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駁虎:王夢恕院士胡說八道 高鐵長期降速浪費驚人

2020-11-24 中華網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 唐駁虎

2016年6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參觀展覽期間,他對中國高鐵的發展頗為關注,並與科研人員進行交流。

根據北京交通大學微信公眾號發文稱,習近平在與該校教授賈利民進行交流時,有一條既關乎民生,也事關國家發展戰略的疑問。

他問道,從技術上來看,我國是否有條件在全國高速鐵路網全面恢復350公裡時速的運行?在交流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還不時就高鐵恢復速度和高鐵持續創新等問題,向身邊其他領導同志作出明確指示。

其實,關於高鐵提速的呼聲在民間一直很強烈,每年全國「兩會」,都有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呼籲中國高鐵逐步恢復到350公裡的設計時速運營。

關於高層領導人當面提出的「高鐵何時能達速運行」的重大問題,且不說某些部門的表態。有媒體採訪了近年來幾乎代言壟斷了鐵路事務領域一切發言的王夢恕院士,得到了一個「高鐵提速不具備技術條件想再快去坐飛機」的結論。

筆者本來以為是媒體記者有意無意「標題黨」歪曲了王夢恕的原意,不過筆者認真閱讀了全文,看了一段段一層層「論述」,通篇都在反反覆覆說這個不可行那個不可行。

可以說,除非媒體記者全文捏造了採訪內容,這就是王夢恕對外表達的原意。那麼,好。

由於各種複雜的因素,筆者幾乎沒有對鐵路事務公開發言過。

很多人說唐駁虎是空難和航空專家,但其實這只是筆者學習和研究的一個領域,更像是「一份工作」而已。

筆者對鐵路更有投入的感情,從技術、運營到文化,對於中國高鐵,在絕大部分人甚至絕大部分媒體都一無所知的十幾年前的籌建準備期,筆者就和少數幾位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朋友,投入巨大的熱情、精力去跟蹤、分析。

對中國高鐵無論技術、設計、規劃、施工、管理、運營上的各種技術與非技術因素和來龍去脈,都非常清楚。

現在,筆者再也不能按捺長期壓抑和巨大的憤怒,提筆以正視聽。

有人會問,你在噴院士?這不是外行抨擊內行專家麼?

王夢恕院士的確是鐵路建設隧道方面的專家(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但在鐵路車輛、運營管理上卻並非專家。

而且,即使是專家,受限於體制身份,很多時候會言不由衷的、被迫講出許多違心的話,這些年筆者已經見得太多了。

不管什麼問題,有沒有問題,我們最終都得按事實和科學來說話,對不對?

筆者按媒體報導的原文順序來逐段批駁。

【高鐵提速目前不具備技術條件,「這就像運動員,長時間超負荷運動,肯定活不長!」】

是提速還是達速?高鐵降速已經5年了,被很多人當成了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的事情。誰知從十多年前的籌備期開始,無論車輛還是線路,都是按350時速設計的。而且無論是線路曲線半徑還是機車功率,都留了10%-20%的餘量。也就是達到了385~420公裡。這都是驗收試驗證明了的。

【根據媒體報導,當高鐵創下486.1公裡時速紀錄的同時,試驗列車幾乎所有的軸承都要更換。】

胡說八道。

【王夢恕認為,機車速度保持在額定速度的80%是最理想的,「設計時的額定速度為350公裡,】

設計時的運營速度的確是350公裡,設計者們不會想到餘量問題麼?成千上萬車輛、建設方面專家付出的努力就被你抹殺了麼?

【目前沒有一個機車的時速跑到350公裡,時速310公裡的都沒有。最快也就跑302公裡左右,時速320公裡的速度有些司機都不會跑,因為他擔心出問題。」】

首先說,高鐵是動車組,不是機車。不知道是王的口誤還是記者記錯。先別說外國,按中國高鐵來說,即使在目前,350高鐵建成驗收試驗都是要按385來的。怎麼沒有?

至於運營部分,現在鐵道部/中鐵高層命令降速,當然沒有了。

「時速310公裡的都沒有。最快也就跑302公裡左右,」廢話,運監系統設在了310公裡,自然沒有了。

「時速320公裡的速度有些司機都不會跑,因為他擔心出問題。」廢話,如果司機誰突破310,運監系統就立刻自動報警,強制降速,回去後司機下崗!不就是制度約束麼?你這唬弄誰呢。

【王夢恕說:「中國現在的高鐵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了,全世界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高鐵運行時速是350公裡。」】

的確目前沒有350.但是歐洲幾條新開通的高鐵,運行速度達到了320公裡、330公裡。雖然比不上中國高鐵曾經達到的350,但已經超越了你現在的300。而且,350、乃至擬議的俄羅斯用中國技術的400高鐵,國外都有在設計和施工。

中國現在的高鐵技術已經是世界落後了!

【「如果長期按照時速300公裡滿載運行,兩個鋼軌的推力就會加大,鋼軌的間距差是正負2毫米,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就有可能車毀人亡。這就像運動員一樣,長時間超負荷運動就活不長嘛!」】

作為鐵路專家,不知道每日的道路檢修麼?高鐵凌晨不運行,全線停駛檢修線路,每天早上要先發一班確認車,定期還要有「黃醫生」道路檢測車。

你這嚇唬誰呢。

【目前高鐵的線路並不是運行時速350公裡的線路,拿北京到上海的線路來舉例,部分線路只能運行時速250公裡的機車,部分線路可以運行350公裡的機車,並不是全線都可以提速到350公裡。】

進出城市的路段的確是限速250,也該減速進站了。那麼可以達到350的那麼長一段郊外線路,為什麼不可以跑350?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提速容易,減速難。」王夢恕認為這可能是公眾不會考慮的問題。「提速提到很高,但是機車的減速距離也隨之增加了,等到把速度減下來機車運行的距離也拉長了,這也是在浪費時間嘛!」王夢恕稱,時速300公裡的機車剎車距離在15.7米左右,速度一旦提高,機車停站的時間就必然會拉長。】

時速300公裡的機車剎車距離在15.7米左右,我這個相信是記者把15.7公裡聽錯記錯了,王院士怎麼說都是鐵路中人,這種低級錯誤倒還不至於。

高速列車加減速區段長的問題,這的確沒錯。加速到350公裡時速的加速段可以長達20公裡左右,如果站間距50公裡,剛提到最高速度,又該減速了,滿速運行區段不長,意義不大,這是在經濟和技術上真正有影響的少數實質因素。

但是,現在中車集團已經拿出了功率更高更強勁的新一代高速列車,也就是「中國標準動車組」。通過提升功率已經把加速段壓縮到15公裡左右,已經可以實現50公裡站間距下的有意義運行。如果站間距100公裡以上,這就更有合適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目前高鐵300公裡的時速運行成本已經很高了,如果全面提速會在目前基礎上大大增加成本,如果沒有相關補貼,鐵總很有可能虧本運行。」】這是一個最大的、隱藏最深、最根本的謬論。

高鐵高速運行的確會增加一些電費支出,但是,但是,但是!

