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內鬥引五大拷問 圈內人:金庸小說損害武術

2020-11-25 網易

國家散打隊總教練張根學在閒聊武術時,曾指出金庸的武俠小說不但沒有對武術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損害了武術,主要是誤導了廣大讀者,使他們對中國武術產生了錯誤的認識。金庸借中國武術創作武俠小說掙了大錢,但從來沒有回饋過武術,對中國武術沒有任何貢獻。

傳統武術詠春因「詠春門中個別人被指欲立碑重返少林並自證正宗藉此斂財」而起內訌一事,自葉問兒子葉準與世界詠春聯會副會長冼國林召開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以來已過去大半個月,在第二次新聞發布會之後的一周,本報記者向當事人之一、世界詠春聯會副主席兼佛山精武體育會副會長梁士秋打聽事件的進展。梁士秋表示,無論是少林寺方面還是佛山精武體育會會長、世界詠春聯會副會長梁旭輝的師傅張卓慶,都對他們的質詢沒有任何回應,但他知道佛山市政府方面已出面與少林寺方面聯繫,要求停止詠春重返少林立碑儀式,他相信少林寺方面不會不顧他們的要求而一意孤行。另外,佛山精武體育會正展開查帳行動,已發現了會長梁旭輝在本會財務上的一些問題,他們一定會追究下去。

內鬥與利益之爭由來已久?YES!

「詠春門」結果下周將揭曉

今年45歲的冼國林祖籍佛山,是武術家、金融家、導演、影視推廣人,在世界詠春聯會中任副主席,地位僅次於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的兒子、89歲的葉準。冼國林還是一位香港金融業猛人,曾投資《葉問》的系列電影,正在南海搞影視城,他在提供給媒體的材料以及在新聞發布會上還特別提到「世界詠春聯盟總會」創會會長、馬來西亞人陳賢武(後改名為陳法澄),指其前些年的各種作為有欺騙性質。由此來看,這場「詠春門」的正宗與利益之爭由來已久,所謂「詠春中有人自認正宗並借回歸少林斂財」事件,只是近幾年為利益內鬥的一次集中爆發。

「詠春門」繼續發酵,結果將在11月9日揭曉,但這段時間,作為中國武術官方管理者的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對此事一直沒有表態。本報記者昨天致電分管套路的武管中心副主任陳國榮,陳國榮表示這段時間很忙,沒聽說過這件事。當聽完本報記者對此事的概述後,他表示以自己的身份不宜表態,畢竟世界詠春聯會是境外組織,希望他們內部協商解決問題。他認為,這肯定不是好事,從大武術觀出發,大家都要團結。陳國榮表示,他感覺,少林寺不會在乎詠春是否回歸少林,反過來,詠春拳是一個很好的拳種,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氣,其推廣普及也沒有必要一定要依靠少林寺。總之,詠春應該以和為貴,妥善解決好問題。而對於陳賢武,陳國榮也表示並不知道此人。

武俠小說功夫影視混淆虛幻與真實?YES!

張根學:金庸小說損害武術

「詠春門」內鬥這種狗血劇情剛開始還挺轟動,但觀眾現在已提不起多大興趣,除非兩人能來一場決鬥,就像60年前在澳門舉行的香港兩大傳統武術門派掌門之間(白鶴拳陳克夫VS太極拳吳公儀)的比武。但這顯然是不可能也不值得提倡,再說了,就算兩人來一場真正公平公正的比賽也沒有什麼觀賞性,水平肯定不會高。本報記者為此重看了當年的比賽錄像,又從《廣東武術史》一書中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後果。

這場比武當年在港澳非常轟動,但比賽場面卻相當業餘,兩位武術名家的搏擊水平實在難以恭維。不過話說回來,他們有勇氣上擂臺已經不簡單,實際上,他們在傳統武術名家中已經算是「很能打」了,業餘又怎能與職業搏擊選手相提並論呢?

