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
這個九字真言,經常在日本的漫畫中,或者小說中被人常提起,但是世人都不知道這句話的緣由,甚至其中的奧秘是什麼,不得而知!
而我今天給大家解密,其中的奧秘知識到底說的是什麼。
九字真言,還有一個名字叫「六甲秘咒。」
何為六甲?六甲:指的是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
在天幹地支裡面屬於開頭第一位。
古代也形容甲這個字,為東方的陽氣萌動之時。在漢書中說:日有六甲,辰有五子。代表著變化之道。這甲也形同「變」的含義。
而六甲在古代道學家眼中,它是天帝造物的日子,如果納入變化二字,似乎符合常理。
九字真言出自《抱樸子內篇·登涉》,它是東晉時期葛洪記載的一段文字。
其實記載的緣由是,當時方士要去深山老林採藥,防止衝撞森林內的精怪,所用來保護自己的咒語。
因為原文寫著:「入山宜知六甲秘咒。」
從入山和宜知這四個字,我們就能了解,九字真言的最初的運用是代表什麼。
首先我們明白人類創造著作,包括任何古典經文。有的是老輩流傳,有的是經過一些前人總結,還有自己的參悟,這些種種因素加在一起,才會流傳至今。
其實文字還能代表一些時間上的證據鏈。
文中有「宜知」二字,強調的是別人應該知道的事情,那么九字真言絕對不是葛洪自己參悟出來的。
如果自己悟出來真言法術,或者上天傳授,都不太適宜用「宜知」這二字。
換位思考,如果他突然說你們應該知道這件事啊,這句話就像老輩傳承下來的道理。
九字真言是葛洪很早就聽別人說下來的傳承。
葛洪後面還說道: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闢。要道不煩,此之謂也。
這句話就不簡單了,無所不闢,在古代就有對於森林或者深山一些神靈鬼怪的崇拜,從人類社會的圖騰就能看出來,信仰是流傳的。而能用無所不闢,那麼這句話本身,就是告訴此語,保護去深山的人,是用來防身保護自己的。
早期九字真言,就只是這一段話,用來念而已。後來人們發現九字真言靈驗,開始結印,以增加威力。
而結印在中國夏朝的時候就有這個說法,跟當時大禹創造的禹步,似乎年代一致。
真正讓九字真言傳承變化的,大概是因為佛教的東密。
東密是佛教的一個流派,他們提倡的是「即身成佛。」在文化的融合中,就吸收了道教的一些理論,佛學的翻譯是很難的,所以早期的譯師會選擇用一些道典文字來相互對症,為了方便理解。
而東密的九字真言屬於形像,意不像,後來作為一種修煉手法。
東密流傳到日本,日本將九字真言發揚光大,運用了以佛教的幾位聖賢的咒語,配合根本印,形成了一種以九字真言為框架的修行方式。
還有關於《奇門遁甲》裡面記載的九字真言,應用在法術上。
《奇門遁甲》分為兩部,一部是理術奇門,專門用來預測。另外一部法術奇門,用來施法練咒的。
《奇門遁甲》傳說是古代九天玄女傳授給黃帝,為了打敗蚩尤所傳的天書。至於後期有多少真偽的東西,就不得而知了。
在法術奇門裡面的九字真言叫四縱五橫。一般道士會用劍指在虛空中,畫四條豎和五條橫互相交叉,在交尾處划過後,念一個字。最終將九字對應到所有的位置。
這種方式一般我知道有兩種法術,一種叫遁甲術,就是人出行,希望出行達到自己想碰到的事情,就會在畫完四縱五橫後,在裡面的位置填寫一個漢字。
比如寫個「通」字。就是希望外出遠遊的時候,安安全全的。
還有一種叫心想事成法,在裡面填寫自己能夠比較靠譜的願望,以達到自己實現的法術。
但是據我推測,這兩種方式並不是法術奇門九字真言的真正用法,可能是後來人杜撰的,這是我個人的猜測。
四縱五橫,應該是古代用於兩軍對陣的,對於方位的輔助,或者類似陣法的一種。
古代傳說一些軍事家都身負異術,用陣來替代兵甲,祈求天地氣候的變化之術。至於真假不得而知,也可能是古代人的一廂情願吧。
好了,今天聽老貓仙仙說,就講到這裡了,如果你們對九字真言有什麼更多的秘密,請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