高鐵最大的成本在於一條鐵路幾百億、上千億的鐵路建設成本!也就是建設費用逐年折舊、還貸利息。

根據日本、法國的高鐵運營帳目,這一部分,佔到了高鐵運營成本的80%以上,剩下10%多一點,是車輛費用和人員檢修管理費用,均屬固定開支。電費在其中所佔的比例,不過7%!

就是電費按空氣阻力的比例增加50%(實際還沒有),總成本的增加不過3%!

還有,當年高鐵從350降速到300,票價下降了50%了麼?下降了多少可以自己去查,那就是如上所說的,微小的幅度。

【從安全角度來講,他認為還要降一點速度,「安全問題容不得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車毀人亡。」有些言論是違背技術條件的,有些要求是無理的要求,有些人的言論是在幫忙還是在搗亂?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飛機去!不能亂提意見。」】

中國高鐵從一開始到現在,設計的線路速度目標一直是350公裡,從2009年底武廣高鐵,到2011年中京滬高鐵開通,一直按額定的350時速運行。

京滬高鐵運行的頭一個月,也是350時速。恰恰是鐵道部管理者決定京滬高鐵降速運營之後,才出了723特大事故!從根本上來說,為什麼諸多真正懂鐵路的人,包括習總書記都在關心、呼籲高鐵恢復350時速運行?單純就為了追求一個數字好看?為了追求速度快感?那麼,好。

由於各種複雜的因素,筆者幾乎沒有對鐵路事務公開發言過。

很多人說唐駁虎是空難和航空專家,但其實這只是筆者學習和研究的一個領域,更像是「一份工作」而已。

筆者對鐵路更有投入的感情,從技術、運營到文化,對於中國高鐵,在絕大部分人甚至絕大部分媒體都一無所知的十幾年前的籌建準備期,筆者就和少數幾位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朋友,投入巨大的熱情、精力去跟蹤、分析。

對中國高鐵無論技術、設計、規劃、施工、管理、運營上的各種技術與非技術因素和來龍去脈,都非常清楚。

現在,筆者再也不能按捺長期壓抑和巨大的憤怒,提筆以正視聽。

有人會問,你在噴院士?這不是外行抨擊內行專家麼?

王夢恕院士的確是鐵路建設隧道方面的專家(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但在鐵路車輛、運營管理上卻並非專家。

而且,即使是專家,受限於體制身份,很多時候會言不由衷的、被迫講出許多違心的話,這些年筆者已經見得太多了。

不管什麼問題,有沒有問題,我們最終都得按事實和科學來說話,對不對?

筆者按媒體報導的原文順序來逐段批駁。

【高鐵提速目前不具備技術條件,「這就像運動員,長時間超負荷運動,肯定活不長!」】

是提速還是達速?高鐵降速已經5年了,被很多人當成了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的事情。誰知從十多年前的籌備期開始,無論車輛還是線路,都是按350時速設計的。

而且無論是線路曲線半徑還是機車功率,都留了10%-20%的餘量。也就是達到了385~420公裡。這都是驗收試驗證明了的。

【根據媒體報導,當高鐵創下486.1公裡時速紀錄的同時,試驗列車幾乎所有的軸承都要更換。】

胡說八道。

【王夢恕認為,機車速度保持在額定速度的80%是最理想的,「設計時的額定速度為350公裡,】

設計時的運營速度的確是350公裡,設計者們不會想到餘量問題麼?成千上萬車輛、建設方面專家付出的努力就被你抹殺了麼?

【目前沒有一個機車的時速跑到350公裡,時速310公裡的都沒有。最快也就跑302公裡左右,時速320公裡的速度有些司機都不會跑,因為他擔心出問題。」】

首先說,高鐵是動車組,不是機車。不知道是王的口誤還是記者記錯。先別說外國,按中國高鐵來說,即使在目前,350高鐵建成驗收試驗都是要按385來的。怎麼沒有?

至於運營部分,現在鐵道部/中鐵高層命令降速,當然沒有了。

「時速310公裡的都沒有。最快也就跑302公裡左右,」廢話,運監系統設在了310公裡,自然沒有了。

「時速320公裡的速度有些司機都不會跑,因為他擔心出問題。」廢話,如果司機誰突破310,運監系統就立刻自動報警,強制降速,回去後司機下崗!不就是制度約束麼?

你這唬弄誰呢。

【王夢恕說:「中國現在的高鐵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了,全世界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高鐵運行時速是350公裡。」】

的確目前沒有350.但是歐洲幾條新開通的高鐵,運行速度達到了320公裡、330公裡。雖然比不上中國高鐵曾經達到的350,但已經超越了你現在的300。而且,350、乃至擬議的俄羅斯用中國技術的400高鐵,國外都有在設計和施工。

中國現在的高鐵技術已經是世界落後了!

【「如果長期按照時速300公裡滿載運行,兩個鋼軌的推力就會加大,鋼軌的間距差是正負2毫米,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就有可能車毀人亡。這就像運動員一樣,長時間超負荷運動就活不長嘛!」】

作為鐵路專家,不知道每日的道路檢修麼?高鐵凌晨不運行,全線停駛檢修線路,每天早上要先發一班確認車,定期還要有「黃醫生」道路檢測車。

你這嚇唬誰呢。

【目前高鐵的線路並不是運行時速350公裡的線路,拿北京到上海的線路來舉例,部分線路只能運行時速250公裡的機車,部分線路可以運行350公裡的機車,並不是全線都可以提速到350公裡。】

進出城市的路段的確是限速250,也該減速進站了。那麼可以達到350的那麼長一段郊外線路,為什麼不可以跑350?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提速容易,減速難。」王夢恕認為這可能是公眾不會考慮的問題。「提速提到很高,但是機車的減速距離也隨之增加了,等到把速度減下來機車運行的距離也拉長了,這也是在浪費時間嘛!」王夢恕稱,時速300公裡的機車剎車距離在15.7米左右,速度一旦提高,機車停站的時間就必然會拉長。】

