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患者豎起大拇指:河南的護士,真中!

2020-11-28 大河報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攝影 吳國強

「有次出艙時,我們一個男護士最裡面的手套,因汗水的浸泡和反覆運送物品已經磨爛了,洗手衣全部溼透,沒有一片幹的地方。」4月14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51場新聞發布會上,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組組長、漯河市中心醫院主任護師趙秋珍講述了她和她的團隊的故事。

河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共有105位隊員,其中護理人員80人,佔76%。

2月15日深夜,醫療隊抵達武漢駐地時還下著大雪,隊員們安頓好已是凌晨。

2月16日上午,醫療隊就接到江漢方艙醫院的通知,第二天護理人員必須進艙開展工作。

「只有一天準備時間,但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而且初來乍到,沒有電腦,甚至找不到一個像樣的本子,所有的工作只能手寫,分組、排班、培訓、日報、樓層衛生消毒、出艙人員進入酒店之前的消殺安排等,當時確實有點懵了。」趙秋珍說,很快,她調整了思路,決定建微信群進行分組管理,構建護理工作二級管理體系,責任到人,通過群實現上通下達,進行分組、分工、排班、培訓等,使工作在短時間內有序開展。

最初,根據分工,護理團隊負責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的綜合護理工作。

「江漢方艙醫院收治病人超過1500人,是最大的方艙醫院,剛到時,每天忙碌到超越極限,有時候一天只能睡四個小時。」趙秋珍說,護理人員每天要負責1000多名患者的藥物、生活用品、餐飲的核對發放,檢驗化驗標本的統計發放,入艙患者篩查、出院患者登記,病歷整理等海量繁雜工作。

雖然排班表上,每個入艙工作的班次時間是6個小時,但是隊員們至少提前2個小時開始準備。從進艙前的準備到出艙返回駐地至少是9個小時,隊員們忍著缺水、缺氧、穿著紙尿褲等各種不適的狀態堅持戰鬥。

入艙後的工作量很大,一上午都陸續有人來領取各種生活及醫療物資。上午10點鐘,100箱中藥到了,中藥還沒發完,口服藥也到了,核對、貼標籤、分裝,需要一個多小時,口服藥還沒發完,患者的飯菜又到了,所有的飯菜、水果碼到推車上像小山一樣。在艙內,帽子、口罩和防護服「全副武裝」。

「要完成這樣強度的工作,艱辛可想而知。」趙秋珍說,大家腳步不停,發飯、發藥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衣服溼了幹,幹了溼,汗水順著護目鏡往下流,克服困難提高速度,把每一份生活物資,每一袋中藥,每一片口服藥,每一份飯菜都準時送達患者的手中。一個班下來,基本上每個人都是疲憊不堪,「有次出艙時,一個男護士最裡面的手套,因汗水的浸泡和反覆運送物品已經磨爛了,洗手衣全部溼透,沒有一片幹的地方。」

3月5日,隨著其他醫療隊陸續撤出休整,護理團隊更換工作崗位,全面接管艙內80多名患者的護理,並開展高風險的咽拭子採集等工作。

有一次夜班,護理人員巡視中發現一位大爺因為擔心自己的高血壓會影響疾病的治癒,焦慮、失眠。護理人員一邊安慰他,一邊用專業知識,耐心解答,給出了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合理化建議,減輕了大爺的心理負擔。大爺對她豎起了大拇指,說:「你說的真專業,河南的護士,真中!」。

「這就是咱河南的護理團隊,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都守得住陣地,能打勝仗。」趙秋珍介紹說,從2月17日進艙到3月9日休艙,累計護理患者744人次,服務時長3572小時,累計發放藥品14463次、餐飲生活物資67550份,發(送)檢驗標本、採樣管等12159次,辦理病人出(入)艙878人、整理病例1532份,實現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頭的目標,「我為我的團隊驕傲,也為我們曾經並肩作戰的日子感到驕傲。」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王丹

