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的婚事,父母的心事。曾經,婚禮的排場、彩禮多少都被不少家庭作為地位象徵和攀比的內容。如今,農村大眾報記者在山東省婚俗改革試點區——濟南市章丘區採訪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婚禮新辦、簡辦,不僅減輕了父母負擔,也為自身贏得更多自主權。
今年兒子結婚 比女兒那時省事多了
「兒子結婚,比女兒那時候省事多了。」12月9日,在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村民馬素鶴無比高興。門兩側鮮紅的對聯,映著他開心的笑臉。
馬素鶴有兄弟姐妹7人,三澗溪又是個3000多人的大村。「閨女2005年結婚,前三天家裡就開始擺席。」馬素鶴回憶,到家裡光幫忙的就二三十人,每天都擺十桌八桌。鄉鄰們隨禮,50元、100元一一登記入帳。結婚的日子是婆家找人算的「好日子」。前一天晚上,婆家銅鑼開道,送來雞、魚、肉等兩大食盒六樣禮。打發走送禮人,已到了大半夜。結婚當天,婆家租了8輛車「浩浩蕩蕩」接走女兒。看著接女兒車隊遠去的背影,馬素鶴來不及感傷,又開始準備回門、會親家的事兒,前前後後忙乎了七八天。「那時候人家都那樣!」馬素鶴感嘆,「咱也得那樣啊!」
四五年前,三澗溪村響應政府號召,提倡婚事新辦、簡辦。村裡紅白理事會規定,鄉鄰之間不再收禮,請客限定在直系三代內。與此同時,三澗溪村的村民先後搬上樓房。馬素鶴家分了兩套三室一廳,解決了兒子結婚用房。
今年兒子結婚,小兩口選的結婚日期是9月26日,既錯開了中秋、國慶雙節結婚高峰期,還是個休息日。結婚前一天,家裡熱熱鬧鬧的,貼喜聯、包水餃,商量第二天結婚的事兒。「哪家的車打頭」「哪家的車在後」……一大家子人從自家車中選出8輛車組成迎親車隊。第二天,新媳婦進門,早飯後到飯店舉行儀式,全部是至親好友,到下午兩三點,婚宴結束。
「村規民約管大用了。」馬素鶴說,「重要的是,現在年輕人也願意這麼辦。」
結婚是自己的事兒 沒必要在乎面子
年輕人願意婚禮簡辦,也越來越多地擔起自身的責任。
楊南村地處白雲湖南岸,20世紀80年代起,村裡結婚流行送喜慶顏色的被面、床單、枕套等,俗稱「帳子禮」。「收的少的掛在自家屋裡,收的多的掛到院子裡,甚至掛到外邊胡同。」村黨支部書記麻懷河回憶,後來「帳子禮」被禮金代替,結婚人家提前三五天就開辦流水席,大半個村裡的人都來吃飯。和三澗溪村前後腳的時間,楊南村村規民約也明確:「結婚莊鄉間不再互相隨禮。」三四年來,「只收祝福不收禮」形成風氣。
楊南村村民王兆峰的兒子王汝敬,今年8月剛結的婚。為兒子婚禮,王兆峰也就忙乎了兩個半天。結婚前一天,王兆峰帶領全家,把家裡的衛生徹底打掃了一遍,布置婚房、貼喜聯,晚上兒子下班後才回家。第二天早晨,4輛轎車組成車隊迎來新娘,一輛大巴車接來娘家親戚,中午雙方親戚在村南頭的酒店吃飯,一共就6桌。「兒媳婦沒要彩禮錢。」王兆峰自豪地說,「改口時,我和老伴一人給了1000元錢。」
王汝敬是家中獨子,父母都是農,祖父母年過八旬。今年26歲的他,職業學校畢業後,直接到明水街道的一家汽修廠上班。自己貸款在單位附近買了樓房,和媳婦是自由戀愛。婚禮用的車輛、婚慶公司、飯店,都是他自己聯繫的。在他看來,「結婚是自己的事兒,沒必要在乎面子,更沒必要給老人們增加負擔。」
雙胞胎兄弟 選擇參加集體婚禮
相比王兆峰,明水街道桃花山小區趙衛東的兩個兒子結婚更省心。一對雙胞胎兒子,都選擇了參加「婚禮式頒證」,不僅婚禮沒花錢還不用自己操辦。
「年輕人只要願,,我們做父母的就支持。」52歲的趙衛東,身材俊朗,敬茶感恩雙方父母,合影……整個婚禮簡潔、隆重、大方。趙衛東將婚禮現場拍的照片發到朋友圈,贏得滿屏祝福和羨慕。
弟弟的做法,也讓哥哥趙超動了心。趙超就在區民政局附近經營一家文具店,平常忙得很。今年上半年,他從大章丘網上看到區裡「隔離疫情·遇見真愛」婚禮式頒證徵集新人,就毫不猶豫報了名。「省時間、省心。」趙超說:「現在我們年輕人都嫌麻煩。」
今年農曆七夕這天上午9點,趙超和妻子、雙方父母來到區民政局頒證大廳。粉嘟嘟的氣球、紫色花環、棕褐色的圈椅……整個大廳布置得溫馨而浪漫。今年上半年,逆行的援鄂英雄成為全民偶像。「援鄂英雄給我頒發的結婚證!」趙超回憶,自己在婚禮上既緊張又興奮。不到10點,婚禮結束,中午雙方父母和一對新人一起吃飯,只一桌,一天過得簡單而溫馨。
「現在的年輕人對集體婚禮很認可。」章丘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王沛銘介紹,為革除婚禮陋俗,倡樹婚事新辦、簡辦的新風尚,該區充分利用婚姻登記處平臺優勢,在辦理婚姻登記過程中,為新人發放移風易俗大禮包,宣講婚俗改革倡議,並從2018年起推出「婚禮式頒證」,先後舉辦了「百脈泉水見證百年好合」「鄉村儒學文化」「五四紅色經典」以及「隔離疫情·遇見真愛」等系列集體婚禮。此外,該區還建立了由援鄂抗疫英雄、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構成的婚禮式頒證先模人物資料庫,邀請先模人物為新人們頒證,以發揮榜樣帶動作用。
「願意參加集體婚禮的新人,通過電話或領證現場都可以預約!」王沛銘熱情地說。
【來源:山東省民政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