時速300公裡的機車剎車距離在15.7米左右,我這個相信是記者把15.7公裡聽錯記錯了,王院士怎麼說都是鐵路中人,這種低級錯誤倒還不至於。

高速列車加減速區段長的問題,這的確沒錯。加速到350公裡時速的加速段可以長達20公裡左右,如果站間距50公裡,剛提到最高速度,又該減速了,滿速運行區段不長,意義不大,這是在經濟和技術上真正有影響的少數實質因素。

但是,現在中車集團已經拿出了功率更高更強勁的新一代高速列車,也就是「中國標準動車組」。通過提升功率已經把加速段壓縮到15公裡左右,已經可以實現50公裡站間距下的有意義運行。如果站間距100公裡以上,這就更有合適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目前高鐵300公裡的時速運行成本已經很高了,如果全面提速會在目前基礎上大大增加成本,如果沒有相關補貼,鐵總很有可能虧本運行。」】

這是一個最大的、隱藏最深、最根本的謬論。

高鐵高速運行的確會增加一些電費支出,但是,但是,但是!

高鐵最大的成本在於一條鐵路幾百億、上千億的鐵路建設成本!也就是建設費用逐年折舊、還貸利息。

根據日本、法國的高鐵運營帳目,這一部分,佔到了高鐵運營成本的80%以上,剩下10%多一點,是車輛費用和人員檢修管理費用,均屬固定開支。電費在其中所佔的比例,不過7%!

就是電費按空氣阻力的比例增加50%(實際還沒有),總成本的增加不過3%!

還有,當年高鐵從350降速到300,票價下降了50%了麼?下降了多少可以自己去查,那就是如上所說的,微小的幅度。

【從安全角度來講,他認為還要降一點速度,「安全問題容不得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車毀人亡。」有些言論是違背技術條件的,有些要求是無理的要求,有些人的言論是在幫忙還是在搗亂?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飛機去!不能亂提意見。」】

中國高鐵從一開始到現在,設計的線路速度目標一直是350公裡,從2009年底武廣高鐵,到2011年中京滬高鐵開通,一直按額定的350時速運行。

京滬高鐵運行的頭一個月,也是350時速。恰恰是鐵道部管理者決定京滬高鐵降速運營之後,才出了723特大事故!

當然,723事故發生在溫州的沿海250鐵路上,根本原因也是當時因鐵道部為降低雷雨季節晚點的不滿,要求基層千方百計趕點追求準點率運營的思路最終導致的,最終在調度上出現了失誤。

723事故的事發速度不過100公裡,這和高鐵有什麼關係?

鐵路安全的根本在於調度和信號系統,這方面出了錯,怎麼都攔不了。時速超過160以上,相撞難有倖存者。難道我們就不要高鐵了?時速300條件下失事,與時速350下失事,會有本質區別麼?毛都沒有!

【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飛機去!不能亂提意見。」】

這是鐵路專家該說的話麼?

鐵路是技術運營高度綜合複雜的體系,不是看似的那麼簡單。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又有細節技術的支撐,才能看得清。

當然,如果要把這些信息都掰開揉碎,徹徹底底講清楚,那就是一本書的厚度。本文只能用最簡單最直觀最通俗的辦法來寫,但背後的技術支撐都是過硬的,而不是胡說八道的。

關於降速/提速很多更複雜的非技術因素,筆者不便在本文中描述。

總結:中國高鐵降速運營是巨大的浪費

從根本上來說,為什麼諸多真正懂鐵路的人,包括習總書記都在關心、呼籲高鐵恢復350時速運行?單純就為了追求一個數字好看?為了追求速度快感?

錯!因為時速300不能滿足社會經濟要求。

核心問題:北京-上海這種典型的1300公裡左右距離,要跑進4個小時。才能對航空真正佔有優勢,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總體效益優化提升。

現在北京-上海最快需要近5個小時,加上兩頭去火車站的1-2小時時間,總用時長達6、7小時,一個白天大部分都搭進去了,我還不如去做夕發朝至的臥鋪車呢,不佔時間,更舒服!

高鐵有節能上的諸多好處,但需要乘客願意搭乘才能體現出來。

現在的高鐵速度,對商務乘客高鐵日常運營最重要的乘客群體,也是出產創造社會價值的主流群體不友好。

導致很多人為追求速度還是去搭乘航空,但是航空管制、天氣晚點,也沒真正節約時間。

中國高鐵的本來目的,是讓中國的幾個主要經濟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城市群、成渝能夠便捷、快速、大運量、節能的連接起來。

現在漫長的白天運營時間,還不如夕發朝至的臥鋪,社會效益好麼?

從鐵路方面,降速也並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因為車底周轉時間變長了!約7%電費的「節約」,替代不了車輛運行時間變長,需要增多更多車輛投入運營,在約10%車輛費用上的投資增加!

投入幾萬億巨資修建的高速鐵路網,不能實現應有的價值,這不是巨大的浪費是什麼?

最後,筆者實際上不是在抨擊王院士,而是在抨擊某些強迫借王院士之口放話的人。

只要你再翻幾年前的文章,你就會發現王院士當時喊的是跑350毫無問題。

當中出了什麼問題?你懂的。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唐駁虎而且無論是線路曲線半徑還是機車功率,都留了10%-20%的餘量。也就是達到了385~420公裡。這都是驗收試驗證明了的。

【根據媒體報導,當高鐵創下486.1公裡時速紀錄的同時,試驗列車幾乎所有的軸承都要更換。】

胡說八道。

【王夢恕認為,機車速度保持在額定速度的80%是最理想的,「設計時的額定速度為350公裡,】

設計時的運營速度的確是350公裡,設計者們不會想到餘量問題麼?成千上萬車輛、建設方面專家付出的努力就被你抹殺了麼?

【目前沒有一個機車的時速跑到350公裡,時速310公裡的都沒有。最快也就跑302公裡左右,時速320公裡的速度有些司機都不會跑,因為他擔心出問題。」】

首先說,高鐵是動車組,不是機車。不知道是王的口誤還是記者記錯。先別說外國,按中國高鐵來說,即使在目前,350高鐵建成驗收試驗都是要按385來的。怎麼沒有?

