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深圳克服了極其罕見的艱難險阻;這一年,深圳迎來了極其輝煌的高光時刻;這一年,深圳匯聚了極其磅礴的奮鬥偉力。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深圳以先行示範的姿態迎難而上、破浪前行,在大戰大考中取得了振奮人心的驕人成績,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節點,交出一份具有重大裡程碑意義的歷史答卷。
今天起,本報將從多個維度全景展示2020年深圳奮進新徵程的新實踐,以此作為這片土地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的精彩起筆。敬請垂注。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崔霞
全景觀察
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度深圳市年終結算工作會議上傳出好消息:據初步統計,2020年深圳轄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9789億元、增長3.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57億元、增長2.2%,居國內大城市前列。
2020年從9月份開始,深圳地方級收入累計增速就在全國一線城市中率先轉正、逐季向好。這個極具含金量的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深圳戰疫情、穩經濟取得階段性「雙勝利」。
2020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2.8萬億元、居亞洲城市前5位。「十三五」規劃明確的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是一張歷史答卷的完美收筆,也是「趕考」新時代的精彩起筆。
回望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嚴峻複雜的外部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貫穿始終,深圳這一系列高質量發展的亮麗成績單,是在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大戰大考、頂住重重重壓、克服了極其罕見的艱難險阻後取得的,實屬來之不易,格外振奮人心。
特別是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深圳作為一座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超過兩千萬人的超大型城市、移民城市、口岸城市,經受了一場對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全方位大考。
深圳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構建了科學高效的指揮調度體系、常態防控體系、應急響應體系、組織動員體系,用一個月的時間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時間將復工復產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經濟增速在全國一線城市中率先轉正,一季好於一季,發展活力和韌勁進一步彰顯,有力印證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有力彰顯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
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作為全國經濟重鎮,深圳在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求取「最大公約數」,戰疫情、穩經濟取得階段性「雙勝利」,體現出的是決策者的政治站位、大局意識、擔當作為,考驗的是城市的治理能力、精細管理和科學統籌。
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落實疫情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措施,科學、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複課復學以及公共服務設施開放,率先加快全面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深圳以超常規舉措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各級黨委政府始終與企業發展保持同頻共振,攜手共克時艱,領導掛點服務企業,「一企一策」細化方案;市領導牽頭的「鏈長制」,直接瞄準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順暢,全力解決企業面臨的「堵點」和「痛點」;
打出一套紓困惠企政策「組合拳」:「惠企16條」累計為企業減負超過600億元,「穩增長66條」推動重點行業和關鍵企業擴產增效;
發布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推行「一網通辦、智慧『秒批』、精準服務」政務服務模式;
以優質固定資產投資、重大項目建設帶動經濟發展,作為保民生、穩就業的重要「壓艙石」,3月集中開工155個重大項目,6月集中啟動「新增千億投資工程」首批共163個項目,12月集中開工366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8000億元,在新開工項目帶動下,深圳全市投資運行態勢總體穩健。
……
特別之年,特別之為。2020年,面對疫情這道「加試題」,深圳以非常之舉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雙區」建設為驅動力,奮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經濟發展頂壓前行、逆勢上揚,跑出了先行示範區建設令人振奮的「加速度」。
亮點掃描
構築堅固抗疫防線
