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春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打破了春節的祥和與喜慶
這是一次不期而遇的大考
更是一場必須勝利的戰役
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果斷處置、積極應對,團結帶領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夜以繼日、英勇奮戰、敢於犧牲、眾志成城,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場大戰大考中,交出了一份「硬核」的答卷。
同心戰「疫」
共築「銅牆鐵壁」
1月22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湖北省武漢市等多地區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裴偉東、市長張淑萍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要求各縣(市)區和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加強部門聯防聯控,把防控工作做實做細,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措手不及。
1月25日,大年初一,丹東迅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
1月26日,《丹東市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第1號)發布,採取應急性超常規防控舉措,實施最嚴格的防控措施,科學構建疫情防控體系,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絡,在全市打響了一場最大限度、最廣範圍、最快速度的阻擊戰。
1月26日
今天上午,丹東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第一次會議暨全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相關工作安排,聽取我市前一階段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匯報,科學研判、周密部署當前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應對舉措,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拿出硬措施,為切實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堅實基礎。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責任
各地各部門迅速從春節休假狀態切換到緊張的工作狀態,史上最嚴格的科學防控措施迅速「落地」:
1月27日
丹東積極應對
各部門全力以赴
湖北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來,丹東各縣(市)區、各相關單位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省和市委、市政府各項防控部署,克服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進一步強化防控責任、加大防控力度,本著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將各項防控措施抓實做細,織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向到位的疫情防控網絡,確保全地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發布全市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名單;
發布《致從武漢返(抵)丹東朋友的一封公開信》;
市民到公共場所必須佩戴口罩;
一律停止大型群眾性活動和企事業單位大型會議活動;
影劇院、娛樂場所非市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場所全面停止營業;
嚴禁規模性聚餐……
隨著一道道以超常規的社會隔離和靈活、人性化的社會管理措施以最快速度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體系不斷完善。
1月31日
今天下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總指揮裴偉東來到我市部分企業,深入生產一線,實地了解防疫物資生產供給保障情況,感謝企業和員工為全市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的積極貢獻。市領導於兵、張睿參加走訪調研。
1月31日
今天下午,我市召開疫情防控工作視頻點調會議。市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總指揮張淑萍點調各縣(市)區防疫工作情況,安排部署下一步防控工作。
2月2日
在丹東抗擊疫情一線
有那麼一群人
他們每天與病毒
「親密接觸」
這裡住著丹東「確診病例」
醫護人員堅守了6天6夜
記者帶您一起看看
這些默默付出的「戰士」
各地各部門全面落實「四早」防治方針,加強發熱門診管理,加快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提高檢測和篩查能力。
2月4日
夜空靜謐凝重,只有寒風在街頭遊蕩。周圍高聳的居民樓早已漆黑一片,振興區桃源街36-3號5樓卻依然亮著燈光——事實上,春節以來這裡的燈就從沒熄滅過,因為這裡是我市惟一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它承擔著整個丹東地區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核酸檢測工作。
2月5日
街道安靜了,市場冷清了,嚴峻的疫情面前,2020年的春節似乎來得比往年都要「寒冷」,然而一副口罩、一身紅馬甲,成為這個春節裡最亮眼的一抹紅。疫情當前,全市各行各業的志願服務組織、愛心人士等,發揮自身優勢、動員社會力量,用自己的方式溫暖著這座城市。
2月15日
丹東廣大黨員幹部群眾
既是「防疫戰士」又是「風雪勇士」
堅守疫情防控、抗擊風雪第一線
為城鄉安寧和群眾平安保駕護航
採取「邊觀察邊流調」、「邊診邊治」、「一病例一方案」等一系列舉措,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隔離、集中救治,第一時間切斷病毒傳播鏈,最大程度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治癒率,實現了零病亡。
2月6日
今天16時許,丹東市傳染病醫院隔離病區,在兩位醫護人員的陪同下,我市第一例,也是遼寧第五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癒患者出院了。
3月初,面對疫情反彈的不利局面,市委、市政府保持定力、不亂陣腳,一手抓應急處置,一手抓制度舉措完善,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穩住了局勢,有力阻斷疫情在我市蔓延,為推動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贏得了時間。
針對輸入性疫情,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全面落實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和「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策略,強化從「國門」到「家門」的全鏈條、閉環式管理,落實境內重點地區入丹返丹人員管控措施,有效防範境外及國內重點地區疫情波及。
為適應秋冬季疫情防控形勢需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及時調整,實行扁平化指揮,堅持「人」「物」同防,完善「雙員雙制」,將疫情風險降到最低。
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強化物資儲備,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風險防範能力得到提升。
為推動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全面落實,12月31日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對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查督導,進一步壓實責任、激活機制、推動已出臺的各項防疫措施落實落地,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12月30日
今天,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揮部總指揮裴偉東主持召開市疫情防控督查督導工作會議,全面落實12月27日省疫情防控總指揮部視頻會議精神,對我市疫情防控督查督導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以強有力的督促檢查指導,進一步壓實責任、激活機制、推動工作落實。
