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平臺要出海,搶佔海外現金貸市場。
消金時代近日獲悉,此前曾做現金貸業務的水象科技日前正在印度考察,準備出海。
水象科技全名上海水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陳武,旗下現金貸產品水象分期曾因砍頭息,年化利率高達564%等被媒體廣泛關注。
今年3月21日,水象分期曾發布公告稱,由於公司業務調整,水象分期暫停服務,僅保留用戶還款通道。
目前,水象科技運營電商平臺水象優品,客服表示,水象分期在去年11月變更為水象優品。但據7月媒體報導,水象優品當時由水象商貿(廈門)有限公司運營,法人同樣為陳武。
官方資料介紹,現今的水象優品為新零售平臺,是一個主要為提供生鮮食品、生活用品以及3C等商品的商城。
曾因放高炮頻登投訴榜單
此前,水象分期曾通過發放優惠卷的形式變相收取砍頭息,並為水象優品進行導流。
例如,唐先生投訴稱,在水象分期借款3200元,到帳2100元,多餘的砍頭息以優惠卷的形式發放,但是優惠卷可購買的物品超過市場價好幾倍,發了5400元的優惠卷一張都沒用過,也有用戶稱在水象優品購買到了假貨。
由於水象優品並無性價比,此前水象優品更像水象分期收取砍頭息的「幌子」。
聚投訴顯示,水象分期曾多次變更運營主體,2月28日,運營主體由上海水象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變更為武漢水象科技有限公司,4月22日,變更為長沙水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4月26日,水象分期對聚投訴稱平臺已停止運營。但聚投訴平臺仍然有關於水象分期的8171條投訴,部分投訴仍未處理完畢便無下文。
在2018年到2019年3月份期間,水象分期曾因高利率、砍頭息等問題多次登聚投訴互金行業黑榜商家前五名榜單。
今年3·15晚會重點曝光了一批「714高炮」平臺,行業亂象引起廣泛關注,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紛紛出手排查現金貸。
3·15晚會之後,水象分期一周收穫投訴量達到573條,隨後,水象分期在官網公布了上述停止平臺運營的消息。至今,投訴平臺上仍有近2000條投訴未處理。
7月8日,工信部發布通告稱,2019年第一季度,發現18家網際網路企業存在未公示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則、未告知查詢更正信息的渠道、未提供帳號註銷服務等問題,其中包括水象分期在內的多家金融網貸App被通報點名。
除現金貸外,水象曾多方布局金融業務。
企查查資料顯示,上海水象網絡科技投資過東莞市水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武漢水象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還曾間接持股武漢水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據介紹,武漢水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汽車租賃、二手車諮詢服務、汽車事務代理等。
但目前來看,水象科技已經徹底退出金融業務。資料顯示,東莞市水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武漢水象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分別在2018年9月、2019年7月21日註銷,武漢水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也在2019年7月1日註銷,註銷原因為決議解散。
今年以來,有關現金貸的政策頻發,現金貸受到的監管越來越嚴。
例如,3月19日,北京互金協會發布的《關於相關企業為非持牌放貸機構提供導流服務的風險提示函》,聯合摸排檢查涉嫌「714高炮」超利貸和「現金貸」的放貸機構。
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發《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強調放貸機構需持牌經營,劃定放貸邊界。
上述系列政策出臺後,現金貸市場一度縮減。隨著監管趨嚴,部分從業者開始退場,不再放款。
進軍印度現金貸,布局醫美
食髓知味,部分現金貸平臺尋求出海,印度成為今年熱門出海地。
消金時代此前曾報導,目前國內在印度落地平臺超60家,其中知名方包括分期樂、崑崙萬維等。掌眾已在印尼、越南、菲律賓、俄羅斯、印度、肯亞、奈及利亞、墨西哥等地布局現金貸,YY信用也在越南、印度招兵買馬。
近日,據白鯨出海報導,中國手機廠商Realme在印度推出了網貸平臺「Realme Paysa」,計劃在2020年放出約100億盧比(約9.8億元人民幣)的貸款。
據內部人員透露,水象目前已在印度進行考察。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更多玩家的湧入以及國外監管的出臺,合規仍然是套在眾多玩家頭上的緊箍咒。
此外,在招聘網站,消金時代發現水象科技在招聘醫美商城「顏義」內容運營人員。
招聘網站顯示,醫美商城「顏義」招聘公司為北京光信數科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介紹顯示為北京水象科技,企查查顯示,北京光信數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7月16日,法人陳元祥,水象科技法人陳武間接持股約30%。
企查查截圖
據消金時代觀察,用戶通過「顏義」商城可以購買皮膚、眼部、鼻部、面部整形等服務,用戶可以通過線上先付定金,到店後付尾款的形式支付整形費用。
水象科技從多方涉足金融到做電商轉型,也是國內現金貸草莽玩家的一個縮影。
但企業跨界做金融不易,現金貸玩家轉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今年4月份的媒體報導顯示,水象優品通過「優選門店+水象優品App」的形式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水象優品App接入京東、嚴選的商品,線下已布局三百家零售店。
而在今年10月,據芒果都市報導,水象優品在長沙的7家分店就因經營慘澹,全部關閉,近200名員工就地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