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2月21日消息:凌源花卉生產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多年來,凌源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花卉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首選項目,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首要工程,作為設施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堅韌不拔地強力加以推進。目前,全市花卉生產面積7萬畝,佔種植業面積的9.86%,其中設施花卉生產面積5萬畝,裸地鮮切花和裸地種球繁育面積2萬畝。年產鮮切花5.5億枝,種球2.4億粒,年產值突破10億元,佔種植業總產值的25%。從事花卉產業的農戶達1.8萬戶,戶均收入達3.6萬元。花卉栽培品種有百合、鬱金香、玫瑰、非洲菊、唐菖蒲、菊花、康乃馨等十幾個系列60多個品種。花卉生產形成了溫室、冷棚與裸地,切花與種球種苗繁育配套發展的格局,切花常年生產,四季上市。凌源市已發展成為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球根類鮮切花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唐菖蒲、亞洲百合種球繁育基地,在我國花卉界享有「南有雲南,北有凌源」和「北方花都」的盛譽,是「中國百合第一縣(市)」。
政策推動產業發展
凌源花卉生產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引進了唐菖蒲種球繁育技術,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繼而又發展為鮮切花生產。自此政府不失時機地引導發展,不斷引進新品種,推進生產規模擴大,先後引進了百合、鬱金香、鴛尾、馬蹄蓮等球根類花卉品種和玫瑰、非洲菊、康乃馨等草木本花卉品種,並獲得了成功。經過十年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凌源花卉生產開始小有規模,政府未雨綢繆,開始做花卉特色產業的文章,出臺了一系列花卉產業扶持政策。包括對花卉生產用地在租賃、轉讓、轉包、繼承和抵押入股上的政策;對花農在交易過程中免收相關稅費;花卉生產小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花卉生產技術的科研與推廣、花卉生產與市場的銜接等方面都給予了較大的資金扶持。從1995年至今,累計投入各項扶持資金近2億元。這一系列舉措,大大促進了花卉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目前,全市已建成了5000畝以上的花卉生產基地2個,500畝以上的花卉生產基地16個,花卉生產總面積達到7萬畝。
龍頭拉動產業發展
打造花卉特色產業模式,市場是花卉產業發展的重頭戲。根據產業發展需要,2002年初在對雲南鬥南花卉市場進行認真考察的基礎上,對原有的簡易花卉市場進行了易址擴建,建成了集交易、儲存、加工、包裝、保鮮、運輸以及信息服務、科研示範、技術培訓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花卉交易市場。市場佔地面積124畝,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其中,鮮切花交易大廳4000平方米,盆花盆景展銷大廳2300平方米;經紀人洽談室1萬平方米,商住樓9400平方米,花卉技術培訓中心暨信息樓900平方米;花卉加工包裝及花卉種球清洗消毒車間3500平方米,恆溫儲藏庫25個共3800平方米;市場工藝圍欄、地面硬化、水電暖設施和電子信息系統齊全。先後有全國知名的金地園藝、克勞沃、陽光貝爾、國航國旅等花卉公司和航空公司在凌源花卉市場設立了辦事處,有11家經辦機構為荷蘭等國家代理經銷業務,有6臺專業運輸車輛往返於北京、天津、瀋陽等地,市場在全國設立了300多個銷售網點,500多名經紀人活躍於市場及全國各地,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200多個大中城市,並出口俄羅斯、印度、日本等國家。市場鮮切花日均交易量150餘萬枝,日均交易額270餘萬元,最多可達400萬元。2004年,凌源市花卉交易市場被遼寧省政府確定為省級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目前,凌源花卉交易市場已發展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產地花卉交易市場,帶動了周邊地區花卉生產基地規模不斷擴大,湧現出了東遠農貿公司種球繁育、金佰卉公司花卉規模種植、進出口公司花卉出口等一批輻射範圍廣、牽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花卉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經濟效益逐年提升。
科技提升產業發展
花卉產業作為一個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必須始終在科技創新上下工夫,才能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為此,凌源市專門成立了蔬菜花卉管理局,具體負責花卉的生產管理、技術指導以及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與推廣。近年來,通過與瀋陽農業大學、省農科院花卉所等科研單位合作,已累計引進花卉新品種400餘個,大面積推廣65個。經過不斷摸索實踐,研究出了多茬花生產、箱植栽培、基質栽培、組培擴繁以及各類花卉標準化栽培模式等十餘項花卉生產技術,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與此同時,凌源市每年都堅持聘請荷蘭、以色列、紐西蘭和國內花卉科研院所專家來凌源為花農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這些都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品牌昭示產業發展
隨著花卉產業逐漸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國內外各花卉市場專業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品牌正日益成為花卉營銷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凌源市在注重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的基礎上,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已經先後註冊了「凌馨」 、「第一枝花」、「木蘭山」、「凌源花卉」等花卉商標,其中「凌馨」牌商標於2007年被評為遼寧省著名商標,「凌馨」牌花卉2009年被評為遼寧省名牌產品。在第六屆中國花博會上,凌源市有6個花卉品種分別獲得了金、銀、銅獎;在第七屆花博會上,有31個花卉品種獲金、銀、銅獎;2012年「凌源百合」通過國家農業部地理標識認證。目前,凌源市正緊緊把握「一縣一業」的政策機遇,努力培育和打造花卉產業品牌,力爭在兩年時間裡,將「凌馨」牌花卉打造成為國家級品牌。
「十二五」期間,凌源市花卉產業「一縣一業」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是:重點在凌源市市區周邊的9個鄉(鎮、街)和馨百種苗、茂源花卉、東遠科技、金佰卉公司等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花卉產業。到2015年末,全市花卉生產面積達10萬畝,其中設施花卉生產面積達6萬畝,裸地鮮切花和裸地種球繁育面積達4萬畝,年產鮮切花達6億枝,種球4億粒,年創產值12億元;花卉栽培品種由現有的百合、鬱金香、玫瑰、非洲菊、唐菖蒲、菊花、康乃馨等十幾個系列60多個品種增加到二十幾個系列近100個品種;全市從事花卉產業生產的農戶達3萬戶,戶均種植花卉收入達4萬元,花卉生產為全市農民人均增收1600元,佔種植業人均收入的30%;花卉科技示範基地形成一處新型景觀園;全市花卉產業實現出口額500萬美元。
目前,凌源市已被省政府批准為花卉「一縣一業」示範縣,凌源市委在剛剛結束的黨代會上通過了 「關於加快花卉產業全面提質升級的決議」,市政府也開始提前謀劃「十三五」花卉產業發展規劃,總體要求是到「十三五」末花卉產業效益比「十二五」末翻一番,完成這一目標選擇的突破口不是生產面積倍增,而是依靠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產值來實現效益翻番,目前凌源市正著手規劃花卉產業科技示範園,並在原來與瀋陽農大和省農科院合作的基礎上與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籤署了科技合作協議書,旨在通過科技示範帶動全市花卉產業升級,進一步打造和鞏固「北方花都」和「中國百合第一縣」的產業地位,把特色農業做大做強。
推薦閱讀:
山東:青州提質增效加速發展花卉產業
貴州:烏當區花卉產業實現產值逾四千萬
雲南祥雲縣花卉產值過半億
浙江金華市苗木前4個月產值近30億元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