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上ECMO25天,武漢危重康復患者回憶109天救治過程

2021-01-17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央視新聞」微信公號6月22日消息,章瑋,曾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病情最重的患者之一,使用ECMO人工膜肺整整25天。在遼寧、河南、福建及湖北本地醫護人員竭盡全力的接力救治下最終轉危為安。

「在醫院住了109天,今天終於出院了!病毒無情,人有情!感謝所有救治我的醫護人員,你們都是恩人,謝謝!也感謝所有關心和鼓勵我的朋友們,我努力康復,很快就能回歸了。」5月24日,結束長達109天住院生活的章瑋回到家中,更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昨天(21日)是父親節,章瑋的妻子餘軼在朋友圈祝福老公,「父親節快樂」。作為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章瑋的這個父親節,來之不易。

昏迷中夢到自己被壓在水下,「他們想辦法救我 我卻說不了話」

2020年1月26日深夜,章瑋開始發高燒。幾天後,他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2月6日,章瑋住進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新冠肺炎3病區。由於病情急劇惡化,2月12日,醫院給章瑋上了有創呼吸機。

兩天後,接管3病區的遼寧重症醫療團隊緊急評估後認為,必須立刻給章瑋用上人工肺,也就是ECMO。

接入人工肺後,章瑋的血氧飽和度提升到95%以上,一度被壓癟了的肺,暫時得到休息,但章瑋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在和死亡的纏鬥中,深度昏迷的章瑋更像是颱風的中心,那裡只有連綿不斷的夢境。

章瑋:昏迷的過程非常痛苦,做了好多夢。夢到自己被壓在水下,看著岸上的人在說話,想辦法救我,但是我不能說話不能動,不能呼吸。我還夢到我老婆,我跟她一起做一些事情,特別親切,她一直在夢裡陪伴我。

上ECMO25天後甦醒,妻子發的海量微信語音是醫學外的良藥

由於居家隔離做得比較到位,章瑋家中只有他一人感染了新冠肺炎。醫院外,妻子餘軼為丈夫的病情牽腸掛肚,無法在身邊陪伴的她只能通過自己的方式,給丈夫力量。

餘軼:我聯繫不上他,但我每天都會給他發微信,醫生和護士幫我在我老公耳邊播放。他們告訴我,他深度鎮靜,是不可能聽到的,但我總相信他可以感受到。

以前我不是特別喜歡把「愛」掛在嘴邊的人,但當時我說的最多的就是「我愛你」。我覺得一定要珍惜身邊人,有些話不能放到最後說,該表達愛的時候一定要表達。

在章瑋昏迷期間,餘軼給他發送的海量微信成了醫學之外的良藥。

3月9日,在上機整整25天之後,章瑋撤下了ECMO。遼寧重症醫療隊隊員賈佳在當天的日記裡寫道:今天幹了件大事,給章瑋撤了ECMO,這是我上過時間最長的ECMO。

章瑋:我醒來那天,丁教授跟我說,小夥子你是個奇蹟,說了好多遍。我當時比較蒙,因為覺得自己可能只暈過去一兩天,根本不知道暈了那麼長時間。

「一定要讓他活!」109天,出院回家

3月25日,跟章瑋一起同死神戰鬥了近50天的遼寧和河南醫療隊要撤回了。臨行前,他們把章瑋轉交給福建醫療隊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ICU團隊。交接時,賈佳醫生一再拜託,「讓他活,一定要讓他活。」

送別時刻,餘軼專程趕來,希望能見到那些接了她無數個電話的醫護人員。

餘軼:賈醫生,我是章瑋的愛人,謝謝你們。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說,我知道如果不是你們,他可能……

賈佳:加油,加油!

餘軼:謝謝你們,你們不容易,謝謝。

在醫治和護理章瑋8天後,福建醫療隊也撤離了武漢,接力棒交到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ICU團隊。

在醫務人員的精心照料下,4月3日,章瑋完全脫離呼吸機,恢復自主呼吸;

5月8日,臥床近3個月後,章瑋首次下床站立;

5月10日,章瑋開始在護士的攙扶下進行行走鍛鍊;

