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二位,地支為醜。先講這字牛,三隻牛相互追逐即犇字,字典註解為急走也。用繩子捆住醜牛即紐,丑時為凌晨一點到三點。在漳浦縣帶牛字的地名主要有:縣城的牛圩巷,霞美的牛寮自然村,盤陀的牛上鋪,牛上鋪的原名是無象鋪,叫久了變成牛上鋪。而名氣最響的是舊鎮烏石地區的石牛尾這個小山村,明,清兩代出許多秀才,美其名叫做「秀才村」。村落的建築非常氣派和精緻,觀眾朋友若是有空應該去參觀考察一下。
我們縣牛的品種主要有水牛和黃牛兩大類,以前看牛娃看牛,呼牛是這樣呼的「哦唉哦嘛」「哦唉哦嘛」。人們為了制服牛,使用牛鼻牽,牛鼻牽由兩半組成,一半是銅做的,另一半是鐵的,把牛鼻牽穿過牛的軟鼻子,這樣牛就被牽制住,不敢再亂來了。直角彎的牛扁擔是讓牛來拖犁拉耙,還用來拖牛車的,鄉下喬遷新居,還把牛扁擔和桶箍篾仔,掛在厝內大門上作為吉祥物。牛草鞋用於長途拖牛車而保護牛蹄的配置,牛嘴籠則是防止牛偷吃的,該吃草時再解開讓它吃草,
管到真嚴格。以致於放牛到山上的吃草時,牛會去吃很高很險坎頂的草,叫做「牛沒吃險草不會肥」。
漳浦人把素質低行為不端的人鄙視叫「牛血」;「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則比喻,此類人就是到了多好的環境下也是不會變好的;牛給人們的印象是要勞累的,但是民間又有一種說法,屬牛的人如果是在夜晚出生的叫做「暗朝牛」,就不會那麼勞累,而且還能享受安逸。
關於牛還有一些傳說,比如漳浦縣誌上有記載:萬曆三十六年,
也就1608年5月16日酉時,大地震,那時候人們在牆腳挖到類似牛毛的東西,因此就有把地震說成是承載大地的地牛,換肩就地震了,
還有很形象準確的比喻。如多牛踏無糞啦,相看使死牛啦,水牛相抵踏死泥鰍啦,實在是惟妙惟肖。要有一點很重要,若要讓牛能犁田,
必須從青年牛就開始教犁,由有經驗的老農對牛進行調教,直到有經驗,懂得掉頭轉尾。
我們漳浦與「牛」有關的動植物有:叫做牛屎龜的甲蟲,專門吃牛屎;牛崗歪,學名叫天牛,是專門鑽吃破壞樹木的昆蟲;牛蜱,寄生在牛身上,專門吸牛血的害蟲。當然不全都是不好的,海裡的牛尾仔就很好吃;還有牛眉,就是鮑魚,更是海珍品。植物常見的有牽牛花和牛屯草。另外,漳浦早期還有一款質量很好的磚,叫做「牛踏磚仔」。
牛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以致在以畜力為主的年代,
在我們漳浦若要殺老牛,病牛的時候,牛屠夫要先把牛的眼睛蒙上,
然後手持斧頭藏在身後,口中念念有詞,才敢對牛下手,以示對老牛,病牛的敬畏。而牛屠夫則能得到一鍋的牛肉羹仔,叫做「殺牛的蔭牛灶」。
這裡講一個民間傳說很趣味,人們問:為什麼水牛體型大而脖子的皮那麼緊,而黃牛體型比較小而脖子的皮那麼松?是這樣的,據說:上天剛把世間物種的體型塑造好沒多久,水牛和黃牛把外衣脫下來一起走入池塘裡去洗澡,被上天發現了大喝一聲,水牛和黃牛趕緊跳上岸,慌忙中互相穿錯了外衣,結果水牛穿了黃牛的衣服,黃牛穿了水牛的衣服,結果就成了現在這樣,傳說而已。
還有一個現代的故事叫做「霞美的牛會抽菸」。究竟是怎麼回事聽我慢慢講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後井水庫至霞美眉田巷內的引水渠剛通水,水庫水流到眉田村的田地裡,村民歡喜到蹦蹦跳,這下子可以春耕了,但問題來了村裡耕牛太少了,無法一下子犁這麼多的田,於是年輕力壯的青年們自告奮勇,我們來拖犁。當時的村民們都是有抽菸的,所以遠遠看去就出現了,「霞美的牛會抽菸」這個美談。到現在我們各鄉鎮竟然都有啊,而且這種牛還抽大煙,怎麼說呢?別著急,原來那牛是鐵牛拖拉機,那支煙囪可夠大的了,還不時吐出一圈圈的青煙。
你看,時代在快速進步,說起時代的進步,主要是靠改革開放的好政策,然而科學技術是基礎,咱可要記得世界上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叫牛頓,英國人。牛頓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的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加上微積分運算,把整個天體運動解釋到一清二楚,不簡單吧。
好了,今日的《金浦故事》就講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