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長安十二時辰》開播以來,反響熱烈。隨著電視劇口碑和影響力的持續增量,影視劇內大唐的風土人情更是被人們津津樂道。西安,再一次成為影迷們追捧的網紅城市。
《長安十二時辰》看完,如同進行了一場時空旅行。我們用鏡頭再帶讀者們穿越回現如今的西安,聚焦生活在這裡的小人物,品一品不一樣的西安十二時辰。(文字 | 王惠玲 圖片 | 張晶 編輯 | 鄢山宇 王玉琳)
子時:23:00-01:00
23點40分,城市將息未息。24小時便利店作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細胞,一夜不眠。
98年的大學生王源葵此刻正在永寧路的一家便利店內收銀,這是他暑假兼職的工作之一,在這個店,他已兼職兩年。快到零點的小店依然人頭攢動,熱鬧如同白晝,「這家店周圍酒吧、夜店很多,晚上工作不會無聊,因為顧客很多。」王源葵說,在這裡他經常會遇見醉酒的客人,每逢如此,他便耐心解說。他還總結出了自己的工作之道,「和糊塗的人計較沒有用,把工作完成就好。」王源葵暑期還會做房屋中介工作,一個暑假下來能有8000多元進帳。
「我想做家裡的第一個軍人,想當一名海軍。」王源葵告訴記者,當兵是他的理想,今年徵兵他已報名,並順利通過體檢,眼下最期待的就是收到部隊發來的好消息。
丑時:01:00-03:00
凌晨1點多,西安市主幹道車輛稀少,路邊只有昏黃的路燈,照得柏油馬路恍如夢裡。順著草場坡的丁字路口望去,一家紅色頂棚打著燈的水果攤格外顯眼。這個水果攤的主人名叫劉軍勝,今年38歲,妻子與兩個孩子遠在老家富平縣。此刻他正百無聊賴地吃著核桃,看著一部叫《特勤精英》的電視劇。
筆者湊上前去問他這電視劇講了什麼故事,他抬起疲憊的雙眼說到,「說不太清楚,其實我也看不明白,就是打發時間害怕自己睡著。」劉軍勝在這裡擺水果攤已有三年多,如今正值夏季瓜果季,他的攤位才被街道辦允許大一點。「攤位大一點生意也不如從前了,水果在攤上不好儲存,每天都要扔好多,看得人心疼。」
今夜,他打算凌晨兩點多再收攤,然後如往常一般,睡在水果攤旁,「一年365天幾乎都是這樣,但是自己給自己幹還是覺得值得。」
寅時:03:00-05:00
清晨四點半,夏的天已透出微光。陳小變和她的愛人已在文藝路上工作了半個多小時。她是文藝西路上的一名環衛工,老伴在她對面街道,兩個人拿著掃帚,「唰、唰、唰……」,別有另一種浪漫情致。
陳小變是臨潼人,在環衛工崗位上已有十年。前不久,她請假回了趟老家,「回去一個禮拜,要收麥子呢,收成好很。」談起家裡那7畝麥地,她很是驕傲。
環衛每天清晨四點開始工作,徹底收工要在下午六點。陳小變家裡一兒一女都已20多歲,兒女常常勸父母回老家安享晚年。但1969年生的陳小變不肯,「現在兩個孩子都沒有結婚,一個在深圳一個在臨潼,等他們都結婚了我再休息。」陳小變覺得現如今社會壓力太大,能幫到兒女一點是一點,等存夠孩子們的結婚錢,再回老家好好打理那七畝地。
卯時:05:00-07:00
「這是我第一次來西安,城牆是不能錯過的,我打算圍著它跑一圈。」清晨6點,建國門外,江蘇常州市的劉雲正聽著音樂,在城牆根下跑步。
巍峨的城牆,在玫瑰色朝霞的掩映下越發美麗。「這是我在蘇州見不到的景象,太美了!不愧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劉雲說,他提前一天看好日出時間,五點半便從酒店出發了,總算沒有錯過此番美景。
「這次陪兒子來參加象棋比賽,結束後一定要去兵馬俑、碑林博物館,多拍些照片帶回去。」來西安這幾日讓劉雲印象深刻的就是西安的麵食,他作為南方人也深深愛上了西安美食,「這次因為比賽太倉促,沒有好好逛到、吃到,一定還會再來。」
辰時:07:00-09:00
