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嚴順開在第一屆春晚開創「小品」,80歲時臥床7年唏噓離世

2021-01-16 小掰大扯

如今的春晚節目越來越讓人忍不住吐槽,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些老藝術家的面孔很難再見到。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年輕演員。

他們的節目可能是有一些新潮的元素,卻愣是讓人覺得不對勁。

所以大家還會紛紛懷念以前的一些老演員。

說到這些老藝術家,比如馮鞏、趙本山等都已經很久沒有在春晚的舞臺上見到他們了。

不過要說老前輩,還得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嚴順開。

01

年輕的朋友或許對這個名字有點陌生。

他在老一輩人心中,是難以磨滅的記憶。

嚴順開是那個年代下,比較早的一批戲劇學院、藝術專業的學生。

1937年6月6日,嚴順開出生在上海。

他這一生仿佛都和6有緣,去世那天是10月16日。

嚴順開當時讀到高中,學歷算得上是非常高的。

高中畢業之後,一開始是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結果卻因為長相不出色,所以沒被錄取。

後來又參加了青海省話劇團招生,也一樣被刷下來了。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的得知中央戲劇學院在招生,於是帶著那首《真是樂死人》得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垂青。

當時老師給他的定位是喜劇。

他從來沒有因為角色太小而抱怨,只是用儘自己的全力學習和專研。

畢業之後,嚴順開去了上海滑稽劇團當了一名演員,並擔任編導工作。

兢兢業業的工作了十幾年,卻因為在那個年代下沒有什麼機會。

一直等到1980年,才出演那部非常經典的巨作《阿Q正傳》。

這部電影算是開創國內喜劇先河的代表作之一。

而嚴順開的表演,簡直深入人心。

並且憑藉此片,嚴順開一舉拿下百花獎和一項國際大獎。

02

一直到1983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那一年是春節聯歡晚會的第一屆,這一屆春晚的舉辦成功奠定了中國電視節目的一個裡程碑。

而嚴順開就是作為一個喜劇演員,第一次在臺上運用"小品"這種表演形式。

在臺上表演了一個節目《阿Q的獨白》,可以說是開創了"小品"的先河。

從那之後,這個表演形式就在春晚的舞臺上被沿用了下來。

甚至成為最受歡迎的一種形式。

這樣一代藝術家在當時看來,或許並沒有讓人記住。

1984年其主演的一部劇情電影《阿混新傳》,憑藉此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國內唯一一個奪得"卓別林手杖獎"。

在那個年代下,沒有人會把這樣一個獎項看到多麼的重要。

如果是在現代,相信一定會被媒體宣傳上半年。

不過嚴順開唯一的想法是,這或許是大家看到我的一面而已,一個真正的演員要做的就是成為一個多面的人。

他的一生雖然在大家看來,沒有逃脫"阿Q",但是他的成就真不止阿Q。

比如在他第一次上春晚時隔十年之後,再上春晚表演《張三其人》,同樣讓人記住了這個叫做"張三"的角色。

03

之後的演藝道路,嚴順開逐漸轉向影視劇。

在2002年的時候,李小璐還與他搭檔過,一起出演了一部偶像劇《我的淘氣天使》。

之後還出演了很多經典的影視劇。

從這些影視劇中,我們每一次都能看到嚴順開不一樣的人物、角色性格等。

能夠將全部人物展現的淋漓盡致,需要的絕對是過人的演技。

可惜的是,在年級越來越大之後,身體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2009年11月的一天,嚴順開在拍攝完電視劇《我的醜爹》之後,回到上海。

之後因為突然感到身體不舒服,於是就去附近的醫院就醫。

結果一下就中風,身體半邊癱瘓,說話也說不清楚,好在當時及時送醫院才避免發生生命危險。

從那之後,嚴順開進入了長期的臥床治療。

在中風之後,他與外界一直沒有什麼聯絡,也沒有近況曝出。

大家在得知他患病之後,也一直沒有打擾他。

直到2016年,他生日的時候,他的徒弟曹雄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

"今年6月6日是他80大壽,我在醫院待了一上午,沒有人來關心他,悲哀!"

言語中,透露出無盡的悲傷。

在媒體得知之後,打算去醫院進行採訪記錄。

04

當時媒體來到醫院的時候,正好是嚴順開在午休時間,身邊是他的妻子嚴夫人陪伴在側。

嚴夫人對於媒體的到來,主動透露出幾年以來的酸楚。

她說:

"他的肺是慢性支氣管炎,心臟也不好,一個是腦梗,一個是心梗,肺部老師感染,血壓高,糖尿病,毛病很多"

嚴夫人說臥床七年以來嚴順開過得十分苦,自己不能動,只能靠家人照顧。

早晨幫他坐起來,讓他坐輪椅上,吃完早飯又睡下,然後再坐起來吃飯。

因為吞咽差,所以基本上都是打碎了讓他吃。

這麼多年以來,除了護工基本上就是嚴夫人在照顧他。

等問道曹雄所說的是不是事實時,嚴夫人說:

"他單位裡一年也就來一兩次吧,我也沒有去求他們,他們願意來就來,不強求"

從嚴夫人的言語之間,可以聽出種種心酸和無奈。

確實,整整七年時間,他們已經看到了太多的人情冷暖。

本是一個令人敬重的老藝術家,最後還是要見證這樣一個事實,確實有點唏噓!

