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之間的「科技冷戰」為國內遊戲廠商造成不小震蕩。
9月2日,印度政府宣布,將封禁118款中國APP。自6月底至今,印度已經封禁了224款中國APP,莫迪政府對中國軟體的封禁政策,導致大批中國公司出海頭部遊戲在印度下架,包括吃雞遊戲絕地求生手遊《PUBG Mobile》與《PUBG Mobile Lite》。
一方面,這樣大規模的封禁政策給印度國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失去遊戲的印度玩家市場帶來創擊,早前有新聞爆出印度21歲學生因無法玩吃雞遊戲而沮喪自殺:印度報業託拉斯7日報導,印度西孟加拉邦納迪亞地區警方於6日表示,21歲的學生普裡塔姆·哈爾德因政府的禁令而無法繼續打「絕地求生」,被發現在家中上吊自殺。
另一方面,自2018年年底國內版號凍結開始,中國遊戲廠商從「出海求生」到駕輕就熟的「出海熱」,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如今擁有3億玩家市場的印度的港口關閉,對中國廠商而言意味著失去了重要的海外陣地,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中國遊戲廠商陣地「失守」,印度本土產品下載量激增印度對於本土遊戲產業的推動欲望早現端倪。在宣布吃雞手遊被封禁幾天後,印度遊戲工作室nCore Games就宣布了替代新作——一個印度本土化的吃雞遊戲《FAU:G》。封禁產生的扶持本土企業的效果不容忽視:在印度封禁了抖音海外版TikTok之後,TikTok的印度本土競品Chingari和Mitron的下載量激增。
據七麥數據顯示,截至在印度下線前,《PUBG Mobile》始終佔據了印度暢銷榜遊戲榜單榜第一名或第二名。而在下線後,使命召喚手遊《Call of Duty: Mobile》躍升至暢銷榜榜首,且僅用了4天實現了115萬次下載——要知道,在過去30天內,該手遊在印度下載量共計156萬次。除此之外,Garena達210萬次下載,而Ludo King達152萬次下載。
人口紅利背景下,印度遊戲市場規模相當龐大:根據谷歌和畢馬威(KPMG)的統計報告顯示,印度在2019年底已經有了超過3億名在線遊戲玩家。而隨著未來遊戲產業的井噴式發展,到2021年,印度的在線遊戲玩家將會超過6.28億,佔總人口的46%。此外,印度每年的遊戲應用下載量已經接近了30億。
Sensor Tower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手遊下載量TOP3的市場依次是印度、美國和巴西,總下載量分別為45億、28億和23億次。
一方面,如此龐大的潛力市場不僅為中國遊戲廠商提供了機遇,也為當地政府獨立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8月30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面向全國的演講中表示,他將繼續推行印度「自給自足」政策,除了其他行業的獨立自主之外,印度的遊戲行業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擁有豐富的文化傳統、悠久的歷史和龐大的年輕群體的印度,想要將印度的歷史和理念融入遊戲產品設計中,藉此進一步提升印度在全球遊戲產業中的佔比。「印度大力發展遊戲產業的時機已經到來。」
另一方面,喪失這一大規模市場,對於國內遊戲廠商而言,必然帶來不小的損失。以騰訊為例,吃雞手遊的海外下載量大部分來自印度市場,且為了培育電競生態前期投入大量資金,推進《PUBG手機版》在印度的電競化,如今卻成竹籃打水。國內遊戲廠商的出海戰略自然要將重點放在其他國家,好在除了印度市場之外,包括韓國、日本等其他國家都是海外故事的續寫領地。
多家遊戲公司海外營收超90%,中國廠商的「出海指南」從版號受阻引發的海外求生,到對海外市場的駕輕就熟,出海已經從中國遊戲企業的求生之路到心照不宣,海外市場也由一片藍海到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除了印度市場之外,中國遊戲廠商在近年來不斷的提高著頭部遊戲在海外的滲透率,而且佔公司營收比例有明顯上升,在疫情於上半年的催化下,這樣的滲透率顯現得更加直觀。
這些在海外市場擁有相當佔有率的遊戲廠商,大部分憑藉頭部遊戲IP的本土化落地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騰訊的《Pubg Mobile》《王者榮耀》,網易的《陰陽師》《荒野行動》《明日之後》,莉莉絲的《萬國覺醒》和《劍與遠徵 AKF》等等。
從各大涉及出海業務的遊戲公司年中財報也可窺見海外市場的蓬勃:騰訊二季度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遊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0%,其中手遊收入(含社交網絡部分)同比激增62%,主要源於《王者榮耀》《和平精英》以及海外市場的強勁增長。
深諳海外遊戲市場的國內手遊頭部公司三七互娛,上半年的海外收入同比增速達到94.77%,受益於公司海外品牌37GAMES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在海外市場以「37GAMES」品牌運營,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遊戲類型涉及RPG、卡牌、SLG等,多款遊戲在海外市場實現高流水。
今年在海外市場率先發力的巨人網絡,上半年的海外收入同比增速達95.94%,在2019年實行「鄭和出海」計劃後迎來收穫期,公司的自研遊戲《帕斯卡契約》在全球多個地區iOS付費遊戲排行榜第一。
而國內遊戲巨頭完美世界的海外市場收入同比增速也達到44.29%,主要是公司的多款遊戲在上半年推向全球各國市場,使得來自海外的收入提升至7.25億元。
海外戰績離不開遊戲研發能力和運營經驗,尤其是隨著近幾年,包括海外市場的本土化與增加遊戲研運成本的基礎上,在國內遊戲市場天花板到來之際,海外市場已經成為國內遊戲廠商的必爭之地。
根據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和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聯合發布的《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394.93億元,同比增長22.34%,增速同比提高13.75%。不過在海外市場,國內遊戲公司的收入增速更為突出。《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遊戲公司自主研發的遊戲,在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75.8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33.62億元,同比增長36.32%。
據GamerBoom聯合創始人鄭金條表示:面對印度這種「暴力」切割的不可抗力因素,最重要的是減少損失,而不是尋求發展。Sensor Tower大中華區戰略負責人Nan Lu也認為:「印度封禁對中國遊戲公司的發展影響不大,目前很多中國企業都在重點開拓日韓,東南亞和歐美市場。」
目前來看,海外市場對於國內遊戲廠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美國、印度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下,開拓其他海外陣地仍是必要,機遇仍然無處不在。
【本文作者櫻木滑倒,由投資界合作夥伴微信公眾號:娛樂獨角獸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