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由於受到原材料漲價、美國提高關稅以及337調查等諸多因素影響下,LED企業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在市場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之下,各大照明企業通過整合併購、回購股票、關閉工廠、出售部分資產等不同方式進行調整,以應對企業發展所面對不利的局面。現在,OFweek半導體照明網編輯梳理了十大關鍵詞,藉此概括和回顧2018年全球LED產業的發展過程。
整合併購
自2018年以來,LED行業併購重組不斷。根據不完全統計,圍繞LED領域的整合併購案例至今已達20多起。併購案例不斷上演、併購形式呈現多樣化。從投資方向來看,龍頭企業不斷向細分應用領域延伸,包括VCSEL、植物照明、景觀照明、車用照明等,擴大LED產業鏈規模。
OFweek半導體照明網編輯認為,LED照明企業併購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技術升級需求,第二是拓展市場空間,第三是尋求更多的資源。真正的併購要得到『1+1>2』的結果,即圍繞技術、資源和品牌的整合,可以帶來規模經濟效應,提高企業的市場佔有率,打壓競爭對手,提高企業所在領域的進入壁壘和企業的差異化優勢,從而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併購,不等於並表」。跨界併購整合,失敗的概率很高,原因在於併購一定是有排異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又是跨界併購,那麼排異風險會很大。比如飛樂音響、雪萊特、勤上股份,他們整合併購之後,業績達不到預期,讓公司陷入困境,何時才能擺脫?我們不得而知!
股票回購/增持
2018年,三安光電、雷士照明、東旭光電、昕諾飛、利亞德、艾比森、太龍照明、華體科技等LED多家上市公司積極主動開展股份回購或者公司股東增持,回購公司數量和回購規模均創歷史之最。
OFweek半導體照明網小編認為,今年上市公司掀起回購潮主要源於不少LED上市公司認為自身的估值低於預期,而回購和增持是較為有效的「護盤」手段,LED上市公司回購熱度悄然提升,說明上市公司對自身未來發展抱有信心,回購更有利於保護全體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從市場長期建設的角度來看,「回購新規」利於LED上市公司擁有更多主動權開展市值管理。
與現金分紅相比,股份回購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一種更優方式。通過回購,每股對應收益、淨利潤、權益均會不同程度增加,相應的投資價值或將提升。完善境內市場股份回購制度,對於健全市場內生穩定機制,促進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提高關稅
2018年4月份,美國公布了對中國產品實施的第一輪關稅,僅涉及少數LED照明產品,包括LED產業的上遊晶片和背光,這幾項在中國LED行業整體出口金額中佔比很低(約不超過5%),國內的幾家大型LED上遊晶片廠如三安光電對美出口比例僅在2-3%之間,華燦光電和乾照光電等國內晶片廠商對美出口比例則更少,對LED行業大體影響不大。
但在9月18日美國公布的2000億美元關稅清單中,LED照明相關產品超過30項,佔中國整體照明產品對美出口額的70%左右,約達80億美元,這些產品將從9月24號起加10%關稅,若雙方爭端遲遲未能平息,2019年1月1號起關稅將會調升至25%。
12月2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當地時間12月1日晚,中美兩國領導人在兩國經貿問題上達成了共識。雙方決定,停止升級關稅等貿易限制措施,包括不再提高現有針對對方的關稅稅率,及不對其他商品出臺新的加徵關稅措施。這意味著中美兩國不會繼續對商品加徵新關稅,也就是說持續了8個多月的中美經貿摩擦開始出現轉機!
OFweek半導體照明網小編認為,中美貿易戰最終以和解收場,但給中國LED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見一斑。中國地區包括LED封裝和下遊的照明等應用廠商皆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連帶導致上遊的LED晶片需求量銳減。此外,全球LED市場增長放緩,企業增長動力不足。在原材料價格以及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同時,LED產品價格卻不斷下滑,導致利潤空間被壓縮,從而影響LED企業的業績。但對於LED企業來說,這同樣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契機,通過這一年的經歷與歷練,可以逼迫LED企業改善營商環境,意識到企業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激發企業升級改造的激情和決心。
337調查
3月6日,美國Fraen Corporation公司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指控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LED照明設備及組件(Certain LED Lighting Devic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侵犯其專利權,請求美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
廣州市浩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樂狐電子有限公司、廣州彩熠燈光有限公司、廣州炫熠燈光設備有限公司、廣州飛星燈光設備有限公司、無錫市暢盛特種光源電器廠涉等6家中國企業為列名被訴企業。
3月27日,美國「337」調查又是針對顯示屏企業進行調查。據申請人3302號文件顯示,這次涉及中國顯示屏企業有:艾比森、奧拓電子、雷曼光電、上海三思電子、洲明科技、元亨光電、利亞德、聯創健和光電都在被訴名單之中。
據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表示,337調查是美國排擠競爭對手的方法。這些貿易保護措施就是美國為了保護本國產業,阻止競爭關係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現在美國對中國發起337調查,就是限制中國在美國的出口,讓美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更有競爭優勢。
在被列名為應訴方之後,中國多家LED顯示屏企業相繼發聲。利亞德、洲明科技、奧拓電子等企業已陸陸續續發布聲明和回應。中國光學光電子協會也發布聲明稱,這次事件是美國個別企業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的投機行為,該協會將「組織行業資源和力量,積極應對此次337調查」。
OFweek半導體照明網小編認為,中國LED照明企業應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築牢自身智慧財產權根基,以良好的智慧財產權海外布局,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以智慧財產權開拓市場,以智慧財產權實力在國際市場競爭舞臺上樹立新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