至於運營部分,現在鐵道部/中鐵高層命令降速,當然沒有了。

「時速310公裡的都沒有。最快也就跑302公裡左右,」廢話,運監系統設在了310公裡,自然沒有了。

「時速320公裡的速度有些司機都不會跑,因為他擔心出問題。」廢話,如果司機誰突破310,運監系統就立刻自動報警,強制降速,回去後司機下崗!不就是制度約束麼?

你這唬弄誰呢。

【王夢恕說:「中國現在的高鐵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了,全世界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高鐵運行時速是350公裡。」】

的確目前沒有350.但是歐洲幾條新開通的高鐵,運行速度達到了320公裡、330公裡。雖然比不上中國高鐵曾經達到的350,但已經超越了你現在的300。而且,350、乃至擬議的俄羅斯用中國技術的400高鐵,國外都有在設計和施工。

中國現在的高鐵技術已經是世界落後了!

【「如果長期按照時速300公裡滿載運行,兩個鋼軌的推力就會加大,鋼軌的間距差是正負2毫米,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就有可能車毀人亡。這就像運動員一樣,長時間超負荷運動就活不長嘛!」】

作為鐵路專家,不知道每日的道路檢修麼?高鐵凌晨不運行,全線停駛檢修線路,每天早上要先發一班確認車,定期還要有「黃醫生」道路檢測車。

你這嚇唬誰呢。

【目前高鐵的線路並不是運行時速350公裡的線路,拿北京到上海的線路來舉例,部分線路只能運行時速250公裡的機車,部分線路可以運行350公裡的機車,並不是全線都可以提速到350公裡。】

進出城市的路段的確是限速250,也該減速進站了。那麼可以達到350的那麼長一段郊外線路,為什麼不可以跑350?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提速容易,減速難。」王夢恕認為這可能是公眾不會考慮的問題。「提速提到很高,但是機車的減速距離也隨之增加了,等到把速度減下來機車運行的距離也拉長了,這也是在浪費時間嘛!」王夢恕稱,時速300公裡的機車剎車距離在15.7米左右,速度一旦提高,機車停站的時間就必然會拉長。】

時速300公裡的機車剎車距離在15.7米左右,我這個相信是記者把15.7公裡聽錯記錯了,王院士怎麼說都是鐵路中人,這種低級錯誤倒還不至於。

高速列車加減速區段長的問題,這的確沒錯。加速到350公裡時速的加速段可以長達20公裡左右,如果站間距50公裡,剛提到最高速度,又該減速了,滿速運行區段不長,意義不大,這是在經濟和技術上真正有影響的少數實質因素。

但是,現在中車集團已經拿出了功率更高更強勁的新一代高速列車,也就是「中國標準動車組」。通過提升功率已經把加速段壓縮到15公裡左右,已經可以實現50公裡站間距下的有意義運行。如果站間距100公裡以上,這就更有合適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目前高鐵300公裡的時速運行成本已經很高了,如果全面提速會在目前基礎上大大增加成本,如果沒有相關補貼,鐵總很有可能虧本運行。」】

這是一個最大的、隱藏最深、最根本的謬論。

高鐵高速運行的確會增加一些電費支出,但是,但是,但是!

高鐵最大的成本在於一條鐵路幾百億、上千億的鐵路建設成本!也就是建設費用逐年折舊、還貸利息。

根據日本、法國的高鐵運營帳目,這一部分,佔到了高鐵運營成本的80%以上,剩下10%多一點,是車輛費用和人員檢修管理費用,均屬固定開支。電費在其中所佔的比例,不過7%!

就是電費按空氣阻力的比例增加50%(實際還沒有),總成本的增加不過3%!

還有,當年高鐵從350降速到300,票價下降了50%了麼?下降了多少可以自己去查,那就是如上所說的,微小的幅度。

【從安全角度來講,他認為還要降一點速度,「安全問題容不得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車毀人亡。」有些言論是違背技術條件的,有些要求是無理的要求,有些人的言論是在幫忙還是在搗亂?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飛機去!不能亂提意見。」】

中國高鐵從一開始到現在,設計的線路速度目標一直是350公裡,從2009年底武廣高鐵,到2011年中京滬高鐵開通,一直按額定的350時速運行。

京滬高鐵運行的頭一個月,也是350時速。恰恰是鐵道部管理者決定京滬高鐵降速運營之後,才出了723特大事故!

當然,723事故發生在溫州的沿海250鐵路上,根本原因也是當時因鐵道部為降低雷雨季節晚點的不滿,要求基層千方百計趕點追求準點率運營的思路最終導致的,最終在調度上出現了失誤。

723事故的事發速度不過100公裡,這和高鐵有什麼關係?

鐵路安全的根本在於調度和信號系統,這方面出了錯,怎麼都攔不了。時速超過160以上,相撞難有倖存者。難道我們就不要高鐵了?時速300條件下失事,與時速350下失事,會有本質區別麼?毛都沒有!

【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飛機去!不能亂提意見。」】

這是鐵路專家該說的話麼?

鐵路是技術運營高度綜合複雜的體系,不是看似的那麼簡單。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又有細節技術的支撐,才能看得清。

當然,如果要把這些信息都掰開揉碎,徹徹底底講清楚,那就是一本書的厚度。本文只能用最簡單最直觀最通俗的辦法來寫,但背後的技術支撐都是過硬的,而不是胡說八道的。

關於降速/提速很多更複雜的非技術因素,筆者不便在本文中描述。

總結:中國高鐵降速運營是巨大的浪費

從根本上來說,為什麼諸多真正懂鐵路的人,包括習總書記都在關心、呼籲高鐵恢復350時速運行?單純就為了追求一個數字好看?為了追求速度快感?

錯!因為時速300不能滿足社會經濟要求。

核心問題:北京-上海這種典型的1300公裡左右距離,要跑進4個小時。才能對航空真正佔有優勢,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總體效益優化提升。

現在北京-上海最快需要近5個小時,加上兩頭去火車站的1-2小時時間,總用時長達6、7小時,一個白天大部分都搭進去了,我還不如去做夕發朝至的臥鋪車呢,不佔時間,更舒服!

高鐵有節能上的諸多好處,但需要乘客願意搭乘才能體現出來。

現在的高鐵速度,對商務乘客高鐵日常運營最重要的乘客群體,也是出產創造社會價值的主流群體不友好。

導致很多人為追求速度還是去搭乘航空,但是航空管制、天氣晚點,也沒真正節約時間。

中國高鐵的本來目的,是讓中國的幾個主要經濟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城市群、成渝能夠便捷、快速、大運量、節能的連接起來。

現在漫長的白天運營時間,還不如夕發朝至的臥鋪,社會效益好麼?