一年來,全市人民戮力同心、攻堅克難,共同構築起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共同守衛著丹東的和諧與安寧,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贏得了寶貴時間。
風雨無阻
擎畫振興壯麗藍圖
疫情防控事關生命,復工復產事關生活,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打贏兩場戰役,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
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如期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無比堅定。
2月18日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做實做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基礎上,統一思想、統籌兼顧,採取有力措施,組織企業開工復產,切實做到「兩不誤、兩促進」,全力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目前,全市復工復產企業1708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75戶、開復工率73.1%;涉及供水、供電、供熱及群眾生活生產必需品的重點企業復工92戶。一季度,全市計劃開復工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66個,有1個新項目已經開工。
「丹東要衝抵疫情帶來的影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必須抓項目,必須抓投資,必須充分發揮投資既管當前穩增長、又管長遠調結構的重要作用,在完成基本目標的基礎上,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2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統籌兩項任務推進「項目年」工作會議,對2020年「項目年」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明確提出要狠抓項目建設、狠抓招商引資、狠抓園區發展、狠抓營商環境建設、狠抓工作落實,為遼寧振興發展作出丹東的積極貢獻。
2月20日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統籌兩項任務推進「項目年」工作會議,貫徹落實2月3日、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落實2月18日省防指(擴大)會議精神和國家、省督導組督導意見,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項任務」,對去年項目工作進行總結,對今年「項目年」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與疫情搶時間
與發展拼速度
一年來,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投資為上、項目為王」的理念,始終堅持擴大有效投資不動搖,領導帶頭、上下聯動,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各地區、各部門搶先抓早,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加強項目包裝,在全省率先實行雲推介、雲招商、雲籤約,利用「遼洽會」「進博會」等平臺,廣泛開展項目洽談合作。
3月31日
線上互聯、「雲端」相聚,為適應疫情防控需要,丹東市依託華為雲WeLink技術支撐,採用「主會場+投資方視頻連線」形式,參加籤約儀式的企業家代表在其所在地與丹東主會場實現線上簽約。此次籤約項目共56個,涉及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服裝紡織、現代服務業、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總投資額359.12億元,是近年來丹東規模最大的一次集中簽約。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6個,總投資額345.26億元;工業項目32個,總投資額303.69億元。
7月24日
越是身處困境,越要從容淡定;
越是身陷逆境,越要砥礪前進。
支撐「穩企業」,穩定投資信心是不可或缺的。儘管突然而至的疫情對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但是在全要素、全流程服務的政府服務推動下,企業投資丹東的信心正在迅速恢復:今年上半年,丹東市場主體保持活躍勢頭,數量和註冊資本分別增長8.9%、18.6%。
全年開復工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53個,開復工率達102%,完成投資197.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爭取國家投資創歷史最好水平。
9月28日
丹東市政府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舉辦「雲聚丹東 數聯未來」2020華為雲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暨丹東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上線儀式。
「危中求機」考驗的是眼界和格局,「化危為機」體現的是能力與擔當。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複雜變化,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分析疫情對我市經濟影響,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丹東政企同心,發揮服裝生產優勢,迅速組織紡織服裝企業轉產防護紡織用品。114戶企業獲批I類、II類醫藥器械生產許可,35戶企業列入國家和省級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防護服產量佔全省80%,出口量佔全國15%,一躍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防護服生產基地。
12月5日,2020首屆(中國·丹東)時裝周暨防護紡織產業發展合作洽談會啟幕,高新區獲批「中國防護紡織品名城」。
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探索創新,推動工業經濟逆勢增長,贏得了發展主動權。規上工業增加值自4月份起,連續9個月實現當月正增長,增速始終居於全省前列。
10月6日
1-8月份,遼寧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5%,降幅較一季度收窄8個百分點,私營工業企業同比增長14.8%。1-7月份,實現營業收入總量排名全國第14位,其中私營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9%。8月當月,本溪、丹東、鐵嶺、盤錦、朝陽、鞍山、瀋陽、大連、營口等9個市實現正增長。1-8月累計,盤錦、本溪、大連、阜新、丹東、朝陽、錦州、鐵嶺等8個市正增長,其餘6市除葫蘆島受錦西石化停產檢修影響降幅擴大外,累計降幅均較1-7月份有所收窄。
丹東良好的工業基礎和產業基礎,經受住了疫情的衝擊,彰顯了巨大的韌性和潛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再一次用事實證明「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丹東強」。
努力可以戰勝困難
奮鬥可以贏得未來
回望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咬定目標、迎難而上、奮勇爭先,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翻身仗,打勝了經濟社會發展保衛戰,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11月20日
丹東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目標,圍繞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四個標準,出臺並實施《丹東市開展「四大行動」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落實32項具體任務,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面對「建設在東北亞地區有影響的國際化水平的開放型城市,數位化、智能化發展的創新型城市,綠色發展、美麗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這是一張令人鼓舞的藍圖,丹東必將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乘勢而上,在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徵途中,施展新作為、鼓勵新擔當、展現新氣象、實現新突破。
記者/張麗嫻 視覺/於蕾
責任編輯/王強 鄭定成 編審/王鵬
來源:丹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