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事、辦大事,狠招迫不得已?
治村,難免會遇到難纏的人和事。半月談記者發現,在一些利益複雜的村莊,一旦正常途徑、正當辦法「走不通」「搞不定」,村幹部可能訴諸「狠」字,對一些特殊對象採取狠招的情況時有發生。
在黑龍江一個一窮二白的偏遠小山村,2015年村幹部確定發展鄉村旅遊的思路,引進一個影視基地項目,得到大多數村民的支持。但在徵地過程中,有一戶村民說什麼就是不同意徵地,眼看工程就要動工,投資方非常著急。
一名村幹部找到這戶村民講道理、談條件。在無效的情況下,這名村幹部只好對這戶村民放狠話:「再不同意,就讓其他人把你家門堵上。」這戶人家最終就範,影視基地如期開工。
該村黨支部書記說,一些富民項目,特別是一些公共建設,只要是為了村裡發展,絕大多數村民都會支持,但不排除「釘子戶」存在,這個時候就必須使狠招,恩威並施,否則好事就有可能辦不成。
湖南中部某村開展窄路加寬工程,但是有部分村民思想固執,僅考慮個人小利益,出面抵制工程。村支書果斷採取措施,冒著爭吵、被打的風險,發狠放話,甚至擺出以命相搏的姿態,終於壓服眾人,排除阻礙。
如今,3公裡多長的主公路暢通竣工,得到廣大村民的讚許。
「治村,要用狠勁,不能用狠心。有的時候要霸蠻,但是不能霸過了頭。」這名村支書說。
一些村莊「當家人」告訴半月談記者,當前不少村裡「管事的」面對複雜問題,主要經驗就靠三個字:一是哄,哄著村民高興;二是磨,耐著性子做工作;三是狠,有不同意見也要同意。
湖南某村,陶姓、宋姓兩大家族為農村宅基地不時爭吵鬥毆,頗有積怨,村幹部多次調處未果。
幹了30多年的村支書想出「土辦法」,讓全村各個家族都派出代表,陶、宋家族現場呈證對質,最後當眾指出過錯方。過錯方不服氣,於是村支書當著所有代表的面裁決,讓雙方寫下調解協議,並規定「誰違反協議,以滋事論處」。
「這個做法有點類似私設法庭,可能違反了有關規定,但是不採取點狠招,兩家的矛盾始終解決不了。」這名村支書說。
「狠人治村」在鄉村治理實踐中,會不時出現。「只要內心是公正的,結果往往都是好的。」
狠過了,就變成村霸
相比於一些狠招是為了促進村裡公共設施建設、集體事業發展,另一些來自村幹部的狠招明顯不是源自公心,而是出於私利。
有的狠招,一手遮天,欺壓群眾,顯示了政績觀的扭曲和權力的傲慢。
緊鄰湖北某著名景區的一個村依靠旅遊業,幾乎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幾年前,村裡鼓勵發展葡萄產業,村民出於風險考慮,並不積極。
村幹部一味要政績,於是跑到一些村民家中,毀掉田裡齊膝的玉米苗。幾年過去,村裡葡萄產業卻因銷路不好,導致村民連年虧損。該村一名村民小組長告訴半月談記者,當初村裡非常蠻狠,甚至出現不配合就打人的情況。
有的狠招,背後是一些村幹部明顯違法違規,損害集體經濟和農村發展,致使幹群關係緊張,基層矛盾激化,嚴重擾亂、衝擊正常的鄉村治理。
因套取移民扶持資金、虛報工程款項等違規違紀問題,湖南省婁底新化縣經開區勤一村村支書張運球自2013年底以來一直遭該村村民集體舉報。
為了報復舉報村民,張運球以各種威脅手段恐嚇,甚至買了毒鼠強,準備在全村的井水裡投毒。經及時報警,警方從張運球家中搜出500支毒鼠強。
還有的狠招,更加赤裸裸、血淋淋。一些治村狠人把所在村當作自己的「自留地」和「獨立王國」,治村狠招變為惡人、村霸的暴力寫照。
2017年10月、12月和2018年1月,黑龍江省五常市五常鎮萬寶山村發生了3起蹊蹺的傷害案件,3名萬寶山村村民的腿先後被打折。此前,受害人之一李某還遭遇一次離奇車禍,停在自家院子的車也被點著。經警方調查,這些事情都是萬寶山村前任村支書周某某背後指使。
原來,因為土地問題,萬寶山村村民李某、馮某、馬某告了周某某,一直和周某某打官司。周某某為了讓這些人「老實點」,指使他人採取暴力狠招,給這3人一點「顏色」。
經公安機關偵破,2018年1月底,包括周某某在內的10人全部被抓獲,並發現其私藏一支雙管獵槍、幾十發子彈。
應走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經濟、社會、治理結構發生深刻變化。農村已經從一個同質社會轉變成一個差異社會、分化社會,從一個靜態社會變成了一個流動社會。
而且,分化還在加劇、流動還在加速,這些變化都會深刻影響鄉村治理,給鄉村治理帶來新挑戰,使鄉村治理更加困難、複雜、多變。
在這種複雜局面下,專家認為,狠人採取狠招治村的情況,目前一時還難以杜絕,但要通過制度和規則的設計,真正使鄉村治理走上規範化、法治化的軌道。
「破解鄉村發展的棘手難題,不能壞事做不成,好事也做不成。」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德福說,鄉村治理最重要的還是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將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下移,讓村裡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如何對付惡人、村霸的狠招?王德福認為,在鄉村治理過程中,治村狠人採取狠招造成人身傷害的,發現一起,必須嚴厲打擊一起,持續產生教育震懾作用。
從根本上講,鄉村治理應將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
專家表示,要加強農村基層黨建,配強村黨組織書記;要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防止村官變異為村霸。
要加大基層紀檢、審計等監管力度,防止狠人亂用、濫用狠招;要教育引導村民學法、用法、遵法、守法,培育崇德向善的鄉風文明。如此,才是新時代鄉村善治的根本之道。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