說起武林,特別是傳統武術界,確實有很多趣事,有許多廣為流傳的虛構的傳奇故事,如關於霍元甲、黃飛鴻甚至葉問等人的故事,有些出於政治目的,有些出於商業目的,有些則是兩者兼有,後人也就在這種娛樂消費中有意無意之間混淆了虛幻與真實的界限,造成混淆的原因以前有武俠小說,現在則有功夫影視。

去年年初,在西安國家散打隊的訓練基地,國家散打隊總教練張根學在閒聊武術時說,金庸的武俠小說不但沒有對武術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損害了武術,主要是誤導了廣大讀者,使他們對中國武術產生了錯誤的認識。金庸借中國武術創作武俠小說掙了大錢,但從來沒有回饋過武術,對中國武術沒有任何貢獻。本報記者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從這一角度去批評金庸,以為張根學這番言論只是私下發發牢騷,但張根學表示這是他最想說的話,並不怕言論見報。

葉問李小龍是師徒本質無區別?NO!

李小龍搏擊家 葉問武術家

坊間有一句話——「高手在民間」。對於武術,「高手在民間論」至今仍有一定的市場。對這句話有多種闡釋,本報記者較為了解的是經常有「傳統武術高手」挑戰專業散打選手。12年前就有人提出民間高手可以挑戰超級散打王柳海龍,這讓柳海龍特別煩。他曾說,要打就設10萬元獎金,誰贏誰拿錢,否則別再說我不應戰。可惜,總是有人光說不挑戰。

12年前的柳海龍血氣方剛,他們這些專業隊訓練出來的散打選手,最煩就是那些傳統武術練家只有嘴上功夫,真正交手卻不堪一擊。有一次,柳海龍被安排到順德的李小龍紀念館參觀,在別人介紹詠春拳練習功法的木人樁時,神色不悅的柳海龍一腳踹了過去,力度僅用四成,木人樁就被踢壞了,眾皆失色。如今,柳海龍不會這樣發洩情緒,他對中國的傳統武術已有了深刻的認識,能夠較為客觀地看待問題。事實上,當柳海龍如今在影視作品中展示自己的功夫時更能體會李小龍的偉大,當然,是從以電影將中國功夫推向世界這一角度。

12年前,柳海龍誤讀了李小龍,因為李小龍其實早就超越了中國傳統武術,包括他的師傅葉問。如果不是李小龍,葉問沒有現在這麼大的名氣,兩人之間雖然是師徒,但有本質區別,李小龍可被稱為「搏擊家」,但葉問只能被稱為「武術家」,更準確的是「詠春大師」。

沒必要試圖比較不同時代且不同體重級別的李小龍與柳海龍的功夫高下,兩人在精神上有某些共通的東西就足夠了。有趣的是,李小龍是「無限制格鬥」理念的創始人,如今,柳海龍這位站立式格鬥的真正高手也在退役多年後成了以「無限制格鬥」理念為模板的一場綜合格鬥比賽的代言人。

傳統武術專業散打搏擊業餘?NO!

傳統武術運用到

徒手搏擊上即散打

「高手在民間」的另一個版本是「高手在特種部隊」,有更多人信奉徒手搏擊格鬥的真正高手是特種兵,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神話。本報記者與解放軍特種部隊的一位格鬥教官多有接觸,他說,特種兵要學習多種技能,在徒手搏擊上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如果此人是搏擊高手,那一定是進部隊前就已精通徒手搏擊,通常我們會到散打專業隊招收一些運動員,但他們的搏擊水平一般也不可能超過他們當專業運動員的時候,畢竟那時他們天天高強度訓練,而且還參加比賽。

看到這裡,有人會認為,傳統武術練家在搏擊能力上與散打選手或其他搏擊選手相比是專業與業餘的區別,這確實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但更根本的是,即使「苗子」的條件再好,甚至經過專業訓練,傳統武術拳種的訓練方法也很難產生真正的搏擊高手。在這點上,已故廣州詠春大師岑能的看法十分中肯客觀。12年前,本報記者採訪過岑能,他對傳統武術中的一些人看不起散打和不認可散打持不同的意見,他認為,傳統武術如果真正用到徒手搏擊上,其實就是散打,看的是功夫的深淺。散打本身就是各種傳統武術在搏擊上的簡化運用,關鍵不在招法,而在功力。在傳統武術家中,很少有人能像岑師傅那樣明白事理,即使明白,也不會敢於表達。