得益於近年來不斷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機制,2020年初,深圳發現了除湖北武漢以外的全國首例確診病例、打響全省抗疫「第一槍」。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深圳與疫情比拼生死時速。
指定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市第三人民醫院)為不明原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從全市調派130多名專業骨幹駐點市三醫院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一人一策」,盡最大努力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統籌安排超過6000張病床專門用於確診患者的救治;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果斷啟動擁有1000張床位的市三院應急院區建設,僅用20天就高水平建成。
「外嚴防輸入、內嚴防擴散、嚴防再輸出」,深圳織緊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
在社區居民並沒有感到很大不便的背後,深圳實施了「史上最嚴」的社區聯防聯控措施,包括全市社區小區100%實行圍合封閉式管理等19條精準措施,最大程度地阻隔著疫情在社區小區的擴散傳播。成功處置歌詩達·威尼斯號郵輪抵深等重大突發事件,作為春節期間近千萬級人口流入、流出的超大型城市,在確保嚴格完成國家要求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疫措施前提下,深圳還承壓而上、主動提出嚴防疑似與確診病例再流向其他城市,決不讓深圳成為疫情「中轉地」。
在戰疫大考中檢驗完善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僑香社區在抗疫實踐中探索出「ACT」疫情防控模式,多元參與、聯合防控的模式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稱讚。「志願者之城」深圳全市近700個社區都組織起志願者隊伍,義務為居家隔離的人們代購日常用品並送貨上門。在不洩露病人隱私的前提下,深圳在全省率先公布新冠肺炎病例逗留的場所、小區,滿足市民知情權,助市民了解疫情發展。
社區傳播零報告、院感事件零發生、特殊場所零感染、復工復產零發病……許多個「0」的背後是深圳「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的抗疫理念,是日日夜夜絲毫不敢懈怠的責任堅守。世界衛生組織、《柳葉刀》雜誌將深圳疫情防控策略作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數次點讚深圳防疫經驗。
科技硬核成
深圳抗疫「標籤」
科技硬核有多硬,疫情防控就有多能。秉持科學精神,堅持科學防控,成為深圳抗疫鬥爭的有力武器。
通過大數據實時分析,制訂疫情「數據地圖」;迅速開發「深i您—自主申報平臺」,在全國率先推行「健康碼」;首創的集智慧冷庫、跨境貨車衛星定位等重要信息於一體的「疫情防控智慧系統」,運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溯凍鏈」平臺,實現防控數據全量掌握、動態更新,助力疫情精準防控。
2020年1月,當深圳出現第一例新冠確診病……例後,結合當時武漢疫情,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數字所高性能計算技術研究中心的尹凌團隊迅速反應,立即收集和融合分析每日更新的多源位置大數據,聚焦於1月份從高風險地區來粵的輸入人口,第一時間向廣東省和深圳市疾控部門提供了全省各地市的新冠輸入性風險地圖。在疫情防控期間,持續為各級疾控和政府部門提供了決策支持。
「城能入、家能進,疫情期間,深圳如此良好局面,得益於大數據的充分運用等科技防疫的威力。」華傲數據董事長賈西貝這樣評價。
「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深圳及時出臺強化疫情防控科技支撐16條,全力加速科研攻關,圍繞臨床救治、檢測診斷、病毒溯源、疫苗研發等重點領域逐項突破。深圳疫情防控的科研成果,被《柳葉刀》《自然》《科學》國際頂尖期刊發表。
深圳還在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推出了一批全新「硬核」產品,AI測溫系統、5G巡邏機器人、無人配送車、無人機消殺等眾多「黑科技」在深圳成為防疫戰線的主力軍。大疆科技無人機可以提供急需物資高精度點對點送達;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獲得多國認證,「火眼」實驗室檢測方法在全球推廣;騰訊和華為的線上教育和遠程辦公平臺,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新動能。「疫情防控期間,特別是雲天勵飛等科技企業研發的人工智慧紅外測溫設備及系統,可以快速識別發熱患者,有效地提高檢測效率。」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深圳人工智慧企業雲天勵飛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的點名表揚。
全國全球
抗疫中的深圳力量
患難之際見真情,攜手合作、共克時艱,成為深圳抗疫中的閃光點。
支援湖北。戰疫期間,深圳先後派出5批醫療隊共77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荊州醫療救治最前線。在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工地,深圳企業開足火力與時間賽跑,展現戰疫中的「深圳速度」;在原本停工的春節假期,邁瑞醫療48小時內為火神山醫院提供1800臺呼吸機和儀器設備,累計為武漢輸送了6000多臺醫療設備;華大基因武漢「火眼」實驗室24小時運作,開足馬力為湖北地區做好核酸檢測服務;為解燃眉之急,順豐開啟綠色通道馳援武漢,動用無人機配送緊急醫療物資……
深港聯防。疫情發生以來,深圳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按照中央、省的統一部署,堅決服從服務「一國兩制」大局,始終把支持一河之隔的香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唱響了一曲深港攜手同心抗大疫之歌。
