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重讀顧城的詩,淺談幾點啟發:
1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大自然永遠按照自己的韻律演繹生命的輪迴,好似人生,卻又不似人生。我們常常根據過往的經歷對未來做出預測,以為事情的發展一定有規律可循, 事事卻往往與願所違。因乃變數,故無定果。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到:「長遠是對當前事務錯誤的指導。從長遠看,我們都已經死了。」培養反脆弱能力,時刻擁抱不確定性,才能不懼風雨,砥礪前行。
2 「72小時法則」告訴我們,72小時內務必開始令自己心動的工作,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否則,你也許永遠不會開始了。同時,對於有可能產生消極結果的事情,72小時後再做決定,可以有效克制衝動,避免不理性事件的發生。
3 美國積極心理學家泰勒·本-沙哈爾在《幸福的方法》中提出:「通往不幸有一個簡單的步驟,什麼都不做」。當我們什麼都不做時,縱然不會結束,縱然不會失敗,卻也一無所獲。「為了看看太陽,我來到這世上」,你呢?長久的人生,真的沒有值得體驗的嗎?生活是記錄、是領略、更是享受。花開花謝,至少用心栽種過,至少相約悸動過。
4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到你。」Love is the only one thing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愛是唯一可以超越時空的存在。)當真愛來臨,你敢追求嗎?
歡迎給我互動留言,談談你對這首詩的解讀。也歡迎你和我討論顧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