如果能夠明白傳統武術的整個生態系統,也就能夠理解傳統武術。傳統武術的魅力並不會因為自身在真正的高強度高速度對抗意義上而言的搏擊格鬥能力缺失而消失,相反,傳統武術過於精巧完美的理論與技法,在低強度速度的低烈度對抗上獲得了極大的價值,其中就包含了藝術審美價值。在這一點上,柳海龍自身的經歷就頗能說明問題。作為中國散打的標誌性人物,柳海龍的搏擊技藝沒有誰會懷疑,但在他轉行當上了影視演員後,他在影視中所表現的功夫卻不如李連杰這一類套路選手出身的功夫演員的動作賞心悅目。顯然,在功夫動作片中,散打選手與套路選手相比沒有任何優勢,這也是為何武打演員多從武術套路運動員中挑選,而不是從散打運動員中挑選的真正原因。

「統一擂臺」受限?YES!

傳統拳術

閉門造車嚴重

傳統武術中有不少寶貝,但要轉化為真正的搏擊能力,必須是一個練習現代搏擊並達到一定高度的人才能悟出。詠春拳與太極拳一樣,在某些方面非常有價值,但對於徒手搏擊而言,他們也有不少局限性。此外,最關鍵的是,傳統武術雖然反對散打這種對抗性競技比賽形式,但卻始終沒有找到適合自身的比賽形式。真功夫是通過規則真正開放而又相對安全的比賽打出來的,沒有真正的比賽,自然談不上提高搏擊技藝了。長期沒有規則開放而又相對安全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對抗性比賽平臺,傳統拳術高度精巧的搏擊理論與技法得不到真正的檢驗,無法在實踐中去蕪存菁,使得閉門造車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同時,也使得傳統拳術在技擊上繼續滑向「局部性技巧」。詠春拳與太極拳都一貫存在著這種傾向,「有擂臺,無拳派」,這句話具有深刻的哲理,正因為如此,在很長一個時期內,門派拳術不能允許統一擂臺的存在,因此,「有擂臺,無拳派」是一種假設,而「有拳派,無擂臺」則是一種現實。