不過媒體的力量終究是非常大的,在大家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都表示要來看望和幫助嚴順開老先生。

不過被嚴夫人拒絕了,因為她始終覺得還是要靠自己。

直到2017年10月16日,嚴順開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

一代藝術家就這樣永遠的離去了,是觀眾的一大痛事,也是演藝界的一大損失。

結語

回想起幾十年以前,嚴順開的在鏡頭前的一幕幕,讓人百感交集。

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小人物,讓人感覺他好像永遠活在我們中間。

也相信不管過去多少年,嚴老先生的成就都是值得我們讚嘆的。

在如今流量當道的時代,還是用我們真摯的情懷,來緬懷我們最尊敬的一代藝術家!

——END——

作者: 小熊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盤點37年春晚回憶殺,哪一屆的春晚最打動你?
    文丨柳汀雪從1983年到2020年,春晚已經陪伴我們37個年頭了,看春晚成為了很多國人每年過年最重要的儀式感。春晚中的很多片段,成為了幾代人記憶當中的經典。本期如斯精舍就帶大家回顧一下歷屆春晚那些永恆的經典瞬間。
  • 嚴順開追悼會昨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眾多文藝界人士參加
    康玉湛 攝10月20日下午的上海龍華殯儀館,70多歲的市民顧阿婆手裡拽緊了印有嚴順開消息的簡報,焦急等候在追悼廳外,欲送這位老藝術家最後一程。「這些文藝界的同志給我們老百姓開心的心情,(我們)心裡總是牽掛著他、想到他。前兩天突然聽到他過世了,心裡真不好受。」這一天,像顧阿婆這樣專程趕來的還有不少市民。
  • 80、90年代春晚回憶,趙麗蓉、陳佩斯、趙本山,還有無數經典老歌
    1983年是央視的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在那個電視機剛剛走進千家萬戶的時代,春晚有著當時頂配的明星陣容,主持團隊中有著馬季、姜昆、劉曉慶,李谷一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登上春晚舞臺的。第一屆春晚是對電視節目創新的一種大膽嘗試,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非常富有衝擊力,在之後的春晚舞臺上,造就了不少一炮而紅的明星和流行歌曲、流行語。次年的第二屆春晚上,語言類節目開始嶄露頭腳,陳佩斯、朱時茂表演的小品《吃麵條》和馬季販賣"宇宙牌香菸"的片段,至今仍舊不時在電視上重播著,這就是經典的好作品的魅力。
  • 37年來的春晚名場面,這些瞬間沒看過,這麼多年的春晚就白看了!
    從1983年正式播出至今,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到2020庚子鼠年已經舉辦了37屆,雖然隨著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如今的春晚已經不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近年來對春晚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不得不說早已成為一場春節期間全國人民的娛樂盛宴。1956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出品紀錄片《春節大聯歡》是咱們國家可追溯的最早「春晚」。
  • 2001年至2014年春晚小品精彩合集
    2001年,趙本山、高秀敏、範偉《賣拐》,這個小品獲得了當年小品一等獎。經典臺詞:「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夥夫。」,「走兩步!走兩步!沒病就走兩步!」。小品是一個消極暗示的典型,諷刺了那些性格多缺乏主見,人云亦云,聽風是雨,盲目崇拜的人。
  • 新中國第一次春晚是什麼時候?不是1983年,而是在1956年
    問大家一個問題:新中國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是在什麼時候呢?一般人都會答:1983年,是的,沒錯,1983年了,改革開放好幾年了,神州大地有了新的氣象,欣欣向榮,新中國在這一年除夕正式開辦了第一年春晚(其實具有春晚性質的「迎新春文藝晚會」是自1979年除夕開始播出,1983年是首次以現場直播形勢播出)。對於中國人來說,這的確是個新鮮事,1983年的春節氣氛,也顯得比往年更濃。
  • 最受歡迎的7位小品女演員:她參加春晚25年,她被人懷念至今
    宋丹丹宋丹丹雖近些年影視作品眾多,但當年卻是作為小品演員而被觀眾所熟知,曾9次登上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尤其是和趙本山的「白雲黑土」組合簡直是央視春晚的經典節目。1998年她和趙本山、崔永元合作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這是「白雲黑土」系列小品的第一個,對趙本山和宋丹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奠定了兩人在喜劇界的地位。
  • 從趙麗蓉宋丹丹到賈玲,央視春晚小品三十年的性感與變革
    文/馬慶雲昨天,北京青年報採訪到了賈玲攜團隊成員再登央視春晚帶妝彩排的新聞。央視春晚小品,從1988年趙麗蓉主演的《急診》,到1999年宋丹丹主演的《昨天今天明天》,再到如今眼目前的賈玲團隊小品,整整經歷了三十年。這三十年間,中國社會經歷了很大的變革,在審美需求上也幾經改弦更張,趙麗蓉、宋丹丹和賈玲三個人的央視春晚作品,可以很好的透視這三十年的發展變化軌跡。
