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中國文學史上可愛的女人,死於公元1804年

2021-01-20 唐詩宋詞天地

若你知曉《浮生六記》,那你一定認識一位美人,她名喚陳芸。

陳芸這個名字,只活在一個地方,那就是沈復的《浮生六記》裡。

林語堂在讀罷這本小記後,感嘆道:「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

她這一生短暫而燦爛,像是沈復心裡一場煙花,盛放過後,用再多筆墨記敘也只剩寂寥的後話。「事如春夢了無痕」,大抵就是陳芸最真實的寫照。

自學而成《琵琶行》

陳芸,字淑珍,在血緣上算是沈復的表姐。她家境貧寒,卻自小聰慧,學說話時聽了一遍《琵琶行》,就能將全文一字不落地背誦下來。但陳芸的幼年卻異常悽苦,四歲喪父,只有母親帶著她與弟弟克昌艱難求生。彼時家徒四壁,無所憑依,陳芸就在這樣的苦難之中迅速地成長了起來。學的女工,靠做針線為生。

十三歲,是沈復第一次與芸娘相見。當時她寫的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驚豔了沈復的眼眸,也成了沈復的執念。沈復回去便同母親說:「非淑姐不娶」,誰料一語成讖,他終究圓夢。

沈復是她一生唯一的摯愛,也是她生命之中的一份救贖。乾隆四十年七月十六日,沈復的母親脫下金戒為沈復求娶了陳芸為妻。陳芸也在此時擁有了一個更加溫柔的名字:芸娘。

從兩小無猜到喜結良緣,沈復與芸娘著實算這個封建王朝裡,為數不多的幸運人。花燭之夕,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這場浮生愛戀,就在紅燭春光裡,寫下了開頭。

筆落驚堂,滄浪數年

新婚燕爾時分,沈復與芸娘情意正濃。芸娘是難得知書達理的妻子,若生於當代,不知會是多少人夢中的白月光。這樣一位才情至上,容貌俱佳的女子走進柴米油鹽裡,不僅沒有打破芸娘溫婉的光環,反倒加劇了沈復對之的愛情。

與沈復相遇之前,芸娘受了十餘載封建思想的影響,她保守,寡言,偽裝成這個時代女子應該有的樣子。但她心裡始終有一片留白,在等待著沈復的到來。

蘇州每逢八月十八日,有在石湖行春橋下看串月的盛會。遊船如織,徹夜笙歌。芸娘心生嚮往許久,卻礙於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從未在那時走出過閨閣的大門。為幫她圓夢,沈復幫她女扮男裝,終於走出了封鎖她十餘載年華的大門。這在當時的社會,著實算得上離經叛道。但芸娘心裡始終有一塊屬於自由與浪漫的空地,等待著她的一次次挖掘。

芸娘與沈復的生活算不上富足,但卻充滿了靈秀天然的與眾不同。為支持丈夫喝酒的愛好,芸娘特意為他做了一個梅花盒:拿二寸白瓷深碟六隻,中間置一隻,外面置五隻,用灰漆抹一遍,其形如梅花。底蓋均起凹楞,蓋上有柄,宛如花蒂,置於案頭,如一朵墨梅覆蓋於桌案之上,開啟蓋子細看,又好似將菜餚盛於花瓣之中。

若逢夏日荷花盛開時節,晚間含苞,晨曉綻放。芸娘便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放置花心,次日早起再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或時有沈復三五好友相聚,打算一起出遊卻苦於不能現場做飯煮酒,芸娘則笑著為丈夫找到了解決之法。是日,她僱了賣餛飩的商販隨他們一同出遊,午間休憩,便用餛飩攤上的鍋爐灶準備飯食,賓主盡歡,沈復的友人們更是大讚芸娘的蕙質蘭心。