從鐵路方面,降速也並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因為車底周轉時間變長了!約7%電費的「節約」,替代不了車輛運行時間變長,需要增多更多車輛投入運營,在約10%車輛費用上的投資增加!

投入幾萬億巨資修建的高速鐵路網,不能實現應有的價值,這不是巨大的浪費是什麼?

最後,筆者實際上不是在抨擊王院士,而是在抨擊某些強迫借王院士之口放話的人。

只要你再翻幾年前的文章,你就會發現王院士當時喊的是跑350毫無問題。

當中出了什麼問題?你懂的。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唐駁虎你這唬弄誰呢。

【王夢恕說:「中國現在的高鐵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了,全世界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高鐵運行時速是350公裡。」】

的確目前沒有350.但是歐洲幾條新開通的高鐵,運行速度達到了320公裡、330公裡。雖然比不上中國高鐵曾經達到的350,但已經超越了你現在的300。而且,350、乃至擬議的俄羅斯用中國技術的400高鐵,國外都有在設計和施工。

中國現在的高鐵技術已經是世界落後了!

【「如果長期按照時速300公裡滿載運行,兩個鋼軌的推力就會加大,鋼軌的間距差是正負2毫米,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就有可能車毀人亡。這就像運動員一樣,長時間超負荷運動就活不長嘛!」】

作為鐵路專家,不知道每日的道路檢修麼?高鐵凌晨不運行,全線停駛檢修線路,每天早上要先發一班確認車,定期還要有「黃醫生」道路檢測車。

你這嚇唬誰呢。

【目前高鐵的線路並不是運行時速350公裡的線路,拿北京到上海的線路來舉例,部分線路只能運行時速250公裡的機車,部分線路可以運行350公裡的機車,並不是全線都可以提速到350公裡。】

進出城市的路段的確是限速250,也該減速進站了。那麼可以達到350的那麼長一段郊外線路,為什麼不可以跑350?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提速容易,減速難。」王夢恕認為這可能是公眾不會考慮的問題。「提速提到很高,但是機車的減速距離也隨之增加了,等到把速度減下來機車運行的距離也拉長了,這也是在浪費時間嘛!」王夢恕稱,時速300公裡的機車剎車距離在15.7米左右,速度一旦提高,機車停站的時間就必然會拉長。】

時速300公裡的機車剎車距離在15.7米左右,我這個相信是記者把15.7公裡聽錯記錯了,王院士怎麼說都是鐵路中人,這種低級錯誤倒還不至於。

高速列車加減速區段長的問題,這的確沒錯。加速到350公裡時速的加速段可以長達20公裡左右,如果站間距50公裡,剛提到最高速度,又該減速了,滿速運行區段不長,意義不大,這是在經濟和技術上真正有影響的少數實質因素。

但是,現在中車集團已經拿出了功率更高更強勁的新一代高速列車,也就是「中國標準動車組」。通過提升功率已經把加速段壓縮到15公裡左右,已經可以實現50公裡站間距下的有意義運行。如果站間距100公裡以上,這就更有合適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目前高鐵300公裡的時速運行成本已經很高了,如果全面提速會在目前基礎上大大增加成本,如果沒有相關補貼,鐵總很有可能虧本運行。」】

這是一個最大的、隱藏最深、最根本的謬論。

高鐵高速運行的確會增加一些電費支出,但是,但是,但是!

高鐵最大的成本在於一條鐵路幾百億、上千億的鐵路建設成本!也就是建設費用逐年折舊、還貸利息。

根據日本、法國的高鐵運營帳目,這一部分,佔到了高鐵運營成本的80%以上,剩下10%多一點,是車輛費用和人員檢修管理費用,均屬固定開支。電費在其中所佔的比例,不過7%!

就是電費按空氣阻力的比例增加50%(實際還沒有),總成本的增加不過3%!

還有,當年高鐵從350降速到300,票價下降了50%了麼?下降了多少可以自己去查,那就是如上所說的,微小的幅度。

【從安全角度來講,他認為還要降一點速度,「安全問題容不得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車毀人亡。」有些言論是違背技術條件的,有些要求是無理的要求,有些人的言論是在幫忙還是在搗亂?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飛機去!不能亂提意見。」】

中國高鐵從一開始到現在,設計的線路速度目標一直是350公裡,從2009年底武廣高鐵,到2011年中京滬高鐵開通,一直按額定的350時速運行。

京滬高鐵運行的頭一個月,也是350時速。恰恰是鐵道部管理者決定京滬高鐵降速運營之後,才出了723特大事故!

當然,723事故發生在溫州的沿海250鐵路上,根本原因也是當時因鐵道部為降低雷雨季節晚點的不滿,要求基層千方百計趕點追求準點率運營的思路最終導致的,最終在調度上出現了失誤。

723事故的事發速度不過100公裡,這和高鐵有什麼關係?

鐵路安全的根本在於調度和信號系統,這方面出了錯,怎麼都攔不了。時速超過160以上,相撞難有倖存者。難道我們就不要高鐵了?時速300條件下失事,與時速350下失事,會有本質區別麼?毛都沒有!

【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飛機去!不能亂提意見。」】

這是鐵路專家該說的話麼?

鐵路是技術運營高度綜合複雜的體系,不是看似的那麼簡單。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又有細節技術的支撐,才能看得清。

當然,如果要把這些信息都掰開揉碎,徹徹底底講清楚,那就是一本書的厚度。本文只能用最簡單最直觀最通俗的辦法來寫,但背後的技術支撐都是過硬的,而不是胡說八道的。

關於降速/提速很多更複雜的非技術因素,筆者不便在本文中描述。

總結:中國高鐵降速運營是巨大的浪費

從根本上來說,為什麼諸多真正懂鐵路的人,包括習總書記都在關心、呼籲高鐵恢復350時速運行?單純就為了追求一個數字好看?為了追求速度快感?

錯!因為時速300不能滿足社會經濟要求。

核心問題:北京-上海這種典型的1300公裡左右距離,要跑進4個小時。才能對航空真正佔有優勢,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總體效益優化提升。

現在北京-上海最快需要近5個小時,加上兩頭去火車站的1-2小時時間,總用時長達6、7小時,一個白天大部分都搭進去了,我還不如去做夕發朝至的臥鋪車呢,不佔時間,更舒服!

