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晚,超級月亮、「藍月亮」、月全食血月同時出現,一時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食」!
中華民族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情感,對頭頂的那輪明月,詩人們有無窮的追問,無限的寄託,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都和月亮有關。月食這樣的天文奇觀,在詩人的筆下是怎樣的呢?我好奇心起,忍不住搜起關於月食的詩句,意外地搜到了許多現代文人墨客的大作。在此,呈現一場古今詩人月食詩詞PK,供大家一娛!
1.古代篇
月蝕詩
——盧仝(唐)
東海出明月,清明照毫髮。朱弦初罷彈,金兔正奇絕。
三五與二八,此時光滿時。頗奈蝦蟆兒,吞我芳桂枝。
我愛明鏡潔,爾乃痕翳之。爾且無六翮,焉得升天涯。
方寸有白刃,無由揚清輝。如何萬裡光,遭爾小物欺。
卻吐天漢中,良久素魄微。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夜
——梅堯臣(宋)
日從東溟轉,夜向西海沉。群物各已息,眾星燦然森。
蝦蟆將食月,魑魅爭出陰。阮籍獨不寐,徘徊起彈琴。
四月十六夜月蝕
——仇遠(宋)
盛服拜清夜,中庭朝太陰。凡來仰天者,俱有愛君心。
目斷山河影,耳聞鐘磬音。還光俄頃易,涕泗漫沾襟。
2.現代篇
看月食
@雪濤居士
姮娥半隱問何傷,影幻光移夢一場。天上銀河星若許,爭同月亮捉迷藏。
賞月全食戲題
@海豚撲通
神八赴約奔天宮,玉帝聞訊要出迎。費思策劃一遊戲,三星藏貓現蒼穹。
三球列隊成一線,碧月位擺兩球中。金烏竟躲廣寒後,嫦娥臊得臉通紅。
戲侃月食(四首)
@一樹紅豆
(其一)都稱月亮是冰輪,此話想來實騙人。若非肉餅空中烤,天狗如何啃咬頻?
(其二)誰言月亮玉雕成,我卻懷疑為肉生。天狗猶非腦殘物,不然何以咬如瘋?
(其三)誰言月亮冷猶霜,我卻不疑它溢香。想必若非饃夾肉,如何天狗啃如狂?
(其四)八月中天大烤爐,竟將月亮給烘熟。不意聞香天狗至,居然幾口半邊無。
看完了月食詩歌古今大戰,有何感受?李白在《把酒問月》中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無論古人今人,照見我們的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但是觀者的意境卻有天壤之別。
古人寫月食,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用詞「精緻」,境界「高雅」。盧仝感慨月光清輝遭「小物欺」,聯想到人情多變、世事艱險,感嘆「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梅堯臣用日轉、夜沉、物息、星燦寫出了月食前的沉寂,一句「蝦蟆將食月,魑魅爭出陰」,月食的詭異、陰森之感躍然紙上,阮籍值此獨自彈琴,襯託出不為環境所懾、不畏險惡,不屈鬼魅的英雄豪氣。仇遠的「盛服拜清夜,中庭朝太陰」,寫出了人們對自然之力的敬畏,充滿了儀式感,「還光俄頃易,涕泗漫沾襟」,月食之後清輝滿天的期待與興奮溢於言表,有雲開見日,雨過天晴之感。
今人寫月食,那叫接地氣。摒棄了老祖宗的含蓄、隱晦,怎麼舒服怎麼來,怎麼痛快怎麼說。雪濤居士用做夢、捉迷藏形容,充滿了童趣。海豚撲通用三球列隊、碧月擺位、金烏藏身、嫦娥害羞講述,生動形象地普及天文知識,讓人不禁莞爾。最搞笑的是一樹紅豆,滿篇「戲侃」。神聖的月亮瞬間變成了「肉餅」、「饃夾肉」,天狗最是可憐,變成了「腦殘」、「瘋」癲,加貪吃,月亮加天狗,成了舌尖上的月食,讓人垂涎三尺。賞月食,古人懷著敬畏之心、神秘之感,今人簡直要把月亮給玩壞了。
和大家分享古今關於月食的詩歌,並非真要PK個上下高低,而是希望大家在現代節奏的生活中,不要忽略身邊的風景。不妨放慢腳步,看看天上的明月,欣賞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樹,為她寫一句話,作一首詩,甚至僅是靜默的對視,你會發現,每一天都有新意,每一處都有詩情。要知道,有詩意的人生,就不會失意!
迷茫於眼前的苟且,不如在詩詞中流連心靈的遠方。
朋友,祝你,享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