大道不孤、大愛無疆。在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深圳疫情防控持續向好趨勢下,隨著全球疫情形勢日趨嚴峻,深圳積極參與戰疫國際合作,各級各部門、各大企業、行業協會和公益組織積極行動起來,紛紛籌措資源、提供渠道,支援各地抗擊疫情。
2020年3月18日,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會同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和鐘錶行業協會等單位,組織了27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支援義大利米蘭、韓國光陽、瑞士伯爾尼等國際友城;3月24日,騰訊公司設立1億美元「全球戰疫基金」,用於採購醫療物資,捐助全球醫院和一線醫護人員,助力抗擊疫情。
……
來自深圳外事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深圳已向韓國、日本、義大利、西班牙等全球44個國家的57個城市和機構捐贈了404萬個醫用口罩等抗疫急需物資,應邀與肯亞、厄瓜多、波蘭波茲南市、西班牙巴塞隆納市等國家和城市舉行了7場視頻交流會分享抗疫經驗。深圳還指導並協調全市社會各界力量,共向48個國家(含9個國家的16個國際友城與機構)累計捐贈超3000萬件各類醫護用品,向塞爾維亞、義大利、加拿大、法國等國家捐贈「火眼」實驗室或其核心設備。
經濟逆勢上揚,
領跑一線城市
2020年末,深圳再次向世界各地投資者誠摯發出投資邀請——12月8日舉行的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會,在全球五大洲8個城市設分會場,洽談籤約項目242個,籤約投資規模超7800億元。美國開市客華南總部項目、荷蘭皇家飛利浦創新中心項目、英國阿斯利康-康泰新冠疫苗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等40個項目在會上集中簽約展示,這些針對深圳產業發展導向而重點引進的高端項目,將為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深圳全球招商大會的「火爆」,充分彰顯國際國內各類市場主體繼續看好中國、看好廣東、看好深圳;
去年1至12月,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522427戶,同比增長3.4%。其中企業328706戶,同比增長9.3%。截至12月底,全市累計共有商事主體358.6萬戶,同比增長9.4%,其中企業226.3萬戶,同比增長10.8%。在疫情影響下,深圳新生商事主體數量不降反增,這個反映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顯示出市場主體對深圳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
2020年,深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躍居全國城市首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預計突破萬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動力強勁;
……
進入12月,提振信心的好消息不斷。這樣的熱火朝天,讓人很難想像在去年1-2月,這座城市的經濟活動和企業生產還基本處於停擺狀態,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6%。
面對嚴峻挑戰,深圳很早就著手,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先後出臺實施「惠企16條」「穩增長66條」「千百億穩增長行動」等舉措,實行減稅降費、階段性減免租金等政策,累計為市場主體減負讓利約1100億元,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
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之下,深圳經濟率先走出困境,在二季度開始強力反彈,上半年增長0.1%,前三季度增長2.6%,增速位居我國一線城市首位。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8萬億元、居亞洲城市前5位,質量效益繼續保持全國領先,「V」形反轉盡展經濟活力與韌性。
數
說
初步預計,2020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8萬億元,居亞洲城市前5
全市進出口總額預計突破3萬億元大關,出口總額實現全國「二十八連冠」
初步統計2020年深圳轄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9789億元,增長3.9%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57億元,增長2.2%,增速居國內大城市前列;
全年分3批集中啟動近700個項目,總投資超過8000億元,以優質固定資產投資、重大項目建設帶動經濟發展;
2020全球招商大會洽談籤約項目242個,涉及投資總額超7800億元
2020年1至12月,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522427戶,同比增長3.4%
其中企業328706戶,同比增長9.3%
先後出臺「惠企16條」「穩增長66條」「千百億穩增長行動」等舉措,累計為市場主體減負讓利約1100億元
戰疫期間,深圳4萬名機關公職人員火速返崗,6.6萬名醫務人員逆行出徵,6萬名警務人員聞令即動,奮戰在抗疫一線;
統籌安排超過6000張病床專門用於確診患者的救治;
啟動擁有1000張床位的市三院應急院區建設,僅耗時20天高水平建成;
經過4個月的生死奮戰,100多天時間,深圳便實現了新冠肺炎患者的首次「全清零」,創造了戰疫的「深圳速度」;
「深i您」小程序累計註冊人數超過2500萬,累計訪問量近25億次,成為疫情防控態勢分析和做好精準防控工作的關鍵;
防疫物資產能大幅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口罩產能分別達到每天150萬人次和6千萬隻
本版製圖 馮大美
文字整理 深圳特區報記者 崔霞
本版攝影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偉文 劉羽潔
何龍 邱海彬 程海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