高鐵有節能上的諸多好處,但需要乘客願意搭乘才能體現出來。

現在的高鐵速度,對商務乘客高鐵日常運營最重要的乘客群體,也是出產創造社會價值的主流群體不友好。

導致很多人為追求速度還是去搭乘航空,但是航空管制、天氣晚點,也沒真正節約時間。

中國高鐵的本來目的,是讓中國的幾個主要經濟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城市群、成渝能夠便捷、快速、大運量、節能的連接起來。

現在漫長的白天運營時間,還不如夕發朝至的臥鋪,社會效益好麼?

從鐵路方面,降速也並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因為車底周轉時間變長了!約7%電費的「節約」,替代不了車輛運行時間變長,需要增多更多車輛投入運營,在約10%車輛費用上的投資增加!

投入幾萬億巨資修建的高速鐵路網,不能實現應有的價值,這不是巨大的浪費是什麼?

最後,筆者實際上不是在抨擊王院士,而是在抨擊某些強迫借王院士之口放話的人。

只要你再翻幾年前的文章,你就會發現王院士當時喊的是跑350毫無問題。

當中出了什麼問題?你懂的。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唐駁虎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提速容易,減速難。」王夢恕認為這可能是公眾不會考慮的問題。「提速提到很高,但是機車的減速距離也隨之增加了,等到把速度減下來機車運行的距離也拉長了,這也是在浪費時間嘛!」王夢恕稱,時速300公裡的機車剎車距離在15.7米左右,速度一旦提高,機車停站的時間就必然會拉長。】

時速300公裡的機車剎車距離在15.7米左右,我這個相信是記者把15.7公裡聽錯記錯了,王院士怎麼說都是鐵路中人,這種低級錯誤倒還不至於。

高速列車加減速區段長的問題,這的確沒錯。加速到350公裡時速的加速段可以長達20公裡左右,如果站間距50公裡,剛提到最高速度,又該減速了,滿速運行區段不長,意義不大,這是在經濟和技術上真正有影響的少數實質因素。

但是,現在中車集團已經拿出了功率更高更強勁的新一代高速列車,也就是「中國標準動車組」。通過提升功率已經把加速段壓縮到15公裡左右,已經可以實現50公裡站間距下的有意義運行。如果站間距100公裡以上,這就更有合適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目前高鐵300公裡的時速運行成本已經很高了,如果全面提速會在目前基礎上大大增加成本,如果沒有相關補貼,鐵總很有可能虧本運行。」】

這是一個最大的、隱藏最深、最根本的謬論。

高鐵高速運行的確會增加一些電費支出,但是,但是,但是!

高鐵最大的成本在於一條鐵路幾百億、上千億的鐵路建設成本!也就是建設費用逐年折舊、還貸利息。

根據日本、法國的高鐵運營帳目,這一部分,佔到了高鐵運營成本的80%以上,剩下10%多一點,是車輛費用和人員檢修管理費用,均屬固定開支。電費在其中所佔的比例,不過7%!

就是電費按空氣阻力的比例增加50%(實際還沒有),總成本的增加不過3%!

還有,當年高鐵從350降速到300,票價下降了50%了麼?下降了多少可以自己去查,那就是如上所說的,微小的幅度。

【從安全角度來講,他認為還要降一點速度,「安全問題容不得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車毀人亡。」有些言論是違背技術條件的,有些要求是無理的要求,有些人的言論是在幫忙還是在搗亂?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飛機去!不能亂提意見。」】

中國高鐵從一開始到現在,設計的線路速度目標一直是350公裡,從2009年底武廣高鐵,到2011年中京滬高鐵開通,一直按額定的350時速運行。

京滬高鐵運行的頭一個月,也是350時速。恰恰是鐵道部管理者決定京滬高鐵降速運營之後,才出了723特大事故!

當然,723事故發生在溫州的沿海250鐵路上,根本原因也是當時因鐵道部為降低雷雨季節晚點的不滿,要求基層千方百計趕點追求準點率運營的思路最終導致的,最終在調度上出現了失誤。

723事故的事發速度不過100公裡,這和高鐵有什麼關係?

鐵路安全的根本在於調度和信號系統,這方面出了錯,怎麼都攔不了。時速超過160以上,相撞難有倖存者。難道我們就不要高鐵了?時速300條件下失事,與時速350下失事,會有本質區別麼?毛都沒有!

【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飛機去!不能亂提意見。」】

這是鐵路專家該說的話麼?

鐵路是技術運營高度綜合複雜的體系,不是看似的那麼簡單。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又有細節技術的支撐,才能看得清。

當然,如果要把這些信息都掰開揉碎,徹徹底底講清楚,那就是一本書的厚度。本文只能用最簡單最直觀最通俗的辦法來寫,但背後的技術支撐都是過硬的,而不是胡說八道的。

關於降速/提速很多更複雜的非技術因素,筆者不便在本文中描述。

總結:中國高鐵降速運營是巨大的浪費

從根本上來說,為什麼諸多真正懂鐵路的人,包括習總書記都在關心、呼籲高鐵恢復350時速運行?單純就為了追求一個數字好看?為了追求速度快感?

錯!因為時速300不能滿足社會經濟要求。

核心問題:北京-上海這種典型的1300公裡左右距離,要跑進4個小時。才能對航空真正佔有優勢,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總體效益優化提升。

現在北京-上海最快需要近5個小時,加上兩頭去火車站的1-2小時時間,總用時長達6、7小時,一個白天大部分都搭進去了,我還不如去做夕發朝至的臥鋪車呢,不佔時間,更舒服!

高鐵有節能上的諸多好處,但需要乘客願意搭乘才能體現出來。

現在的高鐵速度,對商務乘客高鐵日常運營最重要的乘客群體,也是出產創造社會價值的主流群體不友好。

導致很多人為追求速度還是去搭乘航空,但是航空管制、天氣晚點,也沒真正節約時間。

中國高鐵的本來目的,是讓中國的幾個主要經濟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城市群、成渝能夠便捷、快速、大運量、節能的連接起來。

現在漫長的白天運營時間,還不如夕發朝至的臥鋪,社會效益好麼?

從鐵路方面,降速也並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因為車底周轉時間變長了!約7%電費的「節約」,替代不了車輛運行時間變長,需要增多更多車輛投入運營,在約10%車輛費用上的投資增加!

投入幾萬億巨資修建的高速鐵路網,不能實現應有的價值,這不是巨大的浪費是什麼?