這樣一位天然去雕飾的女子陪伴在沈復身邊,自是風傳花信,歲序康安。夏季蟬鳴正燥的時分,沈復帶著芸娘搬到了滄浪亭避暑,就住在愛蓮居的邊上。那裡有一座臨河的軒屋,名為「我取」,取意於《孟子》中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軒屋映著堂前古樹,枝繁葉茂,一片清涼。七夕時,沈復便同芸娘擺好香燭瓜果,在「我取軒」祭拜織女星。沈復特意刻下兩枚印章,上有「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八字,沈復執朱文,芸娘執白文,用以往來書信。

卻不想這年七月十五二人對月而飲時,遇上烏雲籠罩,橋下傳來「撲通」一聲,好似有人從橋上墜落。加之當日是鬼節,芸娘因驚懼生了一場大病,纏綿二十餘日,好似預見了二人未來的結局。

做時代的叛逆者

放在清朝這樣一個封建倫理達到巔峰的時代,芸娘實則算是一個異類。她的不拘泥於世俗的性格能夠討喜於丈夫,卻不能討得公婆歡心。因芸娘身體孱弱,子嗣不勝,婆婆對其已是多方厭棄。又加之芸娘替婆婆執筆為納妾心切的公公寫信,更是將自己的地位推到了底層。

芸娘不是沒有想過挽救。因為自己子息孱弱,她便開始為丈夫納妾。甚至為了留住那位名喚「憨園」的雛妓,同她義結金蘭。但還是沒能改變憨園被富人買去的結局。

芸娘與沈復的後來,過得潦倒異常。她就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只陪丈夫浪漫,卻不能勸導丈夫考取功名。最終沈復與芸娘一起被逐出家門,拖著孱弱的身子奔波數地,最終客死他鄉。

芸娘這一生最富足的是愛情。沈復給予了她那個時代女子少有的愛戀。即使之後還是納了芸娘選的妾室,但他《浮生六記》裡記載的女子,只有芸娘一人。夫婦二人曾商討過,老了以後可以一同出遊。芸娘道今世不成,那就來世。沈復卻為她承諾,「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男權社會在此時已經存在了千年,可他卻輕描淡寫的一句,放棄了他所有的特權。若非深愛,如何道出此言?

芸娘離世前,斷續疊言「來世」二字。想是她記得當年與沈復的約定,要「生生世世結為夫妻」。所以今生古道荒草,來世也定要再度相見。

重陽日,秋風疏淡,相鄰的墓冢草木枯黃,唯有芸的墓,綠意青蔥。是時日色行將隱沒,斜陽阡陌裡都是漫漫遠意。沈復獨行於墳冢之前,數不清這已是芸娘離開的第幾個年頭了。

「事如春夢了無痕」,他終究不願將那個驚豔了時光的女子遺忘,所以提筆寫下「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題目,一本《浮生六記》,記錄下他與芸娘所有的風月情濃。