清晨七點半西安安西街上,早市內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小商販們停好車,將各自帶來的貨品、蔬菜擺在了地上,等待顧客們的挑選。早市通常面積不大,但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能夠容納上百個攤位,和數不清的貨品。
今年70歲的李新中正陪著侄子賣西紅柿。他帶著茶色的石頭鏡,口袋裡裝著一個錄音機,一邊聽著新聞一邊拿著西紅柿喊著,「水大,味甜,自然生長,沒有農藥。」伴隨著一聲聲叫賣,顧客們也多了起來。李新中是臨潼人,來西安已經十幾年了,回想兒時來逛西安的記憶,他說:「城牆底下都是地,大雁塔周圍也很荒,現在變化太大了!」李新中覺得現在社會變得太快,變得極好,「超市裡啥都有,生活幸福得很。」
等一個多小時的早市收攤後,李新中準備回家拿起二胡,約上老夥計們唱唱戲,再聊聊新聞裡有趣事兒。
巳時:09:00-11:00
上午10點多,民宿老闆小於從計程車上下來,站在路邊專注地盯著手機,「有新訂單了,我馬上處理一下」。
小於走進西安曲江新區某高檔小區內,準備去看自己民宿院子裡新種的花兒。「從裝飾、燈光、床墊的軟硬度,再到洗髮水、吹風機、澡水的溫度,這些都會影響人們來這座城市旅行的印象。」他說,當旅客在外面奔波一天,疲憊不堪時,房間光看著美是不夠的。小於希望自己的民宿「看起來像個家」。
小於最早做酒店管理,後來自己創業開過串串店,覺得城市太浮躁,便去長安區王莽鄉中,收拾了兩間院子做民宿生意。老房子被精心收拾過後,既有田園感,又能滿足都市人們歸園田居的夢想。
「山裡民宿做情懷,城裡民宿做利潤。」今年是小於開民宿第四年,對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他心裡都門兒清,「現在和第一年並沒有什麼不同,困難仍然存在,需要自己去克服,我仍在犯錯中成長。」
午時:11:00-13:00
中午11點20分,西安龍首村農興路西段,修鞋匠任道娃正在補一雙黑色的皮鞋,只見他將手裡的魚線飛速穿梭於鞋子內外,不一會兒便將鞋上缺口補好。「好了。」他抬眼遞給顧客鞋子,再收走三元錢。這位身高1米3 的修鞋匠已在這條街道擺攤三十年。
「不曉得吃啥,先給人配鑰匙吧。」正值中午,任道娃卻不準備打發肚皮,他的隨性如同擺攤做生意一樣,「下雨就收攤,太冷也可以不擺。」任道娃今年57歲,三十年前,他孤身一人,遠離河南老家來到西安打拼。原本在農興路東段他有一間6平米的門面,去年門面房被拆才換了地方。「西安發展太快了,這條街如果改造我還得換地方。」任道娃說,他至今未婚,老家父母已經不在,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剛夠基本生活。他準備等拿不動工具那天就回河南老家,給老家的兄弟朋友們講講自己在西安的故事。
未時:13:00-15:00
下午14點,22歲的泡饃廚師紅偉軍正和廚房的夥計們圍坐在樹下,他們一手端著面,一手就著蒜,正享受著片刻休閒。
紅偉軍是寧夏人,現在漢城南路的黃家泡饃店做泡饃廚師。每天中午十一點,隨著食客們魚貫而入,紅偉軍也開始了3小時高強度、高密度工作。40度的灶臺旁,他熟練的左手拿鍋,右手起飄,「翻瓢很重要,泡饃只有這樣煮才入味。」已有六年做泡饃經驗的紅偉軍介紹,膜掰成小拇指甲一半大小,煮出來入口軟糯,還有嚼勁兒,「湯是泡饃的精華,現在我們每天煮二三百斤新肉,為的就是湯香。」
3月16日紅偉軍結婚了,可他無暇出去蜜月,每天圍著灶臺,以每一分鐘一碗泡饃出鍋的速度默默打拼。他說:「現在每月收入5000左右,希望可以存夠錢回老家買房,有能力的話自己開個泡饃館。」
申時:15:00-17:00
「元寶最棒了,真是個乖寶寶。」下午16點,永寧路草場坡寵物小屋內,一隻「元寶」的薩摩耶狗正享受著泡泡浴,負責給他洗澡美容的是1995年的店員王文濤。