最後,筆者實際上不是在抨擊王院士,而是在抨擊某些強迫借王院士之口放話的人。

只要你再翻幾年前的文章,你就會發現王院士當時喊的是跑350毫無問題。

當中出了什麼問題?你懂的。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唐駁虎這是一個最大的、隱藏最深、最根本的謬論。

高鐵高速運行的確會增加一些電費支出,但是,但是,但是!

高鐵最大的成本在於一條鐵路幾百億、上千億的鐵路建設成本!也就是建設費用逐年折舊、還貸利息。

根據日本、法國的高鐵運營帳目,這一部分,佔到了高鐵運營成本的80%以上,剩下10%多一點,是車輛費用和人員檢修管理費用,均屬固定開支。電費在其中所佔的比例,不過7%!

就是電費按空氣阻力的比例增加50%(實際還沒有),總成本的增加不過3%!

還有,當年高鐵從350降速到300,票價下降了50%了麼?下降了多少可以自己去查,那就是如上所說的,微小的幅度。

【從安全角度來講,他認為還要降一點速度,「安全問題容不得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車毀人亡。」有些言論是違背技術條件的,有些要求是無理的要求,有些人的言論是在幫忙還是在搗亂?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飛機去!不能亂提意見。」】

中國高鐵從一開始到現在,設計的線路速度目標一直是350公裡,從2009年底武廣高鐵,到2011年中京滬高鐵開通,一直按額定的350時速運行。

京滬高鐵運行的頭一個月,也是350時速。恰恰是鐵道部管理者決定京滬高鐵降速運營之後,才出了723特大事故!

當然,723事故發生在溫州的沿海250鐵路上,根本原因也是當時因鐵道部為降低雷雨季節晚點的不滿,要求基層千方百計趕點追求準點率運營的思路最終導致的,最終在調度上出現了失誤。

723事故的事發速度不過100公裡,這和高鐵有什麼關係?

鐵路安全的根本在於調度和信號系統,這方面出了錯,怎麼都攔不了。時速超過160以上,相撞難有倖存者。難道我們就不要高鐵了?時速300條件下失事,與時速350下失事,會有本質區別麼?毛都沒有!

【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飛機去!不能亂提意見。」】

這是鐵路專家該說的話麼?

鐵路是技術運營高度綜合複雜的體系,不是看似的那麼簡單。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又有細節技術的支撐,才能看得清。

當然,如果要把這些信息都掰開揉碎,徹徹底底講清楚,那就是一本書的厚度。本文只能用最簡單最直觀最通俗的辦法來寫,但背後的技術支撐都是過硬的,而不是胡說八道的。

關於降速/提速很多更複雜的非技術因素,筆者不便在本文中描述。

總結:中國高鐵降速運營是巨大的浪費

從根本上來說,為什麼諸多真正懂鐵路的人,包括習總書記都在關心、呼籲高鐵恢復350時速運行?單純就為了追求一個數字好看?為了追求速度快感?

錯!因為時速300不能滿足社會經濟要求。

核心問題:北京-上海這種典型的1300公裡左右距離,要跑進4個小時。才能對航空真正佔有優勢,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總體效益優化提升。

現在北京-上海最快需要近5個小時,加上兩頭去火車站的1-2小時時間,總用時長達6、7小時,一個白天大部分都搭進去了,我還不如去做夕發朝至的臥鋪車呢,不佔時間,更舒服!

高鐵有節能上的諸多好處,但需要乘客願意搭乘才能體現出來。

現在的高鐵速度,對商務乘客高鐵日常運營最重要的乘客群體,也是出產創造社會價值的主流群體不友好。

導致很多人為追求速度還是去搭乘航空,但是航空管制、天氣晚點,也沒真正節約時間。

中國高鐵的本來目的,是讓中國的幾個主要經濟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城市群、成渝能夠便捷、快速、大運量、節能的連接起來。

現在漫長的白天運營時間,還不如夕發朝至的臥鋪,社會效益好麼?

從鐵路方面,降速也並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因為車底周轉時間變長了!約7%電費的「節約」,替代不了車輛運行時間變長,需要增多更多車輛投入運營,在約10%車輛費用上的投資增加!

投入幾萬億巨資修建的高速鐵路網,不能實現應有的價值,這不是巨大的浪費是什麼?

最後,筆者實際上不是在抨擊王院士,而是在抨擊某些強迫借王院士之口放話的人。

只要你再翻幾年前的文章,你就會發現王院士當時喊的是跑350毫無問題。

當中出了什麼問題?你懂的。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唐駁虎從根本上來說,為什麼諸多真正懂鐵路的人,包括習總書記都在關心、呼籲高鐵恢復350時速運行?單純就為了追求一個數字好看?為了追求速度快感?

錯!因為時速300不能滿足社會經濟要求。

核心問題:北京-上海這種典型的1300公裡左右距離,要跑進4個小時。才能對航空真正佔有優勢,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總體效益優化提升。

現在北京-上海最快需要近5個小時,加上兩頭去火車站的1-2小時時間,總用時長達6、7小時,一個白天大部分都搭進去了,我還不如去做夕發朝至的臥鋪車呢,不佔時間,更舒服!

高鐵有節能上的諸多好處,但需要乘客願意搭乘才能體現出來。

現在的高鐵速度,對商務乘客高鐵日常運營最重要的乘客群體,也是出產創造社會價值的主流群體不友好。

導致很多人為追求速度還是去搭乘航空,但是航空管制、天氣晚點,也沒真正節約時間。

中國高鐵的本來目的,是讓中國的幾個主要經濟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城市群、成渝能夠便捷、快速、大運量、節能的連接起來。

現在漫長的白天運營時間,還不如夕發朝至的臥鋪,社會效益好麼?

從鐵路方面,降速也並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因為車底周轉時間變長了!約7%電費的「節約」,替代不了車輛運行時間變長,需要增多更多車輛投入運營,在約10%車輛費用上的投資增加!

投入幾萬億巨資修建的高速鐵路網,不能實現應有的價值,這不是巨大的浪費是什麼?