不過,只要傳統武術不再奢談自己在搏擊上的能力,反而能彰顯自身魅力,因為傳統武術的價值主要是在文化。傳統武術的魅力不是因為它在綜合搏擊上有多厲害,恰恰相反,是它在高度發達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中發展起來的高度精巧的搏擊理論與技法,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就很難真正理解傳統武術的魅力。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作者:廣州日報 施紹宗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廣州詠春「岑能詠春」傳人岑兆偉:我想讓詠春走入尋常百姓家
    穿過郵局,內有乾坤,「廣州岑能詠春拳傳承基地」便隱身在角落裡。廣州詠春深藏恩寧路說起詠春,很多人會率先想到葉問,想到李小龍,地域上則會想到福建、佛山、香港。相比之下,廣州詠春則鮮少被外人所知。殊不知,廣州也有位詠春拳宗師,他就是岑能,與葉問同宗同輩,是不少「武林中人」心中的大師。岑能不僅習得一手詠春拳,更是妙手仁心。
  • 走進金庸的武俠世界——(紀念金庸之四)金庸小說的格局
    中國古代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門美學,而金庸又賦之於一個至美至妙,至善至惡的武林世界,那麼這橫亙古今的江湖就有了另一種唯美——誘人而多味。文學層面上,金庸武俠小說首先吸引讀者的地方,是那離奇的情節。金庸信筆所至,平地生波,左右逢源,移步換景,變幻不窮。
  • 金庸的小說被譯成...
    她不是武俠小說迷,只是學中文時朋友們敦促她一定要看金庸,看著看著就喜歡上了,翻著翻著理解就加深,就成了「金庸粉」。資料圖片:2017年新版《射鵰英雄傳》劇照「心懷謙恭」對於之前的金庸小說英譯,郝玉青表示「尊重」,但希望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原汁原味或許難以企及,但至少可以營造一個自稱體系的「英語版金庸」世界,她說。
  • 鶴山詠春、獅藝文化將亮相央視!大年初一鎖定這個頻道……
    表演者以飽滿的熱情,用整齊劃一的動作表演武術。舞獅舞龍隊也在場上騰挪跳躍,上下飛舞,可謂龍騰獅躍,熱鬧非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弘揚以武術、醒獅、龍舟、粵劇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彰顯灣區獨特文化魅力。 近年來,鶴山市委市政府聚焦城市文化核心優勢,傾力打造"詠春擂、龍獅匯、三夾騰龍、鐵夫書畫"四大文化城市品牌,以梁贊詠春為內核,推動文化體育旅遊深度融合。
  • 嚴家炎談金庸小說對傳統武俠的三大革新
    他說:「我於1991年去史丹福大學做訪問學者,偶爾在東亞圖書館內發現,借閱金庸武俠小說的讀者數量極為可觀,一套書借出過幾十次乃至上百次,在借書頁上密密麻麻敲滿了圖章,有的金庸小說已被翻得陳舊破爛。我以為這個現象客觀揭示了金庸小說在華人讀者中受歡迎的程度。」  「嚴教授,你真正認識金庸先生在哪一年?
  • 金庸小說五大奇人排行!黃老邪墊底黃裳僅第四,第一竟縹緲成仙!
    五、黃老邪 黃老邪,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老五絕之一,人稱東邪。黃老邪是金庸所有小說中最讓人捉摸不透之人,「正中帶有七分邪,邪中帶有三分正」,是東海桃花島島主。四、黃裳 黃裳,金庸小說中絕世武功《九陰真經》的創立者。不同學其他主人公的絕世武學,黃裳再次之前只是一個文官,而後在奉命編纂道家庫藏時自己根據一些典故無師自通,最終創立出來名揚天下的《九陰真經》。至於黃裳的品行如何,但他絕對配得上奇人這個稱號。三、掃地神僧 掃地神僧,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人物。
  • 金庸小說中的八大門派創始人,除了張三丰你們還知道都有哪些嗎?
    金庸小說中的八大門派創始人,除了張三丰你們還知道都有哪些嗎?大家好,這麼好看的點擊進來還不支持一下小編的嗎?請多多支持小編,你們的支持就是小編寫作的動力,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與厚愛,小編會寫出更多的優質文章,感謝你們的閱讀。
  • 金庸小說第一「戰神」,兩百年未曾一敗,晚年疑似飛升成仙!
    武俠世界永遠少不了那些神乎其神的武林絕學,曾經有一位高人講得好:武術,乃殺人技也!在金庸先生小說裡的高手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乃是追求長生不老的人物,比如當年《天龍八部》中的逍遙子、天山童姥等人,他們習武是為了突破人體的奧秘,達到與天同壽的境界,因此創出了「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第二類則是以抱負社會為主的人物,比如《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他將一身渾厚無比的武功用來鎮守襄陽,當之無愧的金庸第一大俠!
  • 金庸小說有一無字天書,江湖千百年來無人破解,最終被黃藥師領悟
    所謂「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中華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話說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中華大地之上不知誕生了多少神奇的傳說,也正因如此,世間更是湧現出了許多晦澀奧妙的文化,而金庸先生乃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能,他恰到好處的將中華歷史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因此使得其武俠作品愈發充滿韻味,令人讀過之後口齒噙香,今日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金庸筆下一個關於黃藥師的很有意思的事情。