5月17日,章瑋脫離輔助自主行走,體重也恢復到120多斤。經過全面的檢查和身體評估,並再次複查核酸仍為陰性後,5月24日中午,醫護人員護送章瑋出院回家。

章瑋:回到家裡非常溫暖,父母、老婆、孩子都在家等著我,回到家見到他們那一刻,真的是覺得能活著真好,能活著回來真好。我見到他們,我才知道自己有這麼多東西放不下。

我也感謝自己,感謝自己能挺過來,能夠再見到他們。

(原題為《曾上ECMO25天,重獲新生的他首次回憶生病過程:能活著回來真好!》)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上了50天呼吸機的危重患者,脫機後第一句話:「老婆我愛你!」
    日前,35 歲的武漢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小偉 (化名), 在逃過鬼門關, 脫掉呼吸機的那一刻, 開口第一句話, 他用盡全力表達了自己對老婆的愛。
  • 兩地專家合力實施ECMO手術,孝感一危重患者重燃生的希望
    楚天都市報2月18日訊(記者陳詠 通訊員肖曉玲 郭剛 孫曉偉)日前,記者從孝感市中心醫院危重症隔離病房獲悉,一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救治,生命重燃新希望,這得益於孝感市中心醫院醫護團隊成功實施的一項被稱之為 「魔肺」的ECMO(體外膜氧肺,俗稱人工心肺)手術。
  • 北京首例脫離ECMO新冠患者出院
    5月13日,北京首例成功脫離體外人工膜肺(ECMO)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從北京地壇醫院出院。出院當天,79歲的康復患者馬奶奶及家屬向醫護人員送上鮮花,表達感謝。回憶起與病魔抗爭的98天,馬奶奶記憶猶新,她說:」到這兒後來搶救發燒昏迷我都不知道,睜開眼醒的時候各位領導醫護人員都在我跟前,關心我還想盡各種辦法照顧我,幫我恢復健康。是這裡的親人救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爭取再活20年,100歲,101歲,102歲。」
  • 白巖松對話國家衛健委專家:危重病人佔比?治療周期多長?重症救治有...
    白巖松:近十天重症病例數不斷減少隨著住院患者增多,重症比例一直在高位運行。但過去兩天有好消息,前天和昨天重症減少超過300例,其中不幸去世的佔比很低,更多轉成了輕症,這當然是好消息。但在重症裡多大的比例是危重症?現在面臨的挑戰是什麼?怎麼能讓他變成輕症?
  • 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48天,南醫大博士生當選2020年「最美大學生」
    1月11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10名大學生被評為2020年「最美大學生」,曾奮鬥在武漢抗疫第一線的南京醫科大學2018級博士研究生倪傑入選。到達湖北後,倪傑被分配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工作,這是倪傑第一次接觸傳染性極強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而且面對的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
  • 專家:大部分新冠患者可以康復,只是個別的需要時間比較長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有關情況。有記者問:針對「柳葉刀雜誌評估了武漢金銀潭醫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在出院後六個月的健康狀況,發現有76%的患者仍存在至少有一個持續的症狀,請問怎樣來幫助新冠肺炎患者更好地康復?」
  • 心肌梗死致呼吸心跳驟停 安慶市立醫院多學科救治將患者拉出鬼門關
    「感謝你們,感謝你們,你們醫術精湛,把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真的謝謝你們!」,安慶市立醫院新院區心血管內科冠心病重症監護室(CCU)裡,患者胡先生向醫護人員連連道謝,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從言談中,你無法相信就在一個禮拜之前,他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劫。突發心肌梗死呼吸心跳驟停家住樅陽的胡先生有著20多年高血壓病史,一直口服藥物治療,曾於2015年因「心肌梗死」在上海某醫院做支架植入手術。
  • 「重症八仙」之一鄭瑞強:晚上做夢都是病人還能怎樣救治
    鄭瑞強告訴記者,來到武漢之後才發現,整個武漢的疫情比我想像的嚴重的多,病人非常多,危重病人也非常多,病人存在住院困難客觀現實,很多武漢市民處於恐懼心理一窩蜂擠在發熱門診。1月25日,大年初一,鄭瑞強和武漢市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早上8點開始進入紅區,晚上7點才出來。「當天根本沒有意識到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其實,最開始的階段每天在紅區都要待很長的時間。」
  • 護士長:徒手插鼻腸管 5分鐘救下危重症
    經反覆摸查核心能力、全面分析重症救治中心三個病區的病人,陳麗芳把護士分成三個梯隊進行管理,結合患者病情個性化按區制定工作時間,短短兩天時間,班表及工作程序確定,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 為保證危重患者護理質量,在第一梯隊護理人員中,陳麗芳和周瑛根據護士專科核心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挑選17名護士組成ECMO護理小組,專門護理ECMO治療患者。
