懵了。」趙秋珍說,很快,她調整了思路,決定建微信群進行分組管理,構建護理工作二級管理體系,責任到人,通過群實現上通下達,進行分組、分工、排班、培訓等,使工作在短時間內有序開展。
最初,根據分工,護理團隊負責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的綜合護理工作。
「江漢方艙醫院收治病人超過1500人,是最大的方艙醫院,剛到時,每天忙碌到超越極限,有時候一天只能睡四個小時。」趙秋珍說,護理人員每天要負責1000多名患者的藥物、生活用品、餐飲的核對發放,檢驗化驗標本的統計發放,入艙患者篩查、出院患者登記,病歷整理等海量繁雜工作。
雖然排班表上,每個入艙工作的班次時間是6個小時,但是隊員們至少提前2個小時開始準備。從進艙前的準備到出艙返回駐地至少是9個小時,隊員們忍著缺水、缺氧、穿著紙尿褲等各種不適的狀態堅持戰鬥。
入艙後的工作量很大,一上午都陸續有人來領取各種生活及醫療物資。上午10點鐘,100箱中藥到了,中藥還沒發完,口服藥也到了,核對、貼標籤、分裝,需要一個多小時,口服藥還沒發完,患者的飯菜又到了,所有的飯菜、水果碼到推車上像小山一樣。在艙內,帽子、口罩和防護服「全副武裝」。
「要完成這樣強度的工作,艱辛可想而知。」趙秋珍說,大家腳步不停,發飯、發藥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衣服溼了幹,幹了溼,汗水順著護目鏡往下流,克服困難提高速度,把每一份生活物資,每一袋中藥,每一片口服藥,每一份飯菜都準時送達患者的手中。一個班下來,基本上每個人都是疲憊不堪,「有次出艙時,一個男護士最裡面的手套,因汗水的浸泡和反覆運送物品已經磨爛了,洗手衣全部溼透,沒有一片幹的地方。」
3月5日,隨著其他醫療隊陸續撤出休整,護理團隊更換工作崗位,全面接管艙內80多名患者的護理,並開展高風險的咽拭子採集等工作。
有一次夜班,護理人員巡視中發現一位大爺因為擔心自己的高血壓會影響疾病的治癒,焦慮、失眠。護理人員一邊安慰他,一邊用專業知識,耐心解答,給出了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合理化建議,減輕了大爺的心理負擔。大爺對她豎起了大拇指,說:「你說的真專業,河南的護士,真中!」。
「這就是咱河南的護理團隊,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都守得住陣地,能打勝仗。」趙秋珍介紹說,從2月17日進艙到3月9日休艙,累計護理患者744人次,服務時長3572小時,累計發放藥品14463次、餐飲生活物資67550份,發(送)檢驗標本、採樣管等12159次,辦理病人出(入)艙878人、整理病例1532份,實現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頭的目標,「我為我的團隊驕傲,也為我們曾經並肩作戰的日子感到驕傲。」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