  • 回看央視猴年春晚哪「帶勁兒」 春晚不變是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注重「笑果」的同時,今年春晚的小品和相聲在立意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有馮鞏《快樂老爸》體現的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有郭冬臨、馬天宇的小品《是誰呢》提倡的機關幹部要反腐倡廉。而蔡明和潘長江的《網購奇遇》則描述了一種新興的創業方式,足夠貼近80後、90後的生活。喬杉、修睿、婁藝瀟的《快遞小喬》則刻畫了一個普通且大眾的職業——快遞員的生活。
  • 1983年春晚之所以被認為經典,主要有以下哪幾個原因?
    春節聯歡晚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那一年央視第一次舉辦春晚,因為是第一次舉辦,所以難免有許多的不足。83年春晚主持人有:王景愚、劉曉慶、姜昆、馬季。而次年,在積累了經驗後,央視終於舉辦了一臺可以說是萬分成功的晚會。84年春晚主持人有:趙忠祥、盧靜、黃阿原、姜昆、姜黎黎、陳思思。
  • 春晚廣受歡迎,是什麼原因讓它常受人詬病呢?
    「春晚」是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每年農曆除夕夜為慶祝傳統新年的綜藝性文藝晚會。時至今日,「春晚」內涵不斷擴大,其中包括由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地方臺春節聯歡晚會,網絡春節聯歡晚會和各地各部門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等。1983年,央視舉辦了第一屆春晚。
  • 話題:山中代代換老虎,下次春晚誰為王
    早在央視1983年第一次舉辦春晚時,姜昆就一人分擔多角,不僅與李文華合說了三段相聲,同時還是這一屆春晚的主持人之一,並且,在被認為是中國喜劇小品鼻祖的節目啞劇小品《吃雞》當中,雖然主演是王景愚,但節目開始抬桌子上臺和結束部分參與表演的,也都是姜昆,此外,他還和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一起,配合李谷一完成了歌曲《劉三姐》的對唱。
  • 看了這麼多年春晚,春晚的相關英文表達你知道嗎?
    雖然近幾年的春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於「集福」「搶紅包」等活動,但每年的春晚依然是過年期間大家熱議的話題。你期待今年的春晚嗎?在春晚即將開播之時,先和小天一起了解一些有關「春晚」的英語知識吧!一、春晚的英文怎麼說?
  • 38年後,聽障人士如今終於可以看春晚直播了
    1983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了第一屆春晚,從那時開始,吃團圓飯、放鞭炮、看春晚便成為了中國家庭年三十兒晚上的「三大件」。春晚意味著團圓、象徵著祝福,但由於沒有實時字幕,廣大的聽障朋友聽不見或聽不清主持人精彩的拜年臺詞、相聲和小品節目精彩、幽默的對白。他們可以欣賞的,只有歌詞。
  • 趙本山歷年春晚小品:《相親》
    【導語】:趙本山的小品仿佛是春晚必不可少的節目,幾乎每年,趙本山有沒有小品都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不說不知道,趙大叔已經上過了21次的春晚,每一年的春晚小品都是很受歡迎的,小寶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一下趙本山大叔的21次春晚小品,讓大家先過過龍年春晚的癮,呵呵!
  • 2021年春晚即將製作,煽情小品不被看好,製作方需要做出改變
    春晚無疑是一代人的記憶,每逢春節時期,觀看春晚已經成為無數家庭的除夕夜之選,而在春晚舞臺琳琅滿目的節目中,小品表演的關注度最高。 相較於歌舞類、雜技類舞臺表演,小品等語言節目更加能夠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力,作品包袱所帶來的效果也給能讓歡聲笑語充斥,這也是小品節目一直是春晚舞臺表演重頭戲的原因之一。
  • 他2歲學唱戲,3歲初登臺,6歲上春晚,8歲卻不幸離世,被稱童子命
    他2歲學唱戲,3歲初登臺,6歲上春晚,8歲卻不幸離世,被稱童子命如果要問大家,孩子是父母的什麼?估計很多人會立即脫口而出,孩子是父母的寶貝。特別是現在的小孩,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簡直不忍直視。不能讓寶貝累著,不能讓寶貝餓著,不能讓寶貝哭泣,年輕的父母們無所不用其極,只為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愛意。
  • 春晚主持確定2017雞年 附春晚歷屆主持人陣容
    距離2017年央視雞年春節聯歡晚會只有最後十來天了,主持人陣容也正在浮出水面。  據報導,今年春晚仍然是主會場、分會場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主會場主持人是朱軍、董卿、康輝、朱迅、尼格買提,都是去年的老熟人。
  • 席琳迪翁登央視春晚 開創春晚31年歷史記錄
    ,也是媒體最孜孜不倦的追訪話題之一,而隨著2013年央視春晚的倒計時,一位春晚歷史上最具分量的演出嘉賓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全球最暢銷女歌手,被世界媒體譽為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跨世紀天后席琳-迪翁,確定將加盟2013年的央視蛇年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