相關焦點

  • 江永:百歲老人雙手豎起大拇指贊醫生
    治療中,為了安撫老奶奶,減輕恐懼感,護士長王嬋陪著老奶奶拉起了家常,向老奶奶討教養身長壽之道,以分散老人的注意力。在醫生護士的開導安慰下,老奶奶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積極配合治療。科主任郭智平為老奶奶施行針灸通經絡止痛、何婉茗醫師給老奶奶使用正清風痛寧定點介入治療、康復師尹香玲幫助老奶奶做康復功能鍛鍊......。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老奶奶的病情一日比一人好轉,僅4天治療就順利出院。
  • 老人們豎起大拇指稱讚的「好媳婦」!
    老人們豎起大拇指稱讚的「好媳婦」!: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武漢臨空港
  • 豎起大拇指
    攥拳,豎起大拇指,在英語裡稱為thumbs-up (翹拇指),雖然是複數,事實上大多數人做這個動作只用一隻手。這個手勢的含義很豐富,英國民俗學家德斯蒙德·莫裡斯(Desmond Morris)在世界上40個地方所做的1200份調查顯示,有738份問卷認為這個手勢的含義是O.K.
  • 武漢抗疫醫療一線:這個內蒙古小夥兒用手「吹」滅26歲生日蠟燭!
    2月18日下午,正在房間收拾東西的陳佳樂收到了中國紅十字會重症患者醫療轉運車隊的通知。來到武漢的這段時間每天收到的都是緊急任務,不敢有半點馬虎的他穿好衣服迅速到樓下集合。可開門的一瞬,看見大家拿著點燃蠟燭的生日蛋糕等待著他,眼前的景象讓他瞬間淚目。
  • 寶寶姓楊,護士手滑將名字打錯,寶媽看到後卻豎起大拇指:不改了
    說到給孩子起名,思想更新潮的年輕父母們,也是五花八門的各顯神通,有的想到去翻字典,有的去看詩經,但不得不說給孩子起個好名字,還真不簡單。寶寶姓楊,護士手滑將名字打錯,寶媽看到後卻豎起大拇指:不改了鄰居楊太太剖腹產生了個女兒,看著眼前的萌寶楊太太的心都要融化了,逢人便說:「我是高齡產婦,這個寶貝女兒是我盼了好久的。真是含在嘴裡都怕化了!」寶寶出生後,全家人都很高興,不過高興之餘大家卻也為小傢伙的起名犯起了難。
  • 他們向我豎起了大拇指!
    一位老大爺坐在路中間,擋住了我的去路,我立馬下車,把老大爺攙扶了起來,老大爺很高興,面帶微笑,並且豎起了大拇指。一位大媽蹬著三輪車,三輪車上裝滿了餵羊的草料,車很重,大媽很吃力,我立馬下車,在三輪車後面用力推,大媽順利的把車騎進了院子,大媽要給我一瓶飲料,我謝絕了。
  •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淮濱老大爺豎起大拇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晶晶 通訊員 洪唱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信陽淮濱,七歲的小朋友胡西西奶聲奶氣背起了《憫農》,「每一顆穀粒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我們小朋友不能浪費糧食,把飯吃完!」
  • 4月8日零時起,武漢「解封」!謝謝你,為武漢拼過命!
    龍勝男 「你笑起來真好看」,帶患者跳起手語舞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 護士 □支援醫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 在武漢那段日子,段泓宇說:有很多讓他感動的人和事。 比如:康復的新冠肺炎患者為幫助更多的人,捐獻血漿;下夜班後,志願者大姐給準備的熱騰騰的飯菜,不僅暖到了胃,還暖到了心……他說,在關鍵的時候自己能夠被選中,能到一線去幫助到這些患者,感覺很自豪,而在武漢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值得。
  • 三八婦女節當天,孫春蘭向她們豎起大拇指:柔肩擔重任,危難顯芳華
    當聽到華山醫療隊第四縱隊領隊李聖青匯報做到了ECMO病人百分百成功脫機時,孫春蘭豎起了大拇指。3月8日,同濟光谷院區重症病房的醫務人員在現場視頻連線中向孫春蘭副總理匯報工作將他從鬼門關拉回來的是駐守在此的華山醫療隊和同濟醫院護心小分隊。「來武漢前我們就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華山醫療隊領隊李聖青教授曾參與SARS救治。
  • 渭南援鄂護士陳豔麗的抗疫日記