這是王文濤從事寵物美容的第四年,他覺得和動物在一起可以生活得真誠、溫暖。現在很多顧客的小狗們都和王文濤成了好朋友,它們用撲、舔、搖尾巴的方式向王文濤表達心裡的歡喜。「剛開始來店裡的時候,100多斤的大型犬需要同事幫忙抱進浴缸,現在一個人從洗到吹乾,兩個小時可以順利完成。」王文濤說,他洗過最大的狗是一隻150斤的阿拉斯加犬,最多每天洗狗20多隻。
給「元寶」洗澡吹乾後的王文濤滿頭白毛,臉上掛滿汗珠,「每天就是帶著各種毛回家。」王文濤是鹹陽人,目前與一隻中華田園犬租住在西安,他希望自己通過努力能在西安買房,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寵物店。
酉時:17:00-19:00
晚上18點,南稍門十字人流湧動,車輛川流不息,忙碌了一天的人們一臉疲憊走在十字街頭,夕陽餘暉照得他們臉上油亮亮的。忽然,行人們被「停下!」、「快走!」、「靠邊!」……這樣振聾發聵的聲音驚醒。
原來是交通協管員張根本揮舞著「文明出行」的小紅旗,在人流中大聲提醒著行人遵守交通規則。他如同一隻雄赳赳的公雞,那紅旗更像是雞冠,激情爆滿地逆行在人群中。「神經病吧。」常有被他大嗓門驚到的行人出言不遜。66歲的張根本說:「罵我也認了,誰讓咱愛這個呢。」
張根本做交通協管員已有18年。原本做環衛工的他,時常看到有110警車、120急救車被堵在路上,這讓他下決心轉行。張根本說:「太愛幹這了,一上工就來勁,準備幹到75歲再退休。」
戌時:19:00-21:00
「你要學會這個詞根,它可以裂變成十個單詞……」晚上20點永寧門西側,一位帶著黑框眼鏡的年輕小夥正在給一位初三生輔導英語,他們身邊圍滿了人。
這個帶黑框眼鏡的小夥叫賊西,是西安有名的網紅達人。賊西是西安人,27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口譯專業碩士。每晚7點到10點,他利用3小時時間,在永寧門城牆根下,免費教大家學英語。在西安方言中,「賊」有特色、特別之意,「賊西」二字,代表的是「特色西安」,他只希望大家記住這個網名。賊西介紹,自己的公益課堂會在8月31日伴隨暑假結束。
今年54歲的白曉東是賊西的粉絲之一,「我捨棄了看新聞聯播的時間,每天來聽他講課。」白曉東很喜歡這種公益講堂的形式,而且賊西樸實的授課方式讓他學了不少簡單的口語。白曉東說:「我女婿是外國人,下次見他就能聊幾句了。」
亥時:21:00-23:00
打架子鼓這樣體力消耗巨大的演奏項目,看起來就不像小女孩愛參與的,但夜裡21點50分,李思佳這個姑娘正沉浸在架子鼓的節奏中。
舞臺炫目的燈光隨著鼓聲變化不斷轉變,讓這個24歲的女鼓手在舞臺中央熠熠生光。「大二的時候組建了一支樂隊,畢業後我們兩個吉他手沒有在西安找到工作回老家了,樂隊就解散了。」李思佳說,去年大學畢業後,她一直想找一份與音樂有關的工作,最終在去年6月份去到了一家樂器公司上班。「以前上班的日子沒有期待,一天接一天反覆,沒有意義。」直到去年10月份,她看到有名的MAO live house要坐落在西安,正在招聘員工時,她無比興奮。李思佳說:「現在工資不如以前,但是工作內容讓我找到歸屬感,每天上班都很開心、興奮。」
在工作中,李思佳接觸到了以前崇拜的藝術家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責任和傳承的力量,「現在不像以前只想打好鼓,希望儘自己的努力讓好的樂隊讓大眾知道。」她希望在開心工作中不斷挑戰自己,期待自己在音樂裡變得更熱血、更有力量。
【媒體轉載須經騰訊大秦網及作者授權】
騰訊大秦網 保留所有權利
投稿方式:xqj.studio@qq.com
聯繫電話:029-88152155-59167 029-88152155-59133
法律支持:陝西智冠律師事務所 趙淼律師
聯繫方式:1818260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