最後,筆者實際上不是在抨擊王院士,而是在抨擊某些強迫借王院士之口放話的人。

只要你再翻幾年前的文章,你就會發現王院士當時喊的是跑350毫無問題。

當中出了什麼問題?你懂的。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唐駁虎

相關焦點

  • 剖析中國高鐵海外發展:建中國標準迫在眉睫
    在底牌已被亮出的情況下,中國高鐵企業能否再次中標成為輿論的焦點。專家認為,無論從造價、建設水平,還是工期、維護等各個方面,中國企業都優於其他競爭對手,再次中標的希望很大。中國高鐵作為中國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名片,經過合併重組後將具備更大優勢,在海外高鐵項目競爭中的勝算將大為提高。
  • 歲末年初又一位大師遠去 2018年以來已65位院士逝世
    清華大學微信公號介紹,蔣洪德院士1942年7月4日出生於湖南長沙,1965年獲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燃氣輪機專業學士學位,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先後在青島汽輪機廠、中國科學院和清華大學工作。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蔣洪德院士長期從事能源與動力領域的科研工作,在葉輪機械氣動熱力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 千億磁懸浮高鐵項目攪動市場,八字還沒一撇,鐮刀已割完了韭菜
    其中,最具科幻超前色彩的就是滬杭超級磁浮工程,將在上海與杭州之間建設磁懸浮超級高鐵,時速超過600公裡,是目前高鐵速度的2倍,總投資高達1000億元。這個消息如同在汽油裡扔進一根火把,資金開始迅速在二級市場瘋狂尋找標的進行炒作,最終就有了新築股份180度急轉彎的行情。磁懸浮的前景真有那麼美好嗎?為什麼浙江要堅持推進呢?
  • 石家莊-上海首次實現高鐵直達 7小時就到
    石家莊高鐵圈覆蓋大半個中國    自2009年的石太高鐵到2012年的京廣高鐵,再到2015年津保鐵路,位於高鐵「十字交叉路口」的石家莊,通過四通八達、不斷延伸的高鐵網絡,與國內大多數省會城市實現了快速直達。
  • [成語探源]「胡說八道」的來龍去脈
    最典型的如「胡說八道」。  胡說八道,也叫「胡說亂道」或「胡說白道」,是指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亂說、瞎說。即信口開河,不顧事實,隨心所欲,任意發揮,不計後果,張嘴「胡咧咧」。  在日常生活中,正派善良的人一句:「你別胡說八道!」即刻就把此類德性的人給「噎」回去了。許多文學作品中,也多見藉助「胡說八道」來刻畫人物性格,增加可讀性的。
  • 武漢「不甘落後」,再新添一條高鐵線,當地人笑呵呵迎新高鐵!
    武漢作為中國湖北省的省會城市,不僅是中國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特大城市,也是中國中部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因此隨著近年來武漢市的整體建設和發展,目前武漢市已經具有非常驚人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但是,說到武漢市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武漢極其完善的交通網絡建設,特別是武漢的鐵路網絡,但在武漢市依然完善自己的鐵路網絡的情況下,武漢將迎來新的高鐵線。
  • 舌尖上的院士·「養豬院士」印遇龍:陪豬寶寶比陪親人時間還多
    走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的辦公室,記者差點沒看見他——房間裡一摞摞堆放的書,幾乎把他「淹沒」了。對於怎麼養好豬,他腦袋裡裝的知識,比這些書還要多。  長期從事畜禽健康養殖與環境控制研究的印遇龍,現任畜禽養殖汙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 真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真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2021-01-16 2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只會胡說八道的雙子,天秤,射手,水瓶
     提示:點擊上方"同道大叔"↑微博互動與漫畫分享集中地聽過雙子,天秤,射手,水瓶東扯西聊之後你才會明白什麼叫做「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 邁入高鐵時代 江西「南大門」敞得更開
    人民網贛州12月30日電(艾鑫)疾馳的高鐵動車組停靠在嶄新的贛州西站。從省會南昌出發到贛州,最快旅行時間從原來4個多小時縮短至2個小時以內。12月26日,昌贛高鐵開通。在贛州市境內,設有贛州西站、贛縣北站、興國西站,恰如一份重磅的年終大禮,令老表們收穫滿滿、喜出望外。
  • 公廁免費手紙浪費驚人 如廁者每次使用長度平均1.6米
    然而,每個如廁者每次平均使用的捲筒紙長度達1.6米,這確實浪費驚人,也是公共管理不可承受之重。  看到靜安區的免費手紙被大肆浪費甚至被「蹭紙」,人們習慣把責任歸咎於「國人素質不高」、「缺乏公德心」。有這樣的反省自覺,如果還能躬身踐行,當然難能可貴,但也不能動輒全把板子都打在「素質」身上。我們常說日本人公共素質高,其實他們也同樣遭遇過「免費手紙難題」。
  • 李淼:不懼院士的身份地位,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人
    甚至一些原來是科學界比較有名的人,比如朱清時這樣具有院士身份的人,也可以在公開場合宣傳偽科學的荒謬言論。由於某些人具有院士這種層次的身份,他們一旦宣傳偽科學,是對社會影響很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惡劣,特別對世界觀沒有成熟的青少年具有很大蠱惑性的。
  • 胡說八道的八道什麼?六親不認的六親又是指哪六親?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人們會不經意之間的使用一些成語,比如,當一個人信口開河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說他胡說八道,而當一個人行事簡單粗暴,不顧及情分的時候,人們又會說他六親不認。可是,這胡說八道中的八道指的是什麼?六親不認中的六親指的又是什麼呢?在這背後,到底有哪些冷知識?
  • 「胡說八道」是哪八道?很多人都答錯了
    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體系,比如在漢語詞彙中特定的,長期沿用的一種固定短語——成語。短短數個字就可以將一句話描繪的精煉簡單,因為每一個成語,幾乎就是一個故事。當然其中最特殊的,就是數字成語了。
  • 比飛機還快的超級高鐵即將到來!人類的極限還有哪些?
    文 / 運營商暴瘋語自從馬斯克在 2013 年提出了 "超級高鐵"計劃,認為超級高鐵可以 1200 公裡/小時的超高速遠距離運送乘客,超級高鐵的概念成為了陸上交通的發展突破方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多個國家的公司和研究機構開展了相關領域的研究和試驗。
  • 新聞背景:院士制度源於歐洲 1948年產生首批院士
    >院士制度起源於歐洲。1993年10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在王大珩、師昌緒等學部委員的倡議下,成立了中國工程院。自1997年起,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同步進行每兩年一次的院士增選工作。1998年7月1日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實行「資深院士」制度,年滿80周歲的兩院院士將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或「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號。
  • 中國工程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公布!共增選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
    2019年,中國工程院開展了第14次院士增選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22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在新當選的75位工程院院士中,來自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0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9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9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9人,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8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7人,農業學部7人,醫藥衛生學部10人,工程管理學部6人。此外,還選舉產生來自挪威、美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9人。
  • 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學天文學有前途—新聞—科學網
    記者 孫磊 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