  • 金庸喪禮在港舉行 眾多讀者弔唁致敬
    新華社香港11月12日電(記者丁梓懿)著名作家金庸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他的喪禮12日在香港殯儀館舉行。為便於公眾向金庸作最後道別,香港文化博物館內的「金庸館」12日至30日設置弔唁冊,12日當天就有數百位讀者及市民前去致敬緬懷。
  • 是誰祝90多歲的金庸長命百歲?除了小說,我們竟對金庸一無所知
    半個多世紀前,金庸憑藉手中的一支筆,給世人創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淚有笑的武俠世界。二十多年間,他筆耕不輟,寫下了15部聞名遐邇的武俠巨著,影響了數以億計的讀者。對於他的小說,我們耳熟能詳;對於他本人,我們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聊一聊金庸不為人所知的家世。
  • 金庸小說裡的五大渣男,韋小寶居然算不上
    說實話,在寫這篇文章前,關於渣男筆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韋小寶,不過後來仔細查閱了渣男的定義,再把金庸小說的一些人物結合做參照才發現,韋小寶跟其他一些人物比還真算不上,甚至在金書男主角裡,也算不上渣。為什麼會這麼說?首先,我們先看渣男的定義。
  • 詠春大師用撲克牌打爆易拉罐,網友:咋不說一口氣讓大牛牯上天?
    格鬥狂人在以往的三次交戰中,場場以絕對的優勢取得了完勝,不過接下來,他要應戰的對手據說實力不俗,既會點穴又會詠春,這個人就是呂剛,不僅如此,呂剛最近還作出了令人出乎意料的決定!呂剛竟狂言接下來要挑戰泰拳王子播求,這讓人納悶了,和徐曉冬的比武都還沒打呢,怎麼就開始叫陣播求了?
  • 金庸的小說都翻拍爛了,為何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的作品很少翻拍
    說起「江湖上」的「武俠四大宗師」: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金庸老先生了。畢竟,金庸老先生的作品,都快被各大影視公司搶著拍爛了。和金庸先生作品的熱門翻拍比起來,其他三位大家的作品翻拍概率就明顯低了很多。明明都是武俠界的大家,為何金庸先生就一騎絕塵了呢?難道是因為其他幾位的作品寫得不夠好嗎?
  • 金庸小說告訴我們,舔狗最後一無所有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幾乎是人人都知道,大部分人都喜歡,小說中刻畫了許多經典的主角形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義薄雲天,豪情蓋世的蕭峰;有情有義,狂傲俊逸的楊過等等。當然,有主角就不能少了反派。但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金庸小說中還刻畫了另一種形象,那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舔狗」,「舔狗,舔狗,舔到最後一無所有。」這是目前網絡對舔狗的印象。不僅僅是現實生活中,「舔狗」沒有好下場,在金庸小說中,「舔狗」也是悲劇收尾。結局最好的「舔狗」——段譽在金庸小說中,結局最好的「舔狗」應該就是段譽了。
  • 圈內人發文誠懇長談肖戰,直言:感到非常心疼
    作為路人對於肖戰黑熱搜的關心程度直線下降中,因為一次次的黑熱搜黑粉一次次的掉皮以及各種惡劣手段的重複上演,路人都能看得清楚,更何況圈內人,不想清醒的永遠都是那些黑粉和對家罷了。肖戰的黑粉也就是所謂的227「受害者」為了自己的憤恨,對家因為想要踩一捧一的想法,這兩者相互依靠抱成一團一起敵對肖戰,大家也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
  • 什麼樣的網絡小說,才能稱呼為經典
    雖然網絡上小說千千萬萬,但能給讀者評為經典的網絡小說又有幾部?雖然蘿蔔酸菜各有所愛,但無疑大眾的評論才是真實的,更要抱有文學的態度去看網絡小說。10.若星漢的天空《若星漢天空》,是一部溶玄幻、俠義、真愛、搞笑於一體卻號稱反玄幻反武俠反英雄的恢弘作品。其沿襲了《悟空傳》想像力豐富、語言幽默、情節引人的特長,更有《魔戒》之大氣和《哈裡波特》之奇巧。
  • 金庸小說中關於易經的一個錯誤不得不提
    金庸大俠是近代以來我最推崇的一位小說家。這不僅在於他的小說吸引人,而是他的小說植根於深厚的國學土壤之中。縱觀金庸大俠的小說,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對於易經的運用。在小說中,幾乎無處不在的易經的影子。所以,小說中所談論的卦序到底是哪種卦序,還不好說,只能籠統的說是易經卦序,而不能說是周易卦序。除了武俠小說的武功招式,金庸小說的人物起名也都和易經息息相關。比如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這些名字其實就是從河圖而來。東邪黃藥師,還有桃花島,暗指木。西毒歐陽鋒,之所以言毒,是因為西方為金,代表肅殺之氣。北丐洪七公,洪有水,所以為水。南帝一燈大師,不僅燈和火有感,其實一陽指才是一燈的標配。
  • 十二星座代表的金庸小說人物,天秤座美麗動人,處女座讓人心疼!
    白羊座代表的金庸小說女神人物就是郭芙,因為家世優越,所以從小就養成了傲慢、驕縱的個性,但是本性不壞,只是過於莽撞了。金牛座:雙兒金牛座的女生比較穩重、務實,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做事踏實而且努力。金牛座代表的金庸小說女神人物就是雙兒,她雖是個小丫頭,但為人忠厚、老實、安守本分,對小寶更是忠心耿耿,幫助他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