    陳豔麗護士在武漢光谷會展中心方艙醫院門前留影 在陝西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支援武漢抗疫的32天裡,渭南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陳豔麗利用空閒時間記錄了她與疫情抗爭的所思所想
  • ——記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海東市「最美護士」阿龍草
    一份「戰地日記」彰顯醫者仁心  1月27日,醫院通知參加緊急會議,從會上得知武漢醫務人員緊缺,希望得到援助。我和同事們異口同聲地說:「國難當頭,我願意去。」晚上7時,通知開會宣布被抽調人員名單,當聽到「阿龍草」三個字時,我驚喜中夾雜一絲不安。
  • 上海支援武漢醫療隊護士日記:戰鬥在ICU裡的日子
    2020年2月9日 正月十六 星期日 上海晴/武漢陰  凌晨兩點半,護士長打來電話,要我準備一下,早上就出發。我連夜整理了一些衣服和生活必需品。  徹夜無眠。早上起來,兒子還沒睡醒。來不及跟他打聲招呼,我就匆匆趕往醫院。
  • 你不知道的掌故:為什麼豎起大拇指
    攥拳,豎起大拇指,在英語裡稱為thumbs-up (翹拇指),雖然是複數,事實上大多數人做這個動作只用一隻手。這個手勢的含義很豐富,英國民俗學家德斯蒙德•莫裡斯(Desmond Morris)在世界上40個地方所做的1200份調查顯示,有738份問卷認為這個手勢的含義是O.K.
  • 周潔瓊自拍都是同一個手勢,網友:這大拇指真搶鏡
    這是周潔瓊和陳立農的一張合影,圖中周潔瓊笑起來很甜美,臉小就算在鏡頭前面在不在怕的,後面的陳立農穿著一件淡藍色的條紋上衣,看起來也是很帥氣了。周潔瓊豎起大拇指,這是點讚的意思麼?這張大合照裡,雖然周潔瓊站在最邊上,遠遠地,但還是看得到周潔瓊豎起大拇指,笑得很開心。周潔瓊平時的自拍,也是精緻的妝容,五官也都很好看,嘟起嘴巴賣萌,可以說是很可愛了。
  • 娃哈哈小學發倡議 給讓行司機豎起大拇指
    娃哈哈小學的辦公室主任胡昌升老師告訴錢報記者,就在昨天下午放學的時候,他看見張懿的同班同學潘增洋也在斑馬線前舉起了手,為讓行的車輛豎起了大拇指。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娃哈哈小學給孩子們送去了一項特別的成長任務,一封「斑馬線前點讚行動倡議書」,號召孩子們在過斑馬線時,勇敢地豎起大拇指,為停車讓行的車輛點讚。
  • 馳援武漢的90後護士化身靈魂畫手,簡筆畫讓溝通更暖心
    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2月5日訊(中國藍融媒體中心浙江之聲記者姚昕 通訊員吳夢帆)賀梅潔是寧波市鎮海區龍賽醫院ICU護士,這個勇敢的90後姑娘,特殊時期主動請纓馳援武漢,1月28日告別家人與同事,來到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重症四組工作。
  • 「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沒有看到過醫生和護士的眼睛!」
    「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沒有看到過醫生和護士的眼睛!」大象新聞記者 閆騰騰1月26日晚,5家醫院的137名醫護人員組成河南首批醫療隊馳援武漢,當時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為肆虐的時期,對於醫療隊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
  • 武漢協和醫院護士墜亡:壞了的攝像頭,讓我想起蔡莉的獰笑
    昨天,武漢協和醫院發生心內科護士墜樓事件。悲痛之中,關於女護士死因的矛盾也越發尖銳。疑似墜樓護士與護理部主任起衝突的朋友圈內容在網絡瘋傳。武漢協和醫院反應很快,發布公告稱:墜樓護士已搶救無效死亡,具體情況正在調查。且警方已進入墜樓護士生前科室,介入調查。唏噓不已。1武漢協和醫院。
  • 曾上ECMO25天,武漢危重康復患者回憶109天救治過程
    「央視新聞」微信公號6月22日消息,章瑋,曾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病情最重的患者之一,使用ECMO人工膜肺整整25天。在遼寧、河南、福建及湖北本地醫護人員竭盡全力的接力救治下最終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