  • 醫生多走一步,患者也許就獲重生
    邱海波(中)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巡診 在公眾眼裡 錚錚發聲,讓ICU少了很多「預備患者」 「目前重型和危重型病例佔到確診病例的10%多一點,從救治成功率來看,遠高於甲流、禽流感。」
  • 決戰武漢!「江蘇力量」築「鋼鐵長城」
    江蘇省支援武漢醫療衛生隊總領隊邱澤森說。「江蘇隊」集重兵打大仗,就是要敢啃重症患者救治的「硬骨頭」,奮力在武漢戰場上「挑大梁」。截至3月5日23時,累計搶救危重型病例152人、重型病例965人;累計治癒出院人數1824人;累計開展專業培訓15432人次。慷慨赴荊楚,白衣作戰袍。一個多月來,2438名江蘇醫務人員日夜奮戰,熱血衝鋒,堅定地同武漢人民站在一起,生死相依。
  • 武漢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90天,我們一直在奮戰
    艱難而拼搏的90天,從頑強戰「疫」到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武漢正在全面復甦。「最美」白衣人90天曆程,身披白衣的醫護人員留下了「最美」的逆行印記。1995年出生的朱庭萱,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第一批支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三人之一。1月7日,朱庭萱進入金銀潭醫院重症病房照顧新冠肺炎患者。
  • 頂級期刊復盤武漢疫情92天:2月前醫護感染風險高
    頂級期刊復盤武漢疫情92天:5階段,2月前醫護感染風險高  新冠疫情暴發期間,大量正式發表或未經同行評議發表的研究描述了COVID-19患者的臨床特徵,也有研究報告了武漢早期的病毒傳播動力學。  值得注意的是,從相關控制措施對於疫情影響方面的研究來說,此前的當地時間3月31日,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美國和英國的22位科學家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他們通過建模分析認為,在武漢暴發疫情的最初50天內,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隔離事件「封城」 疊加各地的緊急響應措施,讓中國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總病例數減少96%,對疫情的遏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瀋陽6名新冠患者同日治癒出院!防控形勢總體趨穩向好!
    從2020年12月30日開始,用兩天時間,清空分流了醫院的原有患者,我們提供了最優秀的醫療團隊對本次本土疫情患者進行救治,啟用新落成的新建門急診綜合樓中進行集中治療,為患者提供了最優良的治療環境和醫療設施。
  • 數名危重患者被緊急轉運杭州,請為他們讓出生命通道
    據了解,有8名患者轉運到杭州治療,其中直升機轉運2人,救護車轉運6人。6月14日中午12點30分左右起,患者被陸續送上急救車。1點10分左右,7輛120急救車在警車開道下,從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駛出,開往杭州的浙大二院。其中6輛車轉運6位危重症燒傷和多發傷患者。該院麻醉科主任、醫務科主任等醫療保障團隊坐在最後一輛(第七輛)急救車,保障路途安全。
  • 瀋陽本輪疫情患者呈年齡大、基礎疾病多、病情進展快等特點
    李晛 攝  中新網瀋陽1月16日電(李晛)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救治組專家、遼寧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專家組組長馬曉春在當地政府1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通報,瀋陽本輪疫情患者呈年齡大、基礎疾病多、病情進展快特點。  馬曉春說,截至目前,瀋陽本輪疫情累計確診病例37例,無症狀感染者1例。本輪疫情,患者有如下特點。  一是患者年齡大。
  • 武漢非新冠肺炎患者求醫路:癌症晚期、尿毒症、心梗等重症病人與...
    此前,武漢的醫療資源因新冠肺炎過度承壓,急危病人的正常診療被打亂。大左曾在微博上呼救:「武漢哪裡能安全接收癌症危重病人!!!」他的父親因無法化療病情惡化,三天前突然大咯血。大左跑了三家醫院,但沒有醫院能夠收治,他只能把父親送入急診先止血。大左的遭遇不是孤例。自疫情暴發以來,武漢或有上萬個家庭正在遭受新冠肺炎次生災害的痛楚。
  • 今天,廣東支援湖北武漢醫療隊1903名隊員全部撤離
    他見證了武漢從「封城」到「重啟」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裡,他與「戰友」們無懼生死,並肩作戰,共同守護著人民的生命。「為武漢拼過命」,這是桑嶺和廣東所有支援湖北武漢醫療隊隊員身上共同的「印記」。誰也不會忘記,當國家發出號召時,他們火速集結,勇敢逆行,他們當中,多數是黨員,他們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守住這座城,護住一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