她是春水庭院明媚的海棠,是秋月桂堂穿過的清風,是沈三白一生銘記的愛戀,是那年初見,菊花詩文裡最高潔的一朵天香。她是中國文學史最可愛的女子,死於公元1804年。

-作者-

霜見十九,00後自由寫手,喜愛一切古風的事物。

相關焦點

  • 王德威:新寫中國現代文學史
    王德威的書桌上堆著一堆材料,他正在忙碌地編寫《哈佛中國現代文學史》。這是一本有些另類的文學史著作,寫作者包括哈金、王安憶、汪暉……採訪中,王德威表示,「不必把文學史當作驚天動地的東西」。他想寫的,是一本有趣的書。
  • 大英博物館展木乃伊新發現:公元700年女人有文身
    大英博物館展木乃伊新發現:公元700年女人有文身 這些木乃伊中最古老的曾生活在5500年前,最新的距今也有1300年。最「年輕」的去世時只有2歲,而最老的活到50多歲。  展覽主辦方說,不要以為把屍體製作成木乃伊是法老的「專利」,各個社會階層的人都可以這樣做。這次展覽就特別證明了這一點。  主辦方曾在夜間把這些木乃伊送進醫院,用電腦斷層掃描技術繪製出木乃伊厚厚裹屍布下的圖像。
  • 古代為什麼有公元前、公元後之分?公元元年是中國哪個朝代?
    非常巧合的是,公元元年正好是中國古代的元始元年,僅從字面意思上看,就有萬象伊始之意。這裡的「元始」是漢平帝劉衎[kàn]的年號,也就是說,公元元年時中國正處於西漢末年。此前一年,漢哀帝病逝,王莽為了便於弄權,擁立年僅9歲的中山王劉衎為帝,是為漢平帝,次年改元元始,就在這一年,遙遠的西方社會,耶穌誕生。
  •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膾炙人口。朱自清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 歷史上的今天1804年9月1日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哈丁發現婚神星
    歷史上的今天1804年9月1日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哈丁發現婚神星 2013-08-19 13:58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公元前和公元後到底怎麼劃分?公元1年,屬於歷史上的哪個王朝?
    這種紀年法被人們稱之為公元紀年,它最開始又被稱之為基督紀元。該紀年法的誕生和西方的基督教息息相關,人們規定耶穌這個人出生的那一年就是公元元年,往後每過一年就在年份數字上加一。按照這套方法來看,咱們今年距離耶穌出生已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歷史。該算法誕生自義大利,當時有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想要計算後面幾年的復活節具體是哪一天,然而彼時現行的紀念辦法算起來相當不方便。
  • 驚世駭俗的羅曼史,曾是女人的文學史丨對話張翎、陸建德
    「把女人的文學史說成是女人與男人的關係史,儘管粗魯殘酷,令人難堪不安,但離真相本身並不算遙遠。」在當時,女作家們不過是「有思想的胸脯」。不過,如果能通過對她們情感經歷的追索,一步一步使讀者們走進她們的頭腦和心智,從而關注她們的作品,也總比讓她們的文學史被遺忘要好。
  • 易中天說:「《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後一首詩」
    《紅樓夢》的文學價值以及成就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經被世界學者所公認,日本學術大師、文學翻譯家、紅學家大高巖在他反覆讀過《紅樓夢》之後,由衷地說道:《紅樓夢》實為古今東西天下第一等小說,乃獨步古今之傑作,與《水滸傳》、《三國志》 、《西遊記》、 《金瓶梅》相比較,不僅堪稱中國小說界中最偉大的長篇小說,即使在整個世界,也是有數的長篇小說。
  • 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追溯了詞的發展、興起
    而婉約派有兩個非常閃耀的明星:李清照和李煜,後人稱之為「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兩者一為亡國之君,一為曠代才女,同是詞史上的一流大家,有著相同的人生經歷。詞一開始作為詩的附庸出現,主流士大夫一開始多不認同,在歌女中間流傳甚廣,而奠定詞的地位,將詞提到一定高度上來的人是李清照。她在《詞論》追溯了詞的發展,興起直至詞壇宿將的批評,提出「詞,別是一家」。
  • 劉躍進:為什麼要不斷地書寫文學史?
    作者簡介:劉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所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文學遺產》主編、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漢魏六朝文學及古典文獻學領域。文學史的困境 2003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董乃斌、陳伯海、劉揚忠主編《中國文學史學史》,著錄各種類型的中國文學史多達上千部,蔚為大觀。
  • 歷史上的那一年:公元2年發生的那些事
    西元2年,是公元一世紀第二年,西漢元始二年,壬戌年(狗)。該年西漢全國有一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戶﹐人口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八﹐墾田八百二十七萬零五百三十頃。西漢王朝政權非洲庫施、茅利塔尼亞。亞洲中國西漢(漢平帝),朝鮮的百濟、東扶餘、高句麗、新羅、貴霜帝國、安息。歐洲阿特雷巴特、羅馬帝國。大事記中國王莽篡漢黃支國獻西漢犀牛,王莽向黃支國王贈送厚重的禮物。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怎麼劃分的?公元1年是我國哪個朝代?
    那麼公元這種紀年方法是什麼時候才傳到中國的呢?眾所周知,中國一般都是以皇帝的年號來紀年的,比如乾隆時期,人們就會說是乾隆一年或者是十年等等,之前都是這種紀年方法沒變過。直到後來帝王制度走向衰敗,到了民國時期,人們開始講究國際化,才將公元紀年引入了中國。那時候在中國被稱為是國曆,也就是公曆。
  • 千古第一才女丨中國文學史上一朵閨怨詩的奇葩
    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她的詞作為我們了解中國古代女性世界打開了文學另一扇窗口。在中國文學歷史長河的百花園中,李清照是中國詩史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她的作品是詞壇百花園中的奇葩。李清照詞作的內容,雖說是她個人的生活情趣和身世感傷的表現,但正是時代的變革,生活的動蕩,使李清照飽嘗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痛苦和人間的冷暖。她的作品終於成為社會與時代的一面鏡子。
  • 歷史上的那一年:公元元年
    公元元年,也稱公曆紀年,或和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稱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公元1年,屬公元1世紀00年代。
  • 公元400-700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大展福州啟幕
    公元400-700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大展福州啟幕 2017-01-25 21:47: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怎麼劃分的?公元1年,是歷史上的哪個王朝?
    那就是以「公元」劃分,分為公元前與公元後,比如現在為2020年,也就是公元後的2020年,那麼「公元」的紀年法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公元紀年出自於義大利人阿羅伊修斯。他從舊曆上改進,並且於1582年得到了羅馬教皇的認可,批准在歐洲範圍內大規模的使用。為什麼教皇會認可呢?而公元前後的具體劃分又是如何?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如何劃分的?公元1年,是我國的哪個朝代?
    也正因為公、元的存在,才有了公元前和公元後的說法。現如今我們常說的2019年、2020年,其實也就是公元後2019年、公元後2020年。又為了傳播和應用的方便,常常將「公元後」,簡稱為「公元」。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又是如何來劃分的?最初是誰規定的公元呢?我國的公元1年,又是什麼朝代呢?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呢?帶著這些問題,文史君與你一起去探究。
  • 你不知道的歷史,公元前後如何劃分,公元1年發生了什麼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使用公元紀年法,我國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每十年被稱作一個「年代」,如9x年為九十年代,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稱「年代」,而稱某世紀初。如1990年被稱為20世紀90年代,每百年被稱一個「世紀」,但一世紀和公元前一世紀為99年,即公元1年~99年為一世紀,100年~199年為二世紀,公元前99年~前1年為公元前一世紀等等。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曆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 漢武帝的這首詩,是中國文學史上「悲秋」的佳作,歷來受到讚譽
    註:劉徹即漢武帝,公元113年,漢武帝劉徹帶領群臣到河東郡汾陽縣祭祀后土,泛舟河上,賞景設宴,與群臣飲酒,即興作《秋風辭》。 C.最後收筆兩句情感陡轉,發出「變徵之音」,樂極生悲,曲折而又纏綿地抒發了一代帝王對生命易逝盛年難再的悲慨。 D.全詩因景而生情,以情來串景,語言清麗明快,構思巧妙嚴謹,情感豐富深沉。
  • 公元217年那場瘟疫,東漢建安七子幾遭「團滅」
    根據《漢書》《後漢書》的記載,兩漢僅中原地區就爆發瘟疫20次,平均下來,每22年中原就爆發一次瘟疫,頻率之高,可見一斑。而東漢更是多大疫,洛陽則是重災區,史料上有記載的東漢洛陽瘟疫就有16次之多。 為何是洛陽頻發瘟疫呢?有說法稱,洛陽作為帝都,繁華無比,西域東瀛北狄南蠻都會來洛陽朝貢貿易,人多了病毒來源廣了,而病毒跨省甚至跨國到洛陽,洛陽